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押

元押

元押,即不用執筆花押,而用印章籤押的元代押印。

簡介

元押元押

元押,亦作“元戳”。系鐫刻花寫姓名的印章。押字是古人畫諾之遺。六朝時有鳳尾書,亦曰花書,後人以它入印。指元代的“花押印”。“花押印”系鐫刻花寫姓名的印章,始於宋。一般沒有外框,籤押得使人不易摹仿,作為取信的憑記。元代的花押印,其形多為長方,周密《癸辛雜識》載:“古人押字,謂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一般上刻楷書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

桂未谷曰,“元人(印)尤多變態,其式有用古鐘,琴樣,花葉之類”。

發展歷史

押印起源於周亞形圖徽,亞形除了裝飾作用,可能還具有憑信之功能。故亞字假借為押字,亞字內之十字空白,為後世以十字畫押之原始符號。押印始於唐宋,成熟風行於元而衰敗於明末清初。故元押之範疇,包括自唐至明末清初。

元押元押

宋代,當篆書印章日益衰落之時,通行文字楷書、隸書乃至行草書卻進入印章領地,翻開了銅印系又一光輝的一頁。到了元代,無論是藝術性,還是數量上,尤其在私印領域裡,都得到了非凡的成就,開始了元押的時代。元押對於篆書印章的突破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據《印典》記載晉代“南徐司馬”印系順字楷書,字型如何已不可得見。而宋元印章中的楷書多為摒棄了正統的官方通行體,即以顏、歐、柳、趙為代表的、後來終於程式化了的館閣體,而是採用了類似北碑的天真樸實、易於誇張變形的民間書體入印,很好地繼承了有篆刻意味的形式。花押印流行於宋元,分有框線與無框線兩種,花押符號下端有一粗橫線,也有上方帶有一細橫線者,時代可能稍晚。姓名的符號化,不僅為篆刻的內容開拓了一個嶄新的領域,而且為異族文字的入印,包括以後拼音文字的入印,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與很好的借鑑形式。另外,不同於古璽印和後來流派印章的是,元押印章還可以以印章印面邊緣形狀的豐富多彩而加以分類。按幾何形狀,大致可分為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直線多邊形、弧線多邊形;不規則形等。按象形形狀可分為動物形(以鳥形、魚形為主);植物形(以蓮花、菊花形為主);器物形(以枇杷形、角形為主);象形與幾何形交錯(以景教印為主)等。元押印章的印面形狀,很有民間剪紙的特色,反映了這一時期印章汲取民間審美情趣的傾向。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在元劃分的四個民族等級中,地位最高的一、二等蒙古人和色目人多不識漢字,所以在交往中“多不能執筆花押”(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更不認得天書一般的篆書,於是唐以來初露端倪的花押印伏流騰波而起,迅速由官方而民間普遍流行起來。

印章藝術現在通稱“篆刻藝術”,就是因為以篆書為代表的古文字系統在幾千年印章史上占旮絕塒的主宰地位。尤其存銅印時代,篆書更是獨領風騷,性有元代的花抻印是一個例外,它稚拙純樸,盡去鉛華,作為楷書入印,在元押上大量的成功引入,是對篆書印章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在民間大行其道的押印上的楷書,多摒棄了正襟危坐的顏、柳、歐、趙之類的傳統書體,而採用無拘無束的民間書體,天真歪倒,俯仰自得,隨心所欲,顧盼有情,率真自然,極富印章意趣。元押上的文事,不拘一格,種類繁多,印章體形也五花八門,形態各異。有獨字的姓氏印,有單押字印,更有根本旁人不識的類文字印。而更多的則是上部為楷書姓氏、下部為花押的押印。這類印多為豎長方形,為元押藝術的主流和代表。另外,還有一些別具一格的六角形、八角形、亞字形及銀錠形印。

元代花押印的勃興,與蒙占人及色目人不諳漢人文字有直接關係,所以有很多花押雜用漢字和蒙文(八思巴文),往往上為漢姓,下為八思巴文。還有一些元押乾脆純用八思巴文,除常見的方形和長方形外,更有標新立異,幾不見於傳統漢人印章的魚形押、琵琶形押、葫蘆形押、壺形押等等。元押中的圖形印電十分豐富,按其內容又jJ分為人物形押、動物形押、植物形押、器物形押、圖案形押等多種。

