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
篤公劉,於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覯於京。京師之野,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篤公劉,於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篤公劉,於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止基乃理,爰眾爰有。夾其皇澗,遡其過澗。止旅乃密,芮鞫之卽。
譯文
忠實厚道兮公劉,不會去占不圖康。劃分田界劃分疆,力積蓄兮糧滿倉。於是蒸餅備乾糧,裝進小袋和大囊。思考收斂用明光,張弓佩箭來武裝,干戈急速手中揚,更易方向去遠方。
忠實厚道兮公劉,詳細察看這高原。既富庶兮又榮繁,民心順理心明白,沒人埋怨沒長嘆。登上高高甑子山,返身回到那平川。怎樣渡過這山坳,獻出美玉和寶石,刀鞘飾物象只船。
忠實厚道兮公劉,去往百泉平原上,看那平原都有泉。然後登上南高崗,遇見這裡宜建京。京師田野形勢好,於是這兒停腳步。於是一同建陋居,於是說給大家聽,於是語其大家語。
忠實厚道兮公劉,安居京師有依靠,眾多人臣排行列,使人鋪筵又設幾。登上席位靠著幾,培養造就眾多人。捉住豬羊設筵席,酌酒用那匏瓜瓢。吃吧喝吧皆歡喜,作為君主要效法。
忠實厚道兮公劉,又能普遍又專長,測量日影上高崗。勘察南北和陰陽,觀看水源和流向。為君多次來敬畏,度量窪地和平原,確定田稅好交糧。度量西山夕照處,豳地使用可擴大。
忠實厚道兮公劉,建設宮室在豳原。橫渡渭水來治理,又采厲石和鍛石。定好地基有條理,改易眾人改易有。夾著大澗兩邊住,逆流而上可過澗。一同定居人安寧,水灣內外都靠近。
注釋
1.篤:(dǔ堵)《詩·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詩·大雅·大明》:“長子維行,篤生武王。”《老子·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先進》:“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荀子·修身》:“篤志而體,君子也。”《呂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篤,非孝也。”《史記·五帝紀》:“堯九男,皆益篤。”這裡用為忠實篤厚之意。
2.公劉:人名,傳說是后稷的曾孫,周朝創業便是從他開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公劉好貨。”
3.匪:《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易·無妄·辭》:“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詩·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邶風·靜女》:“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陳風·株林》:“匪適株林,從夏南兮!”《詩·小雅·杕杜》:“匪載匪來,憂心孔疚。”《詩·小雅·湛露》:“匪陽不晞。”《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廣韻·釋詁四》:“匪,非也。”這裡用為表示否定之意,相當於“不”之意。
4.居:《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詩·唐風·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詩·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詩·小雅·祈父》:“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老子·二章》:“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論語·憲問》:“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荀子·大略》:“不能而居之,誣也。”《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廣雅·釋言》:“居,據也。”這裡用為據,占據之意。
5.迺:(nai乃)同“乃”。助詞,無實義,起調整音節的作用。《詩·大雅·緜》:“迺慰迺止,迺左迺右。”《爾雅·釋詁》:“迺,乃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迺,語詞也。”
6.埸:(yì藝)《詩·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左傳·成公十三年》:“鄭人怒君之疆埸。”《篇海類編》:“今小田塍為埸。”本意為邊境、邊界之意。這裡用為田間的界限之意。
7.餱:(hou侯):同“餱”。《小雅·伐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詩·小雅·無羊》:“何蓑何笠?或負其餱。”《孟子·梁惠王下》:“《詩》云:‘乃積乃倉,乃裹餱糧。’”《說文》:“餱,乾食也。從食,矦聲。字亦作餱。”《廣雅·釋器》:“餱,糒也。”這裡用為乾糧之意。
8.橐:(tuo駝)《詩·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詩·小雅·斯乾》:“約之閣閣,椓之橐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寧子職納槖饘焉。”《戰國策·秦策》:“負書擔橐。”《孟子·梁惠王下》:“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田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說文》:“槖,囊也。”這裡用為有底的口袋之意。
9.囊:《戰國策·燕策》:“藥囊提軻。”《說文》:“囊,橐也。”《漢書·王吉傳》:“所載不過囊衣。”這裡是指沒有底的口袋之意。物品放在裡面,然後紮好兩頭。
