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書簡介
作者:(美國)亨利·大衛·梭羅(1817-1862年)類型: 散文
成書時間:1854年
背景搜尋
![《瓦爾登湖》](/img/5/218/nBnauM3X0czM0ETOxQD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0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817年7月12日梭羅生於美國康科德城。1833-1837年在哈佛大學學習。畢業後回到家鄉,做了兩年教師。
1841-1843年他住在大作家、思想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家裡,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
到1845年,他就形單影隻,拿了一柄斧頭,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獨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他又住在愛默生家裡。1849年,他完成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的書。差不多同時,他發表了一篇名為《消極反抗》的極為著名的、很有影響的論文。
![《瓦爾登湖》](/img/c/28f/nBnauM3X2ATMykzN5AD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wA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859年,他支持了反對美國蓄奴制度的運動,當這個運動的領導人約翰·布朗被逮捕,並且被判絞刑處死時,他發表了為布朗辯護和呼籲的演講,併到教堂敲響鐘聲,舉行了悼念活動。
不久他得了肺病,醫治無效,於1862年病逝於康科德城,終年僅44歲。
推薦閱讀版本:徐遲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內容精要
![《瓦爾登湖》](/img/9/ab7/nBnauM3XwAjN5gDN5YD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2A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這是一個明亮的深綠色的湖,半英里長,圓周約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積約61英畝半;它是松樹和橡樹林中央的歲月悠久的老湖,除了雨和蒸發之外,還沒有別的來龍去脈可尋。四周的山峰突然地從水上升起,到40至80英尺的高度,但在東南面高到100英尺,而東邊更高到150英尺,其距離湖岸,不過四分之一英里及三分之一英里。山上全部都是森林。
所有我們康科德地方的水波,至少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站在遠處望見的,另一種,更接近本來的顏色,是站在近處看見的。第一種更多地靠的是光,根據天色變化。在天氣好的夏季里,從稍遠的地方望去,它呈現了蔚藍顏色,特別在水波蕩漾的時候,但從很遠的地方望去,卻是一片深藍。在風暴的天氣下,有時它呈現出深石板色。海水的顏色則不然,據說它這天是藍色的,另一天卻又是綠色了,儘管天氣連些微的可感知的變化也沒有。
![《瓦爾登湖》](/img/f/081/nBnauM3X3YjMyADN1gD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4A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也是在這一個地方,春天一來,冰塊給水底反射上來的太陽的熱量,也給土地中傳播的太陽的熱量溶解了,這裡首先溶解成一條狹窄的運河的樣子,而中間還是凍冰。在晴朗的氣候中,像我們其餘的水波,激湍地流動時,波平面是在九十度的直角度里反映了天空的,或者因為太光亮了,從較遠處望去,它比天空更藍些;而在這種時候,泛舟湖上,四處眺望倒影,我發現了一種無可比擬、不能描述的淡藍色,像浸水的或變色的絲綢,還像青鋒寶劍,比之天空還更接近天藍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輪番地閃現,那深綠色與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濁了。這是一個玻璃似的帶綠色的藍色,照我所能記憶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烏雲中露出的一角晴天。
![《瓦爾登湖》](/img/7/02c/nBnauM3X1QDOxkzMxkD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5A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水是這樣的透明,25至30英尺下面的水底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赤腳踏水時,你看到在水面下許多英尺的地方有成群的鱸魚和銀魚,大約只一英寸長,連前者的橫行的花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你會覺得這種魚也是不願意沾染紅塵,才到這裡來生存的。
![《瓦爾登湖》](/img/1/b51/nBnauM3XxcTNyEDNyYT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2E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湖岸是由一長溜像鋪路石那樣的光滑的圓圓的白石組成的;除一兩處小小的沙灘之外,它陡立著,縱身一躍便可以跳到一個人深的水中;要不是水波明淨得出奇,你決不可能看到這個湖的底部,除非是它又在對岸升起。有人認為它深得沒有底。它沒有一處是泥濘的,偶爾觀察的過客或許還會說,它裡面連水草也沒有一根;至於可以見到的水草,除了最近給上漲了的水淹沒的、並不屬於這個湖的草地以外,便是細心地查看也確實是看不到菖蒲和蘆葦的,甚至沒有水蓮花,無論是黃色的或是白色的,最多只有一些心形葉子和河蓼草,也許還有一兩張眼子菜;然而,游泳者也看不到它們;便是這些水草,也像它們生長在裡面的水一樣的明亮而無垢。岸石伸展入水,只一二桿遠,水底已是純粹的細沙,除了最深的部分,那裡總不免有一點沉積物,也許是腐朽了的葉子,多少個秋天來,落葉被刮到湖上,另外還有一些光亮的綠色水苔,甚至在深冬時令拔起鐵錨來的時候,它們也會跟著被拔上來的。
專家點評
