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最高等級的獎項,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 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200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第一次出現空缺。2015年第二次出現空缺 。 根據2019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官網顯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獎章和800萬元獎金 。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該獎。

基本信息

獎項歷史

頒獎現場 頒獎現場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的暫行條例》,條例規定,一等獎獎金為1萬元人民幣。

1957年1月,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進行了首次評審,有34項成果獲1956年度獎。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標誌著中國科技獎勵體系基本完成。

1963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了《發明獎勵條例》和《技術改進條例》,毛澤東為“發明證書”親筆題字。

1966年5月,批准了發明獎勵297項,其中包括“核子彈”、“氫彈”、“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重要成果。但由於‘‘左’’傾思想的危害,當時僅對獲獎者頒發發明證書,未頒發獎章和獎金。

1978年,黨中央召開了全國科學大會,會上獎勵了7657項科技成果,標誌著科技獎勵制度的恢復。

1999年5月23日,朱鎔基總理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65號令,發布實施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改革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更加完善,形成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

200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

2001年2月19日,在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宣讀了《國務院關於200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

2003年12月20日,國務院令第396號《國務院關於修改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2004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第一次出現空缺。

2013年7月18日,國務院令第638號《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次出現空缺。據負責評審具體事宜的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介紹,有資格推薦2015年度國家科技獎的機構和專家共有130多個。通過上述渠道推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候選人共有9名,第一輪評審從中選出3名候選人;在第二輪評審中,3位候選人的得票數均未過半,其中有的就差“一兩票”   。

2019年1月8日,按照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獎章規制,首次設計製作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   。

獎項設定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並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450萬元由獲獎者自主選題,用做科研經費,50萬元屬獲獎者個人所屬。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額度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獎金分配結構調整,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  

組織流程

申報條件

1、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2、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3、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項目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

4、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並仍活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

評選考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具體步驟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產生大致分為7個具體步驟。首先由省級政府、國務院等有關部門推薦或者最高獎獲得者個人推薦產生候選人。第二步,20多位院士、專家要對候選人進行諮詢打分,投票選出5名候選人進入國家最高科技獎評審的第三步,接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評審表中,共設計了科學思想品德、重要科技貢獻、社會科技界威望和專家係數四大項,8個評價指標來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們進行評價。在接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的過程中,5位候選人還要經過兩關考驗,第一關與評審委員面對面,介紹個人的情況和主要成就。第二關評審委員們要到候選者工作的研究室、試驗基地進行了實地的考察。經過兩關後,評審委員們再次投票選出了兩位獲獎者。由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對兩位獲獎者進行審定後,經科技部審核,報國務院批准,最終由國家主席簽署證書,頒發獎金。  

• 推薦資格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申報制不同,國家最高科技獎採取的是推薦制,有推薦資格的單位和個人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中央軍委有關部委;經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認定的、符合國務院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規定的資格條件的其他單位和科學技術專家。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截至2019年1月,共有31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年度獲獎人描述科學院工程院出生日期逝世日期
2000年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1930-09-01健在
吳文俊世界著名數學家1919-05-122017-05-07
2001年  王選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創始人1937-02-052006-02-13
黃昆物理學家1919-09-022005-07-06
2002年  金怡濂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家1929-09-05健在
2003年  劉東生地球環境科學家1917-11-242008-03-06
王永志航天技術專家1932-11-17健在
2004年  空缺
2005年  葉篤正氣象學家1916-02-212013-10-16
吳孟超肝臟外科學家1922-08-31健在
2006年  李振聲遺傳學家,小麥遠緣雜交的奠基人1931-02-25健在
2007年  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24-02-082016-03-07
吳征鎰植物學家1916-06-132013-06-20
2008年  王忠誠神經外科專家1925-12-202012-09-30
徐光憲化學家1920-11-072015-04-28
2009年  谷超豪數學家1926-05-152012-06-24
孫家棟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元勛1929-04-08健在
2010年  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1918-11-152014-11-10
王振義內科血液學專家1924-11-30健在
2011年  吳良鏞建築與城市規劃學家1922-05-07健在
謝家麟加速器物理學家1920-08-082016-02-20
2012年  鄭哲敏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1924-10-02健在
王小謨雷達工程專家1938-11-11健在
2013年  張存浩物理化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28-02-23健在
程開甲核武器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元勛1918-08-032018-11-17
2014年  于敏核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元勛1926-08-162019-01-16 
2015年  空缺
2016年  趙忠賢超導物理學家1941-01-30健在
屠呦呦中藥學家(2015年諾貝爾醫學1930-12-30健在
2017年  王澤山火炸藥專家,含能材料專家1935-10-10健在
侯雲德醫學病毒學專家1929-07-13健在
2018年劉永坦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1936-12-01健在
錢七虎防護工程專家1937-10-26健在