10.思:《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詩·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說文》:“思,容也。”這裡用為思考、想、考慮之意。
11.戢:《詩·小雅·桑扈》:“不戢不難。”《詩·小雅·鴛鴦》:“戢其左翼。”《左傳·隱公四年》:“弗戢,將自焚。”《小爾雅》:“戢,斂也。”《孟子·梁惠王下》:“於橐於囊,思戢用光。”陶淵明《歸鳥》:“翼翼歸鳥,戢羽寒條。”這裡用為收斂之意。
12.戚:《周禮·考工記·序官》:“凡察車之道,欲其朴屬而微至。…不微至,無以為戚速也。”鄭玄註:“齊人有名疾為戚者。”陸德明釋文:“李音促,注同。”《論語·八佾》:“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齊易也,寧戚。”《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周以戚,吾從殷。”王肅註:“戚,猶促也。”這裡用為急速、緊迫之意。
13.爰:(yuan援)《書·盤庚上》:“既爰宅於茲,重我民,無盡劉。”《詩·邶風·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詩·鄘風·桑中》:“爰采唐矣?沫之鄉矣。”《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詩·小雅·皇皇者華》:“載馳載驅,周爰咨謀。”《詩·小雅·斯乾》:“爰居爰處,爰笑爰語。”《詩·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詩·大雅·緜》:“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這裡用為改易、更換之意。
14.行:(háng航)《詩·召南·行露》:“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豳風·七月》:“遵彼微行。”《詩·小雅·小弁》:“行有死人。”《詩·小雅·大東》:“有捄天畢,載施之行。”《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說文》:“行,道也。”這裡用為道路之意。
15.胥:《詩·小雅·桑扈》:“君子樂胥,受天之祜。”《詩·大雅·緜》:“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管子·大匡》:“將胥有所定也。”《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孟子·萬章上》:“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荀子·大略》:“故《春秋》善胥命,而《詩》非屢盟。”《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胥後令。”這裡用為觀察、考察之意。
16.斯:《詩·召南·殷其雷》:“何斯違斯,莫敢或遑?”《詩·豳風·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將。”《詩·小雅·斯乾》:“秩秩斯乾。”《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詩·大雅·思齊》:“譽髦斯士。”《詩·大雅·抑》:“斯言之玷。”《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論語·八佾》:“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禮記·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爾雅·釋詁》:“斯,此也。”假借為“此”,用為這、這個、這裡之意。
17.宣:《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這裡用為明白、了解之意。
18.陟:(zhi至)《周南·卷耳》:“陟彼崔嵬。”《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詩·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詩·小雅·車舝》:“陟彼高岡,析其柞薪。”《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詩·大雅·皇矣》:“陟我高岡,無矢我陵。”《詩·周頌·閔予小子》:“陟降庭止。”《爾雅》:“陟,陞也。”《虞書》:“汝陟帝位。”《說文》:“陟,登也。”這裡用為登高之意。
19.巘(yan演)《玉篇·山部》:“巘,《爾雅》曰:‘重巘,嵰。’謂山形如累兩甑貌。”《廣韻·阮韻》:“巘,山形如甑。”《文選·張衡》:“陵重巘,獵昆駼。”這裡用為形狀如甑的山之意。
20.舟:《詩·邶風·谷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李翱《故東川節度使盧公傳》:“商人舟米以來者相望。”本意為用船過渡,這裡延伸為渡過之意。
21.瑤:(yáo謠)《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瑤琨。”《周禮·內宰》:“瑤爵。”《左傳·昭公七年》:“賂以瑤瓮。”《說文》:“瑤,石之美者。”指似玉的美石,亦泛指美玉。
22.鞞:(bing稟)《詩·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鞞琫有珌。”《逸周書·王會》:“請令以魚皮之鞞為獻。”這裡用為刀鞘之意。
23.琫:(běng綳)《詩·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鞞琫有珌。”這裡用為古代佩刀鞘上近口處的飾物之意。
24.容:《詩·衛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周禮·考工記·匠人》:“凡為甲,必先為容。”《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論語·鄉黨》:“寢不屍,居不容。”《荀子·君道》:“其居鄉里也,容而不亂。”《韓非子》:“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導之,因隨物之容。”這裡用為模式,樣式之意。