元押鈕制的豐富多樣同樣使入耳目一新。其大致可分為鼻鈕、橋鈕、壇鈕、錢幣鈕、人物鈕、動物鈕等,其中以鼻鈕為最多,以動物鈕和人物鈕最為活潑精彩。動物鈕有獅、虎、馬、雞、徇、蛙、蛇等,人物鈕有男有女,或立或踞。豐富多彩的元押鈕式在古印譜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元代蒙古人騎馬進入中原,遊牧為生的蒙人本就有身佩腰刀及其他飾物的傳統,所以他們把這一習俗也帶到了中原,反映在印章上,無論什麼鈕式的鉀印,都有一個可供穿系的小孔,以便於佩帶。

隨著人們對元押歷史藝術價值的認識的提高,更多的元押藏品會被開發出來,其真正的藝術歷史價值會得到更深入廣泛的開掘。

印章藝術從隋唐以來,已甚為寥落。至宋、遼、金、元以來,九疊文幾乎一統天下。作為實用印固然整齊森嚴、規範實用,但在機械的等距離盤繞中,秦漢形成雍容蒼朴、大拙大巧、清新自然的優良傳統蕩然無存。但在這萬馬齊喑的局面中,元代花押印稚拙純樸,盡洗鉛華,堪稱—枝獨秀。它作為楷書入印最重要的典範越來越受到印人的重視。

印章藝術現習稱“篆刻藝術”,就是因為以篆書為代表的古文字系統在幾千年印章史上占有絕對的主宰地位。中國印章藝術若以質材分,以元為分水嶺大概可分為銅印時代和石印時代。在銅印時代,篆書更是獨領風騷,而元押中大量楷書的成功引入,是對篆書印章的一次劃時代意義的突破,造就了秦漢以來銅印系統的又一個高峰,也是最後一個高峰,更是當今文字系統中唯一一個尚可與古文字篆書印章抗衡的高峰。

花押印在唐宋之時已經出現,但只是偶爾閃現的星星之火。到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在元人劃分的4個民族等級中,地位最高的一二等蒙古人和色目人多不識漢字,所以在執政及交往中“多不能執筆畫押”(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更不認識天書一般的漢人篆書,於是唐宋以來花押印星火蔚成燎原之勢,迅速由官方而民間普遍流行起來。

在民間大行其道的元押印上的楷書,多揚棄了正襟危坐的以顏柳歐趙為代表的官方正書,而採用無拘無束的民間書體,天真歪倒,俯仰自得,顧盼有情,真率自然,極富印章意味。有獨字的姓氏印,如“楊”、“魏”等。更多的是上部為楷書姓氏,下部為花押的姓押印,如“宋押”、“姜押”。這類印多為豎長方形,類似秦漢半通印,為元押藝術的主流和代表。

元押之興,與蒙古人、色目人不諳漢文有直接關係,所以很多花押印雜用漢文蒙文,往往上為漢姓,下為八思巴文。還有一些元押乾脆純用八思巴文。元押除常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外,更有一些標新立異,不見傳統漢族印章的鼎形押、魚形押、瓶形押、琵琶形押等等。

元押的圖像印也十分豐富,按其內容又可分為人物形押、動物形押、植物形押、器物形押、圖案押等。

另外,由於基督教也里可溫教、佛教、道教的盛行,還出現了一些宗教押印。

從鈕制上講,與隋唐宋元官印系統幾乎千篇一律的“印把子”撅鈕和鼻鈕相比,元押鈕式的豐富也使人大感耳目一新,在古代印鈕譜系中堪稱奇葩。應該指出,隋以前公私印俱小,多隨身佩帶,故印鈕多有各式穿孔,以便系綬。隋唐以後,印體增大,印章不再佩帶而轉為匣裝,鈕穿漸趨消亡。元押無論何種鈕式,包括人物形鈕押和動物形鈕押,皆有一個可供穿系的小孔,這反映私印從隋唐急劇衰落以來,又一次在民間受到廣泛重視和使用。

隋唐五代近400年中,私印系統中的姓名印幾乎無一發現,這與長短相若的漢時代發現有萬計私印相比,實在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宋代私印存世絕少,南宋又占相當部分,從這些印章多仿漢印風格和印章多出土於南宋經濟重心傾斜的東南沿海一帶,推測宋代私印報出的春之訊息當與金石學在宋代的興起和人們對研究收藏古物興趣的日增有關。遼金元也有個別私印發現,但所有這些都不能與元押相提並論。

在官印、元押之外,此期最為重要的是文人對篆刻創作的初步介入,而推動這一歷史車輪的四位先驅即是北宋的米芾、元朝的趙孟頫、吾丘衍和王冕。

細數印章篆刻相關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