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教協會(Chinese Taoist Association)成立於1957年4月,是全國道教徒聯合的愛國宗教團體和教務組織。會址設於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中國道教協會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代表會議。由全國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理事會全體會議每二年舉行一次。常務理事會議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道教協會本部機關部門有辦公室、道教教務處、對外聯絡處、研究室(道教文化研究所)、中國道教學院、《中國道教》編輯部、服務部等。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

中國道教協會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代表會議。由全國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理事會全體會議每二年舉行一次。常務理事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中國道教協會理事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若干人,秘書長一人,由理事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 中國道教協會至今已召開過七次全國代表會議。歷屆會長依次為:岳崇岱(第一屆)、陳攖寧(第二屆)、黎遇航(第三、四屆)、傅圓天(第五屆)、閔智亭(第六屆)、任法融(第七屆)。中國道教協會會址設在北京。

創立

(圖)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

1956年11月,道教界著名人士岳崇岱、陳攖寧、易心瑩、喬清心孟明慧等在北京舉行發起人會議,進行協會的籌建工作。次年4月,全國各道派、名山宮觀及道教學者等各方代表在北京舉行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正式成立中國道教協會,選舉岳崇岱為會長。

在1961年第二次全國代表會議上,陳攖寧當選為會長。會議除貫徹協會原定宗旨外,並提出開展道教研究等任務。會後,在陳攖寧主持下,成立了道教研究室,蒐集、整理道教文獻資料,研究、編寫中國道教史;編輯出版會刊;舉辦專修班培養學術研究和教務人才;舉行北京白雲觀方丈升座典禮;開展宗教活動等。1980年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選舉黎遇航為會長。1980年起,北京白雲觀以及各地著名宮觀已先後進行修繕並開展宗教活動;研究工作也有新的進展,選輯了有關史料,並對重要經籍進行研究;開辦了道教知識專修班,培養教務人員。

道教組織

1912年,北京和上海曾分別成立了以全真派為主的“中央道教會”和以正一派為主的“中華民國道教總會”。此為道教界籌劃建立近代式教會組織的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全國道教界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此後各地又陸續成立了地方性道教組織。

道教信仰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濟世度人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

道德

道德真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三十八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南華真經》: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大宗師》)
道者,德之欽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庚桑楚》)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天地》)
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窮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天地》)
嚴君平《老子指歸》:太上之象,莫高乎道德。

《老子想爾注》: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清靜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太上老君內觀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

唐代成玄英《道德真經義疏》:道者,虛通之妙理,眾生之正性也。(第六十二章注)

唐代孟安排《道教義樞》:道德者,虛極之玄宗,妙化之深致。

唐玄宗《道德真經疏》:道者德之體,德者道之用。

唐代吳筠《玄綱論》:道者何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無外,其微無內,浩曠無端,杳冥無對,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靜無心而品物有方,混漠無形,寂寥無聲,萬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極,成者必虧,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謂道也。

德者何也?天地所稟,陰陽所資,經以五行,緯以四時,牧之以君,訓之以師,幽明動植,鹹暢其宜,澤流無窮,眾生不知謝其功,惠加無極,百姓不知賴其力,此之謂德也。

然則通而生之之謂道,道固無名焉。畜而成之之謂德,德固無稱焉。

天地、人物、靈仙、鬼神,非道無以生,非德無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見其終,探奧索隱,莫窺其宗。(《道德章第一》)
北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道者,虛無之體;德者,自然之用。常道無名,唯德以顯之;至德無本,順道而成之。

神仙

天界尊神
四季之神
山嶽諸神
上古真人

真人神仙
河瀆諸神
民俗諸神
地祇諸神
地區諸神
瓊台女神

道教義理

教理
教義

道教禮儀

道教道教

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範。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範,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屬於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複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範也是其道德修養的體現。

道教齋醮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裡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道教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爾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宮大戒規;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閉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眾戒文;三壇大戒及崇百藥、說百病等等。這些戒律的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產生的時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對戒律的觀點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道教服飾

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道教稱謂

道教道教

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

天師:指張陵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北魏),隋焦子順,唐胡惠超等。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范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鍊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師宗師: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

真人:通常尊稱那些體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

羽客: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諡號、賜號。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

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

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斗,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

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

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宗旨

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宗教和睦、社會和諧;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道教界合法權益;興辦道教事業,弘揚道教教義,傳揚道教文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繼承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加強道教自身建設,促進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團結全國道教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任務

