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唐宋傳奇小說選集。魯迅編。共8卷﹐前5卷為唐人作品,第6卷的作者和年代有疑問﹐末兩卷為宋人作品。唐代傳奇標誌著中國小說發展的新階段﹐其中有不少情節的曲折﹑文筆精美的言情小說﹔宋人雖有所作﹐但故事平實﹑缺乏文采﹐成就較差。明人編刻的《古今說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說》等這些小說﹐“往往妄制篇目﹐改題撰人”﹐造成了混亂。
魯迅“發意匡正”(《唐宋傳奇集》序例)﹐重新編輯一部可以信任的《唐宋傳奇集》﹐因據《文苑英華》﹑《太平廣記》﹑《青瑣高議》等著作﹐選錄單篇傳奇《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離魂記》等45篇﹐編成此集。集中絕大多數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都選用可靠的版本﹐經過仔細校訂。書末附有《稗邊小綴》1卷﹐對各篇的作者和版本作了簡要的考證說明。
《唐宋傳奇集》於1927年編定﹐北新書局出版。到1956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再次重印出版。
作者簡介
魯迅
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魯迅原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背景簡介
傳奇是唐代興起的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作者大多以記、傳名篇,以史家筆怯,傳奇聞異事。今存唐傳奇,大多收在宋初李防等編集《太平廣記》里。 《文苑英華》 《太平御覽》 《全唐文》等總集類書中也收錄了一部分。魯迅隼錄唐宋兩代單篇傳奇小說,結成《唐宋傳奇集》,考訂審慎,是較為可靠的選本。可選讀人民文學出版社1952年版或齊魯書社1997年版。唐宋傳奇
唐宋作為文學遺產,她滋潤著後世小說戲曲等多種文學的創作,她是中國文學的驕傲。本書選注唐傳奇二十篇,宋傳奇四篇。作為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學,無疑是燦爛輝煌的,今天來閱讀她,欣賞她,無疑會激發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唐宋傳奇多講唐代時事,人物也多以唐人為模特,敢於直接表現唐代生活。而宋人之作則多講古人古事,很少涉及宋代的社會問題,像《李師師外傳》那樣的作品,是非常罕見的。這是唐、宋傳奇很大的不同。此外,唐人傳奇主要由所寫故事及人物命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篇末有些議論,也多屬情節之中,不是說教。
內容精要
以下介紹一些精彩篇章。《柳毅傳》 :作者李朝威。寫落第書生柳毅於汪陽邂逅遠嫁異地、被逼牧羊的洞庭尤女,得知她的悲慘遭遇後,毅然為之千里傳書。當龍女之叔錢塘君將龍女救歸洞庭、威令柳毅娶她時,柳毅昂然不屈,嚴辭拒絕。其自尊自重的凜然正氣,贏得了龍王的敬佩,並在幾經曲折後,最終與尤女成婚。
《鶯鶯傳》 :作者元稹。所敘故事發生在唐貞元年間。男主角張生時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暫寓於此的表親崔家母女。其時蒲州發生兵變,張生設怯保護了崔家。崔夫人設宴答謝,並命女兒出拜張生。張生驚其美艷,遂與其相戀。後張生赴京應考,滯留不歸,駕駕雖給張生寄去長書和信物,但張生終與之決絕,並在與朋友談及此事時斥駕駕為“必妖於人”的“尤物”,自詡為“善補過者”。
《霍小玉傳》 :作者蔣防。這是《鶯鶯傳》之後的又一部成功的愛情悲劇作品。霍小玉原為霍土之女,只因其母是霍土恃婢,地位低下,小玉終被眾兄弟趕出土府,淪為妓女。她與出身名門望族的隴酉才子李益歡會之初,即已從以住的遭遇預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因而只求與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後任他“妙選高門,以諧秦晉”,自已付願出家為尼。然而,曾發誓要與小玉“兀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棄義,選聘甲族盧氏為妻。小玉相思成疾,百般設怯以求一見而不得。最後一黃杉豪士“怒生之薄行”,將李益強拉至小玉處,小玉悲憤交加,怒斥李益,然後痛哭而絕。
《枕中記》和《南柯太守傳》 :借夢境對汲汲於名利富貴的士子子以諷刺,對官場的黑暗予以揭露。《枕中記》的作者是沈既濟。作品寫自嘆貧困而又熱衷功名的盧生在邯鄲道上遇道士呂翁,並在呂翁授子的青瓷枕上人夢,夢中娶豪門女,又中進士,出將人相,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醒來方知是大夢一場,而店主所蒸黃粱猶自未熟八南柯太守傳》作者李公佐。作品命意別枕中記》相類,寫遊俠淳于芬夢遊“槐安國”,做了駙馬,又任南柯太守,因有政績而位居台輔。公主兀後,遂失寵遭讒,被遣返故里。一夢醒來,才發現適才所游之處原為屋旁古槐下一蟻穴。“黃粱美夢”、“南柯—夢”自此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典實,後世傳折者不衰。
知名篇章
柳毅傳(片斷)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訴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日血舌,朱鱗火饅,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霞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摩青天而飛去。毅恐暇仆地。君親起持之日:“無懼,固無害。”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因告辭日:“願得生歸,以避復來。”君日:“必不如此。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幸為少盡縫綸。”因命酌互舉,以款人事。
