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是由以機械工程師為主體的機械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設計、製造、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單位、團體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學會前身是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工程師會中華工學會,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更名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秘書處是學會常設辦事機構,設立了9個工作委員會,和1個辦事機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組成還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及31個分會、專業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擁有18萬名會員,其中有3000餘名高級會員,500餘名通訊會員,4000餘個單位會員。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立大會會址—浙江大學文理學院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立大會會址—浙江大學文理學院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光緒二十六年(1850-1900年),中國滿清政府設立了製造局和船政局,陸續建設了織造廠、火柴廠、造紙廠等一批工廠。逐漸產生了中國的近代工業。

清宣統三年(1911年)以後,中國教育改革引入西方工程技術教育,培養了一批工程人才;留學生回國人數也不斷增加,形成了中國近代工程技術人員的隊伍。為適應工程技術人員的學術交流、切磋技術和提高水平的需要,中國近代工程技術人員的學術組織應運而生。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詹天佑在廣州發起成立“中華工程師會”,以後顏德慶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中華工學會”,徐文炯等人在上海成立了鐵路“路工同人共濟會”。三會宗旨相似,不久三會合併成立了新的“中華工程師會”,詹天佑任會長,會址設在漢口。

民國三年(1914年),“中華工程師會”改名為“中華工程師學會”,並遷址於北京。

民國七年(1918年),20餘位留美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成立“中國工程學會”。後遷往紐約,有會員84人,其中機械學科11人。數年後遷回中國國內,在上海建會。

民國二十年(1931年),“中華工程師學會”和“中國工程學會”合併,成立“中國工程師學會”,有15個專門學會,其中包括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會址—北京大學工學院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會址—北京大學工學院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0日,劉仙洲、王季緒、楊毅、李輯祥、莊前鼎、顧毓瑔和王士倬等人聯名發函,在機械工程界徵求意見,倡導創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並徵集發起人。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北京清華大學成立了籌委會。5月21日,發起人集合於杭州國立浙江大學文理學院,借中國工程師學會召開年會之機,召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立大會。7月29日,在上海濱河大廈召開了第三次董事會會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開始出版會刊《機械工程》(季刊),創刊號在北京印刷。

民國三十年(194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有會員480餘人,團體會員20個,有7個分會。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重慶、昆明等地舉辦過一些學術會議。

民國三十六年-民國三十八年(1947-1949年),中國解放戰爭期間,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基本停止活動。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召開的學會第12次董事會會議上,決定在南京、上海、武漢、廣東等地儘快建立分會,學會通訊處定為南京鐵路總機械廠。

1950年8月18日,第一次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上由中國機械工程界前輩劉仙洲、石志仁、劉鼎、沈鴻和莊前鼎等人發起,重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1951年4月11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籌備委員會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準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登記的批覆 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準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登記的批覆

1951年6月30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籌委會擴大會議上,決定了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日期、代表名額和代表名額分配辦法。1950年冬至1951年8月,桂林、長沙、天津、杭州、南昌等地相繼成立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地方組織。

1953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創刊《機械工程學報》。

1954年8月23-29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有31個城市成立了分會或分會籌委會。

1959年12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北京召開學會工作會議,調整理事會。

1962-196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先後成立了鑄造、鍛壓、熱處理、焊接、粉末冶金、機械加工、理化檢驗、機械傳動、汽車和透平與鍋爐10個專業學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

1978年9月,中國30個省市都建立了省級的機械工程學會;有500多個市、縣建立了市(縣)級的機械工程學會。

198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上海舉行30周年年會和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82-198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摩擦學工業套用調查”。涉及石油、冶金、煤炭、農機、鐵道、機械、紡織、交通八大行業。

1983年9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與機械工業部聯合創辦了機械工程師進修大學。

198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首屆科技成就獎授予吳仲華、沈鴻、孟少農、周惠久、陶亨鹹、雷天覺6位著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

1987年8月13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會執行委員會召開第三次會議。經研究,重新確定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創始年為1936年。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1978年學術年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1978年學術年會

