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是肩負著雙重教育教學任務的實體學院,既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的教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任務,同時也承擔著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教學機構
思想政治教育系、研究生政治理論課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思想修養與法學基礎教研室;8個研究機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室、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室、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中共黨史研究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室。現有一個本科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招收本科生,培養基礎紮實、素質優秀、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的社會急需人才。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一級學科,下設8個博士點和相應的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另有軍事思想碩士點掛靠我院,培養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思想開放、眼界開闊、理論功底深厚的高層次人才。
師資情況
學院現有在崗專職教師5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1人,另有兼職教授5人,兼職副教授1人。教師中,博士生指導教師15人,碩士生指導教師32人。在46名五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共43人,占現崗教師比78.1%。在青年教師中,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入選天津市“131工程”人才培養計畫。設施條件
1、圖書資料豐富。學院自有資料室現藏書2萬餘冊,其中中文期刊220種,外文期刊10種。學校圖書館近300萬冊圖書資料亦可方便檢索和借閱。2、學院建有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實驗室和網站。寬頻“高速公路”與學校圖書館和國際網際網路相通,檢索信息和查閱資料十分方便;網站獨具特色,是天津市和國家教育部的重要信息中心。3、南開大學校園環境優美、學風嚴謹踏實,其他配套設施完善,是學習和研究的理想場所。教育教學
學院秉承“允分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全體教師把教育教學作為第一要務,長期堅守在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一線。近年來,學院二次獲“天津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1人獲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天津市勞動模範,多人獲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天津市優秀德育工作者,6人成果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多媒體課件”項目,8人成果入選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多媒體課件”和“精彩教案”項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入選獲國家精品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課程入選南開大學示範精品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入選南開大學精品課程。學術研究
學院既有學術造詣深、社會知名度高的老教授,又有目前十分活躍、在學術界正嶄露頭角的中青年骨幹。其研究涉及思想、政治、經濟、哲學、文化、歷史、道德、法律等領域。近12年(1997-2008)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8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重大理論攻關項目9項,天津市社科研究重大項目20項,省市級其他科研課題90多項。近些年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專著和教材160餘部,音像教材和多媒體課件8輯,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院的學術氣氛活躍,學術交流活動開展不斷。近年來,學院在邀請一些來自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和研討的同時,先後有10多名教師出國出境考察、訪問、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已與美國、俄羅斯、日本、烏克蘭、韓國、奧地利、德國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建立起學術聯繫。學生狀況
1、學習生活各類學生在緊張有序的學習之餘,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和文娛活動,並辦有自己的刊物《陽光部落》。學生可參加學校的各項獎學金評選。2、畢業去向學院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取校內外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除繼續學業的學生以外,近幾年的學生一次就業率都達到100%,就業單位包括中共中央組織部、統戰部、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部、新華社等黨和國家重要機關和部門,以及省市機關和京津地區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學院建立
追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軌跡,應該從新中國成立之前後談起。早在全國解放前夕,南開大學就已經開設了“新民主主義論”、“唯物辯證法”、“社會發展史”等政治理論課程。建國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與普及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建立隊伍和課程體系,奠定政治理論教育的堅實基礎。
1949年10月至1952年初,南開大學著手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準備工作。經過一系列的準備,1952年初成立了新民主主義論教研組,陳舜禮擔任主任,開設了“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4門政治課,同時成立了相應的教學小組,南開大學自此開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正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1954年10月又將新民主主義論教研組正式定名為“馬列主義教研組”,王金鼎兼任主任,後又更名為馬列主義教研室。1952年至1954年是南開大學以組建和擴大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專職教師隊伍為主要內容的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的時期。通過選調教師,組建隊伍,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等方式,學校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質高,熱愛黨的政治理論教育事業的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這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開了一個好頭,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此階段紮實有效的工作,1954年至1957年間,南開大學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和組建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各項工作都獲得了穩定而健康的發展。
政治運動頻頻干擾,政治理論課教育在曲折中推進。
1957年至1978年,與當時中國政治的發展進程同步,南開大學的政治理論課教育也幾經波折,在曲折中艱難前行。此時期,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在穩定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擴大。但受“左”傾思潮的影響,政治理論課一度在相當程度上演變為大批判,甚至處於被擱置、時有時無、基本停滯的狀態。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組織機構也一再變更。“文革”開始以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被徹底打亂,完全陷入癱瘓狀態,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育也徹底地中斷了。此後,雖有調整,但總的來說,重建政治理論教育相關機構、師資與課程的步伐緩慢。
重建政治理論教育師資隊伍,全面促進政治理論課教育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育再次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1980年8月學校再次組建了系級教學單位的“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牛星熙和鄭建民先後擔任教研室主任。重建的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4個教學組。1981年成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這是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第一個專門研究機構,在以後的政治理論課教育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83年,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又成為擁有中共黨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同年秋季開始招生。以後又陸續招收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自然辯證法(後改稱科技哲學)等專業的碩士生。從此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進入了培養多專業、高層次人才的新階段。1981年10月,南開大學成立了“思想品德教研室”,趙耀民兼任教研室主任,南開大學成為全國高校最早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試點學校之一。1984年,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正式更名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楊瑞森任教學部主任。
在此期間,南開大學廣大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學者適應時代形勢的要求,服從服務於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大局,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治理論課課程設定及其改革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形成了全國高校“兩課”教學中學界公認的、獨具特色的“南開模式”。
建設和發展
1997年9月,本著“最佳化資源,整合力量”的宗旨,經學校黨委研究決定,由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德育教研室和政治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共同組建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學院在新的歷史條件與歷史機遇下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李建松、李毅、武東生先後擔任院長。回顧學院十餘年的建設和發展的成就,可謂是碩果纍纍。可以從管理機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與學院文化建設等幾方面描述十餘年來學院各方面成就。
