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阮光祿在剡 ,曾有好車 ,借者無不皆給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 ,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 ?”遂焚之 。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 阮光祿在 剡: 阮(ruǎn) 光祿,即阮裕,字思曠,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稱,長期隱會稽剡縣。阮裕是東晉時期河南陳留人,與阮籍同宗,以通情達理、爽快無私著稱。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邊。但東晉時期的政權多數集中在輔政的大臣手裡,侍中一職無很大職權。阮裕又沒有功名心,覺得在首都生活無趣,便以身體不好為由,辭職去了會稽(今浙江紹興)。阮裕在會稽買了一套房子,並拒絕被任命為金紫光祿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車子,由於是老古董很值錢。剡,即剡縣,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
⑵曾有好 車:該車是東漢時代傳下來的,有百多年的歷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裝飾,看上去很漂亮。這輛車木材好,很皮實,包括貂蟬後爹王司徒在內的不少名人都坐過此車。儘管阮裕視此車為自己的心愛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⑶借 者無不 皆給: 者,……的人; 皆,都。
⑷ 意 欲借 而不敢言: 意,心裡想; 欲,想要; 而:但。
⑸阮後 聞 之: 聞,聽說; 之,代詞,代這件事。
⑹ 何以車 為: 何……為,乾什麼。
⑺ 遂焚 之: 遂,就,於是; 之,代詞,代那輛車。
作品譯文
阮裕在剡縣的時候,曾經有一輛非常好的車子。(即使這樣,)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車子,他都會借。有一個人要為母親送葬(而需要用車),心裡想要借車卻不敢(對阮裕)說。阮裕後來聽說了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卻讓人不敢來借,要車還有什麼用呢?”於是,(阮裕)把那輛車燒毀了。
創作背景
《阮裕焚車》選自《世說新語》中的第一門,即《德行》,共47則,記述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認為值得學習、可以作為準則和規範的言語行動的美好道德品行,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當時的道德觀念。主要有敬君主、敬父母、敬老德、尊賢,還點明孝順和其他美德是相輔相成的,並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
作品鑑賞
《阮裕焚車》記述的阮裕形象,首先無私助人,讓人尊敬。一個與阮裕沒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來較為晦氣的事向阮裕借車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愛心。其次,阮裕不願意保留不能體現使用價值的東西。阮裕焚燒了馬車,使自己的私心絕滅。阮裕有著直率、助人為樂以及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性格,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最後,通過阮裕的正面形象,本文還諷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錢財而不肯去幫助他人的人。這也體現了《世說新語》一貫的風格。
《阮裕焚車》是一篇質樸的散文,用的雖是口語,但短小精悍、意味雋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歷來為人們所喜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這一人物事跡,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響很大。現被用作成語,意思是“比方好助人為樂、以解人之難為快者”。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先後任侍中、丹陽尹、荊州刺史、江州刺史及南兗州刺史。雖然貴為皇族重臣,可劉義慶絕無驕矜之相。因愛文學,故結交多文學之士。劉義慶有文采,又有氣度,“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主持編纂了《世說新語》,掇拾漢末至魏晉數百年間士族階層的種種軼聞,分類彙編,亦史亦文,開創了中國筆記小說的先河,亦為後世保留了許多歷史瞬間的珍貴畫面;另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