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西摩·帕里什 ( 羅賓·威廉士 飾)在一家大型連鎖商店的相片沖印店工作,他為人孤僻,沉默寡言,雖然帶有一點反社會的神經質傾向,但是看上去只是個尋常無奇的中年男子。
每天,在枯燥的工作結束後,帕里什都會在街角一家固定的小餐館裡吃晚飯,然後回到他的公寓。如果你看到這間公寓裡面,或許才會發現這個人必定有些不正常,因為他的房間裡空空蕩蕩,很多必要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沒有。
確實,這位貌似平凡老實的帕里什先生有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約克一家是經常光顧沖印店的老顧客,在若干時日前一次沖洗相片的過程中,帕里什看上了這個家的女主人——年輕漂亮的約克太太 ( 康妮·尼爾森 飾)與她的兩個孩子們,或許是生性孤獨的他迷戀於從那些照片上流露出的家庭氛圍,從那以後,帕里什就開始幻想自己也是這個溫馨家庭中的一員——孩子們的“西摩叔叔”,他深深沉迷於扮演這個不存在的家庭成員,甚至經常買一些玩具給約克家的孩子,雖然這些玩具他永遠沒機會送給他們,而且喜歡在下班回家後,坐在窗前的躺椅上,像家人一樣等待著兩個孩子放學回家。
很快地,這些一廂情願的舉動就無法滿足帕里什日漸膨脹的妄想,或者,他現在的行為已經不能用妄想來形容,因為他已經不能區分幻想和現實間的差別了,帕里什開始進一步侵入約克一家的生活。他發現,原來這個家庭並不如他想像的那么完美和諧,於是帕里什強迫這個家庭的成員按照他構想的方式生活,甚至開始威脅到他們的生命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羅賓·威廉士 | 西摩·帕里什 | |
康妮·尼爾森 | 尼娜・約克 | |
麥可·瓦爾坦 | 威爾·約克 | |
Dylan Smith | 傑克・約克 | |
蓋瑞·科爾 | 比爾・歐文斯 | |
尼克·西塞 | 修理工 | |
克拉克·格雷格 | 調查員保羅・奧特布里奇 | |
愛琳·丹尼爾斯 | 瑪雅・伯森 | |
Paul H. Kim | Yoshi Araki | |
Lee Garlington | 女服務員 | |
Marion Calvert | Von Unwerth夫人 | |
David Moreland | 西斯基先生 | |
Shaun P. O'Hagan | 年輕父親 | |
吉姆·拉什 | 業餘愛好者波恩蓋伊 | |
Dave Engfer | 薩夫·馬丁辦事員 | |
Jimmy Shubert | 足球教練 | |
艾瑞琪·拉·塞拉 | 詹姆斯·范德齊警探 | |
Andrew A. Rolfes | 丹·里昂警官 | |
Carmen Mormino | 布拉沃警官 | |
Izrel Katz | 警長 | |
Peter Mackenzie | 酒店台商經理 | |
Andy Comeau | 杜安 | |
Robert Clotworthy | 眼外科醫生 | |
Jesse Borja | 庫克 | |
Jeana Wilson | 護士 | |
Megan Corletto | 理紗・歐文斯 | |
Alec Boyadjian | 嬰兒 | |
Nico Boyadjian | 嬰兒 | |
Kenneth Dixon | 保全 | |
Noah Forrest | 警察 | |
Wayne Wilderson | 售票員 |
職員表
製作人 | 克里斯婷·瓦陳、約翰·韋爾斯、Jeremy W. Barber、Robert Katz、Pamela Koffler、Robert B. Sturm、Stan Wlodkowski |
導演 | 馬克·羅曼尼克 |
副導演(助理) | Seth Edelstein、Noga Isackson、Bradley Morris、Jason Dudek |
編劇 | 馬克·羅曼尼克 |
攝影 | 傑夫·克隆威斯 |
配樂 | 雷恩侯德·黑爾、約翰尼·克萊默 |
剪輯 | 傑弗里·福特 |
選角導演 | Deborah Aquila、Mary Tricia Wood |
藝術指導 | Tom Foden |
美術設計 | Michael Manson |
服裝設計 | Arianne Phillips |
視覺特效 | Chris Staves |
布景師 | Tessa Posnansky |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以上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01 | Main Titles | 12 | Sy And Jake |
02 | Birthday Party | 13 | The Things We Fear The Most |
03 | Agfa Montage | 14 | Silver Recovery |
04 | Diner | 15 | I'm Letting You Go |
05 | Good Thoughts | 16 | Discovery/Following Nina |
06 | Hamster | 17 | Sy's Nightmare |
07 | Wall Of Photos | 18 | Sy On The Move/The Assault |
08 | Five Customers | 19 | Sy At Rest |
09 | Christmas With The Yorkins | 20 | The Purist |
10 | Flea Market | 21 | Will Returns Home |
11 | Breaking and Entering | 22 | End Titles (Sy's Theme) |