學院管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了促進學院的全面發展,領導與管理機構的建設無疑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學院十年來的發展證明,學院在領導班子與管理機構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在領導班子建設方面,學院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學院黨政班子能夠從全局出發,團結協作,自覺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自覺做好各項工作。長期以來堅持每周一次的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制度,依靠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快捷、高效的推進學院的各項工作。十餘年來,學院先後共發展了幾十名新黨員。先後有12人獲天津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獎,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獎,20人次獲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獎,30人次獲各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l個教師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教衛工委先進黨支部標兵”,1個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先進黨支部,3個黨支部被評為學校先進黨支部,20人獲天津市德育工作優秀獎,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也被評為95立功先進集體。
在教學與科研管理機構建設方面,學院組建之初,為適應“兩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設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思想品德教學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4個研究所。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和思想政治教育7個教研室。這一機構設定在2005年之前保證了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與研究的有效性。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校“兩課”改革也持續深入地發展,教育部2005年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做出了新的規定(即“05方案”),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4門必修課,根據國內外形勢開設“形勢與政策”課與“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選修課。為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學院根據“05方案”的課程設定,通過組建新課程建設小組,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原有的7個教研室向現有的4個教研室(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的轉換,新成立了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教研室,負責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政治理論課的組織、協調和講授,穩妥而順利的實現了教學機構的調整,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學院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示範精品課2門,國家級精品課1門。
隊伍建設
在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教育的成效。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學院已經擁有一支學科和年齡結構合理、教學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61人,其中專職教師52人,其他專業技術和黨政管理人員9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16人,兼職教授5人,副教授20人,講師16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2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和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天津市“131工程”人才培養計畫3人;中青年教師中,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5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有23人,占教師總數的77.05%。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師集中學習、備課、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參加5部委研修班、教育部課程培訓班、組織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集中培訓、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出相關的措施和辦法等形式,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通過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和教師互相聽課、積極參加本科教學評估、申報各級各類教學研究項目、召開專門教學工作會議進行交流研討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素質,使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規範性建設、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方法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與提高。
得益於學校與學院的不懈努力,多年以來在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師資隊伍中,湧現出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理論水平高、實際工作能力強的優秀教師。為適應黨和國家的工作需要,他們中間的一些同志(包括學院培養的研究生)先後被教育部、天津市、學校等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遴選為領導幹部。其中有原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牛星熙、副校長朱光華,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長楊瑞森,原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趙耀民,原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龔蘭芬,現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靜,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景泉,蘭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寒松,天津教育工委副書記楊桂華,天津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武紅軍等同志。
人才培養
針對專業政治性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的特點,我院以專業人才素質和能力結構為基本依據來構建課程體系,確定培養方案,著力培養學生四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即: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了解中國和世界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律觀;擁有在思想政治教育崗位上獨立工作的能力。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學院根據本科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院領導、學生工作幹部和輔導員通過深入學生宿舍、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調研,了解學生在各個時期的思想狀況,積極開展思想教育,並認真做好信息上報工作。不定期的安排學校與學院資深教師與學生進行學術方面的探討,引導其了解學術動態,進行初步的學術訓練。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專門出台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研究生導師工作條例》,召開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工作會議,組織研討了研究生培養方案編制、科研方向及學術團隊建設、研究生培養工作等有關規範問題,並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職責》、《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工作條例》。明確研究生導師的基本職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獎懲制度。在具體工作中,則根據本院實際,積極探索導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培養模式,並結合研究生獎學金制度的實施,採取各種措施鼓勵促進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科研管理
在搞好“兩課”教學的同時,學院領導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學院廣大教職員工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十餘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近12年(1997-2008)來,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8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重大理論攻關項目9項,天津市社科研究重大項目20項,省市級其他科研課題90多項。近些年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專著和教材160餘部,音像教材和多媒體課件8輯,發表學術論文1500餘篇。科研成果多次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為深入有效的開展科研工作,學院出台了獎勵高水平學術論著發表的制度,建立了系統的科研管理機構和評價制度,設立專門管理人員,對上與負責全校文科科研管理的機關社科處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對下及時向各位教師傳達最新科研動態,檢查督促全院的科研工作。十餘年來學院科研工作的發展與成績表明,這一套機制有力的帶動了全院的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個科學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新局面。
文化建設
