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與你相遇:王秋楊的珠峰日記
作者: 王秋楊 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個非職業的登山愛好者,一位在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了地球南極、北極、最高極這三極探險的華人女性,一位繁忙的企業家,一位擁有兩個孩子的母親,一位被各大時尚及女性媒體所青睞的時尚人物……有著這諸多身份的王秋楊,用女性所特有的細膩情懷和質樸筆觸,記錄了自己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整個過程。對體能的挑戰,對意志的磨礪,對精神的超越,一一躍然紙上。而艱苦中,竟也不乏輕鬆甚至是詼諧的場景,美麗的雪域風光,神秘的風土人情,亦是著墨的要點。書中有關專業器械、裝備的豐富知識,對登山愛好者也是看點之一。
全書附以王秋楊登頂過程中大量拍攝的珍貴圖片。
作者簡介
王秋楊,今典集團聯席總裁。
2007年5月24日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成為首位到達“地球三極”(南極點、比極點、最高點)的華人女性。
2007年2月和兒子牧遙(11歲)、牧遠(9歲)攜手登頂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海拔5895米)。
2006年10月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
2006年5月和兒子牧遙(10歲)、牧遠(8歲)攜手登頂四川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25米)。
2005年12月登頂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4897米)。
2005年12月參加極度體驗“7+2”南極探險隊,徒步到達南極點。
2005年8月-9月自駕車由川藏線進。滇藏線出,主持西藏阿里地區“蘋果學校”開學儀式,進行“蘋果赤腳醫生工程”前期調研。
2005年7月登頂西藏啟孜峰(海拔6206米)。
2005年4月徒步到達北極點。
2005年2月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海拔5895米)。
2004年8月登頂新疆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獲得“國家級登山運動健將”稱號。
2004年7月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
2004年5月登頂四川四姑娘山二峰(海撥5276米)。
2003年10月登頂雲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03年10月捐款1000萬元,在西藏阿里修建四所“蘋果學校”,創辦“蘋果基金會”。
2003年10月出版第一本西藏遊記—— 《極度體驗》 。
2003年7月自駕車穿越新疆羅布泊無人區。
2003年6月自駕車由青藏線進。新藏線出,考察阿里地區原生態教育。
2000年背包漫遊歐洲。
1998年背包漫遊南美洲。
1998年隨中國科考隊,穿越西風帶,赴南極考察探險。
目錄
第一章簽下了登珠峰的“生死狀”
第二章珠峰下的溫柔時光
第三章來來回回的拉練
第四章珠峰之巔就在眼前
第五章我“第一個”登上珠峰
後記
附錄一
巔峰2007
被雪山感動的靈魂
當夢想照進現實
放花無語對珠峰
附錄二
解密珠峰攀登
珠峰簡介
進山路程
北側傳統路線詳解
適應和拉練
天氣和氧氣
攀登裝備提示
高山嚮導和協作、運輸和通訊
只有山,不曾遠離……
媒體評論
登山最重要的不是體能,而是對身心細緻入微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一種無我的樂觀主義精神。王秋楊能登頂珠峰我不奇怪,在多次與她合作登山或遠足的過程中,我了解的她是一個善良、熱情而大氣的女性,這本書記錄的是一個漢族女子及企業家登頂世界極點的神奇故事,更是一次精神與心靈的旅程。
——張朝陽
這是本閒書,適合兩類人看。
一類是我這樣的“沙發上的旅行者”,躺在床上,知道了西藏的很多小店是四川人開的;洗衣店居然還做邊防哨所的生意:洗被子和軍裝;登珠峰時,上廁所是一次複雜的操作。
第二類是對本書有興趣的人,是那些真正想登山的。連體高山靴該買哪家的牌子,沖頂背囊為什麼可以不講究肩背的舒適性。認真的登山者請校驗一下書中的內容,再寫出下一本精彩好書。
——俞渝
人類首次登頂珠峰的埃德蒙·希拉蕊爵士說,登頂珠峰依靠的無非是“實用的技巧和足夠長的繩索”,王秋楊當然也不例外。
攀登之路是艱難而枯燥的,但王秋楊筆下卻另有一番風景——讀者不會看到太多“技巧和繩索”,也很容易略過她“堅持訓練,從無懈怠”的一面,感覺王秋楊一路閒吃閒聊,寫寫日記,看看電影,玩著玩著就上到珠峰之巔了。
——王石
王秋楊是個傳奇女子,她的膽量、性格和貌相都是新中國新女性的典範。也就是因為這些,她的書會和人一樣精彩。
——洪晃
珠峰地區環境惡劣,最低高度也有五千二百米。人在那個高度待著不做事也不舒服,別說寫東西了。可王秋楊就可以做到天天記日記。現在連我這樣的職業登山家,登珠峰時許多細節都要問問秋楊,就因為她的書里記錄了大量登山細節。
這本書是一個登山者對珠峰攀登的詳細描述。任何計畫攀登珠峰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衷心希望秋楊把這個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
——王勇峰
書摘插圖
第一章簽下了登珠峰的“生死狀今天是出發的日子,我要去登珠峰!
