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7月1日)
叢書名: 國學大書院
平裝: 306頁
開本: 16開
ISBN: 9787807361763
條形碼: 9787807361763
尺寸: 24 x 17 x 2.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作者:(南宋)劉義慶 等
《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等職。《宋書》說他“愛好文義”,“招聚文學之士,近遠必至”。著有《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及《典敘》、志怪小說《幽明錄》等。 《夢溪筆談》作者沈括(1031-1095),宋錢塘人,字存中。嘉間擢進士,累官翰林學士、三司史。博學能文,通天文、歷算、方誌、音樂等。制天文儀器,造新曆,為後世所採用。沈括一生著述四十種以上,現存最負盛名的著述是《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夢溪忘懷錄》、《良方》等,其中《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以筆記的體裁,記錄、稽考、訂正了大量的當時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軼事、文物考古、物產民俗等資料,這一切都成了後來文史研究的可信依據,更為人矚目的是其中還記載了眾多驚人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創見。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夢溪筆談》(經典珍藏版)是兩本經典的合集。《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由劉義慶編撰。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全書共收100多則故事,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年間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軼事,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狀況乃至精神世界。《世說新語》語言質樸精煉,言簡意賅,耐人尋味。
《夢溪筆談》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時代傑出的科學家、政治家。為筆記體著作,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現存《夢溪筆談》26卷,內容涉及天文、數學、地理、地質、物理、生物、醫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記載了我國古代自然科學的成就和勞動人民對科學技術的貢獻。
媒體評論
書評
清談小說中,最具有代表性,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國文學史》 劉義慶《世說》十卷。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明]胡應麟 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英]李約瑟評沈括
目錄
世 說 新 語
德行第一
仲舉禮賢 / 2
叔度之器 / 2
泰山桂樹 / 3
難兄難弟 / 3
捨生取義 / 3
割席分坐 / 4
形骸之外 / 4
急不相棄 / 5
王祥事母 / 5
王戎死孝 / 6
郗公吐飯 / 6
顧榮施炙 / 7
周鎮漏船 / 7
長豫謹慎 / 7
不賣的盧 / 8
阮裕焚車 / 8
簡文鼠跡 / 9
范宣受絹 / 9
不忘根本 /10
殷覬棄官 /10
試守孝子 /10
羅母焚裘 /11
身無長物 /11
純孝之報 /12
言語第二
月中無物 /13
小兒偷酒 /13
覆巢之下 /14
忠臣孝子 /14
汗不敢出 /15
偷不為禮 /15
畏法而來 /16
探策得一 /16
仲思之思 /16
