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你快樂嗎?你是否忙碌卻迷惘?
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煩惱的?
你有多久沒有深刻地面對自己?
你是否對身邊的人或事有努力的付出?
一切煩惱來,盡隨禪心去。
釋心道法師在《纏來禪去:拈花語佛》中直接講述了一個個簡單,但是直指人心的道理,讓你深刻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煩惱來源,教你怎樣用最有效的方法解決你的全部煩惱。全書配以幽默搞笑、生動誇張的漫畫,在領悟道理的同時,又樂趣橫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妙書。
內容簡介
禪是什麼?
禪就是“真”的生活:能覺悟到永恆不變且普遍存在的真理,就叫做禪。
禪是“善”的生活:學禪、悟真之後,生活中的每一個舉心動念都是善。
禪是“美”的生活:禪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樣的境界是何等的完美!
作者簡介
釋心道,釋心道法師,心道法師祖籍雲南,1949年出生於緬甸,4歲即與親人在戰火中失散。15歲聽聞觀世音菩薩聖號,遂深心興起普濟群倫的悲願,於是在24歲時剃度。出家後在墓地與骨塔中禪修,每日禪坐20小時以上。34歲時開始修習斷食,之後又轉往福隆貌似靈鷲的山上修習斷食達兩年,並興建靈鷲山無生道場度化眾生。
心道法師在身心的實踐上,提出“生命即修行,工作即福田”、“生命服務生命,生命奉獻生命”的理念,期望人人都將生活中的每一分緣,視如福田般灌溉,並在耕耘中體悟佛法。
圖書目錄
序
1.說快樂
?快樂是什麼?
?快樂何處尋?
2.說煩惱
?煩惱的源頭
?煩惱的面貌
?拋開煩惱
3.說人我
?良性互動
?反求諸己
4.說觀照
?和自己對話
?觀真假、有無
?在省思中成長
5.說付出
?施比受有福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6.說空
?空性的世界
?了解空性
?如何才能空
7.說心性
?心的力量
?打開心結
?定下心來
8.說緣
?緣生緣滅
?結善緣
?隨緣不變
9.說生死
?生死如幻
?生命的意義
?前世今生
10.說悟
?覺悟
?開悟
圖書前言
序:一隻鵝在瓶子裡
一般人對禪非常迷惑,覺得深不可測。事實上,禪就是講心。那么心到底跟我們的生活有沒有關係呢?這是肯定的,非常有關係。因為我們的心,隨時都在每一個生活環境裡活動,而且在其中產生種種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等情緒的變化,進而生起無邊的貪慾、迷惑與煩惱,造成生活中的障礙與不自在。禪就是在這當中幫助你找到心,讓生活可以真的自在與安定。那禪是什麼呢?我分為六項來表達禪的內涵:
一、禪是“真”的生活:能覺悟到永恆不變且普通存在的真理,就叫做禪。
二、禪是“善”的生活:學禪、悟真之後,生活中每一個舉心動念都是善。
三、禪是“美”的生活: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樣的境界,是何等的完美!
四、禪是“平常、樸實”的生活:禪的生活是非常樸實,沒有欲望及貪求的,一切的作用都能融入空性。
五、禪是“生死自如”的生活:禪師的生死是遊戲生死,不是真的有生死。
六、禪是“感情”的生活:禪的感情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
最後,如果各位想體會禪的滋味,這裡有一個公案是可以參參看的:有一個人養了一隻小鵝在瓶子裡,鵝長大後,該如何把鵝救出來?但是,不可以打破瓶子,也不能把鵝弄死。(提示:瓶子指我們的身體,鵝指我們的心,能夠救得出來就能解脫生死了。)
精彩書摘
1說快樂……
你快樂嗎?在這個擾攘紛亂的世界裡,你是否也像大多數人一樣,終日惶惶,忙碌卻迷惘?
涉世未深時,你有許多的抱負和理想,待識得人間愁滋味,所有的願景也許只剩下“過得快樂”。
然而,快樂在參禪甚深的宗師眼裡,另有一番透徹清明的見地。
快樂是什麼?
真正的快樂只有舍才能得,從舍中構築一切的有。
最快樂的生活,就是善於馭心的生活。
快樂的生活就是清淨無欲的生活。
樂善好施無怨無悔的生活是快樂的。
最快樂的生命就是無執的生命,無執的生命就是沒有執著,不會被任何一個起心動念所綁住。
快樂何處尋?
喜悅從無所得而來。
時時刻刻為自己創造機會,即可開發快樂的人生。
無我,才能獲致快樂;處處保護自己,就會常常憂慮。
境不轉心轉,很難獲得快樂;能夠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只愛自己的人,很難獲得快樂;能夠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一旦開始想要擁有,煩惱就出現了,因為“有”是一種負擔;惟有擁有一顆善良無所得的心,才是真快樂。
愛自己的人,從來不曾快樂,只有愛別人的人,才能真正快樂。
佛法教我們把快樂和痛苦都放下,但是,放下並不是不去追求,而是隨緣不變。
當我們在付出奉獻時,往往能夠忘我,如此一來,快樂也就隨之而來了。
外在的一切,擁有再多也不會滿足,只有找回自己,才會得到最大的快樂。
當我們能了解到,環境是無法控制變化無常的,就能獲致真正的快樂與內心的安定。
人往往是因為一定要生活在習慣里,才會不快樂;而真正的快樂就是來自於不活在習慣里。
善心堅固就會快樂。
好心情就有好命運。
不要讓外在的一切現象,干擾你內心的安定。
用心開運,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如果心不改變,一樣隨現象而轉,那任何的快樂最終都是痛苦的;但心若能改變,那么痛苦的當下也會變得快樂。
修行是自利,菩薩是利他,修行是個人快樂,給別人快樂就是行菩薩道。
遠離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快樂布施給別人;因為,給予別人多少快樂,就能回收相同的喜悅。
快樂要放得下,放不下表示佛法沒有學好。
值得一看的好書(十)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