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走自己的路》是藝術史家巫鴻先生第二部以中文出版的當代藝術論文集,它與《作品與展場》一起構成了他觀察中國當代藝術的特殊角度和全景視野,與後者比較,這部以藝術家為主體的批評著作,由於他的史學眼光、態度和方法,似乎具備了更多的“史傳”色彩,譬如,在“展望的藝術實驗”中他有趣地提出了他的研究和研究對象應該共同遵守的“原則”。作者簡介
巫鴻,於1987年獲哈佛大學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學位。隨即在該校美術史系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學聘請主持該校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並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並任該校東亞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巫鴻的研究和策展領域包括古代和當代兩方面。在當代美術中,他在出國後於80年代初、中葉在哈佛大學為當時剛剛進入國際藝壇的十幾個中國藝術家舉辦了個展和群展,展覽者包括陳丹青、張宏圖、羅中立、李華生、裘德樹、翁如蘭、木心等。近十年來他更將當代藝術作為主攻方向,致立提高國外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強國內目錄
當代何以成史(代編者序)讀木心:一個沒有鄉愿的流亡者
再談“作為模式的繪畫”——蔡國強的火藥畫及其他
鬼域的造反:徐冰和他的無意義文字
徐冰:對媒材和視覺技術的實驗
徐凍的《菸草計畫》:從達勒姆到上海
谷文達《碑林一唐詩後著》的“紀念碑性”和“反紀念碑性”
殘缺的紀實:劉錚和他的《國人》
王晉和他的《中國之夢》
張大力:和城市的“對話”
榮榮:廢墟中的自傳
展望的藝術實驗
“市井”後現代:談宋冬和尹秀珍的藝術
《幻象》:繆曉春的世界城市
朱昱的《植皮》及其文本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一)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