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概述
一陽指總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一品境界的一陽指乃是習得“六脈神劍”的基礎。一陽指也是大理段氏一脈中最高武學“六脈神劍”的入門功夫,所謂六脈神劍,不過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區別於隔空點穴)的一門技術罷了。《素問•陰陽類論》雲:“一陽者少陽也。”王冰注曰:“陽氣未大,故曰少陽。”陽主生髮,少陽為陽氣初生,其髒應肝,五行應木,其時應春,春之一陽初生,生機乃發,萬物於生,一陽初始而生生不息。陽氣為人身之大寶,故一陽指可使人一陽初生如春之萬物生髮,實乃救人之術而非殺人之功,故小說中一燈大師用“一陽指”點穴讓黃蓉內傷痊癒。
大理段氏,以一陽指神功馳名天下,奉六脈寶經,立天龍佛院,憑藉數百載基業威名,與嵩山少林、終南全真分庭抗禮,乃宋代中華武術三大派系之一。朝代變遷,段氏逐漸衰敗,武學也漸成單傳之勢,但其優良傳統得以流傳至元代;幾百年間,高手輩出,一陽指氣功,作為其武學根本,可謂功不可沒。
功架介紹
一陽指,相傳出自《逍遙秘笈》,後為大理段氏所得,為神道劍者之武功。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其做架簡單,功效卓著,感應強烈,均為首屈一指。久習可得奇效。達到指劍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無形的劍。無論是橫掃或虛指,均可傷敵。在此載出其功中之初級部傷,但其運用人體自然採收氣能力,可迅速開發人體潛能。治病療疾,增長人體內力及耐力,亦為內功打下深厚基礎。功架一:顫氣。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靜中進行。兩手前提至體前與肩平,兩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氣,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與拇指尖相對,但不相接,呼氣時微顫雙手,每習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氣。馬步,雙手平胸,手心向胸,打開左手,使右手與左手成拉弓姿勢。再變為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手指只伸拇、復、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採氣。直身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正眼平視,雙手上舉過頭頂,掌心向天,手指夾向後,伸中、食、拇三指,雙手向兩側下移,同時收氣,至肩平再上移,呼氣,重返頭頂,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採氣。直身站立,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開指向後,接著呼氣,上身前府,腰腿均盡力直,手向下移動,使手心向地面,手指不變。再兩手從兩側上抬,至與肩平時吸滿氣,呼氣時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氣。直身,雙手上舉,五指向天,劃園,先順時針方向,次逆時針方向,共劃108圈。
功架六:收氣。俯身,雙手下垂,五指向地,劃園,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方向,共劃108圈。
功架七:收氣。直身,雙手前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
功架八:收氣。直身,雙手側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
功架九:收氣。直身,雙手向後指,劃園108次,先順後逆。功架十:劃氣。直身,雙手上托,至頭頂相對,五指成虛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面上,下移雙手,指不動,至移至腹前時,氣吸滿,加乎盡濁氣,開始緩慢呼吸。意念依次寧雙腳湧泉,頭頂百會,大腿風市,胸口膻中,最後意守丹田,想著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指法技巧
