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蔣介石與汪精衛的恩恩怨怨》](/img/f/b77/nBnauM3X1cDN2YjN4MjN3UzMxMTMwAzMzQTOwADMwAzMxAzLz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蔣介石與汪精衛的恩恩怨怨》內容講述了長期以來,蔣汪一直是中國政壇的強硬敵手。雖然蔣介石和汪精衛都自詡為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然而,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只是圍繞權利而進行的你死我活的拚死爭鬥。更有甚者,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汪精衛竟為一己私利,認敵作父,賣國求榮。汪精衛逃至河內後,公開發表回響近衛聲明的“艷電”,公然叛國投敵,成為令人切齒的漢奸賣國賊。在這樣的背景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思想的蔣介石不僅不可能與汪同流合污,而且會想盡一切辦法,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將汪精衛置於死地,讓他永無東山再起之日。
創作背景
本書為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項目——“中國近現代政黨史研究”(項目編號:TJSKGC0502)的成果之一。
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離不開對歷史人物的研究。蔣介石和汪精衛經歷了辛亥革命以來的一系列重大史事,曾經有過短暫的合作經歷,但在更多的時間裡,雙方為爭奪國民黨的領袖地位展開了激烈的爭鬥。因此,無論從中華民國史的角度,還是中國政黨史的角度,蔣汪關係都應該是研究的重點。
蔣汪自1924年1月國民黨改組後合作共事到1944年11月汪精衛斃命東瀛,20年間,作為政壇對手,幾度分合,並最終分道揚鑣,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得到截然相反的結局。本書試圖對這20年間蔣汪分合的背景、原因及過程進行論述和分析,以期能使讀者對蔣汪關係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
書稿完成後,項目首席專家、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劉景泉教授進行了認真審閱,並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劉景泉教授是我攻讀博士學位的導師,其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令我受益多多。正是在導師的督勵與啟發下,資質愚魯的我不僅順利完成學業,而且研究領域得到拓展,研究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書稿付梓之際,向恩師謹致謝忱。
精彩書摘
第一章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一、“瑞元無賴”
蔣介石名中正,1887年(光緒十三年)10月31日生於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溪口鎮位於浙江東部,寧波城西南約40公里處,地處四明山南麓,剡溪自西向東穿過。這裡四面環山,東枕武嶺,西靠龜山,南望筆架山,北依白岩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蔣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其祖父蔣玉表經營鹽業,在溪口鎮開設有玉泰鹽鋪,家境逐漸豐裕。蔣玉表年邁後不堪經商的勞累之苦,遂將鹽鋪傳給次子,也就是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蔣肅庵接手鹽鋪後,生意不斷擴大。在經營鹽鋪的同時,蔣肅庵還用積蓄購置了30多畝田地。由於其家庭殷實,且見多識廣,為鄉鄰所倚重。蔣肅庵經歷三次婚姻,原配徐氏、繼配孫氏。蔣介石生母王采玉是蔣肅庵的第三次續婚妻子。王采玉嫁給蔣肅庵是第二次婚姻。王采玉家位於溪口以西的葛溪,其父王有則熟讀詩書,王采玉在父親影響下粗通文字,19歲時與同鄉俞某結婚。婚後不久,丈夫、公公相繼病故,遭受重大打擊的王采玉到葛溪一個庵裡帶發修行,後經其堂兄、時任蔣肅庵店鋪賬房的王賢棟介紹,再嫁給了喪妻鰥居的蔣肅庵。王采玉為蔣家生育子女瑞元、瑞蓮、瑞菊、瑞青,其中瑞菊和瑞青均夭折。
目錄
第一章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一、“瑞元無賴”
二、留學日本
三、投身革命
四、汪精衛悲苦的童年
五、民主鬥士
第二章革命低潮時期
一、兼顧軍事與商業投機
二、革命陣營中的意志消沉者
第三章孫中山的信徒
一、國共合作的積極推動者
二、孫中山的代言人
三、國民黨的新領袖
四、三大政策的執行者
五、“左派”蔣介石
第四章黨權s軍權的較量
一、短暫的“蜜月”
二、蔣汪失和
三、首度交惡
四、並非一介武夫
五、抗蔣與迎汪
六、寧漢對立與合流
第五章抗爭s鎮壓
一、成立“改組派”——政治倒蔣
二、策動地方實力派——武力倒蔣
三、又一個中央——北平“擴大會議”
四、寧粵對立——廣州“非常會議”
第六章蔣汪再度聯手
一、一唱一和
二、“堅辭”與“誠挽”鬧劇
三、“博浪行動”
第七章分道揚鑣
一、法定的“副總裁”
二、兩種不同的心態
三、汪日勾結
四、脫離抗戰陣營
五、蔣介石的應對
六、河內刺汪懸案
第八章實力決定命運
一、蔣介石難脫干係
二、軍權高於黨權
三、流芳百世與遺臭萬年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