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德國的盟友土耳其仍然統治著阿拉伯半島,而該地區的各個部族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麥加的哈希姆家族發動了爭取阿拉伯人獨立的戰爭,英國軍方派了有“阿拉伯通”之稱的陸軍情報軍官勞倫斯到那裡進行活動。
勞倫斯在去麥地那會見部族首領費薩爾王子的途中, 遇見了哈里蘇部族的首領阿里,此人年輕剽悍,給勞倫斯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勞倫斯到費薩爾處,親眼目睹了他的大本營遭到土耳其飛機的轟炸,傷亡慘重。費薩爾採納了勞倫斯的意見,從陸路攻打亞喀巴,為占領大馬士革鋪平道路。勞倫斯則與阿里率領突擊隊穿過沙漠,冒著炎熱與風沙。日夜兼程,很快攻下該城。
英國在阿拉伯半島的意圖是給阿拉伯人有限的槍枝彈藥,叫他們牽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時將阿拉伯各部族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勞倫斯基本上是按照這一戰略採取行動的,但做法上比較講究策略。他換上阿拉伯人的服裝,儘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於突擊隊屢建戰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對大馬士革發動的總攻勢中,勞倫斯與阿里率領的阿拉伯軍隊驍勇善戰,長驅直入,比英軍提前一天攻入。但戰後,英阿雙方在管轄大馬士革這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英國背信棄義地拒絕了阿拉伯人的獨立請求,而勞倫斯困於複雜的政治外交鬥爭之中,仕途失意,不得已退役。他回到英國後,憂鬱不得志,不久後勞倫斯騎著機車出行,在路上躲避兩個兒童而摔倒,不幸身亡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彼德·奧圖 | 勞倫斯 | |
亞利克·基尼斯 | 費薩爾王子 | |
安東尼·奎恩 | 奧達 | |
傑克·霍金斯 | 艾倫比 | |
奧馬爾·沙里夫 | 阿里 | |
何塞·費勒 | Turkish Bey (as Jose Ferrer) | |
安東尼·奎爾 | Colonel Brighton | |
克勞德·雷恩斯 | Mr. Dryden | |
阿瑟·甘迺迪 | Jackson Bentley | |
Donald Wolfit | General Murray | |
I.S. Johar | Gasim | |
Gamil Ratib | Majid | |
Michel Ray | Farraj | |
John Dimech | Daud | |
Zia Mohyeddin | Tafas | |
Howard Marion-Crawford | Medical Officer (as Howard Marion Crawford) | |
Jack Gwillim | Club Secretary | |
Hugh Miller | R.A.M.C. Colonel | |
John Barry | MP in Map Room | |
Bruce Beeby | Captain at Officer's Club | |
Fred Bennett | Sergeant at Cairo Headquarters | |
Steve Birtles | Motor Bike Rider | |
羅伯特·鮑特 | Officer with Pipe Gazing at Lawrence | |
Peter Burton | Sheik in Arab Council | |
J.R.M. Chapman | Extra | |
Tim Clutterbuck | Turkish Pilot | |
Barbara Cole | Nurse | |
Captain John Crewdson | Turkish Pilot | |
Basil Dignam | Cavalry General at Field Briefing | |
Peter Dukelow | Driver in Cairo | |
Kenneth Fortescue | Allenby's Aide | |
Harry Fowler | William Potter | |
Mohamed Habachi | Talal | |
傑克·海德利 | Reporter at Lawrence's Funeral | |
Rafael Hernández | Turkish Soldier | |
Bert Holliday | Driver | |
Noel Howlett | Vicar at St. Paul's | |
Cher Kaoiu | Khitan of Aleppo | |
Patrick Kavanagh | Staff Major - Murray's Aide | |
大衛·里恩 | Motorcyclist by Suez Canal | |
Ian MacNaughton | Michael George Hartley | |
Clive Morton | Artillery General at Field Briefing | |
Daniel Moynihan | Officer in Officer's Club | |
Henry Oscar | Reciter | |
George Plimpton | Bedouin | |
Bryan Pringle | Driver | |
Kamal Rashid | Auda's Son | |
Robert Rietty | Majid | |
約翰·羅賓遜 | Infantry General at Field Briefing | |
Norman Rossington | Corporal Jenkins | |
John Ruddock | Elder Harith | |
Fernando Sancho | Turkish Sergeant | |
