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中國的宗法社會,愛情從來是不被張揚的。男人到妓院尋找愛情,只有妓院這個邊緣的角落還有一點機會。在這,男人順從的是女人的規則。19世紀末,上海英租界區的長三書寓,日日宴歌。當時的高等妓院被稱作長三書寓。
這一晚又是賓客盈門,觥籌交錯。東道主叫周雙珠,是一位可愛、大氣的青樓女子,同時也是公陽里老鴇的親生女。正當眾賓客酒興正酣之際,在同洋人打交道的衙門供職的文官王蓮生卻首先離席告退。他是去赴另一妓女張惠貞之約。此事極大地惹惱了妓女沈小紅。小紅在薈芳里掛頭牌,但因為她生性剛烈,快人快語,少有清客敢摘她的牌。蓮生是唯一與她長期往來的人。次日清晨小紅找上門來,在眾目睽睽之下對惠貞大打出手。其實蓮生所為事出有因。他覺察到小紅同時還跟一個年輕戲子柳兒相好,並從小紅的態度上感覺到些許冷淡。煩悶之下蓮生去找另一個妓女,結果打翻了小紅這個醋罈子。
為解決問題,蓮生在朋友洪善卿和湯嘯庵的陪伴下來找小紅,被小紅伶牙利齒的女僕大罵一頓。朋友在窘境中撇下蓮生逕自離去,蓮生只得獨自去見小紅。畢竟已有了四五年的感情,一番撫慰之後,二人又和好如初。
特殊的身份令雙珠常常在公陽里充當家長的角色,妓女們之間的爭風吃醋需要她平息,惹上身的人命官司也需要她出面排解。雙珠看淡風塵以及練達的處世態度受到了洪善卿的賞識。
黃翠鳳是尚仁里的年輕妓女,是個精明、會為自己打算的女人,她渴望早日脫身青樓,獲得自由。她同時自如地應付著幾個男人,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有錢又有閒的名流羅子富。翠鳳一直同他在一起是因為她覺得他會為她贖身。小紅看上去花錢並不大手大腳,卻欠下大筆的債務。蓮生對此困惑不解,不過還是替她結清了。一天酒宴過後,酒醉的蓮生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踉蹌地衝進小紅的臥室,結果正撞上小紅和戲子柳兒在一起。盛怒之下,蓮生將他送給小紅的禮物砸了個粉碎。蓮生斷然決定娶惠貞做妾,拜託善卿為她籌備禮。善卿力阻,卻未成功。
羅於富終於為翠鳳贖身。離開時,翠風將所有衣物、首飾都留給了其他姐妹。
春去秋來,蓮生得到提升,即將離開上海,朋友們在書寓舉行宴會為他送行。小紅過去的女僕現在為雙珠做事。從她的口中,蓮生知道了小紅淒涼的近況。但他並不想再次陷入其中,他要走了,走出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夢”……
海上是“上海”二字顛倒,花是妓女通用的代名詞。通過作者生動的筆 觸,清末上海租界畸形社會的多方面 活動如實地呈現了出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講,故事的背景也許比故事本身更有意思。中國是一個擁擠的國度,在這國度里,連悲劇也是鬧哄哄的。只有在佳肴華服等細節的沉溺中,人才可得著片刻的麻醉和安頓。看了海上花,方發覺此言非虛。
評論
情迷海上花
張愛玲說:人生就是一襲爬滿跳蚤的旗袍。鏡頭緩緩搖近了,煙雨弄堂,每日上演著酒宴中的嬉笑怒罵;倌人與客人的間真假情誼;紅牌倌人(妓女)之間的明爭暗鬥…….一出出,一幕幕,你方唱罷我登場,蒸騰著各人的欲望,算計,隱含不同的付出與結局…….