文化氛圍與環境是機構發展“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良好的文化環境對學院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建院十餘年來,學院歷屆領導下大力氣營造學院文化氛圍,努力創建和諧學院。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學術氣氛濃厚、緊貼時代脈搏、關心國計民生的良好學院文化。在學術交流方面,學院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出現了良好的態勢。先後聘請了多位國內知名學者和政界、企業界人士作為兼職教授,長期堅持舉辦雙周論壇、馬克思主義學術論壇、形勢報告會和專題研討會等;先後選派10多名教師出國出境進修、考察、參加學術會議;先後派出多名教師參加中央黨校、教育部組織的有關培訓;組織教師赴林縣紅旗渠、朝鮮、白洋淀等地區進行社會實踐和調研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為師生開拓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在為新課程的開設提供第一手資料的同時也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與感染帶動了學院良好學術氛圍的形成與最佳化。
在社會活動方面,全院師生群策群力,積極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學院的研究生會和學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創造了不少經驗。通過五四論文競賽、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通過參與本科生創新科研“百項工程”,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訓練;通過“雙周學術論壇”等活動促進了全院師生對很多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認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學院的學生社團,如周恩來與池田大作研究會等的活動也很活躍,在學校和社會上有著較大影響。
此外,學院還十分重視實踐基地建設,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訓練。我院在河北省樂亭李大釗故居、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管理局和石板岩鄉、天津靜海縣西雙塘鄉、天津濱海新區、學校黨委宣傳部和學生工作辦公室、南開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心等地方和單位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定期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和實習,既開闊了學生視野,也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鍊。
資料建設
建院十餘年來,在學校的支持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環境特別是硬體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在圖書資料建設方面,學院建有專門的圖書資料室,資料室藏書豐富,現有圖書2萬餘冊,中外文期刊220種。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檢索、借閱制度。
在網路建設方面,學院建成了先進的教學科研網路設施。學院建有網路教學實驗室,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網路資源中心和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中心均設在本院。在院長武東生的親自領導下,學院於2000年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了第一個專門用於“兩課”教育教學的網站——“晨鐘”網站,實現了“兩課”教育教學的“網上再現”。並在2007年9月開通“晨鐘部落格”,為教師教學研究提供網路支持與交流平台。《中國教育報》、《天津日報》與《南開大學報》多家媒體對此作過專題報導,被譽為“紅色部落格”。
教育學科
學科建設是學院建設的重中之重,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性工作。學院現設有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及其所屬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基本問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二級學科,政治學一級學科及其所屬的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8個博士點,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基本問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軍事思想11個碩士點。近幾年,我們全面調查了國內馬克思主義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的學科建設情況,準確把握我校該學科的優勢和特色,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
凝鍊學科發展方向,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特色,逐步適應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現有8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如何加強學科建設、凝鍊學科方向,規範研究生培養是學院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屬二級學科建設上學院突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的特色。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為核心,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重點,密切聯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歷史與實踐,不斷聚焦研究方向,採取多種措施,動員各種資源,鼓勵全院教學科研人員緊密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教育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和標誌性成果,在短短几年內學院的科研水平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屬的六個二級學科之一,其他六個二級學科分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定的惟一的本科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所屬各個二級學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生源的主要來源專業。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不僅要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門人才,而且要適應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需要,注重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教學。為此,學院為學生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等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以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生源質量。
建設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育培訓基地和高校輔導員培訓基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實效性。
從1999年開始,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成為教育部在華北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基地,每年承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培養工作,並多次承擔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短期培訓工作,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又成全國高校輔導員培訓基地,並對天津市部分高校的輔導員進行了在崗培訓和高級研修等項目的培訓。為了加強基地建設,學院整合全校和本院的優秀師資力量承擔基地的一些培訓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圖書資料和期刊,配備了網路教室,而且開設了包括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務、網路技術與套用、網站建設與管理等在內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和網路技術及文化類課程,使各級各類學生得到多方面的訓練和提高。
在學科學術成果建設方面,下大力氣抓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大課題研究。
1993年,南開大學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高校“兩課”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創造了被稱為“南開模式”的課程體系。2004年、2005年,南開大學先後中標“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建設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研究”等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大都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的骨幹教師。現在,學院是列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牽頭人單位,是中國近現代史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單位,承擔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的網路資源中心建設項目。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方面,以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帶動新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課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首先,結合南開實際,做到“三個始終堅持”,即:始終堅持黨委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領導、始終堅持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機制、始終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重點。
學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小組和教學指導委員會,責成一名校黨委書記和一名副校長直接主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黨委專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根據中宣部教育部檔案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明確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精品課程來建設。
學院作為05方案的具體實施單位,著力在教師隊伍配備、教學內容選定、教學方法改革上下功夫。在新舊課程切換的過渡期,既暫時保留原有的7個教研室,又新成立與05方案對應的4個課程建設小組,以競聘方式選出造詣高、能力強的組長,保證新課程順利實施。
