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尤金·奧凱利著文章]

活在當下[尤金·奧凱利著文章]

《活在當下》是美國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董事長和執行長所寫的一篇散文。尤金·奧凱利,在紐約市出生和長大。於2005年9月10日辭世。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尤金·奧凱利是美國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董事長和執行長。正當他處在事業巔峰時,2005年5月,他被診斷為腦癌晚期,最多還能活3個月到6個月。他用這剩下的時光,為生命畫上完美的句號,並告訴世人:人生不可以重來,不可以跳過,我們只能選擇最有意義的方式度過,那就是活在當下,追逐日光!

我在漫漫人生路上減速前進,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讓我感到有些難以掌控,其實也不能完全這么說,這也需要我集中精力去把握,把握好我能夠掌控的命運。

在過去,我曾經聘請過一位顧問來幫助我。在就任公司董事長之後,我設定了3個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也是我希望能成為公司未來財富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員工過上更加平衡的生活,協調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在我確診之前,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紮實的成效,我們曾經召開過多次研討會,來探討該怎樣實現這一目標。在全國各地的分部都舉行過這樣的研討會,很多公司的合伙人及其愛人都受邀參加了這樣的會議。我和其他人都認為,這位聘請的顧問給我們最重要的一條啟示就是:如果我們能夠不要太過於注重控制時間(因為時光流走根本不受我們的控制),而主要控制自己的精力分配(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因為我們可以駕馭自己),我們就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現在,我自己遇到了如此嚴峻的挑戰,顯而易見,這一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並改良了公司文化的原則對我也大有裨益,我需要用一種新的視角來思考和看待這個世界,來接受我突然間減少了的人生時光。不要太多地去考慮時間,不要過多地去看未來。這樣的處世態度看來對我是有幫助的。

不過,我在用這種新視角看待世界的同時,也不想丟棄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無論如何,在這54個春秋間形成的價值觀、處事方式和處世哲學,還是非常奏效的,它幫我在商業世界中贏得了榮耀。我覺得還是要堅持自我,追求自己想要的,儘管我知道自己也要加入新的元素。我確實無法屏棄塑造自我的那些核心價值觀,我應該重新調整方向,這樣就能使自己在精神世界裡也站到巔峰。

不過,我發現要進行這樣的轉向,就需要首先調整我的一個核心價值觀。我一直堅信“承諾”的重要性,它滲透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對婚姻、家庭、國家、員工和公司都是絕對忠誠,甚至對鄰居和全人類都抱著這種態度。對於我而言,承諾就意味著犧牲、成熟、道義和信用,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美德,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不幸的是,在商業世界裡,衡量承諾的標準簡化成了時間。通常而言,你是否對工作足夠投入,就要看你願意工作多少小時,就要看你犧牲多少與家人共度的時光,要看你是否能夠離開家,為了某些客戶漂泊在外地。承諾變成了可信度,變成了要向世人證明你堅守著崗位,並承諾還會堅守下去。如果你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那么就證明了你的投入。如果你不願意付出這么多的時間,那么你的投入程度就會受到懷疑。時間變成了唯一的衡量指標。

但是,自從我們公司接受了那位顧問的諮詢,特別是我的家人和我自己度過了夢魘般的幾周時光之後,我開始懷疑承諾是否另有真諦。事實上,承諾和時間無關,和可信度以及確定性也無關。承諾是有深度的,它需要為之付出努力,需要激情。需要你的心停在某個港灣,而不願泊在其他的地方。當然,時間也是一個因素,如果完全忽略了時間就有些滑稽可笑了,也不符合常理。但是,承諾最好的衡量尺度並非時間,而是願意付出的真心,講得更加準確一些,就是要看願意流淌的汗水,就是要看你能夠多執著地投入。

一旦想通了這一點,我就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新的世界。我無力掌控時間,我也只能或多或少地影響周圍的世界。我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的精力,怎樣來分配精力,以及怎樣用這些精力來應對外部世界,這一思想成了新的指導原則,來幫助我將注意力集中在應有之處。這與其說是“承諾”,不如說是“有意為之”,這個用詞和時間更無牽連,更能準確地描述我從始到終都在為什麼而努力。