穴指:虛步站立好後,呼氣,如左腳在前則從右手二指向左腳尖前端疾點,但需注意手臂放鬆。每次習72次呼吸後,換腳行動如數。拿手:馬步站立,雙手前伸,掌心向滅,虛抓一次後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虛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氣時二指疾點向所伸之腿側,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後伸,則以右手之二指疾點向後左腿根邊,如此做72次。
甩腳:直立,提左腳,盡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時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換腿行動。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牆,身體後退,然後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撐起身體,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時亦不費力時改為俯地做,亦無吃力之感,則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時功成。
拉架:以身體躺在兩凳上,只許頭腳有落,其他部位均虛,手放於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練,感氣竭止。日久可加重物於腹背。
倒架:即倒立,氣竭止。
虛指:掛重物於樑上,或沙袋、或鐵錘、或鐵球,以手指點擊使之搖動,再以指抵擋,日久指力可佳。則掛棉球,以指虛點,棉球搖晃佳,再後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劇烈搖動時,則改為遙點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練習集氣、破氣。常時以手指末點水、沙、鐵沙、木板、牆壁等物。或可常空彈五指,一般做72次一組。
一陽指尚有陰功習法,暫不述。陰功成後可傷人不知,本功習成,可遙指傷敵並可使用指橫掃敵者,令人生威。但與傳說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氣劍打出明眼。習練本功非常勞累,功後習靜功並擦熱雙手摩全身骨節,輕扭腰。
這是一陽指中級階段的幾個架,以為進一步練習。收氣秘訣收氣法架。由於脈輪內功的練習,人體內部經絡得已很快開通,則採氣很易了。
武功氣訣
一陽指所采之精,主要為天之精,即日、月、星、雲、霧,變之精,即風、雨、雷、電,地之精,即霜、露、花、樹、氣乃地陰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項很故一般習功者最好只採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氣即可。采其它的精氣沒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習者小心。收氣方法有十一種之多,除以雙手收氣之外,尚有穴位收氣,全身收氣,目耳收氣,口鼻收氣,毛孔貫氣,病灶收氣,雙合收氣以及兩種器械收氣法。
這裡介紹雙手收氣。意念所需收之精氣向已靠攏,在身體四周籠罩成一個霧狀精團。伸雙手向上,順逆劃圈各3次,意想精氣成鏇狀。吸氣時想精氣鏇轉而入兩手,呼氣時意想氣由雙手出。本法不一定從勞宮入,只需想著從手掌出入即可。
破氣秘訣破氣法架:本法主要習內氣的外出入,使得內力得以外出,達憑空打人之力。現介紹其幾個基本法:直身站立,雙腳開與肩同寬,兩臂上舉,五指伸直在肩上屈兩肘,使兩手拿包成個園,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氣時氣上升至右臂,從指出,沿兩手指之間意想中的線由左手指尖進入左手,隨呼氣下降沿肩過吸氣再上,如此循環,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後,再在意念的基礎上在兩手之間多加個圈,使氣的運行路成“8”字形。
破氣法架第二:這個方法比較重要,但沒有功力基礎容易出錯,故習者鑒之。站立姿勢同上,兩手先自然垂直於體側。順式呼吸,收氣時意想臍中發出一股力在腰間鏇轉,呼氣時口呼“嘿”聲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門開始向左鏇再向右這個方向鏇轉的力隨呼氣上升至肩,經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衝出。如此習三個次法後,習右手。回氣秘訣這裡介紹簡單的回氣法,也要等內功深厚時方可習。