頑民苗裔 /17
千里蓴羹 /17
清虛日來 /18
志存本朝 /18
顧和致辭 /18
楊氏小兒 /19
孔沈受裘 /19
坐無尼父 /20
不必遺言 /20
獵場應答 /20
聖人難慕 /21
人何以堪 /21
松柏之質 /22
羊秉無後 /22
逸少高見 /22
清言致患 /23
柳絮因風 /23
豈暇擇木 /24
楓柳何施 /24
何常之有 /25
清流惠風 /25
芝蘭玉樹 /25
魚鳥何依 /26
滓穢太清 /26
政事第三
不忠不孝 /27
殘害骨肉 /27
互不相師 /27
山濤出處 /28
何惜池魚 /28
好學免禍 /29
陸玩翻異 /29
文學第四
禮樂皆東 /30
服虔作注 /30
聖人體無 /31
爭不相喻 /31
郭象受困 /32
南北學人 /32
注神傾意 /32
不屑逆風 /33
孫殷爭論 /33
林公才氣 /34
嫂言慨 /34
於支爭名 /35
殷浩解夢 /35
孫盛敗北 /36
七步為詩 /36
阮籍神筆 /37
高名作序 /37
潘岳為表 /38
有無之間 /38
屋下架屋 /38
金石之聲 /39
袁宏作賦 /39
方正第五
義形於色 /40
特赦郭妻 /40
但見其上 /41
背洛而坐 /41
武子之愧 /42
夏 門 /42
連榻坐客 /43
向雄忤旨 /43
我自卿卿 /44
砍伐社樹 /44
充即廬人 /44
孟著勸柱 /45
何如堯舜 /45
以此負公 /46
仲真屈膝 /46
次道直言 /46
君平將終 /47
藍田不讓 /47
不可作緣 /48
不須陶米 /48
不煩復爾 /48
何異王莽 /49
藍田拒婚 /49
自量為難 /50
拒稱小子 /50
雅量第六
顧雍喪子 /51
臨刑奏琴 /51
倚柱作書 /52
路邊苦李 /52
王戎無恐 /52
不與人校 /53
裴遐默受 /53
何所稍嚴 /54
勝負始分 /54
元規非假 /54
東床袒腹 /55
搏虱如故 /55
可使著賊 /56
太傅泛海 /56
王謝優劣 /57
兒輩破賊 /57
屋上起火 /58
食畢便退 /58
識鑒第七
亂世英雄 /59
劉備才幹 /59
山濤論兵 /60
志大其量 /60
名重識暗 /61
王應沉江 /61
桓溫伐蜀 /62
不復為名 /62
謝公相士 /62
賞譽第八
平輿二龍 /63
雲中白鶴 /63
三嘆羊叔 /63
從兄不亡 /64
不鳴不躍 /64
合於其旨 /65
人之水鏡 /65
竹林諸子 /65
人倫之表 /66
陸機兄弟 /67
使人忘疲 /67
位望陵遲 /67
主非堯舜 /68
灼然玉舉 /68
海岱清士 /68
玉谷之辨 /69
拔萃國舉 /69
推薦道生 /69
逸少清貴 /70
未可得測 /70
謝林祖劉 /70
出群之器 /71
真率少許 /71
不欲苦物 /71
文理轉遒 /72
過於傳聞 /72
桓溫詣謝 /72
桓公讚嘆 /73
沐浴此言 /73
劉尹簡文 /73
魏氏有人 /74
儀刑百揆 /74
劉尹之言 /74
名士高操 /75
警悟交至 /75
造膝共語 /75
生性至峭 /76
後來之秀 /76
蕭索寡會 /76
故自濯濯 /77
常有新意 /77
映徹九泉 /77
品藻第九
功德先後 /78
士元評友 /78
諸葛兄弟 /79
父子優劣 /79
洛陽名士 /80
自有公論 /80
知人知己 /80
蕭條方外 /81
藍田何似 /81
郗鑒三反 /81
布衣宰相 /82
兼有諸美 /82
簡文論人 /83
寧願作我 /83
正是我輩 /83
共騎竹馬 /84
寧為管仲 /84
不可陵踐 /84
弘度流涕 /85
區別智勇 /85
欲言又止 /86
直言不諱 /86
弟子服膺 /86
安石為雄 /87
攀安提萬 /87
水平相當 /87
道季自評 /88
袁羊何似 /88
庾公林公 /88
吉人辭寡 /89
外人哪知 /89
身意如此 /89
名士風流 /90
嘉賓為上 /90
林公居中 / 90
千載之英 / 91
各有其美 / 91
規箴第十
乳母獲免 / 92
元方喪父 / 92
孫休射雉 / 93
政荒民弊 / 93
阿堵之物 / 94
平子勸嫂 / 94
流涕諫酒 / 94
蘇峻東征 / 95
莫傾棟樑 / 95
羲之之過 / 95
遠公講論 / 96
捷悟第十一
楊修拆門 / 97
皆似從官 / 97
夙惠第十二
蒸飯成粥 / 98
不見長安 / 98
越席提耳 / 99
酸感旁人 / 99
豪爽第十三
王敦擊鼓 /100
驅散婢妾 /100
三起三疊 /101
梁王安在 /101
容止第十四
平叔貌美 /102
嵇康風采 /102