鏡頭緩緩搖遠了,散席了,安靜了,歌舞昇平的景況稍縱便成過眼煙雲,唯有搖役的燭光映照出古舊家具的昏黃影子,默然的回味曾經的繁華。
於最低的塵土裡開出的花 ,失去了根,無所依附的在波濤中飄搖。
十九世紀末期的中國,內憂外患,社會黑暗動盪。上海英租界的幾位倌人(妓女)生逢亂世,如何墜入風塵已是隱藏在各人身後另一個故事,無從可考。
在電影裡一開篇便是亂世里的紙醉金迷,她們一出場便帶著風塵中的花樣年的驚艷。
周雙珠(劉嘉玲飾)是公陽里老鴇的親生女,或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她身份的特殊,使得她常在公陽里充當家長的角色,妓女們之間的爭風吃醋需要她平息,年輕的倌 人和客人假戲真做動了感情也要她從中排解。她內斂,沉穩,看淡風塵。不會讓自己沉 溺於愛欲,也不指望著能由客人贖身從良。象她每次在鏡頭裡緩慢,優雅的點燃長煙的動作,表面上無風無浪,卻是太極高手般格守自己的身份地位並和客人互相利用。
李嘉欣扮演的黃翠鳳是是個潑辣、精明的年輕妓女。她的容貌最為美艷,鏡頭裡的每個眼神,動作,話語都仿佛和她滿身的珠釵首飾般眩彩奪目,叮噹脆響。她游弋於幾個男 人間,又緊緊抓住最能幫她實在贖身從良願望的羅子富。和鴇母鬥嘴的戲,表情不 急不惱,依然從容不迫的穿衣裝扮,卻三句兩句將風塵里打滾的無奈,苦楚道出,再話鋒一 轉數落鴇母多年來對她壓榨,接著又借表明贖身後衣物,首飾她都一件不留來平撫鴇母。 轉接承起間的手腕,將她多年的歷練,深昧此中生存之道的本領表現的淋漓盡致。
至於日本女星羽田美智子所飾演的沈小紅是一個把客人王蓮生(梁朝偉飾)套牢卻又不 肯輕易全部付出的妓女。鏡頭淡進淡出,她對王蓮生忽冷忽熱的情緒,在日常的穿衣, 遞茶,暗淡光線中的相對無語的靜默中透出試探,游移,不確定的態度。她需要掌握著王蓮 生替她還債,卻又背地裡養了戲子相好。她對王蓮生本身沒多少情分,卻在得知王蓮生 尋了別的相好(張蕙真)後,率眾砸了對方的場子。真情假意,忠誠背叛在生就便是畸形的男女關係中更加容易滋生出無所依託的迷茫 、惶惑,不安全感。
還有更多的女子,在電影裡只是簡單的一兩個鏡頭,或在宴席上巧笑嬌嗔,或在攀比中哭鬧爭鬥,卻都是個性鮮明。
每一場戲,每段關係,都在黑暗的狹窄的場景中慢慢亮起拉近,再在逐漸暗淡的光影中慢慢遠離。
小小的戲場,短暫的演出。煙花女子的故事或許承載不起沉重的歷史和意義。
卻在看似輕淡的一段段景中將複雜的情感,不安定的人生水墨畫卷般徐徐展開。
雖然電影更象是窺取了這些百年前的海上之花的零落的生活片段,但是亂世中短暫的安逸,風塵中別樣的花樣年華更讓人嘆息。
這些女子背後的未曾展示的人生和王安憶的,張愛玲的里的一樣都是無能為力的酸楚,悽然的美,讓人心痛,讓人著迷…
影片評價
侯孝賢導演的此片,描述上海英租界所謂"長三書寓"的高級妓院,據說因為清朝禁止官員狎妓,在租界則不受管制。在本片中把上海女人刻畫得太惡太過厲害,表現了陰盛陽衰,把大多數男人拍得太不中用,完全被女人駕馭,最可憐的是梁朝偉,心愛的妓女去"嫖"戲子,結果還是重投入她的懷抱。演員方面,李嘉欣最好,羽田美智子和劉嘉玲也不錯,全片為廳房話劇,完全沒有室外鏡頭,對白使用吳語,間中偶爾講講粵語。但值得一說的是,雖像話劇,但說話舉止自然,實感很強,充滿百年前的懷舊氣息。影片雖是延續了侯孝賢慣有的沉穩敘事的寫實風格,但在影象上卻顯得華麗了許多,自然光不再是其追求的風格特性。從這一點細節處可以看出,侯孝賢的藝術作為與美學選擇是在九十年代期間發生了一些觀念性蛻變,開始向一個人造光的背景鋪張的路線上緊靠,鏡頭語言的表達,似乎也受到九十年代興起的監視器影像風格的影響,一度在尋求影像突破的路徑中輾轉徘徊。
