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灣墓地

柳灣墓地

柳灣墓地為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柳灣,在樂都縣城東15公里高廟鎮東面的湟水河北岸,距青海省會西寧50多公里,墓地坐落在村莊後面的半山白土坡上,是原始社會晚期的公共墓地葬群,也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的代表。柳灣墓的隨葬品有陶器、裝飾品和海貝等。出土人面紋和彩塑人像彩陶壺。後者在陶壺表面貼塑出一個裸體人像,加以繪彩,突出性部特徵,是具有宗教意義的崇拜物。柳灣墓地是中國迄今發掘的規模最大的一處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地,其隨葬品數量之多、文化內涵之豐富,在世界史前考古發掘中是極其罕見的,距青海省會西寧市約78公里,高速公路、109國道、魯大複線從此穿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柳灣墓地柳灣墓地
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氏族墓地,位於中國西部青海省的樂都縣。
年代: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100年。
發掘年代:1974年~1979年。
簡介:柳灣墓地是目前中國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原始社會晚期氏族公共墓地,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共發掘出各種文化類型墓葬1700餘座,包括大批貧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這些墓葬分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出土文物近4萬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裝飾品等,反映出當時農業、手工業的分工以及制陶手工業已達到一定水平。
意義:柳灣墓地揭示了當地古代居民的喪葬形態,為研究甘青地區各原始文化的內涵、序列及其與中原文化的相互關係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資料。
主要內容
柳灣墓地位於樂都縣東17公里柳灣村一帶,也稱樂都柳灣墓地。總面積11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墓地之一。它的發現,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史,特別是甘青地區原始社會物質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青海東部有一條著名的河流——湟水河,它全長近300公里,是青海的母親河。湟水發源於祁連山南麓的噶爾藏嶺,自青海湖東北岸海晏縣境向東,經湟源、湟中、西寧、互助、平安、樂都、民和,在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的達川鎮匯入黃河。千百萬年來,河水堆積了兩岸廣袤的肥田沃土,孕育了光輝燦爛的青海古代文化,勤勞智慧的湟水兒女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古代物質文明。沿河兩岸,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遺蹟密布,漢、唐古城羅列,明、清古剎座座。著名的青海柳灣墓地,就座落在樂都縣境內湟水北岸的柳灣村。

