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戲夢巴黎》是由伯納多·貝托魯奇執導,麥可·皮特、路易斯·加瑞爾、伊娃·格林主演的一部法國電影。
影片以法國1968年學運為背景,講述三名青年雷奧,馬修,伊莎貝拉以情慾探索在歷史的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該片2004年2月6日於法國上映。
劇情簡介
影片以法國1968年學運為背景,講述三名青年以情慾探索在歷史的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主角是一個美國交換生,他來到法國後瘋狂迷上電影,整天泡在巴黎的電影資料館,後因參加館外舉行的抗議活動而認識了一對法國姊弟,並受到邀請作為客人住在他們家,在他們的父母離家外出時大玩性愛遊戲。1968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性學生運動在浪漫之都巴黎上演。這正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三個年輕人,兩男一女,在這場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學潮中相遇了。Theo(路易斯·加瑞爾飾)和Isabelle(伊娃·格林飾)是一對姊弟,而Matthew(麥可·皮特飾)則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學生。Matthew來到巴黎完成自己的學業,巧遇了Isabelle。姊弟的父母外出度假,於是這對姊弟邀請Matthew去他們的公寓住下。Theo熱愛電影,希望能拍一部影片,Mattew也被這個念頭吸引著。於是三人在拍影片的過程中經歷了此後再也未經歷過的關係和情感體驗。他們形成了奇特的三角組合,相互進行狂放的性行為。他們三人相互糾葛著,突破倫理障礙闖到了禁忌的伊甸園。本片看起來有純色情片的嫌疑,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三個年輕人對自身情感和性的發掘。在那樣一個年代,導演貝托魯奇賦予了年輕人某種理想主義---無政府主義,無所禁忌,無所約束,也是充滿感情的。在熾熱的性愛背後,是自身心靈世界的極致,是靈魂的自瀆,是在轟轟烈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愛世界裡的一次綺麗的冒險旅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雷奧Theo | 路易斯·加瑞爾 | ---- |
伊莎貝拉Isabelle | 伊娃·格林 | ---- |
馬休Matthew | 麥可.皮特 | ---- |
職員表
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副導演(助理):EricBartonio;AlexandreSchmitt;LolaPeploe;PierFrancescoParedesChoto;PierFrancescoParedesChoto;HenriqueLaplaine;AndreaDeSica;MathildeCathelin;SerenaCanevari
編劇:GilbertAdair
攝影:FabioCianchetti
剪輯:JacopoQuadri
藝術指導:PierreDuboisberranger
造型設計:JeanRabasse
服裝設計:LouiseStjernsward
布景師:EricViellerobe
監製:FrederickBovis/MichaelSaxton
角色介紹
雷奧Theo|演員路易斯·加瑞爾 雷奧是伊莎貝拉孿生弟弟,住在巴黎,父母是老師,在電影館於馬修認識,一次猜電影遊戲懲罰,雷奧在勝利的伊莎貝拉懲罰下做出不堪動作,眼神異常。之後馬修在雷奧邀約下喝酒聊天。雷奧稱自己與姐姐為連體嬰,彼此無法分離。又一次遊戲懲罰,雷奧要求馬休與伊莎貝拉做愛,這居然是伊莎貝拉的第一次。 | |
伊莎貝拉Isabelle|演員伊娃·格林 伊莎貝拉是雷奧的孿生姐姐,在電影館於馬修相識,三個人因為喜歡電影而成為好朋友。雷奧和伊莎貝拉請馬修去他們去家裡作客,雷奧和伊莎貝拉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很喜歡馬修。 | |