(此段描寫了錢塘君的吳烈剛訣)
霍小玉傳(片斷)
玉乃側身轉面,斜視生良久,遂舉杯酒,酬地日:“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言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絝羅弦管,從此永休。征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乃弓怕手握生臂,擲杯乾地,長忖號哭數聲而絕。
(此段寫霍小玉痛貴李益後含恨而死)
鶯鶯傳(片斷)
(鄭)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日:“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口容,不加新飾,垂鄉接黛,雙臉銷紅而己。
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睬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日:“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今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願致其惰,無由得也。
(此段描寫鴦鴦的美麗與矜持)
著作解讀
本書收入由魯迅校錄的唐宋傳奇共四十八篇。其中唐傳奇名篇迭出,成就顯著,是中國文言小說發展的高峰。宋傳奇則由於白話本(話本)的崛起,成就遠不及唐。唐傳奇的題材多取自現實生活,涉及愛情、歷史、政治、豪俠、夢幻、神仙等諸多方面。在藝術上也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就。具體來說,唐傳奇的藝術特點一是作家對各種傳說見聞除藝術加工外,還在其基礎上進行杜撰,大量運用虛構想像等藝術手怯,在真假虛幻之間,創造出文采斐然的作品。特點之二是篇幅不長,但在藝術構恩上大多奇異新穎、富於變化,使情節曲折委婉、引人人勝。如《李娃傳》 《鶯鶯傳》《柳毅傳》幾篇描寫愛情的佳作都善於選擇一個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展開矛盾衝突,但其構思方式和情節結構卻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特點之三是作者善於運用細節描寫、對比、襯托、白描等藝術手怯,往往三言兩語即生動地摹寫出人物的特徵。另外,在語言、辭采等修辭手怯的使用中,唐傳奇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唐傳奇最大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的藝術特點還在於塑造了眾多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如《柳毅傳》中,豪俠剛烈的柳毅、溫柔多情而又勇於追求自由愛情的尤女、勇猛暴烈而又知錯即改的錢塘君,以及忠厚仁義、疾惡如仇的洞庭君,無不形神兼具、栩栩如生。又如《鶯鶯傳》,細緻地展現了鶯鶯具有鮮明個性特徵和深刻社會內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個衝破封建禮教樊籬、爭取愛情自由的叛逆女性。當崔夫人命女兒出拜張生時,她一再拖延,“久之乃至”,既“雙臉銷紅”,又“凝睬怨絕”,一副羞澀而不情願的模樣,表現了一個名門少女所特有的端莊、姻靜而又嬌羞、矜持的性格特點。在張生的挑逗下,她暗約其在酉廂見面,但當張生如約來到,她卻“端服嚴容”,大談了一通“非禮勿動”的道理。這說明了駕駕性格的複雜與矛盾:既有青春的騷動,又在道德禮教的自抑下一再猶豫徘徊;既渴望愛情,又對愛情役有把握,從而構成了她在行為上的一再矛盾與反覆。當她青春少女的本性壓倒了道德豐L教的束縛,才終於跨出了勇敢的一步,體驗到了自由戀愛的愉悅。這樣一個姻靜深沉、美麗多情的少女形象,一經產生,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所以當她終遭張生拋棄,人們無不扼腕嘆息。元代董解元作《西廂記諸宮調》,便是取材於《鶯鶯傳》,只是將這個“始亂終棄”的愛情悲劇改寫成了張生應考得中、回鄉迎娶駕駕的大團回為結局,並由此奠定了著名的元雜劇《西廂記》的基本情節結構;但駕駕的性格內涵與形象特徵,均是由元桓的慎駕傳》而來。又測任氏傳》中的任氏,是一個多情、開朗、機敏、剛烈的狐女形象,與六朝那些簡單粗陋的狐女故事相比,任氏是第一個異類人性化、人情化的成功的藝術典型,對於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狐女形象的塑造具有借鑑作用。相關評論
唐傳奇是唐代文學大花園裡的奇葩,是中國小說史長河最美麗的流段。作為文學遺產,她滋潤著後世小說戲曲等多種文學的創作,她是中國文學的驕傲。本書選注唐傳奇二十篇,宋傳奇四篇。作為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學,無疑是燦爛輝煌的,今天我們來閱讀她,欣賞她,無疑會激發我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唐傳奇多講唐代時事,人物也多以唐人為模特,敢於直接表現唐代生活。而宋人之作則多講古人古事,很少涉及宋代的社會問題,像《李師師外傳》那樣的作品,是非常罕見的。這是唐、宋傳奇很大的不同。此外,唐人傳奇主要由所寫故事及人物命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篇末有些議論,也多屬情節之中,不是說教。而宋作恰恰相反,篇末有議論,且多屬說教,有的還要講政治、講理學,而且完全游離於作品所寫故事之外。
中國古典名著
悠悠的歷史沉澱了多少芬芳,蘊涵了多少過去的歲月,多少過去的文人雅士.他們留下的不僅是一段段的佳話與傳奇,還有那耐人尋味的古典之作,網羅了部分中國古典之名著,讓其再現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