![《瓦爾登湖》](/img/8/dca/nBnauM3X3ADN4IDO3YT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2E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這是梭羅在《瓦爾登湖》一書中記述的他的山居歲月的開始。這一年,7月4日,恰好那一天是獨立日,美國的國慶,他住進了離波士頓不遠的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從此獨立生活了兩年多。他在這個森林中,親手蓋起了一棟小木屋,並向世人宣告了他個人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獨立”。他的小木屋裡只有一張床和一套被褥,有幾件簡單的炊具和幾件換洗的衣服。他要進行一次回歸自然的實驗。
梭羅在小湖邊自己開荒種地,每天打獵和伐木。他過著那種近似原始的、極其簡樸的生活,以便認真地觀察和體會人生的真諦。在這木屋裡,在這湖濱的山林里,他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並且夢想著。每天,他都要把自己回歸自然以後的觀察和體驗,以及他的思考、感觸寫在日記中。他分析研究了他從自然界得來的音訊、閱歷和經驗,並從中探索人生,闡述人生,振奮人生。
![《瓦爾登湖》](/img/0/b80/nBnauM3X4UzN0UTN0gj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4I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瓦爾登湖離威爾斯利鎮僅30分鐘的路程,從波士頓出發,也只不過個把小時,地圖上並沒有瓦爾登湖,只有瓦爾登池塘,瓦爾登湖是個地名,並非是一個湖,而事實上的池塘,應該是瓦爾登湖了。
這裡的生活是寂寞的,然而梭羅卻說,“寂寞有助於健康”。梭羅還曾用詩一樣的語言說: “我並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場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張豆葉,一枝酢醬草,或一隻馬蜂更寂寞。我不比密爾溪,或一隻風信雞,或北極星,或南風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隻蜘蛛更寂寞。”
![《瓦爾登湖》](/img/8/f9b/nBnauM3X1EjM4IjN4kj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5I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梭羅發現了瓦爾登湖,他在那裡生活、閱讀、傾聽、種豆、生火、做飯、孤獨。找到了自己思想的棲息地,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退隱,不是防空洞,不是與世隔絕,寂寞是放鬆,是輕鬆,是脫離複雜而廉價人際關係的沉思,是心與心默契而愜意的對話,是走出地平線之外的遠遊。他以選擇寧靜的方式選擇瓦爾登湖,選擇那遠離喧囂的恬靜,選擇在春天里那份難得的好心情,在湖邊,在林中,在瓦爾登澄明的月光下,從容不迫地生活,聆聽生活的教誨和真善,讓自己“不至於在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曾生活過”。梭羅積極倡導一種生活觀念,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的生活方式。
![《瓦爾登湖》](/img/2/ffe/nBnauM3XyEjNwcDOxIz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yM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就像梭羅的寂寞一樣,《瓦爾登湖》是安靜的,極靜極靜的書,並不是熱熱鬧鬧的書。它是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如果閱讀者的心沒有安靜下來,恐怕就很難進入到這本書里去。
梭羅研究專家哈丁說:《瓦爾登湖》至少有五種讀法: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作為一部文學名著以及作為一本神聖的書。
更多的人願意把《瓦爾登湖》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來讀。因為梭羅經過實踐發現,他能以28元來建立一個家,用0.27元來維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個星期的時間,去賺取足夠一年的生活費用,剩餘的46個星期,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如此《瓦爾登湖》在當時便具有了巨大的誘惑力,那幾年裡,梭羅的仿效者難以計數,他們引退林中,在瓦爾登湖畔建造茅舍,這成為美國風行一時的時尚。
![《瓦爾登湖》](/img/9/947/nBnauM3XyYzM2YzN4Iz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yM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他生前,他並沒有什麼名聲,他一生只出版了兩本書。1849年自費出版了《康科德河和梅里麥克河上的一星期》,印行1000冊,只售出100多冊,送掉75冊,存下7000多冊,在書店倉庫里放到1853年,全部退給作者了。梭羅曾詼諧地說,他家裡大約藏書900冊,自己著的書700多冊。
他的第二本書就是《瓦爾登湖》。也沒有受到人們的注意,初版2000冊用了5年多的時間才賣完。甚至還遭到詹姆斯·洛厄爾以及羅勃特·路易斯·斯蒂文生的譏諷和批評。只有喬治·艾略特於1856年元月,在《西敏寺周報》上給他以“深沉而敏感的抒情”和“超凡入聖”的好評。
![《瓦爾登湖》](/img/f/144/nBnauM3XzgzN0UTN3MzM2MjNxITMygTN4kTMwADMwAzMxAzLzM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瓦爾登湖》中有許多篇幅是形象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幅說理透徹,十分精闢,有啟發性。文字優美,字字閃光,沁人心脾。梭羅對於春天,對於黎明,做了極其動人的描寫。讀著這樣的文字,自然會體會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不斷地將閱讀者提升、提高。這是100多年以前的書,至今還未失去它的意義。
梭羅說,瓦爾登湖是神的一滴。這裡的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湖水中的草、流動的魚和在水流中不動的石子,湖水充滿了光明和倒影,成為一個下界天空。這裡的確是大自然的精靈,是上帝的神來之筆。梭羅找到了瓦爾登湖,那么是時候找一找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