馬休Matthew|演員麥可.皮特 一個在巴黎留學的美國學生,動亂年代,大學罷課,父母們由於政治原因,出門度假,馬修就此搬到他們家常住。三個人白天沒事,就在房間裡玩對台詞的遊戲,馬修喜歡科亞東,而雷奧則喜歡卓別林,他們進行激烈爭論。某天夜裡,起夜的馬修無意間發現,姐弟倆赤裸相擁在床上,馬修偷偷離去。 |
原聲音樂
1 | La Mer | Marie | |
2 | Third Stone From The Sun | Jimi Hendrix | |
3 | Third Stone From The Sun (Album Version) | Jimi Hendrix Tribute | |
4 | Uluwati | John Zorn | |
5 | Mow Mow | John Zorn | |
6 | A Ride on Cottonfair | John Zorn | |
7 | Toys | John Zorn | |
8 | Anulikwutsayl | John Zorn | |
9 | Of Wonder and Certainty | John Zorn | |
10 | Mystic Circles | John Zorn | |
11 | Nekashim | John Zorn | |
12 | Exodus | John Zorn | |
13 | Forbidden Tears | John Zorn | |
14 | Raksasa | John Zorn | |
音樂原聲
Third Stone From The Sun | Hey Joe | |
New York Herald Tribune | Love Me Please Love Me | |
La Mer | Song For Our Ancestors | |
The Spy | Tous Les Garcons et Les Filles | |
Ferdinand | Dark Star (Exclusive Band Edit) | |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影片導演
貝納多.貝托魯奇
生於義大利帕爾馬,年輕時當過詩人,22歲時改行當導演。1970年,《順從者》(The conformist)一片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1987年的史詩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使他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其他主要影片有《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巴黎最後的探戈》、《偷香》等。
貝納多.貝托魯奇,在1972年推出了《巴黎最後探戈》,在當時可以說是令人震驚的情色經典。這部由奧斯卡影帝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電影,1973年在美國上映時引起了轟動。片中大膽出位的表演,在那個還不夠開放的年代,立即引起了保守人士的猛烈批評,在許多國家遭到禁映。
就藝術成就而言,《巴黎最後的探戈》是一部優秀的文藝片,並非為情色而情色。影片曾入選美國電影學院評選的“百部愛情電影”。不僅如此,影片還帶來了一股歐美情色風潮,可以說是上世紀70年代西方情色電影的開山之作。
幕後花絮
導演攜《戲夢巴黎》勇創威尼斯和美國,好萊塢也要讓幾分。
男主角MichaelPitt才23歲,曾經主演過“Murderbynumbers”(數字謀殺)等一些青春暴力作品。
飾演哥哥的LouisGarrel也是23歲,雖剛踏入電影圈,來頭卻不小——是法國後新浪潮著名導演PhillipeGarrel的兒子。
24歲長相甜美的伊娃·格林,是第一次演電影,在片中有許多比較大膽的鏡頭。
性愛場面轟轟烈烈,誘人度直逼“巴黎最後的探戈”。
為了這部影片,原本英文不錯的伊娃·格林再度接受了2個月的英語訓練,才投入演出。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在《戲夢巴黎》中,導演貝托魯奇再度踏足雷區,選擇了改編作家吉爾伯特.阿戴(GilbertAdair)涉及同性性愛及兄妹亂倫情節的小說,影片以1968年法國學運為背景,講述亂世之中一女兩男之間的微妙而極端的關係。影片還未公映已受到各方矚目,入選今年的香港電影節後,包括《南華早報》在內的香港媒體都以大幅版面做專題報導。
拍攝過程