發行時間:2002年08月27日 |
(以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2002年 | 第5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 提名 | 《一小時快相》 |
2003年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提名 | 《一小時快相》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羅賓·威廉士 |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康妮·尼爾森 |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編劇 | 提名 | 馬克·羅曼尼克 |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配樂 | 提名 | 雷恩侯德·黑爾、約翰尼·克萊默 |
(以上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福斯探照燈公司(美國) |
Killer Films(美國) |
Laughlin Park Pictures(美國) |
發行公司 |
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
Gativideo(阿根廷) |
Hispano Foxfilms S.A.E.(西班牙) |
二十世紀福斯荷蘭分公司(荷蘭) |
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 |
二十世紀福斯德國分公司(德國) |
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義大利) |
Gemini Film(俄羅斯) |
20世紀福斯公司(日本) |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Germany(德國)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美國 | 2002年1月13日(聖丹斯電影節) |
德國 | 2002年7月30日(慕尼黑奇幻電影節) |
德國 | 2002年8月9日(科隆幻想電影節) |
美國 | 2002年8月21日(局部放映) |
西班牙 | 2002年8月23日 |
英國 | 2002年8月24日(Frightfest) |
比利時 | 2002年8月28日 |
法國 | 2002年9月2日(多維爾電影節) |
墨西哥 | 2002年9月6日 |
巴西 | 2002年9月6日 |
美國 | 2002年9月13日 |
加拿大 | 2002年9月13日 |
法國 | 2002年9月18日 |
阿根廷 | 2002年9月19日 |
哥倫比亞 | 2002年9月20日 |
芬蘭 | 2002年9月23日(赫爾辛基國際電影節) |
冰島 | 2002年10月2日(局部放映) |
英國 | 2002年10月4日 |
智利 | 2002年10月4日 |
波蘭 | 2002年10月7日(華沙電影節) |
秘魯 | 2002年10月10日 |
荷蘭 | 2002年10月10日 |
以色列 | 2002年10月17日 |
義大利 | 2002年10月18日 |
冰島 | 2002年11月8日 |
紐西蘭 | 2002年11月11日 |
匈牙利 | 2002年11月14日 |
波蘭 | 2002年11月15日 |
中國香港 | 2002年11月26日 |
中國台灣 | 2002年11月29日 |
韓國 | 2002年12月6日 |
瑞典 | 2002年12月6日 |
希臘 | 2002年12月6日 |
挪威 | 2002年12月6日 |
芬蘭 | 2002年12月13日 |
愛沙尼亞 | 2003年1月3日 |
德國 | 2003年1月9日 |
奧地利 | 2003年1月10日 |
菲律賓 | 2003年1月22日(馬尼拉) |
澳大利亞 | 2003年1月30日 |
日本 | 2003年2月1日(東京) |
菲律賓 | 2003年2月12日(達沃) |
土耳其 | 2003年2月14日 |
科威特 | 2003年9月16日 |
(以上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一小時快照》講述的就是一個男人逐漸毀滅的故事,毀滅的根源來自對一個健全的家庭生活的嚮往。導演選定這樣的題材來構築影片首先就為觀眾“諒解”主人公的反常行為“預留”了寬泛的空間。試問,誰會對一個因飢餓而偷盜的孩子心生厭惡呢?犯罪動機如果質樸到了單純的地步,便會使罪行惡的一面冰釋消融進而凸顯出人生的無奈與悲涼。所以,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把該片簡單的定位在驚悚片是十分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因為導演在為觀眾講述一個充滿懸疑、驚恐故事的同時,也還有一條“伏線”隱匿其中。它和影片的主線平行推進並不時相互替換,而構成這條伏線的核心就是“寬容”。
如果說導演在影片前半部份成功的營造了一個懸念迭生的氛圍,為主角後來的行動做出了足夠的鋪墊。那么,到影片結尾部分,他必須為這個空殼放入一個足夠分量的核才能圓滿的成就這部作品。但令人略感遺憾的是,他在最應該堅持的時候露了怯,最終將這部極富創新精神的作品處理的不鹹不淡,並隱約顯露出對傳統技法不合時宜的迷戀 。 (《看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