我也不再考慮將來該怎樣生活了(也不去過多地回憶過去的歲月)。我需要停止想像兩個月以後,一周以後,甚至幾個小時以後的生活圖景,甚至連幾分鐘以後的短暫將來都可以先擱置一邊。60秒以後的世界,其實和60年以後的世界一樣難以捉摸。過去我生活在並不存在的想像世界中,感到心力交瘁。不僅如此,這樣做也有些可笑,因為我們可以擁抱如此幸運和美好的當下。

我如果能夠學會活在當下,學會體悟周圍世界的美妙,那么我就會給自己贏得很多時光。而在我健康的歲月里,從來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時光(從前我免不了會感傷失去的小時、星期和年月。現在不再這樣想了,不再沉迷於悲傷)。對於我只能再活3個月的事實,我是無能為力的,但是如果我調整心態,就可能找到新的方向,這樣的調整可以幫助我找回失去的歲月,因為我發現了新的真諦、品質和興奮點。我所剩下的時日確實已經不多了,不過接下來,每一天的時光都會和從前完全不同地流轉。

是誰這么晚才做出了這樣重要的一個調整?

我很快就發現,活在當下並充分體悟周圍的世界,是我所遇到的最難的挑戰。換言之,運營擁有20000名員工的公司,或是在高爾夫球場的前9洞都打出標準桿,都沒有這個挑戰嚴峻。不僅是我,別人也會遇到相似的麻煩。下面是兩個與此相關的例子。

我的一個同事告訴我說,他要看望自己年邁的母親,就需要驅車幾小時。每次他進門的時候,老人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下次你什麼時候能來?”

我女兒吉娜和我一起去看了電影《蝙蝠俠歸來》,這兩個小時我倆都很開心。不過,當我們走出電影院後,她說的第一句話是:“希望還有續集!”她這樣期望也在情理之中,她希望現在能夠延續,因為她並不真正活在當下。對並不存在的事物的憧憬取代了當下的快樂,本來她可以細細品嘗當下的美好。

這兩個例子聽上去有些沉重,不過事實上,我認為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誰的心中會不憧憬、不渴望洞悉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管是長者還是年輕人,概莫能外。

很快,我就發現了各種各樣並不活在當下的人,儘管他們的信念各有不同。他們或者活在將來,或者活在過去,或者哪裡都不是。比如說:

有些人從來不會傾聽,總是不停地提問,卻沒有耐心聽完答案;

有些人總是暴跳如雷;有些人像我一樣,自認為既看到了樹木,也見到了森林,不過可能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看樹木上,眼中的那些樹木真的是森林嗎?

因此,我需要學會怎樣活在當下,學會怎樣讓思緒至少停留在現在的幾秒鐘。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會分神。即便是為這本書記下一些心得的時候,我頭腦中還是充斥著所剩無幾的時光是多么寶貴的念頭,思緒經常飄向從前的工作,飄向從前面對過的生意場,我還是無法讓往事隨風。在我頭腦中,未來和過去交織在一起,甚至都擠占了我嘗試新鮮體驗和所能掌控的一切,那就是當下。也許,對未來和過去的眷戀,或多或少地是因為本我的驅使,我這一輩子總是發自心底地在追尋自己的定位,依然把自己看作是對社會能做出貢獻的一分子;也許這種眷戀是因為自己比較操心:畢竟我是在寫書,為的是和別人分享我的經歷,很自然地就會想起從前的某位同事,想起我的侄女,想起我是怎樣和客戶打交道的。

活在當下真是座難以逾越的險峰呀!

“不過,必須要把它看得簡單些,”我這樣告訴自己,“誰叫我已經接到死亡判決書了呢?”

難道不是這個道理嗎?

作者簡介

尤金·奧凱利,在紐約市出生和長大。1972年進入畢馬威,擔任助理會計師,經過30多年的努力,於2002年4月成為畢馬威公司的執行長,並一直擔任該職到2005年6月確診前,後來保留了公司的資深合伙人一職。他於2005年9月10日辭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