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葉長白茶藨子

楔葉長白茶藨子

楔葉長白茶藨子是虎耳草科,產自我國吉林(琿春、安圖)、遼寧(鳳城、本溪)。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楔葉長白茶藨子

種拉丁名:RibeskomaroviiPojarkovavar.cuneifoliumLiou

楔葉長白茶藨子
楔葉長白茶藨子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屬中文名:茶藨子屬

屬拉丁名:Ribes

海拔:400-800

命名來源:(拉漢種子植物名稱)[東北木本植物圖志:259.562]

中國植物志:35(1):342

英文植物志:8:451

產地分布

吉林(琿春、安圖)、遼寧(鳳城、本溪)。生於山坡闊葉林下或林緣,海拔450-800米。模式標本采自吉林安圖。

產地分布

產黑龍江(東南部)、吉林(北部、東部至西南部)、遼寧(東部至東南部)、河北(西部)、山西(西部、東南部)、陝西(北部、中部至南部)、甘肅(東部至東南部)、河南(西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5-3米;小枝暗灰色或灰色,皮條狀剝離,幼枝棕褐色至紅褐色,無毛,無刺;芽長卵圓形,長5-8毫米,先端漸尖,具數枚褐色或紅褐色鱗片,外面無毛或僅鱗片邊緣微具短柔毛。葉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2-6厘米,寬2-5厘米,基部近圓形至截形,稀淺心臟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稀疏生腺毛,常掌狀3淺裂,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長得多,先端急尖,側生裂片較小,先端圓鈍,具不整齊圓鈍粗鋸齒;葉柄長6-17毫米,無毛,有時具稀疏腺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排成直立短總狀花序;雄花序長約2-5厘米,具花10餘朵;雌花序較短,長1.5-2.5厘米,具花5-10朵;花序軸和花梗無柔毛,具短腺毛;花梗長2-4毫米;苞片棕褐色,橢圓形,長4-6毫米,寬1.5-2.5毫米,無毛或邊緣具不明顯稀疏短腺毛;花萼綠色,外面無毛;萼筒杯形,長1.5-2.5毫米,寬稍大於長;萼片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几與萼筒相似,先端圓鈍,直立;花瓣很小,倒卵圓形或近扇形,短於萼片,基部楔形;雄蕊稍長於花瓣,花絲稍長於花葯;雌花的雄蕊短小,幾無花絲;子房無毛,雄花的子房不發育;花柱先端2淺裂。果實球形或倒卵球形,直徑7-8毫米,未熟時黃綠色,熟時紅色,無毛,可供釀酒及作飲料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長習性生於路邊林下、灌叢中或岩石坡地,海拔700-2100米。

生長習性

生於路邊林下、灌叢中或岩石坡地,海拔700-2100米。

[2][3]

茶藨子屬植物

茶藨子屬(Ribes Linn.)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布。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國學者對茶藨子屬的分類位置長期以來均有爭議,據外部形態和部分花粉資料的分析研究,贊同把茶藨子屬置於虎耳草科內。也有學者主張單獨立一茶藨子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