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根據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徽法,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徽造型源於歷史上的庫班州州徽。
在區徽綠色的盾牌上,矗立著一段金黃色的帶有雉堞的城牆。城牆上有兩座圓塔。在塔上面,是兩個金黃色的權杖。權杖之間聳立著一個金黃色的錘矛形權標。在權杖上方,伏著一隻胸前佩帶高加索十字架的黑鷹。一頂古代的王冠戴在盾牌上,而在王冠之上,則是一面俄羅斯軍旗,在軍旗中間有“俄聯邦”一詞的俄語字母縮寫。盾牌四周纏繞著一條紅帶,上面裝飾著金黃的橡樹葉。在盾牌後面,四桿藍色旗幟呈個字狀交叉,旗上飾有金色流蘇、交織字母、橡樹和桂樹枝葉組成的桂冠。
總體上,區徽象徵著葉卡捷琳娜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時期建設的高加索防線。這是一道用來保衛俄羅斯南部邊境,防禦土耳其、波斯人的軍事防禦體系。防線從基茲利亞爾一直延伸到庫班河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徽上軍旗圖案中“俄聯邦”一詞的俄語字母縮寫取代了“亞歷山大二世”字樣。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旗法規定,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旗為長方形旗幟,自上而下由寬度不同的藍、紅、綠三色條組成。藍條和綠條的寬度之和與紅條寬度相同。旗幟中央為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徽。區徽圖案只有一個顏色——金黃色。旗幟長寬之比為三比二。
當這一旗幟首次確定時,對其顏色的解釋是:紅色象徵查波羅什人——庫班軍隊的創建者:藍色——頓河哥薩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遷移到了高加索;綠色一一山地居民。在庫班州組建武裝組織的高加索人和山民擁有這樣的旗幟。因此,三色旗反映了特定的歷史現象。
當代庫班人為這一解釋增添了新的內涵。在他們看來,紅色還意味著平安與幸福,而藍色象徵著和平,綠色則象徵友誼。
歷史和現代的結合,使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區旗的象徵意義得到了升華。
克拉斯諾達爾市成立於1793年,最初名稱為葉卡捷琳諾達爾。849年9月3日,尼古拉一世批准了葉卡捷琳諾達爾市市徽方案(由伊萬.傑尼西耶維奇,切爾尼克設計)。

克拉斯諾達爾市的蘇聯市徽設立於1967年。設計者為伊,阿•巴桑斯基。
蘇聯時期的市徽形狀如同古俄羅斯的盾牌。這體現了俄羅斯的歷史。在市徽上部,是鐮刀、錘子的紅藍色旗幟——俄羅斯聯邦國旗。在市徽下部,是有雉堞的小齒輪,象徵著機械製造業。機械製造業是克拉斯諾達爾市主要工業部門之一。在小齒輪旁邊可以看到工廠的剪影,象徵著石油、天然氣和化學工業。而市徽中央的麥穗則告訴人們,庫班是俄羅斯不可多得的糧倉。在所有這些圖案上面,是鮮花盛開的蘋果樹枝。市徽的全部細節均雕刻在鮮綠的底色上,強調克拉斯諾達爾是一座綠色的城市,是花園之城。

2003年7月19日,克拉斯諾達爾市杜馬通過了第37號決定,其內容如下:
1849年9月3日,克拉斯諾達爾確定了自己的市徽。市徽的盾牌均分為上下左右四個部分。在第一和第四部分,一座紅色的城堡矗立在金黃色的背景上;城堡上有一隻胸前佩帶著莫斯科市徽的雙頭鷹;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兩桿紅色旗幟交叉放置在白色背景上。在旗幟上有“葉卡捷琳娜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仁者”、“尼古拉一世”字樣的組合字母;旗幟之間為首領錐形杖,兩側為兩個權杖,權杖之間有一枚刻著“葉卡捷琳娜二世”和“1794年”字樣的紅色小盾牌,盾牌上戴著一頂金色城市桂冠。兩個黑海哥薩克托著盾牌,其中右邊的哥薩克穿著老式服裝,左邊的則一身新式打扮。徽章四周有綠色的緣飾,上面有59顆金星,象徵著黑海哥薩克人的59個集鎮。
克拉斯諾達爾市旗為長方形旗幟,按對角線劃分為四個三角形區:上面是藍色,左邊和右邊是深紅色,下面是綠色。旗中央克拉斯諾達爾市徽的雙面圖案則是單一的金黃色。市徽圖案尺寸為旗寬的三分之一,旗的長寬之比為三比二。
克拉斯諾達爾市旗的四個部分象徵城市的四個行政區域。在市旗的顏色中,紅色象徵著庫班哥薩克生氣勃勃的力量、勇敢無畏的精神,也象徵他們的美、勞動與節日;綠色象徵著生命、復興、春天、希望、幸福與健康;藍色象徵庫班河;黃色象徵財富、威儀、正義、尊嚴、博大的胞懷與高尚的品質。
地理位置

