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摩爾達維亞位在東南歐,位居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及土耳其文化的交會之地,注定了其飽受侵略的飄搖歲月。企圖抵抗土耳其人失敗之後,從西元1711到1944年,俄羅斯人前後侵略了摩爾達維亞12次,並在西元1812年,土耳其陷落之後,持續統治這個地方。在西元1859年,摩爾達維亞的領域包含摩爾達維亞本身,以及組成近代羅馬尼亞骨幹的瓦拉西亞地方(Wallachia)。在南部比沙拉比亞(Bessarabia)被俄羅斯再度併吞之前,摩爾達維亞擁有比沙拉比亞和布克維那(Bucovina)地方。在1918年以後,到1940年被強制併入蘇聯之前,摩爾達維亞成為獨立羅馬尼亞共和國的一部分。在1944年以後,摩爾達維亞再度併入蘇聯,成為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在蘇維埃時代,摩爾達維亞雖然進行部分的工業化,不過,仍然大部分依靠農業。雖然占有前蘇聯的不到百分之零點二的領土面積,但是摩爾達維亞的農業輸出幾乎占蘇聯的百分之二點五(包含百分之四十的酒類輸出)。它也是菸草和制酒用葡萄的大宗生產國,並且是葵花子和甜菜的主要生產地。

轉變的歲月
伴隨著獨立,自西元1992年密西亞史涅格當選總理,公民投票決定為了維護摩爾達維亞的主權,將使用的語言改名為摩爾達維亞語,雖然在語言學上其實是與羅馬尼亞語相同的。這個國家採用拉丁字母。在1994年7月的強制制憲後,認定了摩爾達維亞成為市場經濟導向國家的中立國地位,並致力於穩定國內政治情勢。
直到1996年12月,派楚盧辛奇角逐第二任民選總理成功後,這些為了維護摩爾達維亞國家主權,生存能力及安定的政策仍然持續施行著。
在國際關係方面,首都奇士拿致力於增進與莫斯科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的友好關係,並在西元1997年4月,與俄羅斯政府簽署一項經濟合作契約,約期到西元2000年為止。根據這個契約,摩爾達維亞會對格茲普姆(Gazprom)提供以物易物交易,摩爾達維亞公司的債券,股票等資源。俄羅斯也同意逐步將其軍隊撤出泛尼斯崔亞地區。

總統盧辛奇的首要考慮之一就是改善與泛尼斯崔亞的關係:雖然他們與主要經濟體的關係相當疏遠,但他們的經濟和貨幣持續地透過奇士拿活動。以長期而言,鹹信奇士拿會再度統一。
在1998年三月的國會選舉中,摩爾達維亞共產黨(PartyofMoldovanCommunists–PCM)贏得了百分之三十的選票(占了議會101席中的四十席),中間路線的聯合-資本主義代表(DemocraticConvention–DCM)贏得百分之二十,摩爾達維亞民主繁榮黨(DemocraticandProsperousMoldova–DPM)贏得百分之十三.經過數周的談判,一個聯合政府取得了政權。
1998–艱困的一年
對摩爾達維亞而言,1998是相當艱難的一年。除了受到俄羅斯經濟危機的直接衝擊而失去貿易和投資之外,十一月通貨膨脹使摩爾達維亞元由原本的4.7對一美元劇跌到10對一美元,最後終於停在8.7對一美元。這個情形惡化了摩爾達維亞的負債額及對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能源輸入的依賴。
世界銀行贊助的奇士拿策略研究中心已指出摩爾達維亞以其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每天us$2的消費,已經在世界191個國家中排名第120。男性平均壽命由1989年的65.5到1996年的62.9,而中學登記入學的人數降了百分之十,成為百分之十九。到了年底,摩爾達維亞的經濟規模幾乎是1989年的三分之一。對1999年的展望籠罩在持續依賴俄羅斯市場-占了總出口百分之六十五-的陰影中,及慘澹的投資前景。

1999年二月首相艾恩.庫拔克(IonCiubuc)辭職,緊接著他的內閣亦應議會要求總辭,反應了在國家的經濟危機中政策持續的困難。1999年三月九日由總理指派的艾恩.史特札二度擔任摩爾達維亞首相。根據議會的程式,新任首相有十五天的時間贏得國會對新政府政策及部長人選的支持。三月十二日國會投票肯定了新政府。
為了因應這個嚴重的經濟危機,新政府已經指出1999年將加速民營過程,之前對價格的重視將改為有完善投資計畫的投資者優先。Moldtelecom及其它八家電子公司和一些策略公司已經登記求售。
然而,問題並不因此而消失。1998年拖欠工資的情形已經增加為百分之五十,且將近百分之七十的預算必須拿去付一百二十萬美金的外債。除此之外。出口成長看來也前途堪虞,因為摩爾達維亞的三大市場-羅馬尼亞,烏克蘭及最大的俄羅斯-仍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
在這樣不利的客觀環境下,想要在公元二千年前讓國民生產毛額有大幅成長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以中長期的眼光來看,摩爾達維亞政府認清了,該國問題真正唯一的解決方式是主架構的改變,及隨之而來的持續成長。然而,他們也體認到為了該國政經未來,吸引投資,與泛尼斯崔亞之間的和平是絕對必要的。
歷史

18世紀晚期,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開始對這裡進行殖民活動,作為帝俄擴展邊疆活動的一部分。1812年,該地區隨同整個比薩拉比亞被土耳其割讓給俄國。
十月革命以後,摩爾多瓦本土於1918年宣布獨立,鏇即併入羅馬尼亞,但是該地區留在了烏克蘭境內,並以“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的名義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羅馬尼亞人依然是當地居民的主體,羅馬尼亞語學校也照常開設。

