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斬子》是千百年流傳下來,婦孺皆知的民間故事,取材於北宋年間楊家將抗遼保國的故事。展現了將門虎子執法如山、不徇私情的高尚情節,英雄、美女英雄傳神的愛情故事。
《轅門斬子》的故事流傳千年,在各個地方,被人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演繹,流傳至今。無論是年畫、戲曲,還是到了近代的電影,都是人們爭相傳誦的題材。
在故事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獨有特色的藝術珍品,如京劇、豫劇、秦腔、電影等版本的《轅門斬子》。
隨著《轅門斬子》的流傳,湧現出了像劉鴻升、高慶奎、劉忠河等這樣的藝術大家。
楊家將以及薛家將、呼家將已遠遠走出歷史的範疇,而升華為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勵精圖治,振興中華。
故事梗概
北宋年間,遼國蕭太后南下入侵,大擺天門陣。為破陣,八賢王、佘太君隨大軍駐守邊關抵抗。元帥楊延昭派其子楊宗保出營巡哨,宗保在穆柯寨與穆桂英交戰,被綁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見鍾情,遂結為夫妻。宗保返營後,六郎大怒,要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佘太君、八賢王兩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訊息後,救夫心切,向六郎獻上破陣急需的“降龍木”,並允宗保戴罪立功。六郎得知穆桂英智勇雙全、才貌出眾,加之佘太君、八賢王作保,遂免宗保死罪。宗保、桂英披掛上陣,夫妻二人大破天門陣。
京劇版
一名《白虎堂》。 譚鑫培,1847年生,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幼在京習藝於金奎科班,初演武生兼武丑,後改老生。後加入喜連成,發展了京劇老生的表演藝術,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唱腔悠揚婉轉,世稱“譚派”。1900年前後,成為京劇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風靡一時。有“小叫天”之稱,故譚鑫培藝名一度為“小叫天”。1917年逝世。 《轅門斬子》是劉鴻升、高慶奎代表作。劉鴻升 原在北京刀剪鋪學徒,因酷愛京劇,後入翠峰庵票房學淨角。1895年成為職業演員,先後在同春、四喜班為譚鑫培、孫菊仙當配角。改搭玉成班後,主演《八本鍘判官》,聲名鵲起。1909年赴滬始改演老生。辛亥革命後,回京在廣和樓組建鴻慶班,自任主演。他的演唱嗓音響亮、清脆、甜潤,行腔挺拔、剛勁、流利,多用京字、京音。以《斬黃袍》、《斬馬謖》、《轅門斬子》和《四郎探母》著稱。
高慶奎 幼坐科慶祥和科班,從師賈麗川學文武老生,12歲登台為譚鑫培配演娃娃生。曾隨梅蘭芳赴日本演出。後曾搭楊小朵“翊文社”、劉鴻聲“陶永社”、譚鑫培“同慶社”、俞振庭“雙慶社”演出。18歲變聲後從李鑫甫練武功學把子。高慶奎的嗓音高、亮、甜、脆,音域很寬,音色豐富,能演老生、花臉、老旦等幾種不同行當的角色。其演唱氣足神完,一氣呵成;念白鏗鏘有力,頓挫有致;做工深刻細緻,精於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氣口“滿宮滿調”、長腔拖板的唱法抒發人物感情,以求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豫劇
豫劇《轅門斬子》以劉忠河的為傑出代表。
劉忠河1955年,入紅星劇校(1956年改名為商丘地區豫劇團)。1957年底,考入河南戲曲學校,先學“淨”角。在校期間,劉忠河曾得到河南豫劇界名人高連榮、張子林、馬雙枝、田來印、湯蘭香等人的言傳身教。
1961年,提前畢業後,回到商丘地區豫劇團,時年17歲。在《打焦贊》、《打金枝》、《黑打朝》中,無論是唱“黑臉”,還是演“紅臉”;劉忠河塑造了不同人物形象,才華得到展示。
1986年,中央電視台專門錄製了劉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和《三哭殿》等。從此,劉忠河的“紅臉”唱腔,響遍大江南北。同時劉忠河也名滿海內外,被人稱為“豫東紅臉王”。
電影版
轅門斬子(1976)(SONTOBEKILLED) 導演:陳懷皚 陳方千 主演:李和曾 劉盛通 吳珏章 耿曉雲(更多) 上映:1976年 地區:中國大陸 顏色:彩色攝影:聶晶 美工:羅裕榮 錄音師(收音):陳燕嬉 演出:北京京劇團 導演介紹: 陳懷皚,福建省長樂縣人。他是一位始終堅持現實主義與民族化藝術創作道路的電影藝術家,他雖然年邁古稀,仍然刻苦勤奮,兢兢業業,為中華民族電影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奮鬥著,他不已的壯心,將為我們絢爛的影壇增添新葩。TVB電視劇
片名:楊家將
主演:梁朝偉 劉德華 汪明荃
導演:暫無
國家地區:港台
劇情介紹:
遼國起兵犯宋,楊家將領兵討伐。宋人潘洪勾結遼國,設下毒計令楊家將全軍覆沒。七郎〔梁朝偉〕身中多箭慘死;四郎〔苗僑偉〕獲遼國青蓮公主招為駙馬;五郎〔黃日華〕為五台山和尚所救,削髮為僧;六郎〔劉德華〕回京告御狀,潘終被處斬。其後六郎征遼被困,楊令婆得仙人漢鍾離指點,親率四郎、五郎及楊家女將破陣救出六郎。呂洞賓與漢鍾離鬥法,令楊家將大敗,青蓮更為救四郎而死。四郎因青蓮之死耿耿於懷,最後飄然遠去,五郎則重回五台山。楊令婆不勝唏噓,黯然歸隱火塘關……
相關故事-《楊家將》
在山西省代縣城裡,有一座頗有氣概的鐘鼓樓。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懸掛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的題匾。傳說這是人們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勳,而流傳到今天的一處珍貴遺蹟。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楊業。歷史上,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將,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侯。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楊業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並未變心投宋,而是捨命保衛北漢政權。後來,北漢戰敗,楊業卻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悲憤地大哭了一場,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於邊事,洞曉邊情”,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美只是掛了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楊業不負宋太宗的重託,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6個兵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而不戰自退,稱楊業為“楊無敵”。朝廷由此提升他為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駐守雁門關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楊業的顯赫戰功,使得一些心胸狹窄的同僚妒火中燒。