其次,發揮南開優勢,突出“兩個主動”。一是主動組織精兵強將,積極參與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質量地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二是主動以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帶動新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2005年3月,中央確定了“定向申報、擇優遴選、集中編寫”的原則,組織全國力量編寫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並將其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來重點推進。經過中宣部教育部組織專家的層層篩選,南開大學共有6位教師獲得參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的資格,其中逄錦聚、李毅兩位教授分別被聘為首席專家召集人和首席專家,主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編寫,另有四位教師被聘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編寫組的主要成員。
發展前景
事實證明,學院建院十二年來在學院建設、科研成果、教學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注重“三個創新”,確定我們以後的努力方向,爭取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在未來的歲月中取得更輝煌的成績。面對“兩課”新課改,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只有積極創新,才會迎頭趕上,促進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全面發展。從學院實際出發,當前我們應該注重“三個創新”。
一是注重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育理念,樹立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要以學為中心,視學生為主動學習者和參與者。主要表現在:以人為本,努力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把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成為大學生的內在需求,成為他們自覺、自主的行動;以理服人,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聯繫大學生關心的問題,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明白,讓他們信服;以情動人,用心、用情,去關愛、體貼和幫助大學生,用生動鮮活的事例感動學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二是注重教育教學內容的創新。4門新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為教師提供了高質量的、高水平的教材。但這只是基礎性工作,教師要做到“以理服人”,還要結合國內外大背景和大學生思想實際,積極吸收理論界新成果,給學生講出道理,講出新意,真正讓學生吸收、信服。教師要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立足當代中國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吸收理論界的新成果,並結合教學實踐,作出適應大學生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需要的新闡發。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信服、接受,內化為自己的言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是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根據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和教育的規律,積極推進教學方法的大膽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不斷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問題式教學法”、“涉及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吸引和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圍繞教學內容,將單一的課堂講授調整為“課堂講授、社會實踐、課外自學、作業、討論交流”等多種教學環節;不斷豐富實踐教學,通過參加社會活動、進行專題調研、觀看錄像、影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在“知行合一”的社會實踐中接受鍛鍊和教育;在考核方式上採用小論文、寫讀書心得和調研報告等方法,增加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的比重,積極探索更適合課程、學生、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接受和運用的情況,尤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推進多媒體教學,建立教學互動網站,推動“晨鐘網站”與“晨鐘部落格”建設,把課堂延伸到網上,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加靈活、有效和充滿吸引力。
回首昨天,我們的成績是巨大的;思考現在,我們的建設是蓬勃發展的;展望未來,我們的前景是無限光明的。我們相信,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學院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的學院與學科建設必將在新的起點上更上一層樓,獲得更大的發展。
歷史沿革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南開大學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指出:"給青年知識分子和舊知識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應革命工作和國家建設工作的廣泛需要"。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南開大學清除了解放前學校中開設的反動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核心的政治理論課也同時正式進入南開大學的教學領域、進入大學生的課堂。
天津剛剛解放不久,南開大學就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內部設研究委員會和學習委員會。1949年3月14日新學期一開學,南開大學就為大學生開設了唯物辯證法、新經濟學、資本論等選修課程,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歡迎,"學生選修的很多"。根據中央人民政府和華北人民政府關於在大學開設政治理論課的有關檔案指示精神,南開大學開始積極認真的籌備。1949年6月,遵照華北高教委員會訓令南開大學取消了政治系和哲教系,同時在全校各院系開設了"新民主主義論"和"唯物辯證法""社會發展史"等政治理論課程。1949年10月8日第一次政治理論課在全校學生中正式講授。1950年9月14日,根據南開大學校務委員會的決定成立了社會發展史教學委員會;1951年2月22日校務委員會又決定成立由吳大任、吳廷璆任正副主席的南開大學新民主主義論教學委員會,統一管理政治課教學的有關工作。1951年9月,根據教育部關於華北地區各高校1951年度上學期進行"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程教學工作的指示,我校及時進行了教學安排。由於當時既沒有講授政治理論課的專門機構,也沒有專職的政治理論課教師,所以政治課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採取由政治課教學委員會確定講授專題,聘請天津市的黨政軍主要領導同志或校內外的著名學者、教授配合抗美援朝等國家形勢作專題報告的形式進行。我國著名哲學家和中國革命史專家艾思奇、何乾之、胡華和天津市黨政領導人黃敬、黃松齡、梁寒冰等同志曾多次來南開大學做政治理論課的專題報告。
從1949年10月至1952年初是南開大學著手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準備時期
1952年初南開大學成立了新民主主義論教研組,開始籌建政治理論課的專門機構。同年5月15日,校務委員會決定陳舜禮任新民主主義論教研組主任,52年9月18日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頒布對陳舜禮的正式任命,同時正式成立了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專門教學機構,並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開設了"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4門政治課,同時成立了相應的教學小組。自此開始了南開大學系統正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1954年10月將新民主主義論教研組正式定名為"馬列主義教研組",由中共南開大學黨總支書記王金鼎兼任馬列主義教研組主任,皮曉芳任副主任。不久馬列主義教研組更名為馬列主義教研室。1952年至1954年是南開大學以組建和擴大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專職教師隊伍為主要內容的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的時期。這個期間的主要工作是選調教師,組建隊伍,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水平。當時被選調到馬列主義教研室任教的部分教師,有的是革命戰爭年代就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的老同志和團結在地下黨周圍的進步青年,有的是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選留的一些擁護共產黨、熱愛新中國的優秀分子。正是由於從一開始就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質高,熱愛黨的政治理論教育事業的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從而使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這個時期政治理論課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清除還殘存於青年學生中的封建主義、官僚買辦資本主義和國民黨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影響,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擁護共產黨,熱愛新中國和為人民服務的新思想,提高新中國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在此期間,南開大學從事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教師隊伍發展很快,主要師資來源除南開大學的畢業生外,還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的畢業生。為了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學校逐年選送政治理論課教師到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進行培訓、進修,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在此期間,從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共中央黨校培訓、進修歸來的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成為南開大學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骨幹力量,而且為南開大學以後幾十年間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綜合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南開大學的學科建設和事業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於前一段紮實有效的工作,1954年至1957年間,南開大學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和組建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各項工作都獲得了穩定而健康的發展。
政治運動頻頻干擾,政治理論課教育在曲折中推進