在蘇聯時代,作為蘇聯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上萬的羅馬尼亞族人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與此同時,大量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遷入了該地區。當時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絕大多數工業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而其他地區的各種經濟成分中則是農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1990年公布的數據,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貢獻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GDP總值的40%,和發電量的90%。
為了防止這一區域併入羅馬尼亞,蘇聯紅軍第14軍自1956年以來一直在此駐防,直至蘇聯解體
政治
國際上普遍認為這塊區域是摩爾多瓦領土的一部分(蘇聯解體前屬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但是事實上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已經獨立,並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dniestrianMoldovanRepublic),定都蒂拉斯波爾(Tiraspol)。該地區人口中大部分說斯拉夫語,並恐懼被羅馬尼亞吞併。不過在該地區還有43%的人說羅馬尼亞語。
內戰

停火協定簽署之後,俄羅斯政府遺留下了一支數千人的部隊以“維和部隊”的名義駐紮在該地區。由於俄羅斯在該地區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這一行動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從此以後,摩爾多瓦政府一直沒有在事實上控制過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
雖然在1994年摩爾多瓦政府與俄羅斯政府簽署了一項協定,規定俄羅斯須撤出它在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的所有軍隊,但是俄羅斯國家杜馬至今一直沒有批准該協定。
在2004年7月,一位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分離主義領導人宣稱,他們的政治實體將會在同年秋天組織一次全民公決,以決定該地區是否併入俄羅斯聯邦——雖然該地區與俄羅斯沒有任何邊界接壤。
人權

2001年的總統選舉並不自由。黨派活動和出版物在競選前夕被全部禁止。大選結果也有很多疑點,據報導伊戈爾·斯米爾諾夫在一些地區得到了103.6%的選票。
人口

除了作為蘇維埃時期的殖民地化的殘餘而遺留在這裡的從事工業的俄羅斯人,當局鼓勵俄羅斯人在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購置房產,或是退休後在這裡頤養天年(因為與俄羅斯的大多數地區的嚴酷天氣相比,這裡的天氣要好一些)。這樣一來,這一地區三分之二以上人口超過退休年齡的情況也就不顯得奇怪了。
摩爾多瓦人(羅馬尼亞人):43%;烏克蘭人:28%;俄羅斯人:25%。
摩爾達維亞人
摩爾達維亞人

經濟
該地區2004年的GDP總值為4.2億美元,人均662美元(按當年匯率計算)。從這個數值上看,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雖然比摩爾多瓦其他地區略富一些,但是仍然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
俄羅斯行政區劃表
中央聯邦管區 | 奧廖爾州 | 別爾哥羅德州 | 布良斯克州 | 弗拉基米爾州 | 卡盧加州 | 科斯特羅馬州 | 庫爾斯克州 | 利佩茨克洲 | 莫斯科自治市 | 莫斯科州| 梁贊州 | 斯摩棱斯克州| 坦波夫州 | 特維爾州 | 圖拉州 | 沃羅涅日州 | 雅羅斯拉夫爾州| 伊萬諾沃州 | |
南部聯邦管區 | 阿迪格共和國 | 阿斯特拉罕州 | 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 | 車臣共和國 | 達吉斯坦共和國 | 伏爾加格勒州 |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 卡爾梅克共和國 | 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 |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 | 羅斯托夫州 | 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 印古什共和國 | |
西北部聯邦管區 | 阿爾漢格爾斯克州 | 涅涅茨自治區 | 加里寧格勒州 | 卡累利阿共和國 | 科米共和國 | 摩爾曼斯克州 | 諾夫哥羅德州 | 普斯科夫州 | 聖彼得堡自治市 | 列寧格勒州 | 沃洛格達州 | |
遠東聯邦管區 | 阿穆爾州 | 楚科奇自治區 | 堪察加州 | 科里亞克自治區 |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 馬加丹州 | 濱海邊疆區 |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 | 薩哈林州 | 猶太自治州 | |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 | 阿爾泰共和國 | 阿爾泰邊疆區 | 布里亞特共和國 | 赤塔州 | 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 | 伊爾庫茨克州 | 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 | 哈卡斯共和國 |科麥羅沃州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新西伯利亞州 | 鄂木斯克州 | 托木斯克州 | 圖瓦共和國 | |
烏拉爾聯邦管區 | 庫爾乾州 |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 秋明州 | 漢特-曼西自治區 | 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 | 車里雅賓斯克州 | |
伏爾加聯邦管區 |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 楚瓦什共和國 | 基洛夫州 | 馬里埃爾共和國 | 莫爾多瓦共和國| 下諾夫哥羅德州 | 奧倫堡州 | 奔薩州 | 彼爾姆邊疆區 | 薩馬拉州 | 薩拉托夫州 | 韃靼斯坦共和國 | 烏德穆爾特共和國 | 烏里揚諾夫斯克州 | |
外交
目前,德涅斯特共和國政府正在尋求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特別是歐洲國家,“建立並保持友好關係。”並將繼續與阿布哈茲、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和南奧塞梯保持正式的外交關係。如下表:
國家 | 建交日期 | 注釋 |
阿布哈茲 | 2006年11月17日 | 互相承認 |
南奧塞梯 | 2006年11月17日 | 互相承認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不詳 | 互相承認 |
俄羅斯政區與人物
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英語: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羅斯(Russia)。公元9世紀,在建立以基輔為中心的古羅斯國家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羅斯人的祖先古羅斯部族人(東斯拉夫人),並成為此後國家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