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萼茶藨子

光萼茶藨子

光萼茶藨子,學名為Ribes glabricalycinum L. T. Lu ,茶藨子科、茶藨子屬植物,落葉小灌木,高約1米或稍高;小枝灰黑色或灰褐色,平滑,皮呈條狀剝離,嫩枝棕褐色或紅褐色,具短柔毛分布於中國大陸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光萼茶藨子
種拉丁名:RibesglabricalycinumL.T.Lu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屬中文名:茶藨子屬
屬拉丁名:Ribes
國內分布:產四川西部。
海拔:2800-38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ActaPhytotax.Sin.31(5):457.f.1:57.1993]
中國植物志:35(1):338
英文植物志:8:449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約1米或稍高;小枝灰黑色或灰褐色,平滑,皮呈條狀剝離,嫩枝棕褐色或紅褐色,具短柔毛,老時無毛,無刺;芽長卵圓形,長3-6毫米,先端急尖,具數枚草質鱗片,外面微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葉寬卵圓形,長寬各約1-2厘米,基部近截形至心臟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均被細短柔毛,並常混生腺體或上面疏生短腺毛,掌狀3-5裂,裂片先端急尖,稀稍鈍,頂生裂片寬卵圓形或菱形,比側生裂片稍長,邊緣具鈍重鋸齒;葉柄長0.5-1厘米,具細短柔毛和稀疏短腺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組成短總狀花序;雄花序長1-2.5厘米,具花7-15朵,雌花序較短,具花3-5朵,極稀1-2朵;花序軸具細短柔毛和疏腺毛;花梗長2-5毫米,具短柔毛或近無毛,有時混生稀疏短腺毛;苞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7毫米,寬1-2.5毫米,先端稍急尖或鈍,具短柔毛或近無毛,邊緣有疏腺毛,具單脈;花萼綠色或黃綠色,外面無毛;萼筒盆形,長約1-2毫米,寬大於長;萼片卵圓形或舌形,長1.5-2.5毫米,先端稍急尖或鈍,花期開展,稀反折,至果期反折;花瓣小,倒卵圓形或扇形,先端圓鈍;雄蕊長於花瓣,花絲絲狀,花葯近圓形;雌花的雄蕊敗育;子房光滑無毛,雄花幾無子房;花柱長於雄蕊,先端2裂。果實球形,直徑6-7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生於高原山坡、高山針葉林下和灌叢中以及路邊雜灌叢內,海拔2800-3800米。

茶藨子屬植物

茶藨子屬(Ribes Linn.)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布。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國學者對茶藨子屬的分類位置長期以來均有爭議,據外部形態和部分花粉資料的分析研究,贊同把茶藨子屬置於虎耳草科內。也有學者主張單獨立一茶藨子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