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img/d/e6f/nBnauM3X3YTMwkTM2UjN3UzMxMTM0cDNzMjNwADMwAzMxAzL1Y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紅軍長征血戰湘江》翔實而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廣西北部地區走過的296公里艱難而光輝的歷程。在長征的歷史上,過廣西的這一段雖然短暫,但卻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一段。在桂北,中央紅軍首先進行了長征以來的第一場大戰——湘江戰役,衝破了敵人精心設定的第四道封鎖線,渡過了湘江,徹底粉碎了敵人妄圖全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陰謀,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發生的第一次偉大轉折提供了契機;其次在湘江戰役中的被動挨打和慘重損失,徹底暴露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路線的嚴重危害,引發了黨的高層領導和廣大紅軍將士對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路線和軍事指揮的深刻反思;再次以毛澤東等人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與以博古、李德為代表的錯誤路線開始展開較量,毛澤東自被剝奪對紅軍的領導權後,首次發揮作用,提出了改變行軍路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建議並被接受,進而提出改變紅軍戰略進軍方向的正確主張,為不久後接連召開的黎平政治局會議和遵義會議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思想基礎;最後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紅軍長征過廣西首次發布並成功實踐了黨的民族政策,充分證明了黨領導的紅軍是人民的軍隊,既為後來紅軍順利通過其他民族地區提供了直接經驗,也為新中國成立後全面制定黨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鑑。
編輯推薦
《紅軍長征血戰湘》全面地再現了當年紅軍長征過廣西時紅軍將士英勇奮戰、敢於犧牲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以及軍民魚水深情,既有巨觀的把握、陳述,又有具體的事例和感人的細節記述,親切而生動,具有較好的可讀性和欣賞性。閱讀此書,當年硝煙瀰漫的戰場和一個個鮮活的紅軍形象仿佛就在眼前,既催人淚下,又催人奮進。給人以激勵和信心,讓人對當年長途征戰的紅軍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是一本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勵志教育和對廣大黨員進行黨的先進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廣西的各級共青團組織、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有必要將其列為廣大青年的政治思想修養讀物和在校學生的課外讀物,以永遠繼承和弘揚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
圖書目錄
毛澤東被排擠
井岡山締造“朱毛紅軍”
“朱毛紅軍”創建中央根據地
“誘敵深入”,中央紅軍反“圍剿”接連勝利
毛澤東失軍權
博古、李德進入中央根據地
臨時中央推行“左”傾冒險主義
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專權
“叫花子與龍王爺比法寶”的“短促突擊”
拒絕毛澤東的建議
周恩來急得用英語力爭
貶責總參謀長劉伯承
第五次反“圍剿”陷於失敗
中央紅軍被迫戰略轉移——西征
洋顧問李德自食其果
部分章節
博古、李德進入中央根據地
拒絕毛澤東的建議
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毛澤東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甚至失去了在黨內和軍內的發言權。但毛澤東沒有計較個人得失,仍以中國革命的大局為重,關注著紅軍和反“圍剿”的一舉一動,尋找機會多次主動向臨時中央提建議,主張實施向心退卻,放棄內線,集中力量,誘敵深入。但博古等“左”傾領導者不加理會。
李德到蘇區後,毛澤東誠懇地向這位軍事顧問介紹分析敵我情況,提出自己的建議,想不到李德傲慢地拒絕了他的建議,還嘲諷他的戰略戰術,把毛澤東、朱德開創的機動靈活的游擊戰貶斥為“游擊主義”。毛澤東多次建議仍然得不到考慮和採納,眼看著中央蘇區根據地範圍日益縮小。
後來發生了參加“圍剿”紅軍的敵第十九路軍公開宣布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為紅軍打破“圍剿”提供了有利轉機.。毛澤東及時建議以紅軍主力突破敵之圍攻線,將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地區去,縱橫馳騁於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之間,威脅敵之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區進行外線作戰。這是行之有效的粉碎敵人對井岡山根據地“封鎖”、“進剿”而進行外線作戰,從而建立中央根據地的寶貴經驗。如此,內、外線作戰相結合,將能調動“圍剿”之敵,粉碎其對江西根據地的進攻,並援助第十九路軍和福建人民政府,使蔣介石增加一個敵人。但博古和李德害怕丟失根據地,拒絕採納毛澤東的意見,要紅軍繼續在內線作戰。這種關門主義的錯誤方針,既喪失了共產黨與國民黨內抗日反蔣派結成同盟的機會,也使紅軍喪失了藉此打破第五次“圍剿”的一個十分有利的戰機。……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