200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最高權力機構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會員代表大會)是學會最高權力機構,其職權如下: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三)選舉和罷免理事會理事;

(四)選舉和罷免監事會監事;

(五)制定或修改會費標準;

(六)審議決定學會的終止事項;

(七)審議決定學會的其他重大事項。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並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設立、變更和註銷;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組成人員的聘任或解聘;

(八)制定內部管理制度,領導並監督所屬機構的日常工作;

(九)決定表彰和獎勵事宜;

(十)討論和決定其他重要事項。

•辦事機構、分支機構、工作組、專項機構

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秘書處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設辦事機構,學會共設立了9個工作委員會,和1個辦事機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組成還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物理學會及31個分會、專業委員會。

工作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工作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諮詢工作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發展工作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海內外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會籍工作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
分會、專業委員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傳動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化檢驗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粉末冶金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設備與維修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爐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管理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科技情報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可靠性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包裝與食品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環境保護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史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組技術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再製造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微納米製造技術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物製造工程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製造(3D列印)技術分會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IFToMM中國委員會

組織會員

•會員加入與退出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種類為單位會員,加入協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承認並擁護學會章程;(二)有加入學會的意願;(三)按時繳納會費;(四)符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管理條例》中規定的相應類別會員的其他條件。

退會:會員要求退會者,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會員證書。逾期一年不繳納會費者,視作自動退會。

除名: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學會理事會表決通過,取消其會籍;凡觸犯刑律者,其會籍自動撤銷。

•會員權利與義務

權利:(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學生會員、通訊會員除外);(二)對學會的建議權、批評權和監督權;(三)參加學會活動以及獲得學會服務的優惠或優先權;(四)入會自願、退會自由的權利。

義務:(一)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決議;(二)自覺維護學會的聲譽和合法權益;(三)積極參加學會各項活動,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四)推薦發展會員,為學會發展獻計獻策;(五)及時溝通信息,按時繳納會費。

•會員單位

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擁有18萬名會員,其中有3000餘名高級會員,500餘名通訊會員,4000餘個單位會員。

業務資產

•業務範圍

(一)組織各種形式的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科技信息傳播以及科技成果和產品展覽展示活動;

(二)接受政府委託或根據行業需要,開展機械工程科技與產業發展研究及決策諮詢服務,組織評價機械工業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發布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重大進展;

(三)承擔政府、相關機構、企業委託交辦的科學技術重大項目或課題的論證、評估、諮詢和成果評價工作;

(四)接受有關部門委託,承擔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組織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工作;

(五)編輯出版科技文獻、期刊、書籍、論文集和技術檔案;

(六)興辦繼續教育,組織技術培訓活動,培養和舉薦人才;

(七)開展科學技術普及、推廣和諮詢活動,組織和開展技術標準的研製工作;

(八)開展國際科技交流活動,組織對外技術諮詢和中介活動,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九)按照相關規定,表彰、獎勵重大科技成果和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會員、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學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會工作人員;

(十)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向黨和政府反映會員的建議和呼聲;

(十一)舉辦符合學會宗旨,有利於機械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產業進步的公共服務活動。

•經費來源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經費來源有:

(一)會員繳納的會費;

(二)中國科協撥款;

(三)政府資助;

(四)中國國內外個人、團體或單位資助和捐贈;

(五)利息;

(六)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七)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每年舉辦一次,是集成各類專題活動的大型綜合性會議。年會包括主旨報告大會、專題學術會議、科技進展發布、論壇、講座、展示、頒獎等多項活動。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參與的北京·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已成為世界兩大焊接專業展覽會之一。

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和台灣大學共同發起和組織海峽兩岸工程材料研討會與2002、2004、2007、2008、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在台灣和大陸輪流召開了十屆研討會。2017年3月23日至29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工程材料研討會”在台灣桃園市元智大學召開。

2018年5月18日,第十二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以下簡稱中工會)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工程院、國家外國專家局、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承辦。

報刊資源

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編寫了100餘種大型工具書、科技圖書和相關教材;出版的學術刊物有60餘種;直屬主管期刊有6種。