一些人給宋太宗寫匿名信,詆毀楊業。宋太宗沒有輕信,而是把這些謗書封好交給楊業,表示了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宋太宗為了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執意全面進攻契丹,下詔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由大將曹彬、崔彥進率主力從雄州出發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進統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出雁門關,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大軍會師幽州,與契丹進行決戰。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剛出擊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擊,大敗於歧溝關;中路軍聞聽東路敗北,也就不戰而潰;只有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出師僅兩個月,便戰果纍纍,收復了朔、寰、雲、應四州之地,兵鋒直抵桑乾河。但是,由於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他們卻成了孤軍深入。契丹在打敗東路和中路兩路宋軍後,調集十萬精銳,全力向潘、楊部占領的寰州壓來。朝廷命令潘、楊率軍護送朔、寰、雲、應四州百姓立即遷回代州。在當時大兵壓境的時刻,要完成這一任務非常艱巨。楊業經過周密思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雲、朔等州守將,等我軍離代州北上時,令雲州民眾先出,我軍到達應州時,契丹必定會派兵迎戰,這時,命令朔州民眾再出城,同時派騎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這樣百姓就可安全內遷。
對於楊業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監軍王詵和主帥潘美卻堅決反對。他們為了爭功,硬要楊業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說:“你有幾萬精兵為什麼還這樣膽怯?應當直接出雁門關北上!”楊業說:“不行,這樣做,只有失敗。”王先陰險地說:“你不是號稱‘楊天敵’嗎,為什麼不敢與敵人正面交鋒,難道你還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楊業氣忿地說:“我這樣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這樣責問我,那好吧,我現在就遵命前往。”出發時,楊業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漢降將,蒙皇上大恩,我願以死報國。”他又用手指著陳家谷(今山西朔縣南)說:“你們務必在兩翼布置強有力的弓箭手,我轉戰到這裡,你們就出兵夾擊,不然我們將會全軍覆沒。”說罷,楊業就率兵出發了。經過兩場惡戰,因寡不敵眾,楊業戰敗。退到陳家谷時,王先、潘美卻率軍早已離開了谷口,楊業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一次戰鬥中犧牲。
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玉外,還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朗後改名延昭,人們稱他為“楊六郎”。他智勇善戰,號令嚴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將。楊延昭兒童時代受到父親的薰陶,十分愛做軍事遊戲。楊業常對人說:“這個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總要帶他上陣。戰爭中,楊延昭很快鍛鍊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楊業率軍北伐應、朔,派楊延昭任先鋒,與契丹軍在朔州城下激戰。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講命地與敵人廝殺。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冬天,契丹軍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這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在契丹圍攻之下,遂城城小無備,人人危懼。楊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亂。他讓士兵在城牆上澆水成冰,使城牆變得又堅固又光滑。契丹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道去攻打別處。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守衛北方20多年,屢敗契丹軍隊,繼承和發揚了楊家“忠心報國”的優良家風。
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他是楊延昭的兒子,也是宋代一名邊防名將。在宋仁宗時期,他先後在河北、陝西邊境做過鎮守將軍。他鎮守陝西時,主要是防務西夏國對中原地區的騷擾。
楊家將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祖國恪盡職守。他們的事跡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台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鬥、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他們還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繪成大奸臣做陪襯,使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掛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對於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對於一個家族前赴後繼捍衛祖國既忠又勇的行為,人們傳誦他們,緬懷他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以各種形式,為他們豎起一座座豐碑。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
秦腔
《轅門斬子》:秦腔傳統劇目。劇情介紹:元帥六郎延景之子楊宗保為破天門大陣,私自下山,不料被穆桂英所擒,並在穆柯寨招親,楊延景得知大怒,為震軍心,轅門外斬子不饒,佘太君、八賢王先後說情未允,穆桂英趕來求情,並願與楊合兵破遼,楊以國家利益為重,允情免斬。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49856.html
http://www.lanfanqie.com/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