在電影手法上,貝托魯奇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經典影片片段,是否出於致敬心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對電影史了解得越多,就能從《戲夢巴黎》中得到越多。換言之,在這一點上,《戲》片與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有異曲同工之妙。
發行信息
地區 | 時間 |
---|---|
中國台灣 | 2003年12月2日 |
中國香港 | 2004年4月8日 |
義大利 | 2003年9月1日 |
義大利 | 2003年10月10日 |
西班牙 | 2003年10月17日 |
英國 | 2003年11月3日 |
法國 | 2003年12月10日 |
希臘 | 2003年12月26日 |
美國 | 2004年1月 |
捷克 | 2004年1月15日 |
影片評價
國外媒體
《戲夢巴黎》既緊張又鬆弛,既粗礪又夢幻,既性感又傻氣,既哀傷又深刻,你可能覺得它說教,但它同時又是開放性的,所有這一切加起來,就是如假包換的貝托魯奇。(《紐約客》評)
《戲夢巴黎》是一部極度性感的、毫不掩飾地寫給1968年巴黎的舊式情書。要完全地享受該片,你就必須容忍那些做作的部分,因為這是這部令人愉快的電影的成分之一。這是貝托魯奇幾年來帶給我們的最好的電影。多部經典電影被明確地引用,這或許會令部分觀眾感到不耐煩,但這些細節強調了在那個沒有錄像帶、沒有DVD的時代里,像席奧和伊莎貝這樣的電影狂熱者的不幸與絕望。(英國《衛報》記者Peter Bradshaw評)
或許不具備原著小說那種伏爾泰或王爾德式的格言式指揮,但這是一部有趣的、深邃的電影,它忠實於時代,情色而不色情,三位年輕演員的表演充滿了自信,且毫不做作。在眾多被引用的電影裡,我們見不到大島渚的《感官世界》與貝托魯奇本人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原因很簡單,1968年,這兩部片還沒有拍出來,但,《戲夢巴黎》難道與這兩部片沒有相似之處嗎?三者都深入探討了在一個私密世界中發生了異變的性愛歡愉,在三部電影裡,主角在道德上與肉體上的墮落都直直指向死亡。(英國《衛報》記者Philip French評)
國內媒體
《戲夢巴黎》充斥著對年輕歲月的美好追憶及對年輕人打破舊體制的勇敢與嘗試的歌頌。在電影《戲夢巴黎》里,鏡頭的運動自由,散漫,頹廢,像極了一個喝醉了酒的詩人。鏡頭的焦點漫不經心地牽引著我們的視線,在巴黎的街頭,在男女之間的身體上緩緩游弋,稍有停駐於某一個人,某一個部位,又隨即移轉開。
影像華麗而頹靡,色澤昏黃而又曖昧,包括你的身體的每一寸金黃的皮膚。這像極了古舊油畫裡的裸體,分明是赤裸裸地呈現,卻又隔著顆粒濃重、油彩瀰漫的霧,只有窺視,沒有觸摸。作為一部帖上了"情色"標籤的電影,作為他的前作《巴黎最後的探戈》、《偷香》的某種表達上的繼承與超越,貝托魯奇這時候所希望通過他的電影呈現的,已經不是某種感官意義上的、生理/心理結構意義上的"視淫"--或者說,不僅僅是這種充滿色情意味的"視淫"。他更想讓人們在這部電影裡看見的,是1968年巴黎街頭所瀰漫的,那種屬於理想主義者的空氣。(網易網評)
《戲夢巴黎》中,城市淪陷了,巴黎學運高漲,美國主角流落巴黎,chic不已,革命遊戲,夢想開花,三個年輕人營造著六十年代的烏托邦,玩3P,初潮血液,坍塌的不僅僅是肉體,這種坍塌和打破始終是先鋒浪漫的,和青春傷逝相關。但是,整個現代和先鋒感覺的還不僅僅是法國新浪潮的"空前末日感",那是整個六零年代的一種優雅著的墮落感,讓享樂和自我成為了一種司空見慣和飽受獎勵的行為。
一批重口味電影
暑期到了,宅在家裡會無聊?推薦一批重口味電影,有興趣看看哈。 |
盤點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作品
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在第64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被授終身成就獎。貝托魯奇是義大利詩人阿蒂利奧·貝托魯奇(Attilio Bertolucci)的兒子,從小就受到了藝術薰陶,其電影在世界影壇有著獨特的地位。他擅於把富有家庭氣息的浪漫情節和內蘊的心理批判作為表現的核心,並結合一些政治、社會內涵,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 |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