•出版期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出版期刊
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學報(英文版)中國機械工程材料熱處理學報鑄造
焊接機械強度包裝與食品機械汽車知識中國表面工程
液壓與氣動流體機械壓力容器製造業自動化設備管理與維修
電加工與模具潤滑與密封粉末冶金技術理化檢驗-化學分冊理化檢驗—物理分冊
機械傳動金屬熱處理機械設計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工具機與液壓
組合工具機與自動化加工技術製造技術與工具機鍛壓技術焊接學報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
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無損檢測中國焊接現代鑄鐵工程設計學報
現代製造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塑性工程學報--
註:此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官網顯示的38種期刊

•主辦期刊

《機械工程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中國機械工程》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材料熱處理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中國表面工程》被CA化學文摘(美)(2014)、Pж(AJ)文摘雜誌(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焊接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塑性工程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國際合作

據2018年6月學會官網顯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已代表中國加入了11個國際組織,與26個國家的45個學術團體和專業組織簽訂了雙邊合作協定,並與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個科研、教學、設計、製造、諮詢、中介以及社會公益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參加的國際組織
國際焊接論壇(IIW)世界鑄造組織技術論壇(WFO)
新一代工業智慧型與體系工程國際論壇工業工程企業套用與實踐高峰論壇
世界物料聯盟(WMHA)國際機械工程學會聯合會(ICOMES)
國際冷鍛組織(ICFG)國際路面養護技術論壇
設備工程監理國際合作論壇增材製造技術國際論壇
高速鐵路國際學術論壇-

榮譽表彰

2014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榮獲全國性學術類社學術類社團評估5A等級。

人才培養

獎勵設定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在國家科技獎勵主管部門註冊,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設立的面向全國機械行業的綜合性獎項。目的為表彰在機械工業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機械工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中國機械工業的綜合實力和水平。

•綠色製造科學技術進步獎

“綠色製造科學技術進步獎”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會員、香港安樂工程集團主席潘樂陶及山東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旨在表彰和獎勵在節能、環保、綠色製造領域做出顯著成績的製造企業,對積極投身研發和套用綠色製造技術並取得突出成績的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予以特別鼓勵。該獎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負責組織每年度的評審與表彰。

•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為提升中國製造技術的水平,加強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工作,鼓勵創新精神,提高中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博士生教育的質量;激發與鼓勵中國青年學子投入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研發及創意套用,培養優秀機械工程人才,增進企業界與學術界之互動,進而促進機械工業技術之提升與創新,特設立“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

學生競賽

•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

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前身是華東理工大學於2006年發起舉辦了“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2017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將大賽發展為“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分設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鑄造工藝設計大賽、材料熱處理創新大賽、起重機創意大賽、自動化大賽、工業工程大賽等專業賽事。

2017年6月底,大賽作品截稿時,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賽事組委會共收到來自全國64所高校439個團隊的參賽作品。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徽為由4個花瓣和齒輪所組成的圖案。

會徽 會徽

精神宗旨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規、維護道德風尚;崇尚實事求是、弘揚雙百方針;立足科技創新、促進技術進步;堅持民主辦會、推動學科發展;強調以人為本、謀求社會福祉。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工作指導原則是:堅持服務大局的基本指導思想;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學術交流為本,會員服務為任,科經結合為綱,互利共贏為策,構築精品為要,科學管理為基”的基本經驗和做法;推進“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組織建設;切實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
職務姓名
理事長李培根
常務理事長張彥敏
副理事長王德成
尤政
陸大明
陳鋼
陳學東
林忠欽
鍾志華
郭東明
蔣莊德
譚建榮
秘書長陸大明

歷任領導

年份會長/理事長姓名
1936年-1940年黃伯樵
1940年-1945年陳石英
1945年-1948年韋以黻
1948年-1951年程孝剛
1951年-1954年石志仁
1954年-1959年石志仁
1959年-1961年劉鼎
1961年-1981年汪道涵
1981年-2001年沈鴻
2001年-2011年路甬祥
2011年-2016年周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