葬制

簡介
柳灣墓地柳灣墓地
位於樂都縣高廟鎮柳灣村。柳灣村南臨湟水,北依柳灣坪,東接長里店子村,西連高廟鎮。蘭青鐵路由村南通過,村東有南北向小溪沙溝。墓地坐落在柳灣坪上,屬湟水北岸第二台地,高出溫水河約80米,其範圍西至沙溝,東到柳灣進山大路,北到柳灣坪頂端,南至大峽支渠,墓地周圍渠網如織,阡陌縱橫,是一處較開闊的農田。整個墓地北高南低,東西皆有台地環抱呈簸箕形,總面積東西450米,南北250米。1974年春,農民在引水上山,平地造田,修築水渠中發現。同年7月開始發掘,持續到1978年,前後5年時間,由青海省文物管理處考古隊趙生琛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謝端瑭任領隊。共發掘清理墓葬1500座,其中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墓葬257座,馬廠類型墓葬872座,齊家文化墓葬367座,辛店文化墓葬5座。出土各類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及裝飾品等遺物3萬餘件。在發掘過程中,先後參加發掘工作的有青海省文物考古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甘肅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等單位。
集中地帶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墓葬集中在東區第一台地上。墓葬大多為長方形土坑墓,少部分為梯形一頭大一頭小的土坑墓。墓葬排列比較整齊,墓向南北居多,東西向只有31座。墓葬規模大小不一,最小的長100厘米、寬37厘米,最大約長390厘米、寬166厘米。普遍使用木棺葬具。木棺分弔頭式和梯形兩種,多以松柏為材料,四角採用穿榫結合,合縫都較緊密。葬式有單人葬、多人葬,多人葬由2-7人之數。人架擺放有仰身直肢、側身直肢、俯身和二次葬,合葬墓中人架還有同棺上下疊壓葬式,兒童葬法與成人相同。隨葬器物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及裝飾品等。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鱗、石鑿、敲砸器、石球、石紡輪和骨制的錐、刀、鏃等。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種類有壺、罐、盆、缽、杯等。裝飾品有石制的串珠,不同形狀的綠松石和骨片等。此外卡尚有樺樹皮做的箭的痕跡。隨葬器物數量各基懸殊不大,大部分是一兩件,隨葬器物多放置在人架頭部附近或足的下方。
馬廠類型墓葬
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墓葬,主要分布在墓地的中部和東區、西區北部。墓葬以長方形土坑較多,其次是帶有墓道的凸字形墓。墓向多南北向,東西向較少。墓葬排列依自然地勢而定,高低不一。墓葬規模大小不一,小者長不足150厘米,大者長400厘米以上,大都在200-250厘米之間,一般是長方形土坑墓較小,帶墓道凸字形墓較大,凸字形墓在墓道與墓室之間多用成排的木棍或木板封閉。墓葬多使用木棺葬具,木棺有弔頭式、長方形和獨木式三種:弔頭式木棺基本與半山類型這種木棺相同,長方形木棺採用榫卯結構,有的還在木棺底蓋上橫置2-3道等距木板穿榫套接加固;獨木形木棺形似木舟,用圓木中間鑿空成船艙狀,底部略加削平。葬式有單人葬、多人葬,多人葬2-6人不等,以二人合葬居多。人架擺放有仰身直肢、屈肢、二次葬等。隨葬器物分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3大類。生產工具方面有石制的刀、斧、鑿、研磨器、鐮、球、石葉,陶製紡輪、球,骨制的錐、針、鑿,還有個別角制的斧,牙制的刀等。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有壺飛盤、碗、豆、罐、杯、瓮等,彩陶器占大多數。裝飾品有串珠、臂飾、貝殼、海貝、石貝、骨片、綠松石等。隨葬的生產工具多放置在人架兩臂旁或腰間,陶器大部陳放在木棺兩側或木棺上及棺的前後處。墓葬中的隨葬器物多寡懸殊較大,少者只1-2件,一般為20-30件,有的40-50件,最多者達95件。
齊家文化墓葬
齊家文化墓葬主要分布在墓地西部台地上。墓葬隨自然地形排列,墓向多為西北向。墓葬有長方形土坑和帶墓道凸字形墓兩種。規模大小懸珠,小者長1米,大者達3米以上。大部有木棺葬具,木棺有長方形和獨木棺兩種,個別的使用墊板。長方形木棺採用榫卯結構,有的在棺外附框架加固,獨木棺系用圓木挖成。葬式有單人葬及合葬,人架擺放有仰身直肢、俯身、斷肢、二次葬等。兒童墓與成人墓無區別。隨葬的生產工具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矛、球、紡輪,骨制的錐、針、鏃,陶製的紡輪等。陶器有壺、罐、瓮、豆、高、杯等,裝飾品有各種形狀的綠松石、石串珠、骨珠、海貝、石壁、臂飾等。此外尚出土1件石磬。隨葬器物多寡不一,質量優劣也有差別,最少者只1件,最多者20餘件,以2-9件較普遍,隨葬器物多陳放在墓室一側。
辛店文化墓葬
辛店文化墓葬,皆在墓地北部山頂上,墓葬大部為圓形土坑墓。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二次葬,隨葬器物主要是陶器,石器只有打制石器5件,陶器都是加砂陶,有雙耳罐和雙腹耳罐。
綜述
柳灣墓地是中國黃河上游迄今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較好並經過科學發掘的一處氏族公共墓地。墓地延續時間很長,從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時至齊家文化大約經歷了600年以上。加上辛店文化時期約有1000多年之久。墓葬數量多,出土遺物豐富,對研究甘青地區各原始文化的內涵、序列及其相互關係問題,對當時的社會形態、經濟生活與埋葬習俗等問題的探討都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資料。從墓地的發掘資料觀察,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時期,柳灣人使用石器翻土耕種、石刀收割,過著較原始的農業經濟生活,但在生產發展方面,紡織業和制陶業不僅有了分工,而且比較興旺,其出土紡輪就有百餘件。陶器無論是加砂陶和泥質陶,製作勻稱,火候較高。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花紋都是入窯前繪在陶胚上的,紋樣以黑、紅相間的鋸齒紋為主組成各種不同的幾何形圖案,結構嚴密、絢麗多姿,表現出制陶技藝達到了相當水平。半山類型時期在諸多的合葬墓中尚看不出在性別上有大的差異,隨葬器物在數量上也沒有大的懸殊,表明當時男女之間處於平等地位,氏族成員以血緣為紐帶,仍處在以母係為中心的氏族公社階段。馬廠類型時期,墓葬中出土有較多的生產工具和粟類糧食,並有寬刃刀鐮,表明較半山類型時期的農業經濟有了進步。墓葬中出土的陶器品種繁雜多樣,數量驚人,多達萬餘件。由此可以想像當時的制陶業的規模是相當大的。馬廠類型的陶器與半山類型陶器比較,造型趨向凝重,彩陶花紋繁縟複雜。在彩陶器物上還發現有約139種不同形狀的符號,常見的有“+”、“。”等,這些符號有人認為是與文字來源有關,有人認為是陶工的標誌等,總之它們應代表一定的客觀事物的意義。
三種類型總結
馬廠類型晚期,彩陶開始趨向衰落,器形不太規整,花紋圖案也表現了潦草。馬廠類型墓葬中隨葬物品懸殊較大,表明了出現貧富不均現象。男性墓葬中多隨葬斧、鏡、鑿、刀等農業生產工具,女性墓葬中則多隨葬紡輪,這種情況在男女合葬基中也是如此,表明男子在經濟生活中已占據主要地位,氏族社會開始向父權制過渡。在婚姻形態上也開始由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
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無論是生產工具、生活用品以及裝飾品,都較馬廠類型時期進步。齊家文化的石器多選用較堅硬的玉質石料,大部經過精細的磨光,加工極為精細。陶器陶土淘洗要求嚴格,開始使用慢輪修整,造型規整,稜角分明,燒制火候高,質地堅硬。齊家文化時期墓葬在形制與隨葬品等方面都反映出貧富不均差別,墓葬中夫妻合葬較多,表明已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另外,314號墓,男在棺內,女在棺外右下角側身屈肢面向男性,952號墓系斷肢葬似經捆綁狀,979號基也是5人合葬,男子仰臥在獨木板內,其餘4人僅存頭骨皆放置在棺外,帶有殉葬性質,顯示出階級壓迫的縮影。此時的社會組織內部貧富不均,男女不平等,可能已進入了父係為主的軍事民主制階段了。辛店文化墓葬接近於辛店文化姬家川類型,也有認為近于山家頭類型。柳灣墓地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青海省文化廳在這裡建立了文物工作站,它是中國諸古代文化彩陶擁有量居第一位的收藏地,這裡設有研究室和展覽室供參觀遊覽。

