划拳

划拳

划拳,又叫豁拳、猜枚、猜拳、拇戰,即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並各說一個數,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相符,誰就算贏,輸的人喝酒。此乃中國古傳至今仍時尚流行的飲酒遊戲,它增添酒興,烘托喜慶,是一種民間的酒令。其技巧性頗強,給玩者留有神機鬥智的餘地,且因玩時須喊叫,易讓人興奮,極富競爭性。

基本信息

來源探究

民間很流行的“划拳”,“划拳”是酒拳的俗稱,酒拳源自酒令,以勸酒助興為目的。根據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划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手勢令。在發展過程中,划拳畢竟已成為一個家族,行令的方法也獨立為一個體系。“空拳”、“內拳”、“五毒拳”、“五行生剋令”、“七星趕月令”、“一月三捷令”等都是這一類。《新五代史·史弘肇傳》記載:“他日會飲章第,酒酣為手勢令”。

史料記載

划拳划拳
唐代人稱划拳為“拇戰”、“招手令”、“打令”等,《勝飲篇》記載:“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指有名,通吁五指為五峰,則知豁拳之戲由來已久。”

《七俠五義》上面就有划拳的記載。即使從那時算起,也有八九百年的歷史;如將其算做酒文化的內容之一,可算得上是源淵流長。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余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它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基本規則

划拳從古代開始划拳
傳統的划拳法是兩人同時出一隻手,並且同時猜兩人所出數字之和,兩人都猜錯或猜對則繼續,直到一方猜對。猜錯者罰酒。划拳是用嘴和手配合完成的,兩人面對面進行。要領是:一是伸出手指與喊數要同時進行;二是喊出的數必須是伸出的手指數以上的數和與5相加得數以內的數;三是初學划拳時一般只是喊數,熟悉了可以豐富一些說法,也就成為酒文化的一部分。

具體如下:兩人同時伸出一隻手,用攥起的拳頭和伸出一到五個手指,表示從零到五這幾個數字,與此同時,嘴裡喊出從零到10的數字,如果兩人伸出的手指表示的數字相加與其中一個人嘴裡喊出的數字相同,那么這個人就算贏了這一拳。舉例說明:比如一個人伸出了三個手指,另一個人伸出了四個手指,一個人喊了七,另一個喊了六,那么這個人喊七的人就贏了;如一個人伸出攥緊的拳頭(表示零),嘴裡喊出了三,而另一個恰好伸出了三個手指可嘴裡喊的七,那么喊三的就贏了。就這么簡單。當然,如果自己喊的是“八仙過海”,而自己僅伸出了一個手指,那么對方即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湊成八,這種拳就叫臭拳,如果不是事先約定,是要罰酒的。

常見類型

划拳比賽啦

常見的是“兩人對猜”。這一酒令兩人進行,同時出拳伸指喊數,喊中兩人伸指和者勝,負者罰酒。此外還有“擺擂台令”,即某人坐莊,別人打擂,席間其人與其對決,勝者成擂主,敗者罰酒。還有“打通關”,即一人坐莊,與席間每個人一一較量,輸者罰酒。

還有拍七令,也即“明七暗七”。是全桌人依次數數至49(也可數更多),每明7(如7、17、27)須拍桌上一下,每暗7(如14、21、28…)也須拍桌一次,誤拍者或說錯者罰酒一杯。

老虎槓子:以槓子、老虎、雞、蟲為令,一物降一物,看誰說的令降住誰,被降者為輸者,罰酒一杯。其它還有猜單雙猜有無等,這都些簡易的酒令。

划拳有很多種,每一種叫法也不同,傳統的划拳法是兩人同時出一隻手,並且同時猜兩人所出數字之和,兩人都猜錯或猜對則繼續,直到一方猜對。猜錯者罰酒。拳頭為0,大拇指為1,八字指為2,OK指為3,四指為4,五指為5,如果朋友聚會,雙方都是0叫寶一對,依次為一心敬,哥倆好,三桃園,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滿堂紅。但這是一般叫法,各地各種場合各有不同。有的場合甚至有一夜夫妻,二人同床,四腿交叉的不雅叫法。

喊數來源

划拳時口呼指數,從零到十共十一個數,其數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語帶吉祥、祝福。開頭“寶不露”。唐朝時有“開元通寶”,泛指錢財。猜拳時一般是緊握拳頭不出指,口呼“寶不露”即財不外露的意思。

一、一心敬。此出唐代詩聖杜甫《高都護馬行》:“與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誠心敬酒,同心共飲之美好心愿。

二、兩相好。今人划拳多以“兩相好”開局,乃至哥倆好、爺倆好。

三、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祿星、南極老壽星高照。

四、四鴻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划拳划拳開始——平拳對

五、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讀《詩》《書》《易》《禮》《春秋》五種經籍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

六、六大順《左傳》云:“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者累謂六順也。”

七、七巧。相傳農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織女相會,民間婦女比穿針引線,鬥巧取勝,祝賀織女喜會牛郎。俗稱“乞巧”,因“乞”“七”諧音故之。

