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獎規則
由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組成評獎委員會,其成員為本會正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個別專家等知名數學家組成。評獎委員會隨中國數學會理事會換屆而換屆(四年一屆)。
每屆2人,每人獎金為2.5萬元人民幣。每屆評獎後都召開隆重的頒獎大會,並邀請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者頒獎。同時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導,擴大“華羅庚數學獎”在海內外數學界的影響。
遵照《華羅庚數學獎獎勵條例》,該獎主要獎勵長期以來對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中國數學家。獲獎人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獲得這一獎勵的數學家都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
獎項介紹
1992年11月4日,中國首屆“華羅庚數學獎”在北京頒獎。為了紀念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對我國數學事業的傑出貢獻,促進我國數學的發展,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資,與中國數學會共同主辦的“華羅庚數學獎”,以獎勵和鼓勵對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數學家,每兩年評獎一次。遵照華羅庚數學獎獎勵條例,該獎主要獎勵長期以來對發展中國的數學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我國數學家。獲獎人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獲得這一獎勵的數學家都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引起了國內外數學界的矚目,對促進我國數學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華羅庚數學獎”由熱心於發展我國數學事業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資,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組成評獎委員會,其成員為本會正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個別專家組成,他們都是知名數學家。評獎委員會隨中國數學會理事會換屆而換屆(四年一屆)。
“華羅庚數學獎”自1992年開始設立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九屆,每屆2人,每人獎金為10萬元人民幣。每屆評獎後都召開隆重的頒獎大會,並邀請國家領導人(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丁石孫等)出席大會並為獲獎者頒獎。同時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導,使“華羅庚數學獎”在海內外數學界的影響越來越大。
獲獎人物
陳景潤 (1992年)
陸啟鏗 (1992年)
谷超豪 (1995年)
萬哲先 (1995年)
楊樂 (1997年)
周毓麟 (1997年)
丁夏畦 (2000年)
王元 (2000年)
姜伯駒 (2002年)
龔升 (2002年)
石鐘慈(2003年)
陸汝鈐 (2003年)
馬志明 (2005年)
姜禮尚 (2005年)
李大潛 (2007年)
嚴加安 (2007年)
張恭慶(2009年)
李邦河(2009年)
文蘭(2011年)
彭實戈(2011年)
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漢族,江蘇金壇金城鎮人,是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式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中外科學獎項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科學,許多國家設立了不同的科學獎項,用來獎勵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等方面取得優秀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