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圓葉茶藨子
種拉丁名:RibesheterotrichumMeyer
種別名:小葉茶藨(中國樹木志)
圓葉茶藨子 |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屬中文名:茶藨子屬
屬拉丁名:Ribes
國內分布:產新疆(阿爾泰、青河、富蘊、福海、博格達山、哈密、塔城、伊黎)。
國外分布: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海拔:1200-25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ledeb.Fl.Alt.1:270.1829]
中國植物志:35(1):335
英文植物志:8:447
產地分布
新疆(阿爾泰、青河、富蘊、福海、博格達山、哈密、塔城、伊犁)。
形態特徵
落葉矮灌木,高1-1.5米;枝粗壯,小枝灰色或灰褐色,皮稍呈條狀剝裂,嫩枝棕褐色,具稜角,被疏柔毛,老時毛脫落,無腺毛,無刺;芽長卵圓形,長5-8毫米,先端急尖,具數枚棕褐色鱗片。葉圓形或近圓形,長、寬各約1-3厘米,基部寬楔形至截形,兩面無毛或僅沿葉緣稍具睫毛,稀被少數粘質腺體,掌狀3,稀5淺裂,裂片先端圓鈍,頂生裂片與側生裂片近等長或稍長,邊緣有粗鈍鋸齒;葉柄長5-10毫米,疏生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直立,雄花序長2-5厘米,雌花序稍短,長2-3厘米,具花6-10朵;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或混生稀疏短腺毛;花梗長2-3毫米;苞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5毫米,寬1-1.8毫米,先端急尖,邊緣有稀疏短腺毛,具單脈;花萼紫紅色或褐紅色,近輻狀,外面無毛或微具柔毛;萼筒淺杯形,長1.5-2.2毫米,寬稍大於長;萼片卵圓形,長2-2.5毫米,寬1.6-2毫米,先端圓鈍,直立;花瓣小,近扇形,先端圓鈍或截狀圓形;雄蕊稍長於花瓣,花絲比花葯稍長;雌花的雄蕊敗育,花葯無花粉;子房無毛,雄花無子房;花柱先端2裂。果實球形,直徑4-6毫米,紅色或紅黃色,無柔毛,也無腺毛,味甜,可供食用,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生於石質坡地灌叢中、山溝或溪邊林下,海拔1200-2500米。
茶藨子屬植物
茶藨子屬(Ribes Linn.)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布。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國學者對茶藨子屬的分類位置長期以來均有爭議,據外部形態和部分花粉資料的分析研究,贊同把茶藨子屬置於虎耳草科內。也有學者主張單獨立一茶藨子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