幕後花絮
與侯孝賢的第一次接觸這是筆者看的第一部侯孝賢的電影,筆者甚為喜歡。在看這部影片之前,筆者從未有機會看到侯孝賢的電影,只是一直從那些真正的影迷口中聽到侯孝賢這個名字。說實話,筆者不算一個徹徹底底的影迷。
在看這部影片之前,筆者未曾有緣細讀過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也未曾讀過張愛玲的譯本,所以文中對這部影片的理解未免有所偏差,還望見諒。
一直以來,社會輿論對於妓女這種特殊“職業”歷來是譴責居多。影片改編自清朝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小說即以清朝末年在舊上海的一些倌人與客人之間的恩怨糾纏為主線,而倌人一詞即為妓女的代名詞。小說並未對“倌人”過多的關注,影片亦秉承小說的意旨。
“海上花”其實就是“上海”的“花”,“花”則是“倌人”的代名詞。影片給觀眾展現的只不過是“海上花”生活的一個截面,然而影片更多的是希望能夠讓觀眾透過影片去看到當時舊上海乃至舊中國的一個生存狀況。因此筆者說,這部影片是“上海花”的縮影,更是舊上海、舊中國的縮影。
影片拍得極為精緻、細膩,影片的燈光、攝像、布景、道具、服裝等這些工作可以說做得相當認真,當然,導演侯孝賢功不可沒。
影片都是在室內拍攝完成的,而且幾乎都是靜態的場景,因此影片對構圖花了不少心思。影片拍攝的時候機位移動得也不是很頻繁,大都是採用“中遠鏡”,很少採用特寫。影片的構圖畫面更是極為考究,若是把影片逐幀拆開,幾乎每幀都是一幅精美的中國工筆畫。影片的場景大都是在晚上的室內,背景又是舊上海,因此機會每個場景的用光都是用一盞再平凡不過的煤油燈,影片的畫面被渲染朦朧之意猶為凸現,極為符合影片的意境。
接下來說影片的台詞,影片中為數不多的台詞都是用演員親自用方言完成的。在影片中,蘇浙一代特色的方言幾乎你都可以聽到,除了少數粵語,蘇州方言、上海方言是最為普遍的。筆者很難想像演員是如何完成,因為筆者知道方言是最難表演到位,如果不用心去學習,很難給影片所要表現的意境渲染、增色。離開蘇州多年的劉嘉玲居然講了一口上海話,也許是筆者對上海話不是很了解,沒有聽出什麼瑕疵來。
影片的音樂也是為主題而服務的,甚為凸現影片意境的,當數在影片用來做劇情停頓、過渡的三次台面喝花酒的場景中,在一旁伴奏的蔣調評彈《杜十娘》。在影片繼續的同時,幕後幽咽、若有若無的江南絲竹之聲夾雜著間或的鼓點始終縈繞筆者耳邊。影片的配樂始終很低調,既沒有喧賓奪主,也沒有譁眾取寵,只是做足本分的緊扣畫面,烘托著影片。
影片中幾場戲劇化衝突顯現的時候,更是被處理的寓意頗深,演員更多的不是用對白來表現,而是用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比如當王老爺發現沈小紅和戲子睡在一起的時候,梁朝偉更多的是用雜亂急促的行為舉動來表現人物此刻心理狀況的,而放大的音效也是幫了一下忙,比如登登登的腳步聲。
人物選取得非常典型,尤其是四個倌人:沈小紅、周雙珠、黃翠鳳、張惠珍。由於影片是日方投資的,所以飾演沈小紅的是日本演員,然而卻把沈小紅的“作”演繹得淋漓盡致。劉嘉玲飾演的“周雙珠”戲份很重,四個倌人之中她最會處世,影片正是通過她來表現倌人與客人之間微妙的牽制關係。黃翠鳳則是精明之人,幹練之極。而張惠珍,影片著墨很少,筆者對她的印象都是通過其他的角色感知的,處事也是圓滑,只不過多了幾分小女人的小家子氣。王老爺是影片的主線,影片就是以為王老爺接風的喝花酒開始的,也是以他離開上海為影片收尾。雖然台詞不多,有的也是幾句與沈小紅之間的粵語對白。梁朝偉演繹這個角色,更多的是靠肢體語言,以及眼神。幾場喝花酒的場景中,王老爺坐在席中,梁朝偉的肢體動作和眼神頗為玩味。
