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1925年,18歲的弗里達·卡羅是生活在墨西哥的一個假小子般的女孩子,她和男同學偷窺與女模特幽會的畫家,在家中與男朋友偷情,在拍全家福時以一身男裝出現,作為一個典型的墨西哥家庭婦女,媽媽對女兒無可奈何,而身為猶太人的爸爸總是縱容著女兒。
一次意外的事故改變了弗里達的生活,這是一次車禍,斷了的扶手從弗里達身體的一側刺入從另一側穿出來,高度是在骨盆的位置,弗里達身體多處骨折,雖然撿回了性命,但是永遠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醫生斷定弗里達沒有希望再此行走,男朋友也因為舉家遷去歐洲而離開了弗里達,承受著生理和心理雙重痛苦的弗里達開始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再繪畫中,她的痛苦與力量也都滲透在她的繪畫之中。
在弗里達的努力下,她奇蹟般地重新站了起來,並且開始試圖找尋工作來分擔家庭生活中的壓力,他找到了著名的畫家迭戈·里維拉,想讓他對自己的繪畫天賦做個評判。不可一世的里維拉為弗里達剛烈的性格和充滿激情的繪畫作品所感染,兩人成為了知己。
里維拉帶著弗里達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聚會中的藝術家和激進的革命青年們深深影響了弗里達,而弗里達也開始和里維拉相愛了。
雖然里維拉身邊總是環繞著各式各樣的女人,弗里達的媽媽也不贊成弗里達嫁給政治立場相左的里維拉,弗里達還是義無反顧地和里維拉舉行了特別的婚禮。
婚後的里維拉仍然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性格,弗里達也常常為了里維拉的行為大動干戈,為了緩解夫妻之間的矛盾,里維拉接受了美國洛克菲勒集團的邀請,帶著弗里達赴紐約進行壁畫創作。
在美國,各種各樣的榮譽和褒詞圍繞著里維拉,他成為“大西洋海岸最熱門的人物”,弗被冷落了的弗里達只能在家中看好萊塢電影或者沉迷於混亂的男女關係中打發時間。
弗里達意外地懷孕了,兩人開始萬分期待孩子的降生 ,但小生命注定夭折了,心力交瘁的弗里達將她的心情表達在畫紙上,里維拉在畫中感受著妻子的痛苦,失聲痛哭。
里維拉在壁畫中體現出的強烈的政治傾向讓洛克菲勒集團大為不滿,在無法說服里維拉讓步之後,洛克菲勒集團取消了此次壁畫的創作,里維拉多日的辛苦毀於一旦。
雖然影片《弗里達》主要圍繞的還是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的人生歷程,女演員薩爾瑪·海耶克是當然的女主角,但影片的演出陣容可以說是相當強大,男主角艾爾弗雷德·莫利納更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大片《蜘蛛俠2》中章魚博士的角色,而配角的陣容中就包括了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阿什莉·賈德、傑弗瑞·拉什等著名影星,薩爾瑪·海耶克當時的男友愛德華·諾頓也在其中客串了洛克菲勒之子約翰的角色。這部影片也讓薩爾瑪·海耶克走出了擺脫花瓶形象的重要一步。
母親的去世讓一事無成的里維拉和弗里達回到了墨西哥,開始過起平靜的家庭生活,懷才不遇的里維拉開始酗酒,並且變得脾氣暴躁,一次偶然的機會,弗里達撞破了里維拉正在與她離了婚的姐姐發生關係,震驚的弗里達再也無法原諒里維拉。
一天,里維拉找到弗里達請求她的幫助,收留一位來墨西哥進行政治避難的俄國哲學家托洛茨基,弗里達也儘量在客人面前維持著賢妻良母的形象。在相處的過程中,弗里達與托洛茨基互相欣賞,進而發生了關係。發覺了兩人不正常關係的托洛茨基夫人催促丈夫離開弗里達家,里維拉和弗里達再一次起了正面衝突。
再一次失去愛情的弗里達獨自去了巴黎,在巴黎燈紅酒綠的生活中,弗里達放縱著自己,抽菸、酗酒、遊戲愛情,里維拉也向她提出了離婚,與他的新歡,一個美國女演員去了美國。
托洛茨基的被暗殺再一次將弗里達招回了墨西哥,回到了年邁的老父身邊,也原諒了一直心存愧疚的姐姐,幾人相依為命。
過分放縱的生活和曾經的受傷讓弗里達開始飽受疾病困擾,她的背部開始變形,一隻腎壞死,連腳趾都潰爛得不得不切除。就在這時,里維拉再次回到了弗里達的身邊,希望能陪伴她度過剩餘的日子。
在經歷了一生大小32次手術和3次流產後,弗里達最終癱瘓,依賴麻醉劑生活著,但她從未停止繪畫,她畫自己流血、哭泣、破碎,將痛苦移植到藝術里,1953年,弗里達讓人用床將她抬到自己的個人畫展現場,再次展現了這位傳奇女畫家的堅強。
1954年,47歲的弗里達終於走完了坎坷的一生,按照她的遺願,她沒有被埋進土裡,而是在烈火中結束了她飽經苦難的一生。
影片背景
這世間有一種人,造物主給她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深重苦難,是為了激發出她靈魂最深處的渴望,讓她展現出深藏在她體內的常人所沒有的璀璨光芒。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卡洛就是這樣,好像一朵美麗的玫瑰,風雨之後,光彩奪目地綻放在傷口之上。
弗里達1954年逝世後,傳媒一直對她的生平故事非常偏愛,光是70年代以後美國與她有關的影視作品就至少有14部,2002年,好萊塢攝製了傳記片《弗里達》,隨即這部影片成了2002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影片評論
人們對弗里達的故事似乎有著永恆的興趣,在這樣無可挑剔的故事藍本和大環境下,塞爾瑪·海耶克的《弗里達》想不紅都難。整部影片的畫面色彩濃烈考究,貴族氣和民族特色十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觀影過程成了一次華美的視覺享受。僅舉幾例——
17’、18’兩次出現病榻上的弗里達身裹石膏,這位天才少女在石膏上畫滿了蝴蝶,色彩非常艷麗,畫面非常打動人
31’ 弗里達與女攝影師蒂娜·莫多提跳了一段精彩無比的舞蹈,光影把兩個女人的美麗和曖昧襯得味道十足
49’ 弗里達在煙霧中作畫
1. 42’聽老先知唱歌(平行蒙太奇托洛斯基被害),海耶克有不錯的一段內心戲,是弗里達對感情很宿命的一種體驗。
最浪漫的畫面——40’ 由油畫轉成的弗里達與里維拉的婚禮,大象牽著小鴿子的手,漂亮!
