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悅寺

靈悅寺

靈悅寺,坐落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取得神靈保佑,諸事吉祥,起名靈悅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喀喇沁旗駐地錦山鎮內。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建。寺院建築雕樑畫棟,有歇山、硬山、樓閣式等結構。由山門、前殿、中殿、喇尼亭及東西配殿、後大殿等組成。中殿前的喇尼亭呈圓筒狀,壁畫書有“唵嘛尼叭咪吽”六字真言,筒心安裝鐵制轉軸,喇嘛每進寺院須轉動此輪,口誦真言,以示虔誠。

基本信息

簡介

靈悅寺靈悅寺

坐落在喀喇沁旗錦山鎮的靈悅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取得神靈保佑,諸事吉祥,起名靈悅寺。占地四十餘畝,建有經堂佛殿100餘間,興盛時住廟喇嘛達500餘人,是大型寺院之一。

2006年05月25日,靈悅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特徵

靈悅寺建築風格與中原相仿,門殿3間為山門,通道兩側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鍾、鼓二樓各列兩旁,前殿之後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內設有“轉經”,輪壁刻有“嘛呢叭咪哞”梵文六字真言。大殿宏偉壯觀,內有大小佛像百餘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誦經成為定製藏經殿藏有各種經卷二百餘部。由於藏傳佛教在清代成為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這座瑰麗堂雖歷經滄桑而遊人不斷。

景點介紹

靈悅寺靈悅寺

靈悅寺,坐落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為取得神靈保佑,諸事吉祥,起名靈悅寺。

該寺占地四十餘畝,建有經堂佛殿一百餘間,興盛時住廟喇嘛達五百餘人,是大型寺院之一。

靈悅寺建築風格與中原相仿,門殿三間為山門,通道兩側立有泥塑佛像四尊,鍾、鼓二樓各列兩旁,前殿之後建有嘛呢亭,嘛呢亭內設有「轉經」,輪壁刻有「嘛呢叭咪哞」梵文六字真言。大殿宏偉壯觀,內有大小佛像百餘尊。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喇嘛聚此誦經成為定製藏經殿藏有各種經卷二百餘部。

由於藏傳佛教在清代成為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這座瑰麗堂雖歷經滄桑而遊人不斷。

靈悅寺位於喀喇沁旗錦山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寺占地40餘畝,建有經堂佛殿100餘間。興盛時期住寺喇嘛500餘名。靈悅寺為清朝專門撥款給喀喇沁第三代郡王、額駙噶勒藏修的家廟。

全寺的佛殿、經堂建築為歇山、硬山、樓閣3種,雕樑畫棟,磚瓦齊砌,盤龍廟脊,四廈伸張,為中國內地式建築風格。寺內建有山門、鐘鼓樓、前殿、一配殿、嘛呢亭、中殿、二配殿、大殿、經殿等7層設施,環環相扣,依次遞進,遙相呼應,鱗次櫛比。均為磨磚對縫,複合瓦蓋頂的磚木結構。門殿中有甬道,山門內左有鐘樓,右有鼓樓。迎面是3間前殿,與鐘樓、鼓樓形成一個“品”字。前殿為二層天王殿,其布局、風格與山門略同。從前殿穿堂行至後院建有嘛呢亭,內有一高度為7尺左右的筒狀木輪,稱“嘛呢輪”。輪壁上雕有“唵、嘛、呢、叭、咪、哞”6字梵文箴言。過嘛呢亭有面闊3間前配殿排列兩旁。建有中殿3間,是寺內中心佛堂,穿越中殿便是後配殿,後配殿每邊3間,左右配殿前的庭院中央是用青磚和石塊砌出的精緻甬道。沿甬道前行至大殿,大殿為樓閣式建築,殿身廣闊,巍然壯觀,精雕細刻,金碧輝煌。大殿後有東跨屋、西跨屋及後殿3間。昔日,東跨屋為喇嘛經塾,是小喇嘛學經之所;西跨屋為關帝廟,中有關羽神像,兩旁為周倉、關平立像;後殿是貯存經卷之庫,內有大型經卷200餘部。經庫兩側還修有跨屋計4間。

寺院內東側,生長著一株在內蒙古自治區罕見的百歲大樹“合歡樹”。“合歡樹”根深葉茂,鐵乾虬枝,學名“衛茅”。其樹型奇特,枝葉蓊鬱,主幹盤曲,每年農曆五月開小白花,秋季結紅色四瓣小果,猶如一個大盆景。

赤峰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