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本區集湖泊、濕地、草原、沙地、殘丘山地等多種生態系統為一體,由北向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棗湖積平原棗湖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8/023/nBnauM3X0MjNxgDN4YzN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2c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約90公里,保護區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80公里,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自然環境概況
保護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著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前來考察、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c/b4a/nBnauM3X2IzMwATOxczN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3c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保護區的西部、北部的玄武台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裡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保護區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裡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布,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在達爾罕的西麓,是波光瑩瑩的達里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遠處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邊的柳灌叢和沙灘,是游泳、垂釣的最佳場所。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f/321/nBnauM3X4YTN0MDM0YzN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2c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自應昌路向西為鯉魚泡子,這裡群山環抱,環境幽雅,湖底遍布泉眼。湖南岸的沙地是茂密的榆樹林,湖北岸是石質低山,傳說康熙皇帝曾在此釣魚。
連線鯉魚泡和達里湖的耗來河,是一常年向達里湖注水的一條小河,該河可稱為世界上最細的河,最細處只有12cm左右。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1/080/nBnauM3X3ADNzcDN1gzN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4c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保護區地處內蒙古高平原,該區地貌主要由玄武岩台地、風沙地貌、湖泊地貌和河流地貌四種類型所構成。
保護區內的湖泊從成因類型來看,主要為構造堰塞湖,是以達里湖為中心的東西向湖群,位於西拉木倫河深大斷裂帶上,是因構造下陷形成構造湖的基礎上,又受到玄武岩流堰塞而形成的湖泊。現在保護區境內古湖盆的濱岸,有很好的湖濱地形,如湖岸階地、湖蝕崖、湖蝕柱、湖蝕平台、陸連島以及多道湖岸沙堤存在。在保護區南部的達爾罕山上還保存有兩級湖蝕崖,一級雙現湖水面高出30米,另一級高出60米。今日的達里湖水最深處為13米,可見古湖泊的水深大約為60~70 米。
保護區境內有貢格爾河、亮子河、沙里河、耗來河等四條河流,這些河流均屬於內蒙古高原上的內流河,其特徵為:水量小、泥沙也少,河床比降平緩,侵蝕基準面也高,河流為蜿蜒性河床,曲流極為發育,最終都注入湖中,河流兩岸多發育形成濕草甸。
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這裡氣候比較乾燥,年降水量低、蒸發量高,風大,主要風向為西、西北或西南。由於水分、植被及沙地固結程度的不同,在衛星影像上沙帶大多呈東西向展布。沙丘類型以複合縱向沙壟和沙山為主,並廣泛分布有新月形沙丘鏈、拋物線形沙丘。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及周圍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新構造運動強烈。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的東西斷裂,以及多次的火山噴發等,奠定了本地貌發育的格局,也為水資源的分布打下了基礎,加之氣候、土壤和植被的地帶性差異等多種自然地理因素,都對保護區水資源的生成、分布、儲存及運移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多種自然條件中,降水是本地區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降水量多少及地區差異,直接影響地表水的發育程度及河流特徵,也決定了地下水,特別是淺水的分布狀況和富水程度。
氣候特徵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5/46c/nBnauM3XxATO4EzNwE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xk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景觀類型多樣,主要由6大類18種景觀、212個斑塊構成。保護區的北部、東部是綠草如茵、百花盛開的貢格爾草原,南部、西部是丘陵連綿、疏林點點的榆樹疏林景觀區,同時還有山地景觀、沙地景觀、人文景觀等類型。
保護區屬中溫型大陸性氣候,具有高原寒暑劇變特點,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風沙大,熱能及風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為1~2℃,元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3℃~24℃,極端最低氣溫達到-45℃,年最低氣溫在-20℃以下的日數超出100天;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 16~18℃,≥10℃積溫1300~1700℃。地溫變化與氣溫變化均呈單峰型,最大凍土厚度為191厘米。春季氣溫回升快,風速大,降水少,氣候乾燥,是全年大風最多的季節,其瞬間風速最高達11級。夏季氣候溫涼,降水集中,雨熱同季,降水分布不均,暴雨伏旱時有發生。
地貌特徵