(圖)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

(一)依法維護道教徒、道教團體、道教活動場所、道教文化教育機構及道教自養服務事業的合法叔益,深入調查研究,反映道教組織和道教徒的意見和要求,協助黨和政府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加強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時事政策的學習,提高道教徒愛國主義覺悟和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自覺性。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三)在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允許範圍內開展道教教務活動,制定教制教規和具體管理辦法,促進道教活動正常化、規範化。

(四)加強對地方道教團體、宮觀和道教院校的教務指導,協調關係,促進團結,支持地方道教團體辦好教務。督導道教團體、宮觀搞好管理和自身建設,嚴肅戒律,純正道風,學修並進,提高道教徒整體素質。

(五)繼承發揚道教優良傳統,支持興辦道教自養服務事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促進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樞適應,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六)興辦道教教育事業,積極培養道教人才。

(七)組織指導傳戒、授籙等重大教務活動。

(八)開展道教文化研究,整理道教典籍、文史資料,編印和發行道教出版物,弘揚道教文化。

(九)協助政府有關部門保護好道教文物、建築、古蹟及宮觀環境。

(十)積極開展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道教組織和海外僑胞道教界的交往與聯誼工作,增進相互了解,加強團結合作,促進道教事業的發展和祖國統一;加強與外國道教界、國際宗教和平組織的友好往來,促進道教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道教歷史

道教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組織芻型也可追溯到戰國秦漢間的方仙道和黃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團組織,則以張道陵天師在東漢順帝年間(126-144年)創立正一盟威道為標誌。故道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教派人物

道教道教

道教中有很多教派,每個教派都有創派祖師、歷代宗師和高道大德。各派都共同尊崇三洞尊神,尊奉三十六部真經,但在教規、教制和修煉方術上則各有側重。以下對道教的主要教派和著名人物作簡要介紹。

道教修持

道教修持,古代有許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為修養養生衛生、長生術的話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一般稱為“修煉”、“修持”或“養生”。

修持的含義,就是修性煉命。性指精神,命指肉體,修煉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文學藝術

道教的神仙實有、修仙可成的信仰歷來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大題材。神仙故事、仙境傳說又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和典故。道教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等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組織機構

辦公室

辦公室是中國道教協會處理機關日常事務的部門。主要負責人事、財務、總務、日常辦公事宜等。

道教教務處

道教教務處是中國道教協會負責全國道教教務工作的部門。它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協助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調研各地道教情況,維護道教界的合法權益,教育廣大道教徒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管理好自己的宮觀,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引導廣大道教徒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自覺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對外聯絡處

對外聯絡處是中國道教協會負責與港澳台地區和世界各國進行友好交往事宜的部門。自1986年以來,中國道教協會共派出數十個訪問團組,先後出訪了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接待來訪團組400餘個,達4萬餘人。並先後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道教組織、道教信徒和道教學者建立了友好聯繫。
研究室(道教文化研究所)

研究室下設《中國道教》編輯部。《中國道教》為《道協會刊》於1987年改版後的雜誌,國內外公開發行。1987—1998年為季刊,1999年改為雙月刊。

服務部

服務部負責道教書籍、宗教用品的流通。

中國道教學院

中國道教學院成立於1990年5月,設在北京白雲觀內。它是在中國道協所辦道教知識專修班和進修班的基礎上成立的。1961年,中國道協即擬定了《培養道教知識分子計畫大綱》。

籌備委員會

人員組成

道教服飾道教服飾

中國道教協會為全國性道教界民眾團體1956年11月26日, 全國各地區、道教各宗派著名人士岳崇岱(全真派,瀋陽太清宮方丈)、孟明慧(全真派,北京火神廟監院)、劉之維(正一派,北京寺觀管理組負責人,原前門關帝廟當家)、劉理航(全真派,杭州福星觀住持)、楊祥福(全真派,上海白雲觀監院)、 李錫庚(正一派,上海大境廟當家)、蘇宗賦(全真派,坤道,上海金母宮當家)、易心瑩(全真派、四川青城山常道觀監院)、 李淨塵(全真派,浙江天台桐柏宮監院)、喬清心(全真派,西安八仙宮監院)、吳榮福(全真派,漢口大道觀監院)、王理學(全真派,武當山紫霄宮道士)、閻崇德(全真派,陝西隴縣龍門洞監院)、尚士廉(全真派,泰山岱廟當家)、韓守松(全真派,南昌青雲圃監院)、楊惠堂(全真派,甘肅臨洮九華觀)、李惟川(全真派,青島天后宮)、朱混一(全真派,陝西漢中磨子橋道觀)、張修華(全真派,天津天后宮)、張理謙(全真派,河南溶縣大壞山玉帝廟)及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居士、浙江文史館研究員)等23人聚會於北京西苑飯店,倡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成立中國道教協會的工作。大家推舉岳崇岱方丈為籌委會主任,陳攖寧、孟明慧為副主任,還聘請了屈大元先生(甘肅裕固族人,民族、宗教學研究者)為籌委會辦公室主任。