1957年夏天,隨著席捲全國的反右派鬥爭的開展,使全國高等院校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育受到了很大影響,原有的系統的4門政治理論課被取消了,統一改為"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課程"。按照臨時編纂的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南開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將"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課程"分為"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道路"、"民主與自由"、"馬列主義指導"等幾個專題進行講授,但主要是由政治理論課教師組織大學生針對右派言論開展社會主義大辯論。這一時期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教師所講授課程、編寫輔導材料和組織課堂討論的主要內容的針對性都非常明確,就是為現實的反右派政治鬥爭服務。為了進一步體現政治理論課教學為現實政治鬥爭服務的需要,馬列主義教研室於1958年4月專門增設了"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教研組"。南開大學的做法受到了教育部政教司的關注與重視。為加強南開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領導班子的組織建設,加強對南開大學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直接指導,教育部委派政教司中國革命史科科長沙林來南開大學任馬列主義教研室副主任。此後不久,全國規模的大躍進、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運動的興起又一次衝擊了高等院校的正常教學活動,南開大學的廣大師生紛紛下廠下鄉,馬列主義政治課教師首當其衝地和廣大學生一起走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暫時被擱置了。
1959年南開大學根據教育部頒發的有關要求高等院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基本政治理論教育的檔案精神,決定重新恢復"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4門政治理論課,同年暑假選派教師參加教育部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高等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班,並組織教師積極編寫了4門政治理論課的教材。正當南開大學的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有準備、有計畫地逐步恢復之時,一場波及全國的農村整風整社運動又一次衝擊了南開大學的正常教學秩序。1960年冬至1961年7月,按照中共河北省委的規定,南開大學抽調全校文科各系師生及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赴河北省邯鄲地區參加農村整風整社運動,致使南開大學的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教學再次處於時有時無、基本停滯的狀態。隨著黨中央對前一時期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對全國各項工作的調整與重新部署,1961年秋至1966年5月,南開大學的馬列主義政治理論教育也相應地進入了一個比較正常的平穩發展時期。其基本特點表現為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在穩定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擴大,政治理論課教師堅定了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光榮感,提高了開展馬列主義理論教育方面的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撰寫並發表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理論文章。各個課程教學組分別組織教師親自動手編寫政治理論課教材,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較好地配合了全國教育界大力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活動。但是,這個期間南開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建制及其歸屬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62年初學校決定撤銷作為系級獨立教學單位的馬列主義教研室;馬列主義教研室原來承擔的部分馬列主義理論公共政治課與相關專業系的專業課程合併起來。按照學校的調整方案,原馬列主義教研室的政治經濟學教研組併入政治經濟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組從馬列主義教研室獨立出去,並以這個教研組的教師隊伍為基礎恢復重建南開大學哲學系;原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教研組、中共黨史教研組則劃歸學校黨委宣傳部。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委對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直接領導和有效指導,以有利於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校黨委責成黨委宣傳部負責全校政治理論課的組織領導工作。這個時期,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體制雖然有很大的變化,但由於校黨委加強了領導,並沒有影響學校政治理論課的正常教學秩序,也沒有挫傷廣大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相反廣大政治理論課教師則從積極上進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學校的調整與工作環境的變化。全體教師都能夠自覺做到一邊繼續全身心地認真搞好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一邊堅持業餘學習、拓寬專業知識領域,系統地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全面提高南開大學的教育教學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少政治理論課教師成為相關專業系、所主幹課程的教學骨幹和重要研究課題的承擔者。自1964年初至1966年春,學校黨政領導先後組織部分系的師生,包括馬列主義政治課教師赴天津郊區和保定、滄州等地區參加農村的"四清"運動,但在校學生的政治理論課教學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照常進行。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徹底打亂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南開大學同全國其他單位一樣,完全陷入癱瘓狀態,,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育也徹底地中斷了。重建政治理論教育的師資隊伍,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徘徊緩進。1971年秋,伴隨著第一批"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南開大學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又被重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學校重新組建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師資隊伍,並在學校革命委員會政工組的領導下設定了王之棣為臨時負責人的"馬列主義理論教學組",並恢復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4個教研組。但由於種種歷史的原因,出現了除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教研組和中共黨史教研組教師隊伍的力量還比較整齊以外,而其他教研組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的現象。為了適應對工農兵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需要,必須重新組建一支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又具有一定數量的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於是,學校從校內各專業系剛剛畢業不久的優秀青年學生中,抽調了一批適合擔任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生骨幹留校任教。為了儘快提高這些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使他們能夠勝任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需要,學校充分發揮了老一代政治理論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馬列主義理論教學組自己動手舉辦青年教師培訓班,組織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進修提高,大多數青年教師也充分發揮自覺性與主動性,勤奮自學,很快就登上了講台。
此後近30年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實踐證明,當時的這批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隊伍的新生力量不僅很快地勝任了這項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絕大多數人都逐步成為南開大學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教學隊伍的骨幹力量,至今還工作在"兩課"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第一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骨幹作用。1973年1月南開大學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學校黨委,恢復了校黨委宣傳部對全校師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領導工作。由於當時仍處於"文革"的環境之中,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尚未完全恢復,為適應當時所謂"教育革命"形勢的需要,1974年學校又一次將剛剛恢復不久的馬列主義理論教學組解散,分別將各教研組放置於各專業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組合併到哲學系,政治經濟學教研組合併到政治經濟學系;中共黨史教研組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教研組合併到歷史學系。從1978年春季開始,恢復聯考制度以後招收的正式大學生陸續進校,雖然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和各專業系所的專業課教學一樣都逐步轉入了正軌,但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還沒有恢復為獨立的教學單位,仍然繼續維持著各教研組分散於各專業系的局面。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提高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說服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全國的政治局面逐步趨於穩定,經濟建設形勢迅速好轉,各項工作開始逐步實現撥亂反正,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教育也同樣如此。1980年8月學校黨政領導正式決定再次組建"南開大學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並明確規定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同各專業系所一樣,是獨立的系級教學單位。校黨委宣傳部長牛星熙和鄭建民先後被任命為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重建的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下設4個教學組: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組、中共黨史組、政治經濟學組、科學社會主義組。1981年教育部還正式批准南開大學成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並將這個研究室設定於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是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第一個專門研究機構,在以後的政治理論課教育和研究生培養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83年經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等有關部門批准,南開大學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成為擁有中共黨史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同年秋季開始招收中共黨史專業碩士研究生。以後又陸續招收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自然辯證法(後改稱科技哲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此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進入了培養多專業、高層次人才的新階段。