Stuart Saunders | Regimental Sergeant Major | |
Cyril Shaps | Bartender in Officer's Club | |
Roy Stevens | Truck Driver | |
Barry Warren | Two British Officers 、Arab Sheik | |
Bryan Pringer | Driver |
職員表
製作人 | Robert A. Harris、Jim Painten、Sam Spiegel、大衛·里恩 |
導演 | 大衛·里恩 |
副導演(助理) | André Smagghe、Roy Stevens、Bryan Coates、安德爾·迪·托斯、Benchekroun Larbi |
編劇 | T.E. Lawrence、羅伯特·鮑特、Michael Wilson |
攝影 | 弗雷迪·揚 |
配樂 | 莫里斯·雅爾 |
剪輯 | 安妮·考特斯 |
選角導演 | Maude Spector |
藝術指導 | John Box |
美術設計 | John Stoll、Anthony Masters |
服裝設計 | Phyllis Dalton |
布景師 | Dario Simoni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音樂原聲
原聲信息 | 專輯曲目 | |
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勞倫斯 沙漠梟雄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Maurice Jarre 語言:其它 唱片公司:Varèse Sarabande | 1、《Overture》 2、《Main Title》 3、《Miracle》 4、《Nefud Mirage》 5、《Rescue Of Gasim》 6、《Bringing Gasim Into Camp》 7、《Arrival At Gauda's Camp》 8、《The Voice Of The Guns》 9、《In Whose Name Do You Ride ?》 10、《Continuation Of The Miracle》 11、《Sun's Anvil》 12、《Lawrence And Body Guard》 13、《That Is The Desert》 14、《End Title》 |
(參考資料 )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在影片拍攝期間,彼得·奧圖拒絕與奧馬爾·沙里夫配戲。
•在拍攝期間,片中所有女性演員都沒有台詞。
•製片方因劇組要轉道西班牙而叫停拍攝,但影片卻停拍了3個月後才得以繼續拍攝,因為這期間該片編劇羅伯特·博特因參加核裁軍示威遊行而被捕。
•在拍攝阿里進入海市蜃樓的畫面時,攝影師弗雷迪·楊使用了一種特別的寬銀幕482mm鏡頭,這種鏡頭稱為“大衛·里恩鏡頭”。
•約旦國王海珊不僅向劇組出借了阿拉伯軍團協助拍攝,還經常造訪影片的拍攝片場。
穿幫鏡頭
•當勞倫斯到達蘇伊士運河時,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Blue Funnel班輪出現在影片背景中。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方 | 獲獎/提名 |
1963年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 |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獲獎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大衛·里恩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攝影(彩色) | 弗雷迪·揚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彩色) | John Box、John Stoll、Dario Simoni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音響 | John Box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安妮·考特斯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莫里斯·雅爾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彼德·奧圖 | 提名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 奧馬爾·沙里夫 | ||
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 羅伯特·鮑特、麥可·威爾遜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攝影 | 弗雷迪·揚 | 獲獎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 | 《阿拉伯的勞倫斯》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 奧馬爾·沙里夫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大衛·里恩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安東尼·奎恩 | 提名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彼德·奧圖 | ||
第20屆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 莫里斯·雅爾 | ||