類型

柳灣墓地柳灣墓地
墓地按照原始社會不同文化類型的墓葬可分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齊家文化與辛店文化等類型,其中以馬家類型為主。
墓地位於湟水北畔樂都縣柳灣村一帶,西距縣城碾伯鎮十七公里。墓地總面積為十一萬平方米。發掘的主要收穫發現了原始社會不同文化類型的墓葬一千五百座,出土文物約三萬多件。1974至1978年間發掘,先後發掘出各種文化類型古代墓葬1700餘座,有大批貧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包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和辛店文化。
墓葬內的隨葬品多種多樣,既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等生產工具,在造型或裝飾方法上又各具特點,尤其是在陶容器上表現最為突出。如半山類型的主要是彩陶壺、彩陶盆等,馬廠類型的陶器,以彩陶壺與器形較大的彩陶瓮為主,齊家文化陶器的種類增多,除先前常見的陶碗、與陶壺等外,還出現不少新的造型別致的器物,如器壁附有兩個耳的安佛拉罐、腹壁有折棱的高領雙耳罐等,總之,柳灣墓地不論從墓地的規模,還是從土物的豐碩,都是過去所罕見的。
墓內多有木棺,葬法既有單身葬,又有兩人以上的合葬。一般都有隨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等生產工具,又有陶製的各種生活用具。馬家類型的各種陶器,以彩陶壺與器形較大的彩陶瓮為主。彩陶花紋主要是蛙紋與圓圈紋等幾何形花紋,同時還出現了人面形與裸人形浮塑彩陶壺以及葫蘆形彩陶罐等,為過去所罕見。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青海地區文化歷史的發展及其與中原文化的聯繫提供了大量實物研究資料。墓地附近建有柳灣文化陳列室,供遊人參觀考察。
該墓地的合葬墓葬法特殊。其中半山類型的多人合葬墓,多是上下疊壓在一起,人與人之間不放置任何隔離,被埋葬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齡懸殊較大,似是兩代人埋在一起的。馬廠類型的合葬墓,多是並排埋葬,有成年男女合葬,也有成年人與小孩合葬。齊家文化的合葬墓,也多是並排埋葬,但男女葬式與上述的不同:男的多仰面直肢,女的多為側身或仰身屈肢,似為夫妻合葬墓。
該墓地的墓葬一般都有隨葬品,且多寡不一。早期的只有二三件,晚期的多達近百件,反映出原始社會末期已有貧富之分。其隨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等生產工具,又有陶製的各種生活用具。其中有半山型的彩陶瓮,齊家文化的陶碗、陶盆、陶壺、雙耳罐、單耳罐等。這裡出土的人面形與裸人形浮塑彩陶壺和葫蘆形彩陶罐,造型別具一格,世民少見。

