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拳[遊戲]

猜拳[遊戲]
猜拳[遊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種簡單的遊戲,共有剪刀、石頭、布三個手勢。二人同時用手做出相應形狀而出,輸贏判斷規則為:剪刀贏布,布贏石頭,石頭贏剪刀。“猜拳”一名,最早見於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今人以猜拳為藏鬮,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顧愷之取鉤,桓遂勝。猜拳也可以指划拳,一直到現在,中國人仍有以划拳行酒的。這種玩法的歷史更久,根據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划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猜拳
拼音:caīquán
基本解釋
[mora;playfinger-guessinggame;guessingatthetotaloffingersputoutbyselfandopponent]划拳。一人伸出幾個手指,另一個人同時伸出手指或拳頭,按事先約定的規定決定輸贏
詳細解釋
酒席間助興的遊戲。兩人各出拳伸指,同時各喊一數字,符合雙方指數之和者勝,負者飲酒。
《水滸傳》第一○九回:“其中有幾隻船,放於中流。猜拳豁指,大碗價吃酒。”《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六老爺要猜拳,輸家吃酒贏家唱。”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結局:“幾家飯館裡傳出嚎叫的猜拳聲,那是富農們在用野蠻的吶喊,發泄他們窩在心裡頭的鬱悶!”

猜拳

“猜拳”一名,最早見於陸容的《菽園雜記》:“今人以猜拳為藏鬮,殷仲堪桓玄共藏鉤,顧愷之取鉤,桓遂

猜拳石頭、剪子、布
勝。或言鉤弋夫人手拳曲,時人效之,因為此戲。”可見當時“猜”的是手中藏匿的東西,所以古代的猜拳又名“猜枚”、“藏鬮”、“藏鉤”,陸容認為它起源於漢武帝的宮妃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相貌絕色,但雙手患有拘攣症,從出生起就緊握兩隻拳頭,任誰也掰不開,入宮後,漢武帝輕輕一拂,鉤弋的拳頭就伸開來,原來掌心握的是美玉。因此世人也開始流行用手握棋子錢幣瓜子,或是其他物事,讓人猜測,有一猜單雙,二猜數目,三猜顏色之說,負者則罰酒。晉人周處《風土記》說:“臘月飲祭之後,叟嫗兒童分為藏彄之戲,分二曹以較勝負。”藏彄也就是藏鉤。後世所謂藏鬮,與藏鉤、藏彄一脈相承,都是藏某物令人猜。射覆者,射所覆也。由此可見,射覆從藏鉤發展而來並移入酒戲,是毫無疑問的。“猜子令”、“猜花令”、“猜朵”、“漁翁下網令”、“打擂令”、“揭彩令”皆屬此類。

猜拳也可以指划拳,一直到現在,中國人仍有以划拳行酒的。這種玩法的歷史更久,根據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划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在發展過程中,划拳畢竟已成為一個家族,行令的方法也獨立為一個體系。“空拳”、“內拳”、“五毒拳”、“五行生剋令”、“七星趕月令”、“一月三捷令”等都是這一類。其中最簡單也最常見的玩法是,兩人相對同時出手,互猜所伸出手指之合計數,猜對者為勝。