保護區特殊的地貌類型和地理條件,形成了其多樣的生態系統。從景觀水平上看,保護區主要由三個大的景觀區域構成:其西北部為波壯起伏、寬闊坦蕩的台地草原和湖積平原草原景觀,南部為連綿起伏的沙地景觀,中央和東部為以達里諾爾湖為主獨特的高原內陸湖群景觀以及由河流和濕地發育形成的濕地景觀。在這些不同的區域中分布有林地、草原、濕地及農田生態系統。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d/529/nBnauM3XycTNwYDO0U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1k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物種資源
該保護區有著多樣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系統看,保護區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格局,與之相應的是台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濕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達里諾爾為中心的湖群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2/2c8/nBnauM3X3MTOzkTO5c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3k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保護區現已記錄的鳥類有16目33科133種,其中,雀形目含科、種最多,共9科44種,占全部鳥類科數的27%和種數的33%;含科、種數較多的還有鸛型目、鶴型目、行鳥型目,以上三目分別有3科,共35種鳥類,占鳥類種數的26%;含有2科的目有隼型目、鴿型目,其餘都是單目、單科類,共10目10 科。保護區鳥類最大的科為鴨科,共有20種鳥類,占保護區全部鳥類種數的15%,構成了保護區鳥類的主體。在春秋季節,成千上萬的鳥類在此停息,尤其是雁鴨類、鷗類。保護區內大天鵝的數量也相當大,春秋季節經黨可見到幾千隻大天鵝,有如雪白的羊群。保護區西北部的草原上,大鴇的數量也比較多,初步估計在該地區約有大鴇30~40隻。
保護區內多樣的生態環境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物種資源,據調查,種子植物有434種;脊椎動物中有魚類21種,鳥類133種,哺乳類15種。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多樣的生態系統為物種的多樣性提供了先決條件。現已初步查明,保護區境內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67科250屬434種,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薔薇科和莎草科為最多。保護區內分布的草原、濕地、湖泊、沙地及山地等多種景觀類型,也為動物資源的多樣性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及集散地之一,在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中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是組成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因子,它依賴著濕地生態系統而生存、繁殖,維持著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平衡。現已查明自然保護區分布的鳥類有16目36科16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大鴇、遺鷗、白鸛、黑鸛、玉帶海雕等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等 22種,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畫中鳥類物種優先序列的有27種。本區是丹頂鶴、大鴇、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目前為止發現的世界上丹頂鶴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每當春秋兩季數以萬計的候鳥匯集於此,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和鬱鬱蔥蔥的蘆葦盪邊戲嬉雀躍,形成了鳥的世界,鳥的天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6/21e/nBnauM3X3cDOwADN0c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3k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因此,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濕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系統,遍布保護區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占保護區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西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裡發育著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栗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濕地植被鑲嵌分布,這裡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狀分布,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保護區的涉禽、游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占絕對優勢。
植被種類及分布
保護區的地帶植被為草原,其廣泛分布在保護區的西部和北部,面積為5444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65%,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9/6c6/nBnauM3X1MTMzMjN3g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4k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保護區獨特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水資源條件,形成了大面積的濕地,濕地生態系統在保護區占有絕對優勢,面積為42737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5.8%。保護區的濕地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湖泊系統、河流系統和沼生系統三種類型。保護區的湖泊總面積為25644公頃,河流面積為1502公頃,沼生系統面積為 15591公頃。保護區的60多種鳥類在濕地棲息繁殖,且數量很大。最大集群時可達到數萬隻。