影片的節奏很緩慢,或者說是很“悶”,而且對白少,畫面靜止,幾乎像一出沒有過多對白的話劇,尤其是對聽不懂方言看字幕的觀眾。但這也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筆者觀看此片之時浸淫其中,曲終之時方自抬頭,發覺影片中的“海上花”已離筆者太遙遠。
與侯孝賢的第一次接觸是如此得讓筆者回味無窮,感謝侯孝賢給我們帶來了一部好電影。
相關報導
纖濃簡古,至味淡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我看《海上花》張愛玲
張愛玲說:“書中寫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與李淑芳的生死戀,而是王蓮生沈小紅的故事”,電影中李,陶的愛情只在開頭廖廖幾語,趙朴齋、陸秀寶等人乾脆就隻字不提。張愛玲與侯孝賢此刻又想到了一處,李、陶的故事充其量只是經典的痴男怨女故事的青樓版,但是王、沈的感情是互激的、互動的,兩人處於平等的地位,都有感情的大量付出,一旦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就會情海生波、由愛生恨,所以沈小紅才會怒打蕙貞、珠淚暗垂;王蓮生髮現沈小紅養戲子時怒不可遏、大鬧薈芳里。青樓小說中倌人與恩客之間的愛情能寫到。
這個程度也真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了。《海上花》的情與景如果僅僅用“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就提練出來,看來是太間單了。人的複雜感情,空間與時間都是符號,最深層底里的東西,卻是那顆永遠不願意被冷落的心。
朱天文
“電影當然不要忠於原著,照搬成電影的,沒有成功的。”
應該說文字跟電影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文字帶來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字裡行間的豐富內涵是影像所無法表達與替代的。從這點看,連朱天文自己都承認,改編張愛玲的電影沒有一部是成功的,包括《半生緣》,包括《海上花》。
而電影畢竟有它優於文字的地方,當侯孝賢的攝影機以一種冷靜、客觀、超然事外的態度對待故事裡的人和事時,已經告訴了我們,此刻的〈海上花〉是侯孝賢而不是張愛玲的了。
若水三千,各取一瓢。〈海上花〉被侯孝賢帶到嘎納參展時,面對法國解放報的採訪,侯孝賢曾說了如下一番話:我對說故事沒興趣,我的注意力總是不由自主被其它吸引過去,我喜歡的是時間跟空間在當下的痕跡。而人在這個痕跡里活動,我花非常大力氣來追尋這個痕跡來捕捉人的姿態神采,對我而言這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見,不加任何評價地把長三的生活片斷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是侯孝賢拍攝此片的主旨,恰恰也暗合了韓邦慶原著里平淡而近自然的神韻。