適應新時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為探索培養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新途徑,1981年10月經教育部政教司批准,南開大學在校黨委學生工作部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南開大學思想品德教研室",任命學校團委書記趙耀民兼任教研室主任。從此南開大學成為全國高等院校最早開展對大學生綜合進行多種素質教育的試點學校之一。經過思想品德教研室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逐步摸索出一套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實施多種教育方式,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思想品德教育規律。1984年9月教育部批准南開大學成立政治學系並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全國各高等院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單位和部門培養在職攻讀第二學士學位的人才。同時將直屬於黨委學生工作部領導的思想品德教研室,作為以從事教學為主的教學單位併入政治學系。
1984年經學校批准,原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正式更名為南開大學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任命楊瑞森為教學部主任。在以後的幾年中,南開大學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在教育部社科司領導下和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的直接指導下,在完成基本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對深入進行高等院校的"兩課"教育教學改革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985年12月,針對著社會上曾泛濫一時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南開大學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的廣大教師深刻地認識到: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前提下,還必須大力加強和提高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因此就需要對青年學生十分關注的社會現實的熱點問題,從理論上做出解釋與回答。教學部組織全體教師將在長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實踐中所了解到的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加以收集、整理,編印了一本《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提出的一些疑難問題》,提供給天津市各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黨政管理幹部在工作實踐中參考使用。實踐證明,對這些疑難問題的理論分析,既有益於增強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又有益於增強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說服力。1986年底至1987年初的學潮發生以後,教學部還組織全體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入到任課的系、所和班級的學生中間,開展"同大學生對話活動",積極主動地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開展政治理論課教師"同大學生對話活動",既有利於穩定學校的工作局面,又有助於政治理論課教師樹立堅持以解決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提高青年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為己任的信念。同時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深入到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和學生文體活動的過程中,與大學生的聯繫更密切了,思想感情更融洽了,從而也有利於提高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通過連續幾年堅持開展"同大學生對話活動",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的政治理論課教師對青年學生所密切關注的現實社會的熱點問題了解得更為清楚、也更為深刻了。所以,教學部組織全體教師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和社會各界青年密切關注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開展又針對行的科學研究,並選擇了其中74個比較重要的現實理論問題的研究成果加以匯集、整理,編輯出版了《關於現實理論問題的思考》一書。這本書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這本書所涉及的問題概括了當時青年學生所關心,並期待著予以回答的問題及其觀點,並保持了學生原來所提問題的尖銳性和真實性;二是這本書所分析論述的內容都針對著青年學生提出的問題,力求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給以正面的、實事求是的解釋與回答,決不躲躲閃閃,迴避問題。這本書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關注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從1985年開始,根據國家教委社科司的統一部署,南開大學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著手進行以試行"新三門"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革命史和資本主義原理)為基本體系的教學改革。這次改革的重點主要是探索增強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性、針對性和說服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新途徑。構建"南開模式"的課程體系,推進"兩課"教育教學的改革1989年以後根據形勢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人員變化的情況,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的領導班子先後進行了兩次調整,牛星熙(原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和李建松曾先後擔任教學部主任。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發表以後,馬列教學部的領導班子憑著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迅速做出了"關於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須全面貫徹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的決定",並在突出宣傳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重要地位的同時,對當時講授的幾門政治理論課的具體內容和課時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初步形成了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的新的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體系的雛形。
1993年年底,南開大學被國家教委社科司確定為全國高等院校"兩課"教學改革試點單位。在學校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南開大學"兩課"改革領導小組,指導、協調當時的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和思想品德教研室的全體教師邊實踐,邊改革。經過近兩年的摸索總結,完成了構建"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核心內容,一門為主,多門滲透,形成一個具有內在邏輯聯繫的有機整體的'兩課'教學課程新體系"的工作。這個課程體系曾被國家教委社科司的負責同志稱為"南開模式",並在一個時期內成為全國高等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有影響的主要模式之一。
"南開模式"的"兩課"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
1、獨立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程,重點闡述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努力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
2、開設"中國革命與建設史論",取代"中國革命史",將教學重點由民主革命時期向社會主義革命與設時期轉移,重點闡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內在的必然聯繫及其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特別著重講授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3、開設"當代世界與中國"這門新課程取代原來的"資本主義原理",闡述中國在世界發展趨勢中的地位與作用,重點講述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產生的時代特徵、國際條件,以及在縱橫交錯的複雜國際關係中如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
4、開設"社會主義人才素質"的課程,闡述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關於人才培養的理論和人才標準。
