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講述了一位年過60的經濟學教授沃特不僅對事業喪失激情,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也變得消沉。他希望通過學習鋼琴這個新的愛好來填補生活空虛,卻不見成效。一次偶然機會,他被大學派往曼哈頓參加學術會議,卻吃驚地發現自己在這座城市擁有的公寓裡住進了一對年輕伴侶:來自敘利亞的年輕人塔萊克和他的塞內加爾女友,不幸成為這起房屋詐欺的受害者。沃特接納了這對無家可歸的伴侶和他在一起。在法國北部海濱城市多維爾舉行的第34屆法國多維爾美國電影節上,由湯姆·麥卡錫執導、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驚悚新片《不速之客》,勇奪“評審團獎”、“觀眾票選獎”、“首映雜誌讀者票選獎”等三項大獎,不僅受影展評審青睞,也全數拿下象徵人心與口碑的兩大觀眾票選獎。一部充滿溫馨滋味的影片,它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影片沒有震撼的大場面,卻處處是感人的小細節。

基本信息

影片概述

(圖)《不速之客》《不速之客》

懷特·沃爾是康乃狄克大學的一名經濟學教師。妻子的故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沃爾只能通過無休止工作來使自己獲得解脫。孤獨沉悶的生活讓沃爾感到厭煩,他渴望激情,想竭力尋找生活的意義。因為要參加學術會議,沃爾來到自己在紐約的公寓。自從妻子去世之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來過這裡了,可令他驚訝的是,房間里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公寓裡甚至還擺放著盛開的鮮花。這裡竟居住著一對年輕情侶!經過溝通,真相大白:原來這對夫婦被“租”房子給他們的熟人騙了!在公寓真正的主人面前,年輕情侶——來自敘利亞的塔瑞克和來自塞內加爾的伊賽成了無家可歸的人。
然而好心的沃爾沒有讓他們露宿街頭,他寬容的收留了這對可憐的情侶。最初的誤會沒有阻礙友誼的發展,懷特和鼓手塔瑞克克服了文化上的巨大差異,通過一隻很具民族特色的鼓,成了好朋友。在輕快的鼓點聲中,懷特找到了久違的快樂,並被塔瑞克的才華和激情深深感染。後來,他又跟隨塔瑞克參加了少數族裔朋友的聚會,聚會中,以鼓聲為載體的異域文化讓懷特產生了共鳴,更重要的是,鼓聲震開了他曾經一度非常沉重的心靈。快樂總是短暫。

一天,塔瑞克在與懷特從中央公園返回的途中,因為跳過捷運旋轉門而被捕,儘管事實上他已經買了票。這件事引起了一個大麻煩,因為警察發現塔瑞克沒有合法身份,塔瑞克被送到了皇后區的非法移民拘留中心。出於對這對情侶的同情和強烈的責任心,沃爾決定幫助塔瑞克,而塔瑞克的母親由於許久沒有得到兒子的訊息,也從密西根來到了紐約。他們有了共同的奮鬥目標,那就是要讓塔瑞克重獲自由!兩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互相鼓勵,兩顆心也漸漸感受到了彼此的溫暖。在探監室玻璃牆的兩端,懷特與塔瑞克還只能通過電話進行交流。但是友誼不會因此而阻斷,他們,這對樂觀的朋友,在各自的身上又敲起了熟悉歡快的節奏……

影片陣容

(圖)《不速之客》《不速之客》女主角

《不速之客》導演托馬斯·麥卡尼是一個具有多方面藝術天賦的人。他曾出演過包括《拜見岳父岳母》等多部電影,也曾出現在電視秀《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之中。相對於他的演藝事業,導演和編劇給他帶來了更大的聲望。《不速之客》是托馬斯·麥卡尼的有一部自編自導的影片,他也有一次將鏡頭聚焦在了“人性”之上。
出演《不速之客》的理察·詹金斯是一位資深的性格派演員,自1985年以來,他已在《兒女一籮筐》等影片中出演過近80個角色,他的表演自然脫俗,對於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更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詮釋人物一向精準無比的他深得導演們的青睞,也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
在《不速之客》中飾演青年情侶的是少數族裔演員代奈·宅可塞·古瑞亞和哈茲·斯雷曼。代奈·宅可塞·古瑞亞曾在《法律和秩序》中與托馬斯有過合作,而哈茲·斯雷曼曾分別於2004年和2005年,憑藉《敘利亞新娘》和《免稅區》獲得以色列電影學院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影片的另一位配角西亞姆·阿巴斯曾在反映人體炸彈的影片《天堂此時》中有上佳表現。