基本概念

亞洲遊戲
如同圍棋和麻將,“石頭、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按照明朝人謝肇浙所寫的《五雜俎》這本書,猜拳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漢朝的手勢令。在與亞洲交往之前,西方沒有任何有關“石頭、剪刀、布”的記載。19世紀後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時候總認為是一種亞洲遊戲。中國人和韓國人一般都叫“石頭、剪刀、布”,而日本人則改成了“石頭、剪刀、紙(paper)”。這個事實暗示著“石頭、剪刀、紙”是從19世紀的日本傳入美洲的.
舉例說明
1.蜜蜂
口令:兩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嘿!石頭,剪刀、布,然後猜贏的一方就做打人耳光狀,左一下,右一下,同時口中發出啪、啪兩聲,輸方則要順手勢搖頭,作把挨打狀,口喊啊、啊;如果猜和了,就要做出親嘴狀還要發出兩聲配音。動作及聲音出錯則飲!(註:適合兩個人玩,有點打情罵俏的味道,玩起來特別逗!)
2.青蛙落水
口令: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跌落水,dum(青蛙落水的聲音);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聽候落水,dum,dum,三隻青蛙三張嘴,六隻眼睛十二條腿,聽候落水,dum,dum,dum;四隻青蛙……如此類推,每人說一句(以逗號隔開為標誌,出錯者喝酒。另:此遊戲也可以不發聲,僅僅用手令,動作來表示。(註:適合多個人一起玩,因為在過程中還要顧及到數字的,所以玩起來還真的不輕鬆呢!)
3.007
由開始一人發音零隨聲任指一人,那人隨即亦發音零再任指另外一人,第三個人則發音柒,隨聲用手指作開槍狀任指一人,中槍者不發音不作任何動作,但中槍者旁邊左右兩人則要發啊的聲音,而揚手作投降狀。--出錯者飲!
(註:適合眾人玩,由於沒有輪流的次序,而是突發的任指其中的一個人,所以整個過程都必須處於緊張狀態,因為可能下個就是你了!)
4.明七暗七
按自然數按順序數下來,1、2、3、4、5、6、7……遇到7、17、27、37等以7結尾的數字稱作明七,7的倍數如14、21、28等稱作暗七,到明七暗七的人都不能發聲,只能敲一下桌子,然後逆順序再繼續數下去。從左到右1、2、3、4、5、6、7(不發音)然後逆順序,喊6者要緊接喊8,9、10、11、12、13、14(不發音),喊13者又要緊跟著喊15,一直下去,到2728時最容易出錯。
(註:適合多人一起玩,比較簡單輕鬆,不過因為口令簡單,可能會容易乏味一點。)
5.虎棒雞蟲令
分別有四種動物,老虎、棒子、雞、蟲,一物剋一物,兩人相對,各用一根筷子相擊,同時口喊棒子棒子…………或喊老虎,或喊棒子,或喊雞,或喊蟲。規定:以棒擊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負者飲酒,若棒子與雞,虎與蟲同時喊出,則不分勝負。
(註:此遊戲適合兩個人玩,因為出口很快,老虎,棒子,雞,蟲都是脫口出的,所以玩起來速度很快!)

遊戲遊戲

6.猜測輸贏
玩法有很多種,可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一方隨意作出手勢,如果對方順應作出相同的手勢則對方輸,要罰酒。
A.蛙青蛙跳兩人手指拱在桌面,一人首先喊青蛙青蛙跳,在跳字發出的時候五指彈起一個手指作跳狀,如本方出中指,對方出中指則輸,喝酒,出其他四指則過,然後輪到對方喊青蛙青蛙跳,一直下去。
B.兩人猜:石頭、剪刀、布,贏方立即用手指向上下左右各一方,輸方順應則喝酒。
7.讀數字
玩法也是變化無窮,但最基本的玩法也是由自成數與喝數相符者勝,負者飲酒。A.十五二十兩人玩,兩雙手,輪流喊數,分別有收齊,五、十、十五、開曬五種數字,喊數者可出手也可不出,看雙方一共湊成多少數目。
B.一人吆喝紅彤彤的太陽,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一望無邊,農民伯伯進城,要看A級片,XX錢一場XX可以是胡亂說的一個數字,雙方用手指表示,湊成剛好是那個數字,吆喝者則贏,輸者喝酒,吆喝此口令時要是附加上相應的手勢動作就更加好玩搞笑。

石頭、剪子、布

石頭剪子有時也被叫做猜拳。但事實上,雖然有時候行酒令可以用石頭、剪子、布來取決輸贏,但石頭、剪子、布更常用來指一種用手勢爭奪勝負的兒童遊戲,猜拳則常指酒令的一種。