還有一些美麗是從海耶克的動作上傳達出來的,比如34’ 弗里達與里維拉接吻,以及弗里達送畫給里維拉時的攏發等等,都散發著拉美舞蹈動作的優美之氣。
影片交織進行的線索就是弗里達對里維拉說的兩句話:“我的一生中,曾經發生過兩次重大的事故,一是那次車禍,二就是遇到你,而你,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不幸。”縱觀全片,這兩條線索是弗里達時而狂如烈焰時而又柔若潺溪的源泉,肉體的痛苦給了她對生命深層的體驗,使她的畫作震撼人心;與里維拉深刻複雜的愛情,又是她多彩放蕩的私生活的重要成因。那些華彩,該是怎樣令人動容,但是,影片對弗里達一生的敘述偏於溫情。淺嘗輒止的表達讓人有些意猶未盡,心裡的激情馬上就要迸發出來,卻在最後一刻降了溫度。而且,影片簡化了女主人公作為藝術家的一面,尤其沒有突出弗里達性格中堅韌和才華橫溢的特點。
但總體來說,導演茱莉·泰摩算是不負眾望,她把故事講得流暢優美,更因其本身深厚的人類學背景而賦予影片一種神秘美麗的墨西哥風情,再配以影片後期製作時用的很多特技,視覺上和感覺上都給影片蒙上了墨西哥的魔幻色彩。
魔幻是拉美文化的重要特徵,深深影響著拉美藝術家的思維和人生態度。他們常把現實和夢想混雜在一起的,奇蹟被認為是日常發生的,而死亡意味著一種創造,甚至是另一種快樂的開始,這就不難理解弗里達的某種神秘氣質和影片有時透出的原生特質,那種深藏著的力量和勇氣。
影片的配樂相當優美,印第安音樂和拉美音樂有機結合,高亢、活潑、野味十足。
弗里達,就像她的畫,“有時甜美如同微笑,有時絕望得如同生活的苦難”,這大概就是造物主想讓她展現的生命華彩。
幕後製作
影片的風格就像她的個性,鮮明而奪目,純天然的原汁原味。音樂、美工、服裝等均體現出這種淳樸的墨西哥風。
莎瑪海雅一直都是芙烈達迷,當她聽說導演路易維迪斯要執導芙烈達的傳記電影,雖然當時她在美國並沒有知名度,她還是嚮導演極力爭取這角色,當她被告知她太年輕不適合演這角色時,她的回答是:“那么你們就要等到我年紀夠大再拍。”
這家小型的電影公司還是決定放棄這次機會,他們請海雅自己去找別家電影公司投資,視芙烈達為偶像的海雅並不氣餒,她決定像這位女畫家一樣有耐心和毅力,為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而芙烈達也融入她的生活,她說:“我經常飛到不同地方參觀她的畫展,我也找到曾經見過她的人,並和他們聊天。芙烈達並不只是一部電影裡的角色,她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份。”
狄耶哥里維拉去世後把他和芙烈達的作品留給墨西哥人民,並把讓他的多年情人狄蘿拉歐蜜多繼承他們的畫作,海雅是唯一的電影製片登門造訪討論她的作品,並取得複製她畫作的著作權。歐蜜多很大方地同意給海雅五年的著作權。
海雅得到芙烈達繼承人的支持與祝福之後,便著手尋找完美的演員組合,在她的心中飾演狄耶哥里維拉的不二人選便是艾佛瑞德莫里納 。莫里納這么形容這位女演員和製片:“她有用不完的精力、熱誠、膽識和決心,她也很聰明努力,她棒極了。這么多關於芙烈達的電影都失敗,只有這部得以完成就證明了她身為製片的能力。”
電影原型
弗里達(西班牙文: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畫家。本名是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瑤坎(Coyoacan)街區。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家族來自羅馬尼亞的歐拉地Oradea(二戰前是匈牙利屬地)。
雖然弗里達的作品有時帶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她也以超現實主義畫家為名義開過幾次畫展,但是她不認為自己是超現實主義畫家。她寧可稱自己為20世紀末的女權主義畫家,因她的畫作全神貫注的集中在公正的畫出女性題材與比喻。她是崇拜女性的,而非超現實的。此外有相當多的記載指向弗里達是一位雙性戀者。
弗里達的自畫像相當有特色,以她的一字眉(左右眉毛連在一起)和嘴唇上薄薄的髭聞名,她一生的畫作中自畫像占了三分之二。她的畫作是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畫家作品。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