回氣法架見於下:盤坐式,身正頭直,兩手上下相對於胸前,手心相對。呼氣時意念內氣由勞功衝出達於兩手之間。吸氣時兩手互後,意念內氣因收到擠壓返沖回兩手臂,一直衝到兩肩。
本功循環習練五次,即需平氣一次,即意引內氣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後再接練上法。日習五個五次。本法在一陽指一功中極其重要。因一陽指功法後階段是集氣要訣,習者如不習此功,會因經不起自己練出的無形劍氣的反衝擊而使雙臂殘廢,習者鑒之。
武功高手
一陽指本系絕世神功,少為人林人士練就,武林記載此功練成之人寥寥無幾,武俠小說練成有記載者有以下數人。本因方丈:見識內力高不過乃侄,卻也是冠絕當時的指力大行家。能運內功,勉力點燃五尺外的藏香。將氣功轉化為劍氣後,能丈外威懾敵人。
牟尼堂三老:乃觀、相、參。天龍寺翹楚,當世罕有的指法大師,伯仲保定帝。
保定帝:天資出眾,中年便能催動一枚神劍,令前代長老驚賞,成就不可限量。能極遠處凌空解穴---以此估測一陽指力達六尺以上。
枯榮長老:武林名宿,頗曉掌故,傲視當世,明王唯一忌憚的天龍寺高手。具有催動兩枚神劍的內力,一陽指力遠達丈外,分一十六道勁力後,終成強弩之末。
段正淳:三尺之外無有效指力。對付高手,凌空指法基本拿不出手了。
段延慶:極具天賦的傳人。功力相拼,一招定高下,保定帝退了一步,青袍客也是身子一幌,論武功“數百招後或能勝得了我,但想殺我,卻也千難萬難”,“你就是想暗算,也未必能成”。保定帝那句“稍勝半籌”,只怕有些水分,又或者已經考慮了占對方便宜的因素。
一燈大師:丈外與十一層龍象神掌遙擊。
武三通:能以指力威懾並籠罩近身敵人的半個身子,若指風激發,估測遙擊範圍可達三尺外。
朱長齡:當世一流好手,繼承了指法幾百年積澱下來的精華,但功力畢竟有限了。
朱九真:掌握了招式,但基本可以忽略其真力。
相關小說
大理段氏的武功傳世絕學,亦是“南帝”一燈大師的專擅指法。運功後以右手食指點穴,出指可緩可快,緩時瀟灑飄逸,快則疾如閃電,但著指之處,分毫不差。當與敵掙搏兇險之際,用此指法既可貼近徑點敵人穴道,也可從遠處欺近身去,一中即離,一攻而退,實為克敵保身的無上秒術。但使用一陽指極耗精神,是以連續使用小則功力全失,大則性命不保。(見金庸《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淮陽派絕技。空手進招,暗點三十六處大穴,摟、打、騰、踢、彈、掃,變化無窮,虛實莫測,擒、拿、封、閉、拗、沉、吞、吐,聲東擊西、欲虛反實;手、眼、身、法、步、腕、肘、膝、肩,疾徐進退,刁拿鎖扣,倏前倏後,忽進忽退,身形施展開後穿行如飛。動若江河,靜如山嶽。對敵時,陷巧之處竟是一羽不能加,蟲蠅不能落,起如鷹隼凌霄,落如沉雷擊地。有詩讚曰:“輕舒鐵臂似雷霆,伏如處女瞥如鴻,鐵鞋踏破江湖上,還讓淮陽妙術工。”(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總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四品境界的一陽指乃是習得“六脈神劍”的基礎。
一陽指也是大理段氏一脈中最高武學“六脈神劍”的入門功夫,所謂六脈神劍,不過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區別於隔空點穴)的一門技術罷了。
《素問·陰陽類論》雲:“一陽者少陽也。”王冰注曰:“陽氣未大,故曰少陽。”。陽主生髮,少陽為陽氣初生,其髒應肝,五行應木,其時應春,春之一陽初生,生機乃發,萬物於生,一陽初始而生生不息。陽氣為人身之大寶,故一陽指可使人一陽初生如春之萬物生髮,實乃救人之術而非殺人之功,故小說中一燈大師用“一陽指”點穴讓黃蓉內傷痊癒。
武當六絕之一
武當一陽指,亦名天罡一陽指,為武當六絕(一陽指、虎爪手、太極功、輕功術、鐵布衫、綿掌)之一,系由武當內家青虛派十八代宗師劉至樣老先生所授。武當一陽指功法簡單易學,內外兼修,陰陽並蓄。修煉此功有成者,指如鋼錐,鋒利無比。點木木穿,點石石碎,點人則立見傷亡。用在擒拿格鬥、點穴技擊方面威力無比。本派歷代傳人皆視此功為瑰寶,秘而不宜。為弘揚本門武學,特將此功整理成文,刊行在茲,以饗讀者。
歌訣曰:
一陽玄指出武當,六門絕技它為先。
混元一氣法自然,二龍爭珠辨柔剛。
雙龍出海運內功,獨龍出洞威力顯。
日積月累成絕技,懲惡降暴濟世間。
祖師留下真工夫,傳付後世眾賢良。
——錄自《青虛寶典》
一、混元一氣
