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自2002年陸續出版,目前出版了四輯,每輯10種,共40種。所謂“大家”是指學有專長的老一輩學者。也寓意本套叢書是為大眾閱讀而編輯出版的。所謂“小書”,是指所選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開印刷,便於攜帶閱讀(新版改為大32開)。其中收錄有關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各個文科領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舉重若輕,深入淺出,整齊地展示學術成果;又是大家民眾的讀物,可以開闊讀者眼界,一窺學術堂奧。而一冊小書,凝聚著人類的智慧,濃縮了學者畢生的心血和才華。本書典雅而大方,對於青年學生,對於愛好文史的讀者,養眼且怡心!
“大家小書”總序
“大家小書”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蒐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於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裡,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大家小書”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說明原委。既然這套叢書標示書之小,序言當然也應以短小為宜。該說的都說了,就此擱筆吧。
“大家小書”已出書目
第一輯顧頡剛《中國史學入門》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 王力《詩詞格律概要》 陸宗達《訓詁簡論》 柴德賡《史籍舉要》 張中行《文言津逮》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 季鎮淮《司馬遷》 周汝昌《紅樓小講》 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
第二輯俞陛雲《詩境淺說》
江紹原《民俗與迷信》 孟超《〈金瓶梅〉人物》 趙朴初《佛教常識答問》 李長之《魯迅批判》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沈祖棻《宋詞賞析》 劉葉秋《歷代筆記概述》 黃裳《舊戲新談》 白化文《漢化佛教與佛寺》
朱光潛《談美書簡》 朱自清《經典常談》 羅常培《語言與文化》 龍榆生《詞曲概論》 王崑崙《紅樓夢人物論》 姜亮夫《敦煌學概論》 白壽彝《史學遺產六講》 林庚《西遊記漫話》 陳從周《梓翁說園》 黃裳《筆禍史談叢》
第四輯周作人《我的雜學》 竺可楨《天道與人文》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朱光潛《詩論》 朱自清《論雅俗共賞》 翦伯贊《史料與史學》 龍榆生《詞學十講》 沈從文《野人獻曝》 (新版名:沈從文的文物世界) 費孝通《鄉土中國》 白化文《三生石上舊精魂》 啟功《啟功的書畫世界》(新增)
大家小書·史料與史學
書名:大家小書·史料與史學
圖書編號:1157253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定價:12.0
ISBN:720005708
作者:翦伯贊
出版日期:2005-05-01
版次:1
開本:32開
簡介:
本書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學入門之作,它分兩大主題:一為“史料”,一為“史學”。他所說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稱的歷史資料,而是“史料學”,是研究歷史資料的具體門徑和方法;所說的“史學”,主要是說研究歷史的理論和方法,通稱“歷史學”。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編輯這套叢書,有一個用意就是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補習,遂成為經常的需要。如果不善於補習,東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補這,明天補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讀書當成吃補藥,還會失去讀書時應有的那份從容和快樂。這套叢書每本的篇幅都小,讀者即使細細地閱讀慢慢地體味,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可以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如果把它們當成補藥來吃也行,劑量小,吃起來方便,消化起來也容易。
我們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做一點文化積累的工作。把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讀者認同的著作,蒐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於泯沒。有些書曾經暢銷一時,但現在已經不容易得到;有些書當時或許沒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時間證明它們價值不菲。這兩類書都需要挖掘出來,讓它們重現光芒。科技類的圖書偏重實用,一過時就不會有太多讀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還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學則不然,有許多書是常讀常新的。然而,這套叢書也不都是舊書的重版,我們也想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戲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裡,都可以讀。這樣的讀者多了,會為社會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學習的氣氛,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目錄:
關於歷史學的“三基”問題
一、關於基本理論問題
二、關於基本知識問題
三、關於基本技能問題
略論中國文獻學上的史料
一、導言
二、正史
三、正史以外的諸史
四、史部以外的群書——經、子、集
五、四部以外的各種文字記錄
考古發現與歷史研究
略論蒐集史料的方法
一、史料與方法
二、史料探源與目錄學
三、史料擇別與辨偽學
四、史料辯證與考據學
五、史料的蒐集整理與統計學、邏輯學及唯物辯證法
論司馬遷的歷史學
一、司馬遷的傳略
二、司馬遷的歷史方法一——紀傳體的開創
三、司馬遷的歷史方法二——紀傳體的活用
四、司馬遷的歷史批判——“太史公曰”
五、餘論——史料的蒐集編制及其歷史觀
論劉知幾的歷史學
一、劉知幾的傳略
二、劉知幾的著作、思想及其歷史觀
三、劉知幾中國歷史學各流派
四、劉知幾論紀傳體的各部門
五、劉知幾論歷史學方法
六、劉知幾論歷史文獻
七、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