八、八馬周穆王常駕八匹駿馬四處遊玩,相傳曾在崑崙山瑤池與西天王母詩酬謝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慶壽”以取代“八馬”。

九、久長。據《史記》載:“建久安之勢,成長久之業。”後人取其“久長”二字作為典故,諧音為“酒長”,借喻人們相聚美酒不盡。

十、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為“十全十美”。

喊數叫法

划拳酒巴划拳
划拳時,伸指喊數的範圍為一至十,並附之以吉利語句。划拳時口所喊字數,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划拳人擦亮嗓門高喊:一定,兩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順,七巧,八仙,九長,全福——這是兩言的;一定終,兩相好,三元郎,四發財,五經魁,六六順,七巧圖,八匹馬,久九長,全福壽——這是三言的;一定終身,兩相情願,三星高照,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巧成圖,八仙過海,九九長壽,全家福祿——這是四言。一桌人依次劃下來,將豪氣呼出,將酒氣呼出,將貧窮而落寞的山村劃出無限的歡樂與笑聲。如:

零是拳頭,叫“平拳對

一字叫:“一條龍、一錠金、一夫當關”;

二字叫:“哥倆好,並蒂蓮,兩家好,雙喜臨門”;

三字叫:“三星照、三羊開泰三元及第、三結義”;

四字叫:“四喜財、四季發財、四季如意”;

五字叫:“五魁首、五花驄、五紀魁”;

六字叫:“六六六、六六順”;(《左傳》上說: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謂之六順也。)

七字叫:“七個巧、七仙女、七夕、七子團圓”;

八字叫:“八匹馬、八大仙、八大壽”;

九字叫:“九連環、九重天、九馬快、快升官、九龍盤柱”;

十字叫:“滿堂紅、全來了、合家歡、十全十美”等等。

文化講究

划拳男女朋友划拳
划拳算得上酒文化之一種。划拳不僅是簡單的數字遊戲,其中含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划拳的呼詞從零到十,其實就是酒令。但普通老百姓的酒令,不如文人吟詩背詞那樣風雅,但也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和民俗意味:

首先,划拳時喊出的數字,不能把一喊成一,二喊成二,而是用一句成語來代替。零要喊成“寶”;一要喊成“一心敬你”,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二要喊成“哥倆好”,表示與對方的關係親密;三一般喊“三星高照”;四要喊“四紅四喜”或“四喜來財”,表示吉利的意思;五要喊“五魁首”;六喊“六六大順”;七喊“巧到七”,意指牛郎織女七月七天河配;八則喊“八仙過海”;九喊“快喝酒”,也有簡單地喊成“快”的。十則喊成“滿堂紅”或者“全到了(讀liao音)”。因此,從划拳人的用語上,還可判斷出這個人的文化層次甚至性格特點。新疆的喝酒,划拳時就喊“五個五個五個,六六六六六六”,令人忍俊不禁。自編划拳用語,在喊到八時,不是喊傳統的“八仙過海”,而是喊“吧吧地蹦”,令人發笑。

划拳還有許多講究,有點類似日本茶道的儀式。比如在濟南地區,開始划拳前,兩人要先各伸出大拇指並同時喊“兄弟倆好”,以表示與對方親如兄弟,如有一方系長輩,這一句還得喊成“爺倆好”。然後,雙方還要各伸出五指,並同說“全都好”,以表示對所有在場人員的尊重。最後,還要選一人“掌拳”,也就是裁判,因為划拳的速度很快,令人眼花繚亂,兩人的判斷會有不一致的時候,誰都會認為自己贏了,這樣就會打起“酒官司”。而這時,掌拳的就會做出一個判斷,以確定誰輸誰贏。

禁忌列舉

划拳還有許多禁忌也是必須注意的。

一是在手型上禁忌。在伸出兩個手指表示二這個數字時,不能用大拇指與食指來表示,只能用大拇指和中指來表示。這是因為,用大拇指與食指類似用手槍指向對方,屬於大不敬。二是地區型禁忌。濟南地區喝酒時划拳禁喊“五魁首”。據老人們說,解放初期一個叫“五魁”的流氓頭子被政府槍斃了,從那以後,凡是濟南人喝酒划拳時就不再喊“五魁首”,是不願為一個惡貫滿盈的罪犯張目的意思。在濟南喝酒,所有划拳的人全都遵守這個禁忌,無一例外。可這樣一來,凡是濟南人到了外地喝酒划拳就吃點虧。因為濟南人即使了了外地也不願破了自己家鄉的規矩,划拳時仍是不喊“五魁首”。

遊戲實況

划拳婚宴趣味的划拳比賽
吃酒划拳,划拳吃酒,是酒桌上鬥智斗酒的一個遊戲。

一、划拳場地

年關將近,農事閒了,喜事多了,去親朋家裡吃喜酒,或娶或嫁的場面,突出一個“喜”字,貫穿一個“鬧”字。菜正在上著,酒剛至半酣,便有人提議劃幾拳圖個熱鬧,於是得到一桌人的贊同。片刻,酒桌場上有男人粗獷宏大的吆喝聲起:哥倆好啊,全福壽啊……也有客人們低頭喝酒未見動靜的,此時主人會焦急地尋找目標,把嘴巴湊在某個耳邊,耳語:圖個熱鬧,劃幾拳吧。於是,即有人站起,捋起衣袖,伸出拳頭,亮起嗓子,五子登科,六六大順……把寧靜的場面救活,引來一屋子的熱鬧。