面東而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雙目微閉,舌抵上齶,下頜內收,身體正直。雙手於小腹前扶按,手心向下,虎口撐圓,五指分開,如按球狀。凝神入靜,默默調息,漸漸進入清靜無為之境(圖1)。
要點:練功前須活動筋骨,排除雜念,全身放鬆。意念自己頭頂青天,腳踩大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有此意境後,轉為意守掌心。此式練10-30分鐘為宜。
二、二龍爭珠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雙目微閉,舌抵上齶,下頜內收,身體正直。雙臂屈肘立於胸前,雙手成劍指(即食指、中指豎直,無名指、小指曲於掌心,拇指按之)相抵。吸氣時氣人丹田,呼氣時小腹外挺、提肛,同時雙手用暗勁相頂,然後放鬆吸氣。反覆練習36次(圖2)。
要點:此式為以氣化力之練法,採用逆腹式呼吸,吸氣時氣人丹田,呼氣時引丹田之氣注入指端。不可用力過猛,宜循序漸進。
三,雙龍出海
距牆一米而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舌抵上齶,下頜內收,身體正直。雙手自然垂於體側,手心向內,五指向下,入靜調息3分鐘。然後雙臂於體側緩緩向前平行抬起,雙手成劍指頂住牆,手心向下,雙臂微曲,身體重心前傾,成靜定式。吸氣時意念天之陽氣從頭頂百會而人,聚于丹田,呼氣時微微提肛,小腹外挺,意念丹田之氣由體中任脈上行,至膻中時,分二支氣流經乳中過腋下,循手臂內側之手三陰經直達手指,從指端奔瀉而出,同時手指用力前頂。此式反覆練習36次(圖3)。
要點:初練此式時,高牆宜近,以後隨著功夫的深入再拉遠距離。手指前頂時重心前移,手臂不動,意注指端。
四、獨龍出洞
距牆一米而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身體正直,全身放鬆。雙手自然垂於體側,手心向內,指尖朝下,目光凝視牆面,凝神人靜。深呼吸3次將右臂慢慢抬起,屈肘立於右胸前,右手成劍指,手心向下,手指朝前,同時吸氣;呼氣時以右尹劍指點擊牆面,同時配合噴氣發聲(口吐“嗨”音)。此式反覆練習36次。
要點:練此式前須先在牆面上固定千層紙或麻布若干,點擊時用力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以防傷手。練功一段時間後,指尖會磨平、變硬。直至練到在土牆、木板、磚塊上點擊而有凹印時,功夫已韌具火候。
五、萬法歸一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身體正直,全身放鬆。雙手重疊,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貼于丹田處,順時針方向揉小腹36圈。意念全身之氣如百川歸海,注人丹田。練功完畢,散步片刻,待渾身清涼時,即可收功。
要點:揉腹力量要適中,速度不可太快,以一呼一吸為一圈,久而久之,氣隨意動,自歸元海,此收功一節至關重要,習者不可忽略。
注意事項:
1、修練此功,須擇環境清幽,空氣流通,無噪音豐擾之地。
2、練功宜早晚各一次為宜,百日內不可間斷。
3、大風、大雨、大霧、打雷、飽食、酒後及情緒不好時可暫停練功。
4、功前功後要按摩手臂手指,使氣血通暢,以防肌肉僵死。
5、練功期間要節制房事,有病者、體弱者百日內禁止行房,蓄精養氣,以助長功力。
6、習練此功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除暴安良為宗旨,不可恃技逞強,隨意出手傷人。
發展現狀
2015年9月20日,金庸《天龍八部》“段王爺”的後裔在昆明聚會,成立中華段氏文化研究會雲南分會。來自河南的段氏後人段保華現場展示了“一陽指”。
56歲的段保華來自河南,他通過現場動作、PPT展示等方式,向段氏同宗展示了兩儀拳、一陽指等氣功。段譽後人展一陽指,段保華表示,曾用點穴手法,讓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當場癱軟,點穴手法可以控制人的一切反抗能力。段譽後人展一陽指,他自稱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要花三千萬請他去授課,被他拒絕。
段保華展示了與南懷瑾的合影,稱南懷瑾也是武術大師。他說,在氣功方面,自己與沙特、阿聯、南非等都有合作,與美國正在溝通。上次給美國大兵點穴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要花三千萬請他去授課,但他在國內安全部門的一位弟子堅決不讓他去,因為“如果美國人學會了,以後中美比武會有麻煩。”
段保華說自己的“一陽指”是祖傳功夫。
金庸作品中出現過的武功