玉山上行 /103
才不稱貌 /103
神仙中人 /103
敬倫似父 /104
企腳北窗 /104
如朝霞舉 /104
自新第十五
周處自新 /105
戴淵少時 /106
企羨第十六
阿龍超脫 /107
丞相戀舊 /107
微雪鶴氅 /107
傷逝第十七
驢鳴送葬 /108
令此人死 /108
情之所鍾 /109
鼓琴弔喪 /109
道林之死 /109
人琴俱亡 /110
亡國之嘆 /110
棲逸第十八
道士孫登 /111
不驚寵辱 /111
褒貶分明 /111
仕隱殊途 /112
諸侯之遺 /112
賢媛第十九
暴富不祥 /113
昭君出塞 /113
婕妤蒙讒 /114
作粟粥待 /114
許允被誅 /115
諸葛誕女 /115
契若金蘭 /116
不可與婚 /116
王湛選偶 /117
俊才女德 /117
屈節為妾 /117
李勢之妹 /118
無煩復往 /119
濟尼之論 /119
術解第二十
車腳燒飯 /120
折臂三公 /120
善解馬性 /120
委罪於樹 /121
妙解經脈 /121
巧藝第二十一
彈棋之藝 /122
鍾書荀畫 /122
繪畫有益 /123
傳神寫照 /123
寵禮第二十二
作父如此 /124
卿莫負我 /124
任誕第二十三
竹林七賢 /125
阮籍服喪 /125
劉伶病酒 /126
鄰有美婦 /126
大盆盛酒 /127
遙集之母 /127
坐視不救 /127
老嫗識人 /128
一見如故 /128
不作郵差 /129
旁若無人 /129
恨無三妹 /130
陳屍行殯 /130
牡羊肉美 /130
興盡而返 /131
酒澆塊壘 /131
何謂名士 /131
簡傲第二十四
公榮無酒 /132
嵇康鍛鐵 /132
上樹捉鵲 /133
方外司馬 /133
謝萬碰壁 /134
謝安深算 /134
排調第二十五
小兒善談 /135
鍾會善對 /135
竹林酣飲 /136
漱石枕流 /136
夫婦笑談 /136
南人北鬼 /137
答非所問 /137
似有瓜葛 /137
出門更衣 /138
捉鼻而語 /138
齊莊神意 /139
以子戲父 /139
豹奴似舅 /139
嘉賓勸弟 /140
糠秕沙礫 /140
約法三章 /141
舉體無潤 /141
林公理屈 /141
榮期受諷 /142
牙齒鋒利 /142
咄咄逼人 /143
比擬不類 /143
輕詆第二十六
終日妄語 /144
太傅初渡 /144
標同伐異 /144
真豬假豬 /145
謝安色愧 /145
才士不遜 /146
衿抱未虛 /146
無異常人 /146
假譎第二十七
曹操少時 /147
望梅止渴 /147
羲之裝睡 /148
庾公請罪 /148
溫嶠續娶 /149
夢中殺人 /149
用智之失 /150
黜免第二十八
柔腸寸斷 /151
咄咄怪事 /151
為何更瘦 /151
桓溫上表 /152
復出孫策 /152
儉嗇第二十九
啖李伐樹 /153
陶公大嘆 /153
汰侈第三十
石崇宴客 /154
石家廁所 /154
富豪鬥富 /155
君夫賭牛 /155
竟比珊瑚 /155
太尉殺牛 /156
忿狷第三十一
驕橫遭殺 /157
藍田性急 /157
藍田能忍 /158
桓玄殺鵝 /158
讒險第三十二
袁悅見誅 /159
東亭止讒 /159
尤悔第三十三
兄弟相殘 /160
王渾後妻 /160
平原遇害 /161
周侯之死 /161
溫嶠絕裾 /162
子南被賣 /162
紕漏第三十四
王敦出醜 /163
誤食彭蜞 /163
太傅德教 /163
進退維谷 /164
主簿誤事 /164
惑溺第三十五
曹公屠鄴 /165
奉倩殉色 /165
郭氏好妒 /166
婦人卿婿 /166
讎隙第三十六
白首同歸 /167
羲之之死 /167
庾夫人語 /168
夢 溪 筆 談
自序 /170
卷一·故事一
朝獻與朝饗 /171
翰林院 /171
翰林學士 /172
學士院軼事 /172
衣冠制度 /173
幞頭 /173
進見禮 /174
籠門謝 /174
帶墜 /175
校書官稱學士 /175
雌黃改字 /175
勘箭 /176
翰林學士用樂 /176
焚香禮進士 /176
王安石破常規 /177
步行學士 /178
卷二·故事二
皇族子弟授官 /179
涼衫 /179
潤筆費 /180
躬親職事 /180
百官儀仗 /181
卷三·辯證一
古今衡制 /182
陽燧照物 /182
黃陵二女 /183
解州鹽池 /184
虎豹為程 /184
十八學士圖 /185
芳州采杜若 /186
《周南》、《召南》 /186
卷四·辯證二
桂屑除草 /187