儘管為這一天準備了很多年,可真到眼前卻有點恍惚——這是真的嗎?
我可能有些緊張,也可能太興奮,已經連續三個星期沒有睡好覺了。越是臨要出發,事兒就越多。於是我想,如果再不走,我該焦慮了,畢竟這山太大了!
我是和十一郎-同出發的,他為我們蘋果基金會的工作出差去阿里。我們會在拉薩分手。
在首都機場,我看到書店的架子上正在賣著我的新書《風過高原》 ,很顯眼的位置。新書的出版讓我很受鼓舞,於是這一次我在背包里裝了三個日記本,打算把它們全寫滿。如果我登頂了,就回來寫本書,書名叫《我登上了珠峰》;如果我沒登頂,那也寫本書,書名就叫《我沒登上珠峰》。我想一樣有意義,畢竟這樣的體驗太難得了。
在成都轉機,遇到我們這次同隊的深圳山友——高大的李向平。
下午4點到達拉薩。
去西藏登山學校見到尼瑪校長,還有湖南的徐江雷和北京的記者劉小奇。來自大連的著名的大劉出去了。我們這次一共六名隊員,就差杭州的范范和溫州的阿南還沒到。
報到之後,我們去了大昭寺邊上的林倉,我住大間。登山物資太多,這些日子天天在整理裝備,我隨行有兩個馱包,其他四個大馱包都辦了航空託運。放下東西和十一郎去太陽島人民公社吃茵類火鍋,很美味,禾口內地沒有分別,這種飯食進山後可就沒得吃了。
飯後溜達在路上,發現月亮很圓、很亮。
夜裡的拉薩溫差還是有些大,服務員普布又給我加了一床被子。
我很喜歡這個房間的布局,很想擁有這樣一棟房子。我一直以來都在拉薩找房子,可始終都沒有合適的。其實我也知道,一年還能過來住幾次?可不知怎么的,西藏是個讓我幸福感很強的地方。一所房子,其實就是一個精神家園,證明一種存在、一種擁有。
今天來的路上,陽光、江水、水裡的黃鴨,還有我熟悉的一切,讓我的心開始快樂起來。
哇,拉薩它真的很不同!
……內容簡介
一個非職業的登山愛好者,一位在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了地球南極、北極、最高極這三極探險的華人女性,一位繁忙的企業家,一位擁有兩個孩子的母親,一位被各大時尚及女性媒體所青睞的時尚人物……
有著這諸多身份的王秋楊,用女性所特有的細膩情懷和質樸筆觸,記錄了自己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整個過程。對體能的挑戰,對意志的磨礪,對精神的超越,一一躍然紙上。而艱苦中,竟也不乏輕鬆甚至是詼諧的場景,美麗的雪域風光,神秘的風土人情,亦是著墨的要點。書中有關專業器械、裝備的豐富知識,對登山愛好者也是看點之一。
全書附以王秋楊登頂過程中大量拍攝的珍貴圖片。
作者簡介
王秋楊,今典集團聯席總裁。
2007年5月24日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成為首位到達“地球三極”(南極點、比極點、最高點)的華人女性。
2007年2月和兒子牧遙(11歲)、牧遠(9歲)攜手登頂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海拔5895米)。
2006年11月出版第二本西藏遊記——《風過高原》。
2006年10月登頂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
2006年5月和兒子牧遙(10歲)、牧遠(8歲)攜手登頂四川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25米)。
2005年12月登頂南極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4897米)。
2005年12月參加極度體驗“7+2”南極探險隊,徒步到達南極點。
2005年8月-9月自駕車由川藏線進。滇藏線出,主持西藏阿里地區“蘋果學校”開學儀式,進行“蘋果赤腳醫生工程”前期調研。
2005年7月登頂西藏啟孜峰(海拔6206米)。
2005年4月徒步到達北極點。
2005年2月攀登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海拔5895米)。
2004年8月登頂新疆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獲得“國家級登山運動健將”稱號。
2004年7月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海拔5642米)。
2004年5月登頂四川四姑娘山二峰(海撥5276米)。
2003年10月登頂雲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