周公劍| 一陽指 | 五羅輕煙掌 | 六脈神劍 | 降龍十八掌 | 心意氣混元功 | 伏虎拳 | 伏魔劍 | 普門杖法 | 枯榮禪功 | 獅子吼 | 羽衣刀 | 回打軟鞭十三式 | 袖裡乾坤 | 一拍兩散 | 大金剛拳 | 大金剛掌 | 大韋陀杵 | 大智無定指 | 如來千手式 | 天竺佛指 | 少林長拳 | 去煩惱指 | 伏魔杖法 | 因陀羅抓 | 多羅葉指 | 拈花指 | 易筋經 | 金剛指 | 降魔刀法 | 降魔禪杖 | 韋陀杵 | 韋陀掌 | 般若掌 | 寂滅爪 | 袈裟伏魔功 | 無相劫指 | 達摩掌 | 摩訶指 | 擒龍功 | 燃木刀法 | 龍爪手 | 鷹爪功 | 少林擒拿十八打 | 羅漢拳 | 如影隨形腿 | 漁叟鉤法 | 盤根錯節十八斧 | 釋迦擲象功 | 纏絲擒拿手 | 百勝軟鞭 | 哀牢山三十六劍 | 書法武學 | 迴風拂柳刀 | 彈腿 | 奇門三才刀 | 太祖長拳 | 太祖棒 | 斗轉星移 | 參合指 | 袖中指 | 柳絮劍法 | 游龍引鳳 | 奪魄指 | 青字九打 | 城字十八破 | 摧心掌 | 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 采燕功 | 鎖喉擒拿手 |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 | 小無相功 | 天山六陽掌 | 天山折梅手 | 北冥神功 | 生死符 | 凌波微步 | 冰蠶掌 | 八十一路三節棍 | 無量劍法 | 奈何功 | 鶴蛇八打 | 五虎斷門刀 | 後山三絕招 | 火焰刀 | 控鶴功 | 慈悲刀 | 五斗米神功 | 地火功 | 柴刀十八路 | 羅漢拳 | 打狗棒法 | 降龍十八掌 | 黃沙萬里鞭法 | 先天功 | 天羅地網勢 | 玉女心經 | 玉女素心劍法 | 玉女劍法 | 拂塵拂法 | 開山掌 | 三花聚頂掌法 | 天罡北斗陣 | 全真劍法 | 同歸劍法 | 金雁功 | 分筋錯骨手 | 陰陽寶扇打穴功夫 | 空明拳 | 雙手互搏 | 南山掌法 | 伏魔杖法 | 混天功 | 逍遙遊 | 銅錘手 | 蓮花掌 | 鐵帚腿法 | 掃葉腿法 | 落英神劍掌 | 落英劍法 | 劈空掌 | 蘭花拂穴手 | 靈鰲步 | 毒龍鞭法 | 九陰真經 | 九陰白骨爪 | 摧心掌 | 楊家槍 | 泥鰍功 | 白駝雪山掌 | 逆行經脈 | 蛤蟆功 | 靈蛇拳 | 透骨打穴 | 燕青拳 | 越女劍法 | 金龍鞭法 | 鐵掌 | 五輪大轉 | 移宮易穴 | 龍象般若功 | 混天功 | 玉簫劍法 | 奇門五轉 | 掃葉腿法 | 落英神劍掌 | 落英劍法 | 劈空掌 | 彈指神通 | 蘭花拂穴手 | 閉穴功 | 陰陽倒亂刃法 | 漁網陣 | 黯然銷魂掌 | 大剪刀刀法 | 四言詩劍 | 蛤蟆功 | 鐵掌 | 玉女素心劍法 | 九陽神功 | 二十四手降魔掌 | 大力金剛指 | 大韋陀掌 | 少林九陽功 | 如影隨形腿 | 金剛伏魔圈 | 韋陀伏魔劍 | 神掌八打 | 須彌山掌 | 達摩劍法 | 龍爪手 | 闖少林 | 羅漢拳 | 玄冥神掌 | 幻陰指 | 霹靂拳 | 乾坤大挪移 | 聖火令武功 | 八卦游龍掌 | 太極拳 | 太極劍 | 武當長拳 | 神門十三劍 | 純陽無極功 | 梯雲縱 | 綿掌 | 震天鐵掌 | 繞指柔劍 | 金剛般若掌 | 寒冰綿掌 | 陰風刀 | 峨嵋九陽功 | 截手九式 | 飄雪穿雲掌 | 鷹爪擒拿手 | 千蛛萬毒手 | 七傷拳 | 寒梅劍陣 | 落雁拳 | 雨打飛花劍法 | 迴風拂柳拳 | 獅子吼 | 點蒼劍法 | 沾衣十八跌 | 三分劍術 | 玄玄刀法 | 霹靂掌 | 黑砂掌 | 子母鐵膽 | 柔雲劍術 | 無極玄功拳 | 取經棍法 | 醉拳 | 鐵琵琶手 | 百花錯拳 | 八卦游身掌 | 分筋錯骨手 | 庖丁解牛掌 | 金剛伏虎刀法 | 追魂奪命劍 | 上清拳 | 上清劍 | 八卦陣 | 五行陣 | 金蛇游身掌 | 金蛇劍法 | 斬蛟拳 | 混元掌 | 點蒼劍法 | 葵花寶典 | 沖靈劍法 | 寒冰神掌 | 辟邪劍法 | 恆山劍法 | 恆山劍陣 | 萬花劍法 | 五大夫劍 | 希夷劍(法) | 淑女劍(法) | 紫霞功 | 嵩山劍法 | 獨孤九劍 | 迴風落雁劍法 | 狂風刀法 | 千葉手 | 大擒拿手 | 小擒拿手 | 伏虎拳 | 拈花擒拿手 | 韋陀掌 | 散花掌 | 沐家拳 | 沐家劍 | 五行六合掌 | 金烏刀法 | 飛天神行 | 四象步法 | 胡家刀法 | 龍爪擒拿手 | 苗家劍 | 九龍鞭法 | 八仙劍法 | 八卦刀 | 八卦掌 | 八極拳 | 雲手 | 六合刀 | 六合拳 | 六合槍 | 天罡梅花樁 | 雁行刀 | 鷹爪力 | 孔雀開屏 | 神照經 | 呼延十八鞭 | 夫妻刀法 | 混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