幕後製作

(圖)托馬斯·麥卡錫托馬斯·麥卡錫

關於導演
由演員成功轉型成為編劇兼導演的托馬斯·麥卡錫(Thomas McCarthy),於2003年自編自導了處女作《心靈驛站》,並獲得了多個電影獎項的肯定。如今,他的第二部作品《不速之客》,也等待著展翅飛翔,麥卡錫說:“想要一針見血地指出一部影片的靈魂所在,總是非常困難的。我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不同想法,然後將它們匯聚成一個很大的文學體系,再從中挑選出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元素。”《心靈驛站》是一部低預算的獨立電影,卻震動了整個好萊塢,在它所屬的領域中已經具備了一種超前的意識。事實上,美國政府還邀請麥卡錫帶著這部作品去中東走了一遭--作為超越文化計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在這次旅行的過程中,麥卡錫第一次開始思考分離了美國人和這個世界其他人種的那個淵源,他說:“當我抵達阿曼黎巴嫩的時候,見識到的是兩個我所見過最令人驚奇的國家。可能是因為對這個區域本身知之甚少,所以才會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我們的國家已經被政治和軍事過度同化了,在媒體、新聞的夾攻之下,甚至可能早就忘了參戰的雙方其實都是人,我沒辦法消除這種強烈的感覺,它不停地召喚著我。”

(圖)《不速之客》《不速之客》劇照

不僅如此,托馬斯·麥卡錫還對在那裡遇到的藝術家,以及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出的那種激情,記憶猶新,他繼續說:“我當時就想,‘我要把這些都捕捉下來。’於是泰瑞克這個角色突然在我的腦海里成形。”在此之前,麥卡錫就已經開始構思故事中的另一個主要角色了,那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大學教授,因為時間的歷練和消磨,早就沒有了年輕時的熱情,麥卡錫說:“在某個地方,因為某個原因,這兩個人相識並走到了一起。”

《心靈驛站》的製片人瑪麗·簡·斯卡爾斯基(Mary Jane Skalski)是第一個讀到劇本的人,她回憶道:“我一直知道他在寫一些東西,我也分散著閱讀了其中的幾個部分,但是當我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劇本後,我實在是不知道還有誰能帶給我比這個更好的故事了。”斯卡爾斯基是被劇本中所蘊含的人性和希望所打動了,她接著說:“這個故事中里主要涉及到4個角色,講述了他們是如何生活到一起,如何因為彼此而被改變的。如果你能夠超越現在的自己一點點,那么你的生活就會因為你所做的努力而得到徹底地改觀。確實,對於那些對生活幾乎不抱任何幻想的人來說,這是另一個機會,同時也鼓勵著人們只要拿出一點點勇氣,也許就能達成所願。”

托馬斯·麥卡錫也承認,有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決定,就有可能為生活帶來最大限度的改觀,他說:“只要做出選擇,就可以把我們送向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向--這種說法本來就有點武斷,不是嗎?但我覺得,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其魅力所在,至少能夠讓我們意識到,不管我們多么願意去幻想自己能夠控制未來和命運,可是我們真的做不到。發生在《不速之客》中的故事,圍繞著沃爾特的曼哈頓之行展開,他本來是漫無目的地在那裡尋找,甚至想離開,可是他做出了一個突然的決定,想幫助兩個孩子擺脫困境……他這么做之後,卻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音樂世界--有人能夠預知這樣的偶然嗎?”

關注美國的移民問題
最初,托馬斯·麥卡錫和瑪麗·簡·斯卡爾斯基一直堅持《不速之客》應該屬於那種以角色為主的故事,發展到後來,他們也不得不同意多花些筆墨在現在非常熱門的移民問題上。當麥卡錫結束了中東之旅,回到他在紐約的家之後,就開始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拜訪當地的阿拉伯人社區上。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麥卡錫聽到了有關一個年輕人已經被關在了政府移民管理中心、等待遣返的拘留室的故事……他隨即改變了自己的探索方向,開始走訪那些已經因為不合法身份而被關押的人,並知曉原來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沒有拿到在美國的合法居住權,麥卡錫說:“對這樣的事,我們不能光用法律就一概而論,去評判這樣的做法是對還是錯。因為我們不得不帶著同情和理解去剖析這種現狀,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動機或目標。”