保護區境內現已初步查明共有野生維管植物67科250屬434種,占全區野生維管植物的19%。從植物的生活型成看,多年生草本占絕對優勢,共有280 種,占全部維管植物的65%,其次為一、二年生草本,共有108種,占25%,灌木占6%,半灌木占2%,喬木占2%。從植物的水分生態類型來看,中生植物最多,共有260種,占全部維管植物的53%,旱生植物151種,占全部植物的35%,濕生植物40種,占9%,水生植物13種,占3%。從植物的區系地理成分看,溫帶屬植物占明顯優勢,共有157屬,占全部植物屬的63%,熱帶屬的植物有71屬,占3%,亞洲中部、中亞、地中海等共有22屬,占 0.9%,這裡還有一屬為中國特有屬。
保護區豐富的植物資源中孕含著大量的具有經濟意義的植物,初步統計有藥用植物294種,占保護區全部維管植物68%,常見的種類有:甘草、麻黃、防風、柴胡、益母草、黃芩、香蒲、蘆根、穿龍薯蕷、黃精、一葉秋、肋柱花、香青蘭、蘭盆花等。保護區中等質量以上牧草約有183種,其中有83種為優良牧草。保護區內還具有豐富的觀賞植物,如二色補血草、飛燕草、柳穿魚、山丹、石竹、野嬰栗等約75種。除此外,保護區內還有許多種食用植物,如野菜類有苣賣菜、反枝莧、野韭、黃花菜等,野果有山楂、山荊子、秋子梨等。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d/12b/nBnauM3X2EDO5YzNykTOz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5k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保護區的建立
早在1983—1985年,內蒙古環境保護辦公室、內蒙古師範大學、赤峰市環境保護辦公室等單位,對這裡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考察研究,確定了達里諾爾在候鳥遷徙中的地位,並提出建立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的建議。1985年,內蒙古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編制的《內蒙古草地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將達里諾爾地區列入到擬建自然保護區規劃之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d/cba/nBnauM3X1MTMyYTN4ADM0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wA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建立初期,管理機構設在達里諾爾漁場,由達里諾爾漁場代管。1995年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後,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現設有準處級管理局,下設辦公室、環境監測站、公安派出所等機構,人員編制為20人,保護區內現有人口為4160人,由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和達斡爾等5個民族組成。經過幾年的保護和建設,保護區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非常顯著。近幾年來,保護區先後投入一定資金,對達里諾爾湖周圍濕地進行了圍封,使原來瀕臨滅絕的蘆葦、牧草逐步恢復起來。濕地植被的恢復促進了漁業生產的發展和珍稀鳥類的繁衍。達里諾爾湖在未圍封前年產魚僅20萬公斤左右,圍封后年產魚已達55萬公斤以上,並創造了日產9萬公斤的記錄。同時,生態的恢復和保護為珍稀鳥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幾年各種鳥的數量劇增。另外還為當地農牧民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牧草。
保護區自成立以來,開展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利用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的宣傳,製作了介紹保護區的錄象片、宣傳冊。組織編制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報告》,完成了《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項目建議書》(1996—2000),開展了保護區土地確權工作,劃定了邊界,辦理了核心區土地使用證。保護區管理機構為了加強對保護區的管理,制定了保護區的管理辦法,對偷獵及破壞保護區資源環境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為了加強對核心區的管護,恢復湖區生態環境,保護區對部分核心區進行了圍封,通過幾年的努力,湖區周邊環境已得到恢復,鳥類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明顯的增加,魚產量也穩長。保護區的科研監測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達里諾爾濕地生態環境復研究課題通過了專家鑑定。保護區加強了對旅遊資源開發活動的管理,劃定了旅遊區域,規範了旅遊行為。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img/a/d3a/nBnauM3X1QDO2MjNyUDM0IDNxITMygDN3cTMwADMwAzMxAzL1A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赤峰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赤峰市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是舉世聞名的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現有各類歷史文化遺址68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 |
景點 | 烏蘭布統旅遊區 | 響水玉瀑 | 遼中京遺址 | 阿斯哈圖石林 | 罕山自然風光 | 寶山壁畫 | 巴拉奇如德廟 | 巴彥花水上樂園 | 百興圖自然風景區 | 達拉哈旅遊區 | 達里諾爾湖 | 大明塔 | 梵宗寺 | 根丕廟 | 後召廟遼石窟寺 | 薈福寺 | 江慶州城遺址 | 喀喇沁旗王府 | 遼慶陵 | 遼上京城遺址 | 遼太祖陵 | 遼祖州城遺址 | 靈悅寺 | 龍泉寺石獅 | 奈曼王府 | 釋迦佛舍利塔 | 興源寺 | 耶律羽之墓群 | 勃隆克沙漠旅遊區 | 赤峰紅山公園旅遊景區 | 龍泉寺 | 曼陀山莊 | 榮憲公主墓 | 城子山遺址 | 大井古銅礦遺址 | 應昌路故城遺址 | 寶山罕蘇木墓群 | 烏素圖森林 | 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 | 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生物圈保護區 |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 內蒙古達來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內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護區 |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 | 大黑山自然保護區 | 布日敦沙漠旅遊區 | 巴林右旗巴林蒙古部落 | 達里湖 | 赤峰植物園 | 巴林左旗召廟 | 翁牛特旗紅山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