第1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 《阿拉伯的勞倫斯》 | 獲獎 | |
第1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男演員 | 彼德·奧圖 | ||
第1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劇本 | 羅伯特·鮑特 | ||
第1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 | 《阿拉伯的勞倫斯》 | ||
第1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國男演員 | 安東尼·奎恩 | 提名 | |
1964年 | 第8屆大衛獎最佳外國男演員 | 彼德·奧圖 | 獲獎 |
第8屆大衛獎最佳外國製作 | Sam Spiegel | ||
2013年 | 第39屆土星獎最佳DVD/藍光特別版 | 《阿拉伯的勞倫斯》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英國軍人作家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的回憶錄 《智慧七柱》。1960年,編劇麥可·威爾遜說服了勞倫斯的兄弟將《智慧七柱》的電影改編權賣給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影片劇本由麥可·威爾遜、羅伯特·鮑特共同創作。編劇採用“整體真實、細節虛構”的手法,以《智慧七柱》為藍本,還原了原著作者親歷的阿拉伯戰爭歷史 。
演員選擇
阿蘭·德龍原本是扮演阿里的人選,但他因戴有棕色隱形眼鏡而無緣出演。Maurice Ronet成為接替阿蘭·德龍的人選,但他有法語口音,而且不適合穿著阿拉伯服裝。最終阿里一角由奧馬爾·沙里夫扮演。導演大衛·里恩原本希望由阿爾伯特·芬尼安扮演勞倫斯,並且特意為阿爾伯特·芬尼安排了一次試鏡活動。然而,芬尼以不想長期續約為由拒絕扮演勞倫斯。此外,馬龍·白蘭度、安東尼·博金斯也都是扮演勞倫斯的人選。由於凱薩琳·赫本力勸製片人薩姆·斯皮格爾讓彼得·奧圖來扮演勞倫斯,最終彼得·奧圖成為該角色的扮演者 。
製作發行
上映時間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國家/地區 |
1962年12月10日 | 英國 | 1963年8月22日 | 烏拉圭 |
1962年12月16日 | 美國 | 1963年9月13日 | 芬蘭 |
1963年1月30日 | 加拿大 | 1963年10月1日 | 西班牙 |
1963年2月4日 | 巴西 | 1963年10月15日 | 丹麥 |
1963年2月14日 | 日本 | 1963年10月31日 | 澳大利亞 |
1963年3月15日 | 法國 | 1963年11月28日 | 葡萄牙 |
1963年3月15日 | 西德 | 1964年1月3日 | 比利時 |
1963年3月22日 | 瑞典 | 1971年4月1日 | 美國 |
1963年6月6日 | 義大利 | 1990年10月4日 | 德國 |
發行公司
發行時間 | 公司名稱 | 發行國家 |
1962年 | 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 美國 |
1963年 | Columbia Film | 瑞典 |
1963年 | Columbia Filmgesellschaft Inc. | 德國 |
1963年 | Columbia Films S.A. | 法國 |
1973年 | 美國廣播公司 | 美國 |
影片評價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偉大的驚險片,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把兩個不可兼得的地方成功地結合起來;它既有宏偉的戰鬥場面,又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富有情趣的研究 (新浪網評) 。和其它戰爭題材的電影有很大不同,《阿拉伯的勞倫斯》雖然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但情節完全跳開了主戰場,影片沒有戰場上驚心動魄的大場面交鋒,卻依然給人以震撼 (人民網評) 。
《阿拉伯的勞倫斯》做到了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 該片既忠於真實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而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為出色,既展現了戰鬥場面,又剖析了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勞倫斯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慾支配的冒險狂形象 (時光網評) 。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具有深意的電影。在影片的後半截,當勞倫斯因殺戮和復仇而扭曲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時,大衛·里恩藉助阿里的視角來旁證勞倫斯夢想的破滅。這種凸顯理想主義是如何在殘酷現實面前幻滅的前後對比,不僅震撼有力、張力十足,而且引人深思。該片既是對勞倫斯英雄行為的謳歌,也是對大英帝國最終結局的輓歌 (鳳凰網評) 。
《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場面宏偉的史詩片 (時光網評) 。全片氣勢恢宏,場面壯觀,沙漠外景的映像尤其傑出,被譽為最偉大的傳記影片之一 (網易評) 。該片在電影技術層面上也做到了盡善盡美,燈光、剪輯、配樂、服飾、取景、置景等方面都達到了一流水準 (鳳凰網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