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img/b/846/cGcq5CM0EzX2ITOzATN5AjN3UzMxMTMyUzMxIjMxADMwAzMxAzLwY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作者簡介
呂文浩1971年生。199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社會學)博士學位。自1996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在潘光旦學術思想研究、社會學史、社會思想史以及清華校史、西南聯大史等方面發表論文、書評十餘篇,著有《潘光旦圖傳》(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另有四五十篇歷史文化方面的文章發表。名家推薦
潘光旦先生是清華學人的傑出代表,在他身上比較能夠表現出那一代清華學人共同的情趣和風貌,即他們都具有會通古今、會通中西和會通文理的傾向。本書把評述潘先生的學術思想和他對當時社會問題的論述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既增加了對20世紀前期中國社會思想史的認識,又使我們得以領略這位學者型思想家的風範。——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何兆武
本書的作者,具備社會學與歷史學的雙重素養,多年來研究潘光旦與中國社會學史,今又將潘光旦的社會學研究與社會思想放在中國現代思想史的脈絡里予以考察,應該說是拓寬了研究領域,提高了論題的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劉志琴
關於潘光旦的思想,認知的視角自然很多,其豐富的內涵,也絕非淺學者所能盡揭。本書對潘氏思想的重要內容、特點與意義等問題,都有出色的闡述和深入的論析。作者劬學覃思、不喜“花槍”、重視資料、講究表述,這種風格也是我所喜歡的。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黃興濤
目錄
前言一一別卅載又逢君
二後五四時代知識分子與思想史
第一章家世與國內求學時代
一詩書之家覓新知
二西風習習溫舊知
第二章從優生學向社會學的擴展
一西方優生運動的波瀾
二選擇優生學作為專業
三在美國學習優生學
四兼顧社會思想的經過與原因
五從優生學擴展到社會學的邏輯環節
第三章潘光旦:社會學界的優生學家
一春風化雨博雅師
二“文化與優生學”之爭
三其他社會學界同仁反應不一
四餘言
第四章潘光旦對社會學的認識
一個人與社會並重的社會觀
二社會學是一門“很切實的學問”
三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區分社會學與社會主義
五餘言
第五章潘光旦的中國民族觀
一民族:血緣與文化共同體
二潘光旦中國民族性認識的思想淵源
三潘光旦所見中國民族的四種病態
四以優生學作為手段來改善民族品質
五從兩個論爭看民族品質改善的不同見解
六餘論
第六章潘光旦對婚姻家庭問題的見解
一戀愛與婚姻選擇的標準
二遠婚近婚與遲婚早婚
三婚姻的可取性
四折中家庭的意義
五新賢妻良母論
六生育節制本身也要受到節制
七鍾情於家庭養老
八餘論
第七章潘光旦、靄理士與中西性文化的融會
一學術因緣
二靄理士在思想傾向上對潘光旦的影響
三兩點思想差異
四“貞節”新解與五四後性道德的探討趨勢
五選擇性闡釋中國性文化史
六對當時涉性事件、言論的評論
七餘論
第八章潘光旦的中西文化觀
一種族競存標準下的中國文化
二與胡適在文化觀上的兩次討論
三“中國本位”的內涵
四“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五以“三才通論”分析中西文化的利弊
主要參考文獻
一論文、一般文章
二專著、資料集
三學位論文、博士後報告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