5、開設"中國傳統美德與現代人生"的課程,闡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大學生所應樹立的有中國特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開設"法律基礎"的課程,闡述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法制建設思想。這是一個既突出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體地位,又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結構合理、功能互補,還體現出各門課程所獨具的教學特點的新課程體系。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組織兩個教學部的教師撰寫、出版了一套具有南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這套教材受到了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的好評,而且還為一批兄弟院校引進使用,這標誌著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教育的教材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了適應"兩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達到最佳化資源、整合力量的目的,從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高度出發,而且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南開大學要創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的確立,對進一步加強南開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提出了更高目標的要求。儘管從1985年至1997年的十多年間馬列基礎理論教學部和思想品德教研室在南開大學的"兩課"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作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著體制不順,力量分散,缺乏統一指導與協調等實際問題急需解決。為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況,以便集中全校"兩課"教師的力量進一步深化"兩課"改革,提高"兩課"的教育教學水平,南開大學於1997年9月做出決定,將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思想品德教研室和政治學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合併,共同組建了"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李建松任院長,梁禹祥任黨總支書記,李毅、武東生、趙鐵鎖任副院長。新組建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下設: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學部;思想品德教學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和思想政治教育等7個教研室。並為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開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和"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等課程。
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暫時處於低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面臨嚴峻挑戰之時,南開大學成立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這對於進一步堅持與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教育、研究、宣傳等各項工作,發揮了強化陣地,鞏固隊伍,統一指導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既有利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發揚南開大學的光榮傳統,也有利於進一步深化南開大學的"兩課"教育教學的改革。
以"三進"為基本出發點,增強"兩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1998年中共中央關於"兩課"教育教學新的課程設定的檔案下發後,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直接領導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的全體幹部教師在積極進行社會調查、理論研討的基礎上,以努力實現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為出發點,探討並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思路與舉措,大大增強了"兩課"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按照"兩課"課程之間的內在邏輯,從學科建設的高度明確各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應該以科學世界觀為邏輯起點,通過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這箇中介,推進到馬克思主義的資本主義論,落實到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論。具體說來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在世界觀、方法論上為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打下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在幫助學生掌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以及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正確理解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毛澤東思想概論"重在幫助學生認清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進程和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前提;"鄧小平理論概論"則重在對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鄧小平理論教育,使學生樹立堅定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重在幫助學生從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發展態勢的國際背景來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三門思想品德課則主要從思想品德、基本素質和法制觀念等方面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關於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思想。
其次,在"兩課"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特彆強調:突出"一個中心"、聯繫"兩個實際",保證"四個落實"。即:教學內容要堅持少而精、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中心;努力聯繫現實社會的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保證鄧小理論體系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與反映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事實進課堂;保證全黨全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對重大理論問題認識上的總結髮展進課堂;保證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解放思想,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觀念和新方法進課堂;保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和作為馬克思主義學科最新發展階段的理論成果進課堂。
再次,在教學方法上十分重視提高"兩課"課堂教學的科學化水平。為此學院特別提倡全體教師致力於課堂教學的"四化"--主體化、專題化、科研化和立體化建設。主體化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使教育者的意圖與學生的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促使教師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創新能力。專題化就是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主義建設實際中的現實問題組織課堂教學。改變單純按章、節、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以專題線索為引導,對現實問題在理論上鞭辟入理,增強課堂教學的現實感和針對性。科研化就是努力做到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講授的專題和解答的問題,既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研究心得,又有一定的研究水平,能體現政治理論課教師思想的智慧。只有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科研化,才能使"兩課"教學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立體化就是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套用直觀主體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聽、看、思、說並動,開啟學生的智慧靈性。
第四,探索增強"兩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實現"三個結合",堅持做到把"三進"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教師在全身心上好必修課的同時,挖掘自身潛力,輔之以開設必要的選修課。在拓展和開闊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思維視野和素質教育的培養上下功夫;二是一般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針對大學生思想多元化的實際,在課堂教學以外還採取了針對性較強的個別教育方法。即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結成教與學的對子,針對個別同學的思想實際狀況"對症下藥";三是課上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在課外教育方面,通過專題講座、周末論壇等形式來營造"以科學理論武裝人"的積極向上的氣氛。此外,"兩課"教師還通過擔任學生"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等社團活動顧問等途徑,指導學生的理論學習和研究,不僅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社會教育的相結合,而且大大增強了"兩課"教學的實效性。
第五,把培養一支"三高一輕"--高水平、高素質、高學歷、年輕化的"兩課"教師隊伍作為提高"兩課"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加強師德建設,結合"兩課"教師的職業特點,將"講政治、講學習、講奉獻"作為"兩課"教師師德建設的重點。創造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的有利條件,如今馬克思義教育學院的青年教師中已有5人獲得博士學位,28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同時,支持青年教師從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題的科學研究工作,並已漸成氣候。
第六,建設"晨鐘"網站,實現"兩課"教育教學的"網上再現"。隨著網路資訊時代的到來,網路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進行交流的重要渠道。這就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於2000年建立了全國高等院校的第一個專門用於"兩課"教育教學的網站。受到教育部主管領導的重視與好評,在全國高等院校引起很大反響。2001年8月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還與燕山大學文法學院聯合主辦了"全國高等院校'兩課'多媒體與網路教學研討會"。