於是朱天文跟侯孝賢開始對小說做了驚人的裁剪。李淑芳、陶玉甫的生死戀被拋到畫外,趙朴齋、陸秀寶等人乾脆就隻字不提,原著的警世與揭黑幕的目的被摒棄。只把韓邦慶所說的“俱系閒話”的閒字發揮到了極致:所有的故事都在畫外發生、展開,只通過畫面上人們的言談講出來,甚至連一個外景鏡頭都沒有!然而,平淡並非平庸,在影片美輪美奐的畫面之外,如敘家常的言辭之間,有種豐富細膩、妙不可言的感覺緩緩流淌出來了。
侯孝賢
“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
有人說《海上花》是所有侯式電影中最不侯的一部。在其它的影片中,常常把目光投向台灣鄉村的青山綠水或者台灣城市的光怪陸離。那些背井離鄉到都市尋夢的年輕人,遭遇的往往是最初的夢想的幻滅與都市燈紅酒綠下的迷失。在這種無所適從的空虛失落中,鄉土成了最後的精神家園。而《海上花》變了亂了怪了,侯孝賢只談風月,講述起恩客與倌人、倌人與倌人、恩客與恩客之間的家長里短、分分合合。
身份特殊了,環鏡特殊了,時代特殊了。可候孝賢的鏡頭還是象一隻眼睛,透過他的眼睛,在平淡的敘事中白描出一幅悲歡的畫面。雖經過了太長的歲月的距離,我們卻感覺出人物心弦的每一次鮮活的撥動,都讓自己產生著共鳴。
精彩解析
細細剖來,侯孝賢竟用了四個極致的手段來達到他白描的目的。1極致的鏡頭
侯孝賢最擅長在長時間的鏡頭調度中,拍出了淹沒在時間與空間流動中,不勝唏噓的人事變遷。這種道家般的人生態度和影像風格結結實實地給電影打下侯的印記。《海上花》不僅如此,更是極致到一場一景,一景一鏡頭。100多分鐘的電影,竟只有40多個鏡頭!四十多個鏡頭,恰如40多個細碎的妓院生活切片,巧妙的達到如此的家常如此的日常的效果。
2極致的質感
電影觀罷,沒人不讚嘆服裝和布景的華美,飾物用品鋪排的獨具匠心。蔣調評彈《杜十娘》及幽咽的若有若無的絲竹之聲,昏黃如朦朧的夢境的曖昧顏色,將一種純粹的東方的質感一點點的演繹出來了。
用侯孝賢的話說:在考據跟復原的過程中,一種新的生活質地被創造出來。這個或許就是候孝賢要的東西---電影的底色與質感。
3極致的聲音
真是難為了上海話不大靈光的梁朝偉,候孝賢用上海話來講述這個故事,讓這些外地人門吃盡苦頭。梁的台詞只好被設計得少得可憐,羽田美智子無奈找了陳寶蓮來配音,說個不停的只有潘迪華,李嘉欣這些老上海了。如此一弄,到是背離了張愛玲的翻成白話的苦心,但最大限度的生活化起來了。
4極致的後景空間
候孝賢在後景上也做足了文章,片子很多鏡頭中,前面人物在說話、做事,但吸引觀眾的往往是後景里發生的事情:燒煙的、送飯的、倒茶的......強烈的生活實感撲面而來,這那裡是戲,倒象是觀眾無意中闖入了他們的生活。
十里洋場,華麗頹唐,兩個世紀前的故事,被候孝賢看似平淡的展現在面前。假如讓我用16個字來形容這部電影話,那就是:纖濃簡古,至味淡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獲獎記錄
第51屆坎城電影節(1998)提名主競賽單—-金棕櫚獎侯孝賢
第3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1998)
獲獎金馬獎—最佳藝術指導黃文英曹智偉
金馬獎—評審團大獎侯孝賢
提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侯孝賢
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廖淑珍黃文英宋敏慧沈步海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