邊疆區北鄰羅斯托夫州,東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東南毗鄰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南鄰阿迪格共和國,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內有與阿迪格共和國的內部界線。
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庫班河,邊疆區內有迪什克斯克水庫、山波蘇哥斯克水庫和克拉斯諾達爾水庫。境內還有許多小湖泊,在泰曼半島和亞速海沿岸有湖泊——三角灣。
自然資源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高山南部(大高加索西端,陡峭的山脈高達3360米,斯塔夫羅波爾的最高點)有闊葉林和深色針葉林,高山草地,還有電力資源豐富的河流。
另外,這裡還蘊藏著石油、天然氣和石膏。在平原部分有肥沃的黑土、水力資源豐富的河流、蘊藏石油、天然氣和泥灰岩,此外還有長達數百公里的海灘等旅遊資源。
領土及行政區劃

邊疆區的中心是克拉斯諾達爾市,該市建於1793年,由莫斯科到克拉斯諾達爾市的距離為1539公里。
克拉斯諾達爾市市內有5個區,分別為列寧區、十月區、五一區、布利庫班區和蘇維埃區。主要城市有:克拉斯諾達爾市、索契市、新羅西斯克、阿爾馬維爾市。
人口
2003年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共有人口5,117,600人。
主要經濟部門
工業

農業

邊疆區的農業產量在俄聯邦占首位。其糧食產量占俄聯邦糧食產量的7%(在庫班谷地的灌溉土地上,有著最大的稻米種植區);糧食產量(收成最佳的年代每公頃42公擔)超過了俄聯邦產糧平均水平的1.5倍。邊疆區在甜菜產量方面也居俄聯邦首位,占俄聯邦總產量的16%;葵花子占15%;蔬菜占10%。索契區是俄羅斯惟一的產茶區(“克拉斯諾達爾”茶)。
邊疆區的大牲畜數量居俄聯邦的第4位,而在產乳量方面,僅次於莫斯科州;在養雞和蛋產量方面排在莫斯科州和列寧格勒州的後面,居於第三位。
交通運輸

克拉斯諾達爾戰役

由於蘇軍1943年冬季在西南方向和高加索順利作戰的結果,截至2月初,法西斯德軍第17集團軍和坦克第1集團軍一部(共17個師,計約50萬人)同“A”集團軍群主力的聯繫被切斷,並被壓迫到亞速海邊。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把粉碎該集團的任務賦予H.H.馬斯連尼科夫中將指揮的北高加索方面軍(第58、第9、第37、第46、第18、第56、第47集團軍)。戰役企圖是,從北、東、南三面實施向心突擊以圍殲敵軍克拉斯諾達爾集團,阻止該集團向克里木退卻。以兩個集團軍(第58、第9集團軍)從布里尼科夫斯卡亞、布留霍韋茨卡亞一線向斯拉維揚斯卡亞和瓦列尼科夫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空軍第4、第5集團軍擔任航空兵支援。戰役準備是在有限時間(5天)內進行的。
2月9日,在短促的炮火準備之後,北高加索方面軍轉入進攻。作戰條件是艱難的:各兵團和部隊嚴重缺員,彈藥和油料不足;春季道路泥濘;春汛使河口灣、低岸、湖泊、河流泛濫,幾乎無法通行。由於道路狀況不佳,炮兵和輜重落在軍隊後邊。第37集團軍在頭幾天進展很大,突破敵軍防禦並從東北面威脅克拉斯諾達爾附近敵軍。第18集團軍直接向克拉斯諾達爾及其以南順利進攻。第46集團軍利用左、右鄰的勝利轉入進攻。2月12日,方面軍在游擊隊配合下解放了克拉斯諾達爾。敵軍開始向塔曼半島撤退。方面軍右翼的戰事發展就不同了,在此,第58集團軍各兵團被敵軍壓擠在低岸,損失頗大。空軍第4、第5集團軍對方面軍抗擊敵反衝擊和牽制其航空兵的行動給予了巨大支援。在空戰中和機場上共擊毀敵機157架,使法西斯航空兵不再頻繁出動。由於敵軍向塔曼半島退卻及其部分兵力撤向克里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2月22日命令北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加強庫班河以北和以南的突擊,左翼各集團軍迅速機動,搶占德軍第17集團軍主力的退路。2月23日,方面軍重新發起進攻。但準備時間不足以進行必要的變更部署和在主要突擊方向造成兵力優勢。軍隊也得不到彈藥和油料補充。所有這一切都影響進攻的進程。在斯拉維揚斯卡亞鎮、阿賓斯卡亞鎮地域和克雷姆斯卡亞接近地的激戰未獲預期結果。