發掘

柳灣墓地柳灣墓地
1974年春天,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發現了一處古代文化遺址,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樂都柳灣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地。青海省文物管理考古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海工作隊經過連續六年發掘之後,清理墓葬1700餘座,出土珍貴文物35000餘件,其中各種形制的彩陶器皿達15000件之多,真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彩陶王國。
柳灣墓地在樂都縣高廟鎮東面兩公里處的柳灣村。村北有一處東西走向的旱台,氏族墓地就在這裡。
柳灣墓地按考古學文化分期,分別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馬廠類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發現於青海民和馬廠塬而得名,廣泛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區,距今約4000年。柳灣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馬廠類型最豐富、珍貴,其數量之眾,造型之美和花紋之繁縟,為其他古文化之冠。
陶器是先民們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體地把器形和優美的花紋融為一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不但是制陶工藝發達的標誌,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彩陶表面為桔紅色或紫紅色,配上黑色線條的幾何形花紋或動物形花紋,更加光亮艷麗。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壺、罐、瓮、豆、碗,顯得新穎多樣。
柳灣墓地發掘馬廠類型墓1000餘座,占總墓葬60%,由於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擁有財產不同,墓室規模和隨葬之彩陶數量也各異,一般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小型墓隨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隨葬器則達五六十件左右,70餘件以上的可謂大型墓。發掘出的第564號墓,墓室全長約5米,寬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為40多歲之男性,這個墓隨葬文物頗多,除了石刀、石斧、石鑿和一件綠松石裝飾品外,僅陶器就有91件之多,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絕對優勢。
柳灣墓地馬廠彩陶不但以數量和花紋著稱,而且一部分彩陶壺的腹下部,繪有各種不同的符號。這些符號是陶器製造者的記號,或代表氏族的徽號,對於這些內容的探討,將為研究彩陶王國增添新的課題。

彩陶博物館

柳灣墓地柳灣墓地
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位於青海樂者縣高廟鎮柳灣村,是中國最大的處級專題性彩陶博物館。總占地面積為5845平方米,展覽面積為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近4萬多件,其中彩陶近2萬多件,為中國國內罕見,反映了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青海地區空間繁榮的彩陶文化,其精美的造型、神奇的紋飾、龐大的規模、令世人吧為觀之,在中國是無與倫比的,更是世界矚目的,充分展示了中國彩陶文化鼎盛時期的風貌,是研究甘青地區史前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是了解青海歷史文化,欣賞遠古人類文明的必要去處。博物館距青海省會西寧市約78公里,高速公路、109國道、魯大複線從此穿行。就近有農家風味大眾、清真茶園。旅客從西寧至樂都再換乘高廟方向沿博物館指路牌所示前行即到。博物館展覽常年開放,節假日不休,門票:25元/人,團體觀眾優惠,旅客可以自主選擇講解員進行講解,參觀約需1-1.5小時,館內還出售具有青海特色的彩陶工藝品及青海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供旅客購買賞析。

盤點青海旅遊景點

青海省是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青海除有名的青海湖外,還有諸如三江源,青海湖鳥島等上百個旅遊景點。
塔爾寺| 鳥島| 日月山| 黃南坎布拉| 三江源| 互助土族故土園旅遊區| 海東循化旅遊區| 北禪寺| 金銀灘草原| 湟源峽| 果洛阿尼瑪卿雪山| 萬丈鹽橋| 巴隆國際狩獵場| 南山公園| 貴德溫泉| 倒淌河| 勒巴溝岩畫| 黃南熱貢藝術鄉| 星宿海| 娘娘山| 藥水灘溫泉| 黃南隆務寺| 南麥秀原始森林| 果洛年保玉則| 盧山岩畫| 瞿曇寺| 湟中縣博物館| 格薩爾王獅龍宮殿| 千姿湖| 黃河源 | 西來寺| 青海湖沙島| 西寧人民公園| 海西柏樹山| 果洛白玉寺| 唐蕃古道| 果洛神女峰| 海東積石山| 塔璉湖| 結古寺| 仙米林場| 海西貝殼山 | 都蘭國際狩獵場| 西寧兒童公園| 果洛多卡寺| 海西瀚海柏林| 柳灣墓地| 西寧卡約文化遺址| 黃南德欽寺| 賽宗寺| 鹽海玉波| 諾木洪遺址| 通天河曬經台|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 天峻山| 可魯克湖| 東關清真大寺| 佑寧寺| 三岔河特大橋| 將軍樓| 達那寺 | 藏娘古塔| 嘎爾寺 | 尕藏寺| 格薩爾遺蹟| 唐僧曬經台| 克魯克湖| 白公山| 天峻石林| 黑石山水庫| 柯柯鹽湖| 巴塘熱水溝| 二郎洞| 青海省博物館| 群果扎西灘 | 尕朵覺悟雪山| 汪家莊漢墓| 雅丹林 | 紅軍溝| 塔溫搭里哈遺址

西寧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