25.刀:通“舠”。《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這裡用為小船之意。
26.逝:《詩·邶風·谷風》:“毋逝我梁。”《詩·陳風·東門之枌》:“穀旦於逝。”《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詩·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不入我門。”《詩·小雅·車舝》:“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楚辭·九歌·少司命》:“倏而來兮忽而逝。”《說文》:逝,往也。”《廣雅》:“逝,行也。”這裡用為去、往之意。
在此處添加文字27.溥:(pǔ普)通“普”。《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禮記·中庸》:“溥溥如天。”《漢書·王莽傳下》:“惟民睏乏,雖溥開諸倉以賑贍之,猶恐未足。”《玉篇·水部》:“溥,遍也,普也。”這裡用為普遍之意。
28.覯:(gou構)《詩·召南·草蟲》:“亦既覯止。”《詩·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詩·豳風·伐柯》:“我覯之子。”《詩·小雅·裳裳者華》:“我覯之子,我心寫兮。”《詩·小雅·車舝》:“鮮我覯爾,我心寫兮。”《說文》:“覯,遇見也。”這裡用為遇見之意。
29.處:《易·旅·九四》:“旅,於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詩·召南·江有渚》:“江有渚,之子歸,不我與。其後也處。”《詩·邶風·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詩·邶風·擊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詩·邶風·旄丘》:“何其處也?必有與也!”《詩·曹風·蜉蝣》:“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禮記·射義》:“處者處。”《國語·楚語》:“譬之如牛馬處暑之既至。”《說文·幾部》:“處,止也。”《廣雅·釋詁二》:“處,止也。”“處”即“處”的古字,於六書為會意。金文加聲旁“虍”變成了形聲字。本義:中止、停止。這裡用為停止之意。
30.廬:《易·剝·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場有瓜。”《左傳·襄公三十年》:“廬井有伍。”《荀子·正名》:“屋室廬庾。”《說文》:“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廣雅》:“廬,舍也。”《漢書·食貨志》:“餘二十畝,以為廬舍。”這裡泛指簡陋居室之意。
31.旅:《詩·小雅·北山》:“旅力方剛,經營四方。”《詩·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師我旅。”《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這裡用為俱、一同之意。
32.蹌:《書·益稷》:“笙鏞以間,鳥獸蹌蹌。”《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爾雅》:“蹌蹌,動也。”《虞書》:“鳥獸蹌蹌。”《禮記·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荀子·大略》:“朝庭之美,濟濟蹌蹌。”《法言·問明》:“鳳鳥蹌蹌,匪堯之庭。”這裡用為有行列貌之意。
33.濟:《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詩·大雅·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詩·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左傳·成公二年》:“濟濟多士。”這裡用為眾多之意。
34.俾:(bǐ比)《詩·邶風·日月》:“俾也可忘。”《詩·小雅·節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詩·小雅·天保》:“俾爾單厚。”《詩·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詩·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祗也。”《詩·小雅·雨無正》:“巧言如流,俾躬處休。”《詩·大雅·緜》:“俾立室家,其繩則直。”這裡用為“使”之意。
35.造:《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詩·大雅·思齊》:“小子有造。”《孟子·離婁下》:“君子深造有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造為憲令。”這裡用為培養、造就之意。
36.曹:《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杜預註:“曹,群也。”《國語·周語下》:“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韋昭註:“曹,群也。”這裡用為眾人之意。
37.豕:(shu史)《易·大畜·六五》:“豶豕之牙,吉。”《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易·姤·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毛傳:“豕,豬也。”《玉篇·豕部》:“豕,豬烯之惚名。”這裡指為豬。
