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茶藨子

光葉茶藨子

光葉茶藨子,茶藨子科、茶藨子屬植物,產陝西(山陽、城固)、湖北(房縣),分布於中國大陸陝西、湖北等地。

基本信息

植物信息

種中文名:光葉茶藨子
種拉丁名:RibesglabrifoliumL.T.Lu
海拔:below900米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ActaPhytotax.Sin.31(5):460.f.2:5-6.1993]
中國植物志:35(1):356
英文植物志:8:447

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1-2米;小枝灰褐色至紫黑色,皮條狀剝落,嫩枝灰褐色,具短柔毛,在葉下部的節上常具1對小刺,節間通常無細刺;芽卵圓形至長卵圓形,長3-5毫米,先端稍急尖,無毛或微具短柔毛。葉厚,菱狀卵圓形至近圓形,長1-1.5厘米,寬幾與長相似,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色較淺,兩面無毛,掌狀3裂,裂片先端圓鈍或微尖,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長,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葉柄長0.5-1厘米,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形成總狀花序;雄花序長2.5-4厘米,具花7-11朵;雌花序稍短或與雄花序近等長;果序長達4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或混生稀疏短腺毛;花梗長2-4毫米;苞片長圓形,無毛,早落;花萼黃色或黃綠色,外面無毛,萼筒淺杯形或盆形,長1.5-2毫米,寬大於長;萼片寬卵圓形,長2-3毫米,先端急尖,稀微鈍,花期開展或反折,果期反折;花瓣小,扇形或倒卵圓形,先端圓鈍;雄蕊稍長於花瓣;雌花的雄蕊比花瓣短;子房光滑無毛,雄花的子房完全退化;花柱先端2裂。果實球形,直徑5-7毫米,紅色,無毛。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產地分布

陝西(山陽、城固)、湖北房縣)。

生長習性

生於山谷、山坡路旁灌叢中或河溝邊,海拔達900米。

茶藨子屬植物

茶藨子屬(Ribes Linn.)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布。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國學者對茶藨子屬的分類位置長期以來均有爭議,據外部形態和部分花粉資料的分析研究,贊同把茶藨子屬置於虎耳草科內。也有學者主張單獨立一茶藨子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