克拉斯諾達爾戰役的結果,北高加索方面軍重創敵軍,解放了克拉斯諾達爾和數百個居民地。春季道路泥濘使軍隊行進非常困難,機場不能使用,致使航空兵的行動不便,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方面軍圓滿完成大本營賦予的任務。軍隊在前幾次戰鬥已感疲憊,人員和武器裝備缺額相當多,嚴重影響進攻速度。儘管困難重重,蘇軍表現了高度的精神和戰鬥素質及完成任務的堅定志向。由於在解放克拉斯諾達爾戰鬥中英勇善戰,第46集團軍的3個兵團被授予“克拉斯諾達爾”榮譽稱號。
俄羅斯行政區劃
中央聯邦管區 | 奧廖爾州 | 別爾哥羅德州 | 布良斯克州 | 弗拉基米爾州 | 卡盧加州 | 科斯特羅馬州 | 庫爾斯克州 | 利佩茨克洲 | 莫斯科自治市 | 莫斯科州| 梁贊州 | 斯摩棱斯克州| 坦波夫州 | 特維爾州 | 圖拉州 | 沃羅涅日州 | 雅羅斯拉夫爾州| 伊萬諾沃州 | |
南部聯邦管區 | 阿迪格共和國 | 阿斯特拉罕州 |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 車臣共和國 | 達吉斯坦共和國 | 伏爾加格勒州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卡爾梅克共和國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 |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 羅斯托夫州 | 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 印古什共和國 | |
西北部聯邦管區 |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 涅涅茨自治區 | 加里寧格勒州 | 卡累利阿共和國 | 科米共和國 | 摩爾曼斯克州 | 諾夫哥羅德州 | 普斯科夫州 | 聖彼得堡自治市 | 列寧格勒州 | 沃洛格達州 | |
遠東聯邦管區 | 阿穆爾州 | 楚科奇自治區 | 堪察加州 | 科里亞克自治區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 馬加丹州 | 濱海邊疆區 |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 | 薩哈林州 | 猶太自治州 | |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 阿爾泰共和國 | 阿爾泰邊疆區 | 布里亞特共和國 | 赤塔州 | 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 | 伊爾庫茨克州 | 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 | 哈卡斯共和國 |科麥羅沃州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新西伯利亞州 | 鄂木斯克州 | 托木斯克州 | 圖瓦共和國 | |
烏拉爾聯邦管區 | 庫爾乾州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 秋明州 | 漢特-曼西自治區 |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 | 車里雅賓斯克州 | |
伏爾加聯邦管區 |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 楚瓦什共和國 | 基洛夫州 | 馬里埃爾共和國 | 莫爾多瓦共和國| 下諾夫哥羅德州 | 奧倫堡州 | 奔薩州 | 彼爾姆邊疆區 | 薩馬拉州 | 薩拉托夫州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 | 烏里揚諾夫斯克州 | |
俄羅斯政區與人物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英語: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羅斯(Russia)。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
俄羅斯行政區劃
中央聯邦管區 | 奧廖爾州 | 別爾哥羅德州 | 布良斯克州 | 弗拉基米爾州 | 卡盧加州 | 科斯特羅馬州 | 庫爾斯克州 | 利佩茨克州 | 莫斯科自治市 | 莫斯科州 | 梁贊州 | 斯摩棱斯克州 | 坦波夫州 | 特維爾州 | 圖拉州 | 沃羅涅日州 | 雅羅斯拉夫爾州 | 伊萬諾沃州 |
南部聯邦管區 | 阿迪格共和國 | 阿斯特拉罕州 |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 車臣共和國 | 達吉斯坦共和國 | 伏爾加格勒州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卡爾梅克共和國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 |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 羅斯托夫州 | 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 印古什共和國 |
西北部聯邦管區 |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 涅涅茨自治區 | 加里寧格勒州 | 卡累利阿共和國 | 科米共和國 | 摩爾曼斯克州 | 諾夫哥羅德州 | 普斯科夫州 | 聖彼得堡自治市 | 列寧格勒州 | 沃洛格達州 |
遠東聯邦管區 | 阿穆爾州 | 楚科奇自治區 | 堪察加邊疆區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 馬加丹州 | 濱海邊疆區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 薩哈林州 | 猶太自治州 |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 阿爾泰共和國 | 阿爾泰邊疆區 | 布里亞特共和國 | 外貝加爾邊疆區 | 哈卡斯共和國 | 科麥羅沃州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新西伯利亞州 | 鄂木斯克州 | 托木斯克州 | 圖瓦共和國 |
烏拉爾聯邦管區 | 庫爾乾州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 秋明州 | 漢特-曼西自治區 |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 | 車里雅賓斯克州 |
伏爾加聯邦管區 |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 楚瓦什共和國 | 基洛夫州 | 馬里埃爾共和國 | 莫爾多瓦共和國 | 下諾夫哥羅德州 | 奧倫堡州 | 奔薩州 | 彼爾姆邊疆區 | 薩馬拉州 | 薩拉托夫州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 | 烏里揚諾夫斯克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