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1米,一年生枝綠色,有短毛及黃色腺點,老枝黃褐色,芽卵形,具數枚鱗片,灰褐色,密被短毛,散生黃色腺點。葉互生,掌狀3-5淺裂,長4-6厘米,寬5-8厘米,裂片三角形,中裂片比側片稍寬或近等大,邊緣具粗鋸齒,齒端突尖,基部心形,上面綠色,被短毛和黃色腺點,後期無毛無腺點,下面色淡,散生黃色腺點,沿葉脈有短毛,質厚,葉柄長4-7厘米,被短毛。總狀花序,花少數,苞葉卵狀披針形,有短毛或無毛,花淡黃色,萼筒鍾,,散生黃色腺點,有短毛,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瓣長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頂端鈍圓,花柱2裂。漿果球形,成熟時變黑色,宿存萼有短毛和腺點。花期6月,果熟期7-8月。分布
黑龍江省密山、虎林等縣。朝鮮北部及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烏蘇里江流域。生態習性及繁殖
生於山地林下。用種子繁殖。經濟價值
果可食,可作為觀賞小灌木。茶藨子屬植物
茶藨子屬(Ribes Linn.)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布。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國學者對茶藨子屬的分類位置長期以來均有爭議,據外部形態和部分花粉資料的分析研究,贊同把茶藨子屬置於虎耳草科內。也有學者主張單獨立一茶藨子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