發起書

道教服飾道教服飾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在中國文化和社會生活中,曾經有著深遠的影響。近世以來,由於帝國主義入侵我國以及反動政府的統治,致使道教和全國人民同樣的遭受到屈辱,道教文化和我國其他方面的民族文化同樣的遭受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人民被壓迫被屈辱的歷史,道教徒也獲得了研習教義、發揚道教優良傳統的良好條件。七年來,我們親眼看到了國家建設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宗教信仰的自由日益得到了尊重和保護。同時,我們道教徒和全國人民一道,參加了各項愛國運動和保衛世界和平運動。我們以能在愛護祖國和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高興。為了團結全國道教徒在愛護祖國飛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世界和平事業中進一步貢獻我們的力量,為了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並進一步發揚道教優良傳統,我們覺得需要有一個全國性的道教組織。因此,我們發起成立中國道教協會,並於11月下旬在北京舉行了發起人會議,成立了籌備機構,負責進行籌備,擬在適當時期邀請諸方道長、各地同玄召開會議,正式成立中國教協會。我們深知德薄能鮮,人少力微,敬望諸方道長、各地同玄積極贊助,熱烈支持。

歷屆理事會

中國道教協會第一屆理事會

道教道教

經過近半年與各道派、名山宮觀及道教學者的聯繫與協商工作,於1957年4月中旬在北京前門飯店召開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 4月12日正式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出席這次會議的代 表92人,會議選舉組成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61人。

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理事會

中國道教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61年11月1日北京崇文門內新僑飯店召開。出席會議的道教界代表99人,其中全真派85人(坤道12人)、正一派14人,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第二屆全國代表會議於11月9日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會長和副會長。理事65人。

中國道教協會第三屆理事會

中國道教協會在1967至1979年秋停止了工作。1979年9月間恢復工作活動。於1980年5月7日至13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道教 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出席這次會議的有全國各地區、各道派的代表以及道教研究工作者共52人。這是粉碎“四人幫”以後,在黨和政政的關懷和支持下,中國道教協會重新恢復工作以後,全國道教界人士的一次盛會。代表們歷經十年浩劫,真是“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唐王績《在京思故園見鄉人間》詩句)。

中國道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

1986年9月8日至17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四屆代表會議在北京白雲觀舉行,應出席會議的97名代表,除三名因事因病請假外,全部到會。有年逾八十、銀髯飄拂的老修行,也有年僅二十上下飛精神煥發的青年道士。會議首先由黎遇航會長代表第三屆理事會作總結性《工作報告》。他回顧了第三屆理事會歷時6年來所做的工作。認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各項活動已走上正軌。

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理事會

1992年3月2日至6日, 中國道教協會第五屆代表會議在北京京豐賓館舉行。應出席會議代表115人,實到111人。代表來自23個省市,其中正一派20人,全真派88人,學者3人。代表年齡平均49歲,中青年占代表總數的三分之一。3月2日上午會議開幕,首先由第四屆會長黎遇航致開幕詞,他說:“這次會議代表人數比歷屆代表人數都多,代表性也更為廣泛,反映了道教事業的日臻興旺和道教界的團結。”

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理事會

中國道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於1998年8月20日至24日召開。會議地址北京前門飯店。出席本屆大會的有我國各地的道教界188人,因故缺席9人。

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

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於 2005 年 6 月 22 日至 24 日在北京國誼賓館召開。本次會議的代表來自全國 29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總計 243 人,因病、因事請假 6 名,實到 237 人。這是歷年來,道教界規模最大、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代表會議。

天師後裔

道教創立者天師第六十五代後裔:

張繼禹: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
張金濤:天師府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金華:世界易經風水研究院院長、貴溪撒縣設市市徽設計者。

歷屆會長

會長會長

中國道教協會理事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若干人,秘書長一人,由理事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

中國道教協會至今已召開過八次全國代表會議

歷屆會長依次為:岳崇岱(第一屆)、陳攖寧(第二屆)、黎遇航(第三、四屆)、傅圓天(第五屆)、閔智亭(第六屆)、任法融(第七屆、第八屆)。

中國道教協會會址設在北京。

中國著名協會組織盤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