除了瑪麗·簡·斯卡爾斯基之外,托馬斯·麥卡錫還將他在《心靈驛站》中合作過的一乾同事都帶回到這部影片中,他說:“包括我的攝影師奧利弗·伯克伯格(Oliver Bokelberg)--他也是一早就讀過劇本了,還有剪輯師湯姆·麥克阿德爾(Tom McArdle)和美工師約翰·派諾(John Paino),這些人都責無旁貸地跟隨著我……能夠和他們再度合作,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因為我們在想製作什麼樣的電影類型方面,有著相似的觀點,那種融洽的合作關係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在影片開拍之前,我和麥克阿德爾坐在一起討論了很多事情,這種能夠和一個信任的剪輯師一起工作的情況,無疑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好機會,影片從拍攝到布景再到剪輯,如此一氣呵成的製作電影的流程,對於其製作本身也有著決定性的至關緊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他們在身邊,我才能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我自己的問題,而且他們還會時刻地提醒我,千萬不要偏離最初制定的拍攝計畫。”

與此同時,瑪麗·簡·斯卡爾斯基和托馬斯·麥卡錫還需要和另外兩個新夥伴進行搭檔,即Participant和Groundswell製作公司,麥卡錫之前曾以演員的身份與這兩家公司分別合作過--為Participant拍攝了《辛瑞那》和《晚安,好運》,Groundswell的則是《性福大師》……麥卡錫說:“等到了給影片找投資商的時候,這兩家公司是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因為他們喜歡這種具有原創故事的作品,而且擁有著自己獨立的體系去製作它。他們會給你提供許多能量、許多想法,同時還會尊重我對劇本的原創權和想像力,我們都深悉自己到底想要製作一個什麼樣的電影類型。”

在製作《不速之客》的過程中,“真實性”算是托馬斯·麥卡錫貫徹到底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元素,瑪麗·簡·斯卡爾斯基說:“這部影片是根據那些在信仰上有了飛躍性發展的角色慢慢展開故事的,所以也需要觀眾也不得不跟著進程隨之跳躍……但是,如果他們覺得這個故事一點都不具備可信度、不真實,又怎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呢?”

托馬斯·麥卡錫還表示,自己無心借著影片做一次政治陳述,只是想揭露一些有可能改變思想的人性話題:“影片中的角色捲入到了一個國民意識的境地當中--移民和遣送,當然,這不會改變世界的大體局面與分布,但至少可以提醒我們一個有區分差別的話題中的人性因子和連帶結果。我抓住了真實情況所反應出來的一些問題,‘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願意看到它嗎?或者不願意?這裡還有討論的空間嗎?’”就這些問題,麥卡錫在影片中提供的不僅僅是回答,他還以一個電影人的身份將它們提升了一個層次,他繼續說:“歸根結底,《不速之客》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當然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友情。影片中包含了許多有趣、悲慘甚至平凡的時刻,卻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深刻的反思。”

影片榮譽

在法國北部海濱城市多維爾舉行的第34屆法國多維爾美國電影節上,由湯姆·麥卡錫執導、羅賓威廉斯主演的驚悚新片《不速之客》,勇奪“評審團獎”、“觀眾票選獎”、“首映雜誌讀者票選獎”等三項大獎,不僅受影展評審青睞,也全數拿下象徵人心與口碑的兩大觀眾票選獎。

影片評價

(圖)《不速之客》劇照《不速之客》劇照

《不速之客》是一部充滿溫馨滋味的影片,它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影片沒有震撼的大場面,卻處處是感人的小細節,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演員對於角色的把握都非常準確,而他們需要做的也就是展示最真實的自己。影片關於“鼓”的運用可謂精妙,因“鼓”結緣,因“鼓”而樂,“鼓”這個古老的樂器,成為友誼的紐帶,鼓聲成為了傳遞友情的信號。儘管影片在反映一個深刻的關於種族、文化、人權的主題,但片中的鼓聲永遠是輕快的,主人公的樂觀和希望在壓抑中得以釋放,觀眾也免被推入鬱悶的深淵。
《不速之客》的意義是積極的,它不同於一些商業大片,為了追求對抗、刺激而刻意製造矛盾,營造恐怖氣氛。矛盾會加深我們的猜疑,而本片在告訴我們:理解和友誼才能讓我們幸福的生活。

影片中幾個主要角色的表演都十分得體大方,他們對於非法移民的關注程度,構成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華爾街期刊》