註:①上表 科學院是指 中國科學院院士;②上表 工程院是指 中國工程院院士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頒獎儀式

年度頒獎時間頒獎地點頒獎人
2000年2001年02月1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2002年  2003年02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
2003年  2004年02月2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4年  2005年01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5年  2006年01月0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6年  2007年02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7年  2008年01月0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8年  2009年01月0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9年  2010年01月11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10年  2011年01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11年  2012年02月1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
2012年  2013年01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2013年  2014年01月1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4年  2015年01月0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5年  2016年01月0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6年  2017年01月0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7年  2018年01月0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

社會評價

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就是為了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氣氛,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 (人民網評)

歷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年份獲獎人  簡介 主要貢獻
 2000年度吳文俊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 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領域,特別是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方面的世界性貢獻。
 袁隆平 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在雜交水稻育種理論與實踐上的重大突破。
 2001年度王選 計算機專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院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為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
 黃昆 物理學家。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中國的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取得了世界級的理論成就。
 2002年度金怡濂 高性能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3年度劉東生 地球環境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在中國的古生物學古地質學環境地質學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面的原創性研究。
 王永志 航天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之一,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航天船)。
 2004年度 空缺  
2005年度葉篤正大氣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的重大系統創見。
 吳孟超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在肝膽外科手術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突破與理論成果。
2006年度李振聲小麥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在小麥遺傳與遠緣雜交育種、染色體工程育種及黃淮海平原中低產田改造與治理中的貢獻。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工程師。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的主持人。開發化纖單體己內醯胺的製造技術,取得長足進展
 吳征鎰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植物分類研究中,發現並發表了1300個以上新分類群(植物亞科、族、組等新等級不下10個,新屬10個),在國際植物分類學研究領域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事以中國植物為中心的東亞植被和區系研究,研究生物多樣性,編著了大量文獻
2008年度王忠誠神經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神經外科開拓者之一。
 徐光憲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稀土元素分離以及套用中做出重要貢獻。
2009年度谷超豪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國際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非線性科學”首席科學家,教育部數學和力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孫家棟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枚飛彈總體、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套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0年度師昌緒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中國高溫合金開拓者之一,發展了中國第一個鐵基高溫合金,領導開發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可用作耐熱、低溫材料和無磁鐵錳鋁系奧氏體鋼等,具有開創性。多次參加或主持制訂我國有關冶金材料、材料科學、新材料全國科技發展規劃
 王振義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血液學專家從事血栓和止血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套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
2011年度謝家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20世紀80年代,領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設計和建設。20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自由電子雷射研究的863項目建議。多次就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重要建議和指導意見,對促進我國加速器領域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吳良鏞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築與城鄉規劃學家長期從事建築與城鄉規劃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和學科發展研究,針對我國城鎮化進程的特點,創立了人居環境科學及其理論框架。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人居環境建設原則、層次和系統,發展了區域協調論、有機更新論、地域建築論等創新理論
2012年度鄭哲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並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應、穿甲破甲、材料動態破壞、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導海洋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性能、環境災害力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
 王小謨中國工程院院士、雷達工程專家從事雷達科研30餘年,設計研製了多種型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雷達,尤其在三坐標雷達和低空雷達方面卓有建樹,為國家創造出較大的經濟效益,為軍事電子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3年度張存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專家  
 程開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專家  

國家科學技術獎項

為了獎勵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速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提高綜合國力,國務院頒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設立下列國家科學技術獎 >>>進入技術百科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中外科學獎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科學,許多國家設立了不同的科學獎項,用來獎勵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等方面取得優秀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獎
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西門子科學獎
卡林加獎
旺宏科學獎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獎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保羅·揚森博士生物醫學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何梁何利基金獎
馬哈蒂爾科學獎
沙產業科學技術獎
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
諾貝爾科學獎
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劉永齡科學技術獎
森澤信夫印刷技術獎
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杜邦科技創新獎
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
克拉福德獎
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冶金科學技術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
王大珩光學獎
晨興數學獎
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獎
高士其科普獎
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
中國藥學發展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
美國化學協會核化學套用獎
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
世界傑出女生物學家獎
美國科學促進會紐科姆·克利夫蘭獎
威比獎
王丹萍科學技術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將
京都獎
中國工程科技光華獎
王天眷波譜學獎
曾呈奎海洋科技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華羅庚數學獎
煤炭青年科技獎
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學技術獎
金牛獎
圖靈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
沃爾夫數學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菲爾茲獎
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邵逸夫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