38.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時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老子·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王制》:“宰爵知賓客祭祀饗食犧牲牢之數。”《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又如:牢羞(牛羊等祭祀牲品);牢禮(用牛羊豕三牲宴請賓客之禮);牢具(牲牢之體);牢酒(牢牲和酒)。這裡用為祭祀宴席之意。
39.匏:(páo袍)《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漢書·郊祀志下》:“其器陶匏。”《說文》:“匏,瓠也。”這裡用指為瓜類植物,匏瓜有苦、甜兩種,味苦的不能吃,但可用來幫助泅水。
40.宗:《詩·大雅·鳧鷖》:“鳧鷖在潨,公屍來燕來宗。”《老子·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論語·學而》:“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儀禮·士昏禮》:“宗爾父母之言。”《楚辭·招魂》:“室家遂宗。”《荀子·成相》:“宗其賢良,辨其殃孽。”《呂氏春秋》:“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史記·孝文帝本紀》:“蓋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這裡用為尊崇效法之意。
41.景:古同“影”。《詩·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荀子·王霸》:“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直也。”《荀子·解蔽》:“濁明外景,清明內景。”這裡用為影子之意。
42.單:(chán蟬)通“憚”。《周禮》:“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荀子·宥坐》:“廢不能以單之。”《漢書·東方朔傳》:“昔伯姬燔而諸侯憚,奈何乎陛下?”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憚,敬也,敬其節直也。”這裡用為敬畏之意。
43.隰:(xí席)《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簡兮》:“山有榛,隰有苓。”《詩·秦風·車鄰》:“阪有漆,隰有栗。”《詩·唐風·山有樞》:“山有栲,隰有杻。”《詩·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於彼原隰。”《詩·小雅·棠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詩·小雅·信南山》:“畇畇原隰,曾孫田之。”《爾雅·釋地》:“下濕曰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牧隰皋。”《公羊傳·昭公元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周禮·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管子·形勢》:“平原之隰。”《淮南子·時則》:“丘隰水潦。”《說文》:“隰,阪下濕也。”這裡用為低濕之地之意。
44.徹:《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無德司徹。”《論語·顏淵》:“盍徹乎!”《孟子·滕文公上》:“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貢,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這裡用為稅田十取一的周朝田稅制度之意。
45.允:《書·堯典》:“允厘百工。”《詩·小雅·十日之交》:“家伯維宰,仲允膳夫。”這裡用為使用之意。
46.荒:《易·泰·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中行。”《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毛傳:“荒,大也。”《老子·二十章》:“荒兮,其未央哉!”《荀子·正論》:“封內,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漢書·敘傳下》:“偪上並下,荒殖其貨。”顏師古註:“荒,大也。”這裡用為擴大、開拓之意。
47.渭:(Wèi味)水名。源出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流經陝西省與涇河、北洛河會合,至潼關縣入黃河,長810公里。流域為關中平原。《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詩·大雅·大明》:“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48.亂:《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書·禹貢》:“亂於河。”《論語·泰伯》:“予有亂臣十人。”亂臣,即能治理國家的大臣。這裡用為治理之意。
49.厲:古同“礪”。礪,一種石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束載厲兵秣馬。”《戰國策·秦策》:“綴甲厲兵。”《禮記·儒行》:“砥厲廉隅。”《荀子·性惡》:“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陸德明《經典釋文》:“厲,本又作礪。”《廣雅》:“厲,磨也。”這裡用為磨刀石之意。
50.鍛:這裡用為鍛鐵用的砧石之意。
51.皇:即“煌”的古字。《書·帝命》:“騐皇者,煌煌也。”《書·洪範》:“建用皇極。”《詩·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詩·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詩·周頌·執競》:“上帝是皇。”《荀子·賦》:“皇天隆物,以示下民。”《說文》:“皇,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這裡用為“大”之意。