雖然討論的是一個充滿了政治風格的時事議題,卻因為被友情和愛所環繞著,平添了一種溫柔的氣息。——《捷運》

呆滯無趣且壓抑異常,影片因為沉重而讓人昏昏欲睡,各種意義不明的象徵符號一閃而過,讓人捉摸不透。——《國際評論》

基本信息

創作:
1958年,原創劇本
首版時間:
英國,Samuel French,1958年

劇情簡介

威爾斯南部近海某地,一個過路人在大霧中把車開進了溝里,他只好徒步來到附近的一個獨門大院求助。
在那裡,他看到一個茫然無措的女子正站在她那常年被禁錮在輪椅中的丈夫身旁——他已經死了,而她的手中正緊握著一把槍……她坦白地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過路人答應盡力幫她隱瞞。
可是,勞拉·沃里克為什麼要承認罪行?她是不是在掩護什麼人?是丈夫那心智不全的同父異母弟弟,是丈夫來日無多的母親,還是她自己的情人?
她丈夫曾經在一場意外中使一個男孩致死,難道是孩子的家人隱姓埋名跑來復仇了?獨門大院裡似乎人人都有嫌疑……

出場人物

(按出場序)
理察·沃里克Richard Warwick
勞拉·沃里克Laura Warwick
邁克·斯塔克沃德Michael Starkwedder
班尼特小姐Miss Bennett
傑·沃里克Jan Warwick
沃里克太太Mrs. Warwick
亨利·安吉爾Henry Angell
卡德瓦拉德警佐Sergeant Cadwallader
托馬斯警巡Inspector Thomas
朱利安·法勒Julian Farrar

場景

20世紀50年代,於理察·沃里克的宅邸,地處威爾斯南部,臨近布里斯托海峽
第一幕
第一場 地點:理察·沃里克的書房 時間:11月的某天晚上
第二場 地點:理察·沃里克的書房 時間:次日上午11點
第二幕 地點:理察·沃里克的書房 時間:當天將近傍晚

首演

1958.8.12,倫敦公爵夫人劇院(Duchess Theatre)
監製:Peter Saunders
導演:Hubert Gregg
主演:Philip Newman(Richard Warwick), Renee Asherson(Laura Warwick), Nigel Stock(Michael Starkwedder), Winifred Oughton(Miss Bennell), Christopher Sandford(Jan Warwick), Violet Farebrother(Mrs. Warwick), Paul Curran(Henry Angell), Tenniel Evans(Sergeant Cadwallader), Michael Golden(Inspector Thomas), Roy Purcell(Julian Farrar)

小說改編

由英國作家Charles Osborne改編為同名小說
首版:英國,Harper Collins,1999年

國內改編

香港劇場空間劇團2009年8月的演出可能是該劇在我國的首演,由香港無線藝員陳法容歐錦堂擔綱主演。該版本演出頗受好評。
劇名:霧夜謀殺案
演出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演出時間:2009年8月27-30日(5場)
出品、演出:香港劇場空間(劇團)
監製/翻譯:張可堅
執行監製:李淑君
導演/舞台設計:余振球
副導演:劉俊葳
製作經理:李浩賢
主演:理察·史達--劉俊葳,娜拉·禾域--陳法蓉,米高·史達--歐錦棠,彬禮小姐--凌紹安,贊臣·禾域--吳加樂,禾域老太--黃文慧,亨利·英覺--胡明偉,格德和沙展--魏沛林,譚馬仕督察--高繼祥,祖利·費拿--喬寶忠
語言:粵語
票價:180港元、120港元(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繼《捕鼠器》、《無人生還》之後,於2009年底推出第三部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意外來客》,反響頗佳。
劇名:意外來客
演出時間:2009年12月24日-2010年1月30日(周一休息)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
出品、演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
監製:楊紹林
藝術總監:呂涼
製作人:吳嘉、童歆
導演:林奕
翻譯:楊敏燕、林奕
文本整理:曹雷
主演:理察·沃爾克--唐曉磊,勞拉--謝承穎,斯達韋德--呂梁,貝尼特--宋憶寧,傑--賈景暉,沃爾克夫人--曹雷/劉玉,安傑爾--李國梁,卡特維拉德警官--童歆,托馬斯督察--呂涼,朱利安--王衡
票價:120元(平時)、150元(周五、周六)
劇名:意外來客
演出時間:2010年2月2-7日
演出地點: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
出品、演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
監製:楊紹林
藝術總監:呂涼
製作人:吳嘉、童歆
導演:林奕
翻譯:楊敏燕、林奕
文本整理:曹雷
主演:理察·沃爾克--唐曉磊,勞拉--謝承穎,斯達韋德--呂梁,貝尼特--宋憶寧,傑--賈景暉,沃爾克夫人--曹雷/劉玉,安傑爾--李國梁,卡特維拉德警官--童歆,托馬斯督察--呂涼,朱利安--王衡
票價:800元(VIP包廂4座),200、150元
劇名:意外來客
演出時間:2010年6月4日-6月6日
演出地點: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
出品、演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上海捕鼠器戲劇工作室
監製:楊紹林
藝術總監:呂涼
製作人:吳嘉、童歆
導演:林奕
翻譯:楊敏燕、林奕
文本整理:曹雷
主演:理察·沃爾克--唐曉磊,勞拉--謝承穎,斯達韋德--呂梁,貝尼特--宋憶寧,傑--賈景暉,沃爾克夫人--曹雷/劉玉,安傑爾--王肖兵,卡特維拉德警官--童歆,托馬斯督察--呂涼,朱利安--王衡
票價:80、180、280、380、580元,500元(280x2)、600元(380x2)