目前,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的全體幹部教師在增強"兩課"教學實效性方面,正繼續加大力度,積極探索,紮實推進,不斷把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到新平。
最近10餘年的主要成績
第一,穩定、發展了一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專職教師隊伍。經過10餘年的建設和調整,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現設有4個教研室,7個研究室,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系,一個研究生教學部;一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下設8個博士點,10個碩士學位點(有點與其他院系合招),l個本科專業,是天津市教委的"兩課"教育教學研究基地。學院現有在崗教師52人,黨政管理人員9人,兼職教授5人,兼職副教授1人。學院的離退休教職員36人。在崗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講師16人。在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和在讀博士學位者40人,占中青年教師總數的76.9%。這是一支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心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研究的教師隊伍,承擔著重要的教學與科研任務。
第二,在教學改革特別是在"三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方面積累了經驗。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承擔著全校總計11門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課程,還承擔著學院自身4個專業的研究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中的多門課程。另外,學院教師還為全校生開設多門公共選修課。
最近10年,特別是自1997年組建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以來,進一步加大了教學改革的力度,對幾門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進行了新的嘗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可喜的經驗。
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直接領導下,學院承擔的各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採取專題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多種教學環節相結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學生的好評歡迎。經過幾年的努力,學院承擔的幾門主要課程都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毛澤東思想概論"課被評為天津市級優秀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被評為南開大學校級優秀課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獲南開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並總結出一整套教學改革經驗。
在教學改革方面,我院近年來還出台了多項措施並進行試點。其中包括"鄧小平理論概論"、"法律基礎"開始試行教師掛牌授課,學生自由選課的辦法;多媒體現代教育手段進入"兩課"課堂;對考試方法進行新的改革、教學環節進一步豐富等等。
10餘年來,在教學方面,教師個人共獲得各項獎勵百餘人次,其中獲學校獎勵70餘人次,獲天津市獎勵40餘人次,獲教育部獎勵10多人次。其中,2人榮獲教育部全國優秀"兩課"教師稱號,2人榮獲天津市"教學楷模"稱號,4人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第三,形成了科學研究與教學緊密結合互相促進的新局面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在教師中,一部分老教師學術造詣深,社會知名度高,他們的科研成果比較突出且在學術界有比較大的影響,相比之下中青年教師在科研方面尚顯不足。近幾年來,學院在大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同時,也狠抓了中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使情況逐漸有了比較大的轉變。據統計,學院教師在10年裡,共出版了(包括個人專著和主編、參編的)學術著作和教材近100多部,發表了學術論文千餘篇。特別是建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以來的5年期間,教師的科研成果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大大超過前5年,尤其重要的是,在中青年教師中產生了一批有分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其中1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3人入選天津市"一三一人才工程"。學院還積極申報並承擔了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近5年,申報成功並組織承擔的國家、教育部和天津市的重大課題共12項。正在進行中的重大課題有7項,其中包括國家課題2項,教育部課題2項,天津市課題3項。特別有意義的是,目前申報成功並承擔重大課題的主要是中青年教師,這是一個新的變化。10年來,學院在科研方面獲得了一批重要獎勵,其中有"五個一工程獎"1項,其他國家級獎勵2項,教育部獎勵2項,天津市獎勵5項,學校獎勵10項,其他獎勵30餘項。
第四,在培訓工作方面穩中有進,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師資和幹部培訓是學院全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先後承辦了2個碩士學位的學歷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合格的畢業生,獲得碩士學歷及學位的有28人。承辦了5期非學歷教育的課程研修班。特別是我們自1999年開始,連續三年招收"兩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一共接納了來自天津市、河北省和部隊的百餘所高校的近300名青年教師,為培養和提高"兩課"教師的水平作做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還受天津市教委的委託,舉辦了2期天津市高等院校二級學院分黨委(黨總支)副書記研修班,培訓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專職幹部150餘人。
第五,在全院師生員工中開展生動活潑的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學院的學生組織有研究生會和學生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創造了不少經驗。學院研究生黨支部10年來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集體";學院還開辦了學生黨校,先後有十多名教師為學生講授黨課。學院堅持舉辦"雙周學術論壇",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或本院教師進行專題講座,促進了全院師生對很多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認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學院學生社團活動也很活躍,在校和社會上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
第六,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開始出現了良好的態勢。在學校領導和有關部、處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學院已經有7名教師先後出國或出境考察、訪問、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其中3位中青年教師有出國進修考察一年以上的經歷。我們的教師所到之地有美國。日本、俄羅斯、烏克蘭、韓國、奧地利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這些考察、訪問對促進教學和科研產生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學院還曾邀請並接待了來自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從事毛澤東思想研究的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學、召開研討會。
第七,學校黨班子的團結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學院黨政班子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能夠從全局出發,團結協作,共同做好學院的各項工作。堅持每周一次的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學院領導還十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學院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完成。10年來,學院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卓有成績的。在10年時間裡,共發展了數十名新黨員。有12人獲天津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獎,有20人次榮獲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獎,30人次榮獲各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l個教師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教衛工委先進黨支部標兵",1個黨支部被評為天津市先進黨支部,3個黨支部被評為學校先進黨支部,20人獲天津市德育工作優秀獎。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先後被評為天津市"八五"、"九五"立功先進集體,天津市普通高校"兩課"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先進學校,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黨總支被評為天津市先進黨組織。
另外,多年以來在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師資隊伍中,湧現出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理論水平高、實際工作能力強的優秀教師。為適應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的需要,他們中間的一些同志(包括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培養的研究生)先後被教育部、天津市、學校等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遴選為領導幹部。其中有原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牛星熙、副校長朱光華,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長楊瑞森,原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趙耀民,原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龔蘭芬,現任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靜,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劉景泉,天津市衛生局黨委書記王寒松,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楊桂花,天津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武紅軍等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