二、划拳情境

划拳開始了,通常是先拿來一隻酒杯,或一隻酒碗,將它擱在菜碗上,事先申明每次倒多少酒,不能多倒,也不能少倒,所以有將倒酒一事落實專人的,以圖公正公平。再拿來十根筷子或十根火柴或十根牙籤,以供記錄輸贏,酒桌上大家吃得昏頭昏腦的,誰能記住輸贏的數字啊,故以此為“子”,稱為“搶子”。三局兩勝,或一拳定輸贏,勝者得一根筷子,輸者吃一杯老酒,誰先搶到十根筷子為最終贏家。這是規矩,需事先說好了。

然後確定方式,是一夫當關做“魔星”,還是分兩個陣營相互對抗。做“魔量”必須具備一手好拳頭,否則,一圈打下來,罰的酒是吃不消的。雙方對抗,並非人人參戰,拳不好的,可讓自己陣營里拳好的人代替,這叫代拳不代酒。一個陣營里,有一個好拳頭,再有一個好酒量,那就可以打破天下無敵手了,拳好的只管划拳,酒好的只管喝酒,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划拳須戴“帽子”。帽子就是開始的那句呼詞。因為地域不同,有時所戴帽子會各不相同。有的以“兄弟好,好兄弟”開頭,有的以“全福壽啊,福壽全”開頭,有的直接以“哥倆好哪”、“兩相好”或“兩好”開頭,但需事先統一口徑,否則兩人划起拳來會沒了節奏,亂了陣腳。帽子是前奏,起到整齊步調的作用,並不判輸贏,所以通常出拳頭或伸五指。一拳終了,第二拳開始時,又要戴帽子。有時候劃著名劃著名,因節奏錯亂,也需停下來重新戴帽開始。

兩人喊過“全福壽啊,福壽全啊”之後,便攘臂揮掌,手指屈伸,連珠炮似地高呼起來,所喊之數如是兩人伸指之和,即為贏家,輸者就得端起酒杯罰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需重新再來一次。重來又碰著相同,則需“斟酒”,就是在已經倒好的酒上再添些進去,以示鼓勵。許多的時候,是圍觀者高呼著要給兩人斟酒。

真正的划拳高手,思維敏捷,動作熟練,且能細心觀察,神記妙算。一圈人輪流劃下來,他就將每個人出拳的套路掌控了,你這一拳剛剛伸出,他就知道你下一拳會伸幾個指頭,活活將你的拳捉住。十個數字,喊來喊去也就十個數字,五個手指,伸來伸去也就五個手指,但是,他的高明就在於,觀察你的路數,變幻自己的路數,他猜中你,你卻猜不透他。

黃拳和賴拳是要罰酒的。黃拳是划拳生疏而導致,譬如,口裡喊七,手卻僅伸出一指,便是黃拳;或口裡喊一,手卻伸出兩指,也是黃了。出現黃拳不足為怪,畢竟不是故意的。而賴拳則是旁門左道,非正人君子所為了。賴拳者,手指靈活,頭腦靈活,聽清你報的數字,看清你伸的手指後,迅速調整自己的指數,於是出現了人們俗稱的“彈簧拳”,因為他的手指在出拳後仍在變化。但是,賴拳大抵逃不過人們的眼睛,所有圍觀看熱鬧的人,都會對彈簧拳指指點點,所以即使他贏了也是不算數的。

遊戲評價

划拳夫妻划拳
評價一

拳令的最大優點在於適用面廣,不受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其技巧性較強,給划拳者留有神機鬥智的餘地,而且划拳須喊叫,容易讓人興奮,極富競爭性。以簡單、便捷的方式來娛樂飲酒各方,並且穿插小品表演,民歌字謎等內容,可以達到烘托氣氛,和諧友誼,活躍酒席間的情緒。同時還能對每個飲酒者進行智力考察,反映快慢,判斷是否準確,心、口、手是否配合一致等等。另外,划拳中所呼叫的名稱也滲透著相互信任,彼此祝願以及喜慶歡愉的意緒,是友誼、祥和、愉悅的象徵。無不含蘊著良好的祝願與友誼永恆的渴望,有著濃重的傳統文化色彩和淳厚樸實的民族特色。

評價二

太過吵鬧,有時會引發治安事故。划拳,表明我國酒文化之源遠流長。但現在漸有流於下里巴人的趨勢,在星級酒店或正宗的酒吧飲酒,大呼小叫的划拳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有在鄉鎮或城裡的小餐館,偶爾還有划拳聲聽到,更多的時候,是私人性的聚會中,或鄉村喜酒桌上,還在拿划拳來飲酒助興,尋找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