影視改編

電影:迷霧Dhund,1973
印度Studio Diwakar公司出品。片長130分鐘,印地語。
導演:B.R. Chopra
編劇:Akhtar-Ul-Iman, Akhtar Mirza, C.J. Pavri
主演:Sanjay Khan, Zeenat Aman, Danny Denzongpa, Deven Verma, Madan Puri, Nana Palsikar, Jagdish Raj, Urmila Bhatt, Sunil Dhawan, Chand Kapoor, Lala Nazir, Uma Dhavan, Padma Khanna, Jayshree T., Navin Nischol, Ashok Kumar
電視:霜降山荘殺人事件Shimofuri-SANSO Satsujin-jiken,1980
日本YTV電視台出品。片長94分。
導演:荻野 慶人Yoshito Ogino
編劇:加來 英治Hideharu Kaku
主演:栗原 小卷Komaki Kurihara, 林 隆三Ryuzo Hayashi
電視:L' Ospite inatteso,1980
義大利電視片。片長不詳。
導演:Daniele D'Anza
主演:Micaela Giustiniani, Paola Pitagora
電視:傑作ミステリー選集I·招かれざる客,1993
日本富士電視CX出品。片長50分鐘,與Ellery Queen的作品The Three Widows(三人の未亡人)合集。
導演:(《招かれざる客》及《三人の未亡人》)小田切正明
編劇:(僅《招かれざる客》部分)大久保昌一良
主演:(僅《招かれざる客》部分)松坂慶子,村井國夫,山下容莉枝,岩城滉一,岡本麗,深水三章,長岡尚彥,平野稔
電視:招かれざる客·富士山麓連続殺人事件Manekarezaru kyaku: Fuji-sanroku Satsujin-jiken,2001
日本BS衛星電視台出品。片長不詳。
導演:橋本 以蔵Hisaharu Itoh
編劇:伊藤 壽浩Izo Hashimot
主演:淺野ゆ う子Yuko Asano(深田 秋江), 野際 陽子Yoko Nogiwa(広瀬朋美), 三田村 邦彥Kunihiko Mitramura(倉茂恭平)

作者

阿加莎阿加莎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生於英格蘭的Devonshire。克莉絲蒂早年喪父,小時候並未受過正規教育,多靠母親的指導與自修來充實自己。24歲(1914)時,本名阿嘉莎.瑪麗.克那麗莎.米勒的克莉絲蒂嫁給了英國皇家空軍軍官阿奇坡.克莉絲蒂(ArchibaldChristie)後改姓夫姓。第一次大戰期間她曾加入醫療機構擔任護理工作,有機會接觸並認識各種毒藥的藥性,因而墊定了日後小說中對於藥性運用的基礎。在這段時間中,她時常與姊姊瑪姬一同閱讀偵探小說,並且一起討論討論其中的布局與情節,因而勾起了寫作的興趣,並且寫下了其第一本偵探小說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不過當時 阿加莎曾遭多家出版商退稿(與科南道爾當年的境遇一樣),最後終於在1920問世。克莉絲蒂這一次的婚姻生活並不順利,1926年在發現其夫有婚外情,再加上其母過世的雙重打擊下,曾一度離奇失蹤。1928年,這次婚姻在維持了14年後終告結束,為了彌平婚變的傷痛,便隻身到海外旅行。期間在西亞(土耳其、埃及等地)的經驗,提供了她"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Death on the Nile" 等名著的素材。1930年,在小亞細亞的旅途中與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文(MaxMallowan)相識,並於同年九月結婚,從此夫唱婦隨,常伴夫婿至北非考古,婚姻生活順利。再婚後的克莉絲蒂則依然沿用前夫的姓為筆名,繼續她的文學的創作工作。1976年一月十二日,克莉絲蒂與世長辭。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