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入選《英語演講名篇大觀》的篇目以現當代演講為主,因為它們不僅在內容上更接近我們的時代,而且在語言上堪稱今日英語的典範。為了體現英語純正地道的原汁原味,以英語為母語的英美演講者在書中占了絕大多數。與此同時,教宗保羅二世、南非總統曼德拉、以色列總理拉賓等世界知名人士的演講精品也因其獨特的思想和語言魅力被選入書中。
從古代希臘羅馬輝煌一時的雄辯家和演講學院到當今我國方興未艾的英文演講比賽,演講是人類社會傳播思想的一個重要手段。希望這本中英對照演講集能夠為廣大的英語愛好者和演講愛好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
目錄
譯者前言
第一篇正義的呼喚
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不自由,毋寧死!
【PatrickHenry】【派屈克·亨利】
TheIndiansnightpromisestobedark印第安人的夜晚注定是黑暗的
【ChiefSeattle】【西雅圖酋長】
Ifeelnoconsciousnessofguilt我沒有絲毫的負罪感
【JohnBrown】【約翰·布朗】
Ihaveadream我有一個夢想
【MartinLutherKing】【馬丁·路德·金】
Civilizationandviolenceareantitheticalconcepts文明與暴力是兩個對立的概念
【MartinLutherKing】【馬丁·路德·金】
MartinLutherKingwasshotandkilledtonight今天晚上,馬丁·路德·金被槍殺了
【RobertKennedy】【羅伯特·甘迺迪】
Thetimeforthehealingofthewoundshascome癒合傷口的時候已經來到了
【NelsonMandela】【納爾遜·曼德拉】
Tobeindifferenttothatsufferingiswhatmakesthehumanbeinginhuman對痛苦的冷漠足人類喪失人性的表現
【ElieWiesel】【艾理·威瑟爾】
Torememberistoprayforpeaceandjustice牢記過去是為了祈求和平與正義
【PopeJohnPaulII】【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MystoryispartofthelargerAmericanstory我的故事是整個美國故事的一部分
【BarackObama】【貝拉克·歐巴馬】
……
第二篇時代的強音
第三篇心靈的傾訴
第四篇人生的箴言
序言
在人類源遠流長、斑斕多姿的語言文化中,演講因其直接面對聽眾的獨特功能而成為最貼近時代、最貼近社會、最貼近大眾的一種語言體裁。
與書面語言形式不同,時機與場合是演講的首要條件。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演講都是順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同時又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以美國為例,從獨立戰爭到民權運動,在美國歷史上每一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都有一篇演講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775年,派屈克•亨利在維吉尼亞議會上一聲“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如石破天驚,點燃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戰火。1863年,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公墓短短數分鐘的講話標誌著一個“民有、民治和民享”的國家從內戰中浴火重生。1941年,羅斯福總統就日本偷襲珍珠港對國會發布命令,正式向日本宣戰。1963年,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波瀾壯闊的民權運動隨後在美國全面展開。這些歷史性的演講不僅反映了時代的風貌,而且本身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作為訴諸於眾的一種語言體裁,演講成功的關鍵是能夠打動人心。喬治•格雷厄姆•韋斯特是十九世紀末美國的一位參議員,年輕時曾經做過律師。一次,他代表一位控告鄰居殺死自己愛犬的當事人出庭。在法庭上,韋斯特以煽情的語言描述了狗對主人的忠誠:“只要能和主人相守,它可以睡在冰冷的地上,任憑寒風呼嘯,冰雪撲面。它親吻沒東西餵它食物的手;它輕舔與世界粗暴的衝突中留下的傷口和腫痛。它像守護一位王子般守護著睡夢中的窮光蛋主人。”結果韋斯特不僅亳不費力獲得勝訴,而且他的法庭辯論也成為廣為流傳的演講經典。
插圖
關於我在那以後的生活人們已經寫了不少東西,因此我弄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沒有接受過正式的音樂教育,但我想我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傻人傻福、不善算計加上充滿好奇的冒險勁頭。我現在仍然是這種處世之道。但是一個人對音樂的好奇心永遠不會得到完全滿足,我在音樂上不懂的地方足以塞滿圖書館,永遠也學不完。
如今,搞音樂的人在社會上不是什麼優秀的楷模,而我們也的確名聲不佳:玩弄女性、酗酒、吸毒、不付贍養費、偷稅漏稅。我指的不光是搖滾樂手們,古典音樂家同樣聲名狼藉,爵士樂手們就更不用提了。但是,當你觀看一位音樂家演奏時,他一旦進入了那個私人的音樂世界,你往往看到的是一個天真好奇的孩子在演奏。他對那份神秘充滿了驚奇,只有神秘,甚至聖潔的神秘才能形容那種境界。有一些深沉,又有一些奇特,既歡喜又悲傷,無法用語言表達。是什麼能夠讓我們時時刻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練習音階和琵音?是可能獲得榮耀、金錢和名聲的前景還是什麼更加深刻的東西?
我們的樂器將我們與那份神秘相連。一個音樂家至死都會保持著那種驚奇感。我有幸在傑出的編曲大師吉爾•埃文斯生命的最後一年與他相處了-段日子。他仍然在聽:仍然對新的想法來者不拒;仍然樂於接受音樂的神奇;仍然是一個好奇的孩子。
我們今天站在這裡,身穿長袍,手捧學業優異的證書。有些人得到的只是榮譽學位,有些人的學位則來之不易。我們已經掌握了和聲的規律、對位的原則以及編曲、譜曲、展開主題與樂旨的技巧,但是我們是否真的知道音樂是什麼?難道它僅僅是物理?數學?是某種浪漫的或者商業的東西?為什麼它對我們如此重要?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