“一麾”辨 /187
韓文公 /188
《蜀道難》 /188
卷五·樂律一
論六呂 /189
八八為伍辨 /190
杖鼓 /190
凱歌 /191
從聲與變聲 /192
胡部樂 /193
李嗣真補磬 /193
潤州玉磬 /194
《霓裳羽衣曲》 /194
郢人善歌 /195
《廣陵散》考 /196
《虞美人操》 /197
卷六·樂律二
琵琶定弦 /198
卷七·象數一
修正曆法 /199
五行數 /199
斗建和歲差 /200
落下閎曆法 /201
刻漏 /201
日月的形狀 /203
物理有常有變 /203
納甲之法 /205
卷八·象數二
論卜筮 /206
改進銅渾儀 /206
卷九·人事一
中允亭 /207
打關節秀才 /207
夏竦食鍾乳 /208
貴人知人 /208
王旦寬厚 /209
副使貪財 /210
舉人群見 /210
王安石拒受饋贈 /211
晏殊質樸 /211
石延年飲酒 /212
朱孝子 /213
劉廷式不負婚約 /214
卷十·人事二
索要回信 /215
李餘慶臨死除奸 /215
飛鶴報訊 /216
范仲淹忠告同僚 /216
卷十一·官政一
陳恕改茶法 /217
三說法 /217
劉晏和糴 /218
均衡賦稅 /219
刑曹駁錯案 /220
遷深州城 /220
免官敘用 /221
降官不過四等 /221
戰棚 /222
“告不乾己事法”由來 /222
范仲淹賑災 /223
高超合龍 /224
錢塘江堤 /225
卷十二·官證二
真州復閘 /226
張杲卿斷案 /227
范仲淹重農抑商 /227
王欽若辦事 /228
卷十三·權智
陵州鹽井 /229
顙叫子 /229
狄青智勝党項 /230
曹瑋用兵 /231
任術 /232
雷簡夫移巨石 /232
狄青不追窮寇 /233
瀦水為塞 /234
李允則修城 /235
摸鐘辨賊 /235
侯叔獻導水治堤 /236
種世衡用間諜 /237
卷十四·藝文一
相錯成文 /238
唐人鍊句 /238
王聖美說《孟子》 /239
平王東遷 /239
集句詩 /240
卷十五·藝文二
文章體制 /241
鸛雀樓詩 /242
蔡挺賀詩 /242
卷十六·藝文三
烏鬼 /243
隱士魏野 /243
卷十七·書畫
牡丹花圖 /245
霓裳曲 /245
活筆 /246
《樂毅論》碑 /247
卷十八·技藝
許我 /248
隙積術和會圓術 /248
造弓 /250
活版印刷 /251
衛朴 /252
毛髮與五臟 /253
芎與苦參 /253
僧醫奉真 /254
卷十九·器用
古器 /255
神臂弓 /256
凸面鏡 /256
古劍 /257
海州弩機 /257
瘊子甲 /258
唐代玉輅 /259
卷二十·神奇
雷斧雷楔 /260
山陽女巫 /260
佛牙 /261
鄭夷甫明死生 /262
吳僧文捷 /263
水中佛經 /264
卷二十一·異事
虹 /265
屍毗王墓 /265
震雷書字 /266
柿木奇字 /267
紫姑神 /267
怪疾 /269
海市 /269
異獸 /270
舒屈劍 /271
鏇風 /272
冰花 /272
卷二十二·謬誤譎詐附
丁謂上奏 /273
反坫 /273
丁謂賜玉帶 /274
黃宗旦奏事 /274
包拯執法 /275
進貢浙茶 /275
李淑雅言 /276
卷二十三·譏謔
冷熱官 /277
詩示人生 /277
老卒快活 /278
曹公右軍 /278
卷二十四·雜誌一
延州五城 /279
石油 /279
雁盪山 /280
茶芽 /281
小核荔枝 /282
卷二十五·雜誌二
天蛇 /283
信州苦泉 /284
符節 /284
廉潔之士 /285
屠江州 /285
李順 /286
卷二十六·藥議
咽與喉 /287
枸杞 /288
鹿茸與麋茸 /288
麻子 /289
黃藥與甘草 /290
胡麻 /290
補筆談卷一·故事
宰相奏事 /291
虛室相待 /291
辯 證
班固論《史記》 /292
樂 律
義海習琴 /293
中聲與正聲 /293
應聲 /294
補筆談卷二·象數
潮汐 /295
官 政
不使一物失所 /296
孫冕判牒 /296
權 智
延州軍校 /297
韓信善用兵 /297
藝 文
書法之道 /299
墨跡摹本 /299
隸書與八分書 /300
器 用
古鼎與香爐 /301
補筆談卷三·異事
龜葬梁家 /302
雜 志
諡號 /303
風后陣與六花陣 /303
揚州二十四橋 /304
藥 議
莽草 /305
流水與止水 /306
黃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