2003年10月捐款1000萬元,在西藏阿里修建四所“蘋果學校”,創辦“蘋果基金會”。
2003年10月出版第一本西藏遊記——《極度體驗》。
2003年7月自駕車穿越新疆羅布泊無人區。
2003年6月自駕車由青藏線進。新藏線出,考察阿里地區原生態教育。
2000年背包漫遊歐洲。
1998年背包漫遊南美洲。
1998年隨中國科考隊,穿越西風帶,赴南極考察探險。
目錄
第一章簽下了登珠峰的“生死狀”
第二章珠峰下的溫柔時光
第三章來來回回的拉練
第四章珠峰之巔就在眼前
第五章我“第一個”登上珠峰
後記
附錄一
巔峰2007
被雪山感動的靈魂
當夢想照進現實
放花無語對珠峰
附錄二
解密珠峰攀登
珠峰簡介
進山路程
北側傳統路線詳解
適應和拉練
天氣和氧氣
攀登裝備提示
高山嚮導和協作、運輸和通訊
只有山,不曾遠離……
媒體評論
登山最重要的不是體能,而是對身心細緻入微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一種無我的樂觀主義精神。王秋楊能登頂珠峰我不奇怪,在多次與她合作登山或遠足的過程中,我了解的她是一個善良、熱情而大氣的女性,這本書記錄的是一個漢族女子及企業家登頂世界極點的神奇故事,更是一次精神與心靈的旅程。
——張朝陽
這是本閒書,適合兩類人看。
一類是我這樣的“沙發上的旅行者”,躺在床上,知道了西藏的很多小店是四川人開的;洗衣店居然還做邊防哨所的生意:洗被子和軍裝;登珠峰時,上廁所是一次複雜的操作。
第二類是對本書有興趣的人,是那些真正想登山的。連體高山靴該買哪家的牌子,沖頂背囊為什麼可以不講究肩背的舒適性。認真的登山者請校驗一下書中的內容,再寫出下一本精彩好書。
——俞渝
人類首次登頂珠峰的埃德蒙·希拉蕊爵士說,登頂珠峰依靠的無非是“實用的技巧和足夠長的繩索”,王秋楊當然也不例外。
攀登之路是艱難而枯燥的,但王秋楊筆下卻另有一番風景——讀者不會看到太多“技巧和繩索”,也很容易略過她“堅持訓練,從無懈怠”的一面,感覺王秋楊一路閒吃閒聊,寫寫日記,看看電影,玩著玩著就上到珠峰之巔了。
——王石
王秋楊是個傳奇女子,她的膽量、性格和貌相都是新中國新女性的典範。也就是因為這些,她的書會和人一樣精彩。
——洪晃
珠峰地區環境惡劣,最低高度也有五千二百米。人在那個高度待著不做事也不舒服,別說寫東西了。可王秋楊就可以做到天天記日記。現在連我這樣的職業登山家,登珠峰時許多細節都要問問秋楊,就因為她的書里記錄了大量登山細節。
這本書是一個登山者對珠峰攀登的詳細描述。任何計畫攀登珠峰的人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衷心希望秋楊把這個好習慣一直堅持下去。
——王勇峰
書摘插圖
第一章簽下了登珠峰的“生死狀
今天是出發的日子,我要去登珠峰!
儘管為這一天準備了很多年,可真到眼前卻有點恍惚——這是真的嗎?
我可能有些緊張,也可能太興奮,已經連續三個星期沒有睡好覺了。越是臨要出發,事兒就越多。於是我想,如果再不走,我該焦慮了,畢竟這山太大了!
我是和十一郎-同出發的,他為我們蘋果基金會的工作出差去阿里。我們會在拉薩分手。
在首都機場,我看到書店的架子上正在賣著我的新書《風過高原》,很顯眼的位置。新書的出版讓我很受鼓舞,於是這一次我在背包里裝了三個日記本,打算把它們全寫滿。如果我登頂了,就回來寫本書,書名叫《我登上了珠峰》;如果我沒登頂,那也寫本書,書名就叫《我沒登上珠峰》。我想一樣有意義,畢竟這樣的體驗太難得了。
在成都轉機,遇到我們這次同隊的深圳山友——高大的李向平。
下午4點到達拉薩。
去西藏登山學校見到尼瑪校長,還有湖南的徐江雷和北京的記者劉小奇。來自大連的著名的大劉出去了。我們這次一共六名隊員,就差杭州的范范和溫州的阿南還沒到。
報到之後,我們去了大昭寺邊上的林倉,我住大間。登山物資太多,這些日子天天在整理裝備,我隨行有兩個馱包,其他四個大馱包都辦了航空託運。放下東西和十一郎去太陽島人民公社吃茵類火鍋,很美味,禾口內地沒有分別,這種飯食進山後可就沒得吃了。
飯後溜達在路上,發現月亮很圓、很亮。
夜裡的拉薩溫差還是有些大,服務員普布又給我加了一床被子。
我很喜歡這個房間的布局,很想擁有這樣一棟房子。我一直以來都在拉薩找房子,可始終都沒有合適的。其實我也知道,一年還能過來住幾次?可不知怎么的,西藏是個讓我幸福感很強的地方。一所房子,其實就是一個精神家園,證明一種存在、一種擁有。
今天來的路上,陽光、江水、水裡的黃鴨,還有我熟悉的一切,讓我的心開始快樂起來。
哇,拉薩它真的很不同!
……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