豁拳

又稱豁拳,杭州民間飲酒助興時的一種博戲。兩人同時出拳,伸出手指並喊數目,所喊之數剛好是兩人伸指之.和者勝,負者罰飲。所喊數字,均含吉利之詞,如:“一定中”、“兩相好”、“三六順”、“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六順”、“七星高照”、“八仙過海”、“九九歸一”、“十全福”等等。猜拳除兩手對壘外,還有擺擂令,行此令不限人數,以酒量大的人自擺擂台,為擂主。擂主先自飲一大杯,向合席眾人宣戰,席中不拘哪一位,均可應戰,應戰者也先飲一杯,再與擂主猜拳。擂主敗,則讓出擂台,由勝者繼任擂主。還有一人分別與席中每個人猜拳,猶如過關斬將,稱為“通天拳”,還有猜拳只許出手、不許張口的“啞拳”,以及兩人對壘,空猜其拳,而他人飲酒的“空拳”等等,種類繁多,酒令百出。

出處

「猜拳」一名,最早見於明代陸容的《菽園雜記》。可是那時的猜拳與現在的略有不同。陸容說:「今人以猜拳為藏鬮,殷仲堪與桓玄共藏鉤,顧愷之取鉤,桓遂勝。或言鉤弋夫人手拳曲,時人效之,因為此戲。」可見當時「猜」的是手中藏匿的東西,而現在只是「猜」對方出幾個手指。所以古代的猜拳又名「猜枚」、「藏鬮」、「藏鉤」,陸容認為它起源於漢武帝的宮妃——手有拘攣症的鉤弋夫人。
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起源於中國,主要是由明朝人所寫"五雜俎"記載最早剪子石頭布是起源自漢朝的手勢令與豁拳,然而中國所謂的豁拳是否是指猜拳,這仍待考證。另外一種比較有直接證據的說法是起源於日本19世紀,相關資料可見由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所出版的文獻,作者Linhart,Sepp。日本明治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到了二十世紀剪子石頭布的遊戲開始傳到了歐洲與美國,而歐美都稱剪子石頭布的遊戲是"日本遊戲",法國人稱剪子石頭布為"jeuJaponais"(意思就是日本遊戲)。原因就是因為到了二十世紀,日本人大量西化以及日本人到世界各國遊歷的原因,也對歐美推廣了這個遊戲,使得很多歐美人都認為剪子石頭布就是日本的遊戲。
中國人和韓國人一般都叫“石頭、剪子、布”,而日本人則叫做“石頭、剪子、紙”,與美洲、歐洲的叫法相近(Rock,Paper,Scissors),這是因為“石頭、剪子、紙”是由19世紀的日本傳入歐美的緣故。台灣人的台語式玩法,也是以紙代替布。

2013年電視劇

基本信息
劇名:猜拳
題材:近代革命
集數:30
拍攝日期:2013年10月
出品:浙江橫店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1941年,堅守雲山嶺的國軍師長因戰傷被送至後方,其副官秘密勾結日軍,假傳師長手諭,欺上瞞下,謀劃叛變。三十名軍官拒不受辱,在共產黨人的策劃下準備鋤奸,名為鐵拳。不料,風聲泄露,二十八人被殺,另有兩人漏網。地下黨童參謀與衛隊長是倖存的鐵拳,二人相識,卻不知對方身份,各自履行使命的同時,苦苦尋找另一名戰友或告密者。副官為嫁禍於人,脅迫師長就範,欲將其家屬秘密送達敵占區,指派衛隊長與童參謀被擔當護送,並限令七天為生死期限。途中,二人經歷波折,驗明了對方身份,在孤立無援的情形下,將一支響馬改造為武工隊,與敵艱難周鏇,終於在七天內扭轉了命運,除掉了逆賊,粉碎了背叛陰謀,為國共兩軍的協同戰役贏得了時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