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家小書:詞學十講》根據龍榆生先生詞學學習創作課上講義編輯而成,作品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詞學淵源、選調、作法等內容。作為與夏承燾、唐圭璋齊名的詞學大家,文中多本色當行語。其論選韻、重去聲、析比興,皆鞭辟入裡,富遠見卓識,可說是講解宋詞欣賞的優秀讀物。作者簡介
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又名龍七,別號忍寒居士。江西萬載人。1928年起,先後任教於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及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一生致力於詞學研究。曾主編《詞學季刊》、《同聲月刊》。著有《中國韻文史》、《詞曲概論》、《唐宋詞格律》、《唐宋名家詞選》等。
目錄
第一講唐宋歌詞的特殊形式和發展規律
第二講唐人近體詩和曲子詞的演化
第三講選調和選韻
第四講論句度長短與表情關係
第五講論韻位安排與表情關係
第六講論對偶
第七講論結構
第八講論四聲陰陽
第九講論比興
第十講論欣賞和創作
附錄一四聲的辨別和練習
附錄二談談詞的藝術特徵
附錄三宋詞發展的幾個階段
前言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蒐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於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裡,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書摘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白石道人歌曲·暗香》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白石道人歌曲·疏影》
我們要了解這兩首詞的比興所在,必得約略了解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所常往還的朋友是些什麼人物。他在他所寫的“自敘”里提到:“參政范公(成大)以為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待制楊公(萬里)以為於文無所不工,甚似陸天隨(龜蒙)。於是為忘年交。”又說:“稼軒辛公(棄疾)深服其長短句。”賞識他的才藝的名流是很多的。他慨嘆著說:“嗟乎!四海之內,知己者不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於窶困無聊之地者。”(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二引)他鬱郁不得志,連個人的生活都得依靠親友們的幫助。“士為知己者死”,是我國長期封建社會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常情。據夏承燾考定,這兩首詞作於公元1191年(光宗紹熙二年辛亥)由合肥南歸,寄住蘇州范成大的石湖別業時。距離他寫《揚州慢》(孝宗淳熙三年丙申,公元1176年),雖已有了十五年之久,而他在《揚州慢》和《淒涼犯》詞中所描繪的金兵進犯後江北~帶的荒涼景象,該是不會輕易忘懷的。在他的朋友中,如上面所舉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又都是具有愛國思想的人,他雖落拓江湖,又怎能不“繫心君國”,慨然有用世之志?他寫《暗香》、《疏影》時,據夏承燾說,年齡還只三十七歲,正是才人志士還可以發憤有為的時候。由於這些情況,他對范成大是該存有汲引上進的幻想的。張惠言說:“時石湖(范成大)蓋有隱遁之志,故作此二詞以沮之。”又說:“首章言己嘗有用世之志,今老無能,但望之石湖也。”他又在《疏影》下注云:“此章更以二帝之憤發之,故有昭君之句。”(並見《詞選》)夏承燾說:“石湖此時六十六歲,已宦成身退,白石實少於石湖二十餘歲,張說誤。”(夏著《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卷三)而鄧廷楨著《雙硯齋詞話》評說此詞“乃為北庭後宮言之。”
我們試把張惠言、鄧廷楨、鄭文焯、夏承燾諸人的說法參互比較一下。我覺得《暗香》“言己嘗有用世之志”,這一點是對的。但“望之石湖”,卻不是為了自己的“今老無能”,而是希望范能愛惜人才,設法加以引薦。所以他一開始就致感於過去范氏對他的一些照護。“何遜”二句,不是真箇說的自己老了,而是致慨於久經淪落,生怕才華衰退,不能再有作為,是自謙也是自傷的話頭。“竹外疏花”.仍得將“冷香”襲人“瑤席”,是說自己的憔悴形骸,還有接近有力援引者的機會,又不免激起聯翩浮想,寄希望於石湖。過片再致慨於士氣消沉,人才寥落,造成南宋半壁江山的頹勢。“寄與”二句是借用陸凱寄范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詩意,個人想要一抒忠悃,犯寒生“春”,爭奈雨雪載途,微情難達。“翠尊”二句亦感於石湖業經退隱,未必更有汲引的可能,亦惟有相對無言,黯然留作永念而已。“長記”二語,可能在范得居權要時有過邀集群賢暗圖大舉的私議。“西湖”是南宋首都所在,這一句是有些“漏泄春光”的。曾幾何時?“又片片、吹盡也”!後緣難再,亦只有飲泣吞聲而已!
……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