52.遡:(su訴)《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爾雅》:“逆流而上曰溯洄。”這裡用為端直地逆流而上之意。
53.密:通“謐”。《書·舜典》:“四海遏密八音。”《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爾雅·釋詁》:“密,靜也。”《文選·張衡》:“京室密清。”這裡用為安寧、安靜之意。
54.芮:(ruì瑞)通“汭”。《左傳·昭公元年》:“館於洛汭。”這裡用為水灣之內之意。芮鞫:水灣之內稱芮,水灣之外稱鞫。
55.即:《易·屯·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易·旅·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衛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鄭玄箋:“即,就也。”《詩·齊風·東方之日》:“在我室兮,履我即兮。”《論語·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邢昺疏:“就近之則顏色溫和。”《史記·平準書》:“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爾雅·釋詁下》:“即,尼也。”郭璞註:“尼者,近也。”徐鍇《說文系傳》:“即,猶就也。”這裡用為靠近之意。
鑑賞
這是周人敘述歷史的詩篇之一,歌詠公劉從邰遷豳的事跡。第一章寫起程之前。第二章寫初到豳地,相土安民。第三章寫建設都邑。第四章寫宴飲群臣。第五章寫拓墾土田。第六章寫繼續建設。
此篇上承《生民》,下接《緜》,構成了周人史詩的一個系列。《生民》寫周人始祖在邰(故址在今陝西武功縣境內)從事農業生產,此篇寫公劉由邰遷豳(在今陝西旬邑和彬縣一帶)開疆創業,而《緜》詩則寫古公亶父自豳遷居岐下(在今陝西岐縣),以及文王繼承遺烈,使周之基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公劉,陸德明《經典釋文》引《尚書大傳》云:“公,爵;劉,名也。”後世多合而稱之曰公劉。大約在夏桀之時,后稷的兒子不窋(zhuò)失其職守,自竄於戎狄。不窋生了鞠陶,鞠陶生了公劉。公劉回邰,恢復了后稷所從事的農業,人民逐漸富裕。“乃相土地之宜,而立國於豳之谷焉”(見《豳風》朱熹《集傳》)。這首詩就著重記載了公劉遷豳以後開創基業的史實。
詩共六章,每章六句,均以“篤公劉”發端,從這讚嘆的語氣來看,必是周之後人所作。《詩集傳》謂:“舊說召康公以成王將蒞政,當戒以民事,故詠公劉之事以告之曰:‘厚者,公劉之於民也!”’若是成王時召康公所作,則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前後,可見公劉的故事在周人中已流傳好幾代,至此時方整理成文。
詩之首章寫公劉出發前的準備。他在邰地劃分疆界,領導人民勤勞耕作,將豐收的糧食裝進倉庫,製成乾糧,又一袋一袋包裝起來。接著又挽弓帶箭,拿起干戈斧鉞各種武器,然後浩浩蕩蕩向豳地進發。以下各章寫到達豳地以後的各種舉措,他先是到原野上進行勘察,有時登上山頂,有時走在平原,有時察看泉水,有時測量土地。然後開始規劃哪裡種植,哪裡建房,哪裡養殖,哪裡採石……一切安頓好了,便設宴慶賀,推舉首領。首領既定,又組織軍隊,進行防衛。詩篇將公劉開拓疆土、建立邦國的過程,描繪得清清楚楚,仿佛將讀者帶進遠古時代,觀看了一幅先民勤勞樸實的生活圖景。
整篇之中,突出地塑造了公劉這位人物形象。他深謀遠慮,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他在邰地從事農業本可以安居樂業,但他“匪居匪康”,不敢安居,仍然相土地之宜,率領人民開闢環境更好的豳地。作為部落之長,他很有組織才能,精通領導藝術。出發之前,他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必待兵精糧足而後啟行。既到之後,不辭勞苦,勘察地形,規劃建設,事無巨細,莫不躬親。詩云:“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呂祖謙評此節曰:“以如是之佩服,而親如是之勞苦,斯其所以為厚於民也歟!”(《詩集傳》引)他身上佩帶著美玉寶石和閃閃發光的刀鞘,登山涉水,親臨第一線,這樣具有光輝形象的領導者,自然得到民眾的擁護,也自然會得到後世學者的讚揚。
詩中不僅寫了作為部落之長的公劉,而且也寫了民眾,寫了公劉與民眾之間齊心協力、患難與共的關係。詩云:“思輯用光。”又云:“既庶既繁,既順迺宣,而無永嘆。”是說他們思想上團結一致,行動上緊緊相隨,人人心情舒暢,沒有一個在困難面前唉聲嘆氣。“於時處處,於時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詩人用了一組排比句,謳歌了人們在定居以後七嘴八舌、談笑風生的生動場面。
看來在公劉的時代,似乎既有一定的組織紀律,也有一定的民主自由。詩云:“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於牢,酌之用匏。食之飲之,君之宗之。”在歡慶的宴會上,人們依次入座,共享豐盛的酒肴。在酒足飯飽之際,人們共同推舉首領,這中間似可窺見先民政治生活的一個縮影。呂祖謙評此章云:“既饗燕(宴)而定經制,以整屬其民,上則皆統於君,下則各統於宗。蓋古者建國立宗,其事相須。”(《詩集傳》引)這話有一定道理,但他不免從封建宗法制度出發去看待那時的社會,忽視了詩中所固有的活潑暢舒的自由氣氛。
此詩的特點是在行動中展示當時的社會風貌,在具體場景中刻畫人物形象。無論是“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的行進行列,無論是“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的勘察情景,都將人與景結合起來描寫,因而景中有人,栩栩如生。微感不足的是寫勘察的地方較多,二、三、五、六四節雖各有側重,然重複之處亦在所難免。這大概是由於當時部落的生活還比較單純,其他無甚可寫所致吧?然而在那個時代能有這樣的史詩,確也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