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

金箍棒

金箍棒,全稱如意金箍棒。是《西遊記》中孫悟空使用的武器。“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作“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就是說其實是一把尺,而不是通常所說的能夠穩定四海的神物。其實原文所講的可大可小,以及重量只有一萬三千五百斤,也證明它不可能穩定四海,原文也沒有金箍棒拔出後翻江倒海的描述。別名:神珍、定海神珍鐵、靈陽棒、九轉鑌鐵、天河鎮底神珍。

基本信息

出處

金箍棒金箍棒

根據《西遊記》的記載,金箍棒似乎注定就是孫悟空的。孫悟空去東海龍王處索要兵器時得到的。書中第三回說道“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最初作為定海神珍的金箍棒“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有餘長”。

深意

金箍棒金箍棒

“天河定底神珍鐵”原是太上老君的作品,後被大禹求得,治水時用做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後為孫悟空所得,成為其打鬥的兵刃,又名“如意金箍棒”。
按書中所說實際應稱為“神珍”,“神針”一說是逐漸演化而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為孫悟空所得後,不用時變作繡花針大小;
二、大禹治水,將其插在海底,看起來如同“針插入”;
三、“針”同“珍”,且更為生動形象,但是屬於訛傳,尊重原著,宜寫作“珍”。

特點

孫悟空得到後,能隨心意隨意變化大小,而且似乎它只聽孫悟空的。在書中金箍棒被奪走過,但沒有任何其他神仙或者妖怪能夠讓金箍棒隨意變化。平時孫悟空將金箍棒變成繡花針大小,藏在耳內,臨敵時,從耳內取出,馬上變成碗口粗細的一根鐵棒。它還能隨身體大小變化而按比例改變大小,孫悟空變成昆蟲,金箍棒同樣還是能藏在耳內,而不會無法隨身攜帶。這也是取名“如意”金箍棒的含義。金箍棒的威力很大,連神仙都敵不過它。由於非常重,書中說“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筋兒傷!”而且金箍棒還能被孫悟空隨意變化,變成其他的物體,或者很多的數量,而它本身的性質仍然保留。書中也說,“金箍棒是海中珍,變化飛騰能取勝”。孫悟空也說自己的棍子“打石頭如粉碎,撞生鐵也有痕”。

原型

昔,華夏神州水患年年,民不聊生;乃有禹帝治水,其時,為測江河深淺,取一鐵棒,可隨心長短,入江河湖海,深淺立現。
水患平定後,禹帝將此鐵丟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被東海龍君所得,供奉起來,稱為“定海神珍鐵”。俗語有云: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鐵正是那架海金梁的具象化體現。
後,天產靈猴孫氏悟空道成歸山,龍宮借寶;神器應主,璀璨生光,正可謂寶劍英雄,相見恨晚。此後便一直伴隨這位齊天大聖美猴王,上鬧三十三天,下砸十八地獄。乃是神器榜上天下第一棒。
此物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一段烏鐵,緊挨箍內,鐫刻著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若要小時,盈盈不足一握;要大時,頃滿天地之間。
《佛本行集經》卷十三《角術爭婚品》中描寫的淨飯王的弓和悉達太子施弓的情形以及對四周的震動,認為很像孫悟空取棒的故事情節。敦煌寫卷《廬山遠公話》中的一則故事提到樹神的等身鐵棒以及長叩三下,鬼神俱至的情節,認為是中國文學傳統中將鐵棒作為法器的先例,這二者的結合可能是金箍棒的原來摸樣。

論棒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成形變化要飛騰,飄爨五色霞光現。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時間要大瓮來粗,或小些微如鐵線。
粗如南嶽細如針,長短隨吾心意變。輕輕舉動彩雲生,亮亮飛騰如閃電。
攸攸冷氣逼人寒,條條殺霧空中現。降龍伏虎謹隨身,天涯海角都游遍。
曾將此棍鬧天宮,威風打散蟠桃宴。天王賭鬥未曾贏,哪吒對敵難交戰。
棍打諸神沒躲藏,天兵十萬都逃竄。雷霆眾將護靈霄,飛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盡皆驚,護駕仙卿俱攪亂。舉棒掀翻北斗宮,回首振開南極院。
金闕天皇見棍凶,特請如來與我見。兵家勝負自如然,困苦災危無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虧了南海菩薩勸。大唐有個出家僧,對天發下洪誓願。
枉死城中度鬼魂,靈山會上求經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動甚是不方便。
已知鐵棒世無雙,央我途中為侶伴。邪魔湯著赴幽冥,肉化紅塵骨化面。
處處妖精棒下亡,論萬成千無打算。上方擊壞鬥牛宮,下方壓損森羅殿。
天將曾將九曜追,地府打傷催命判。半空丟下振山川,勝如太歲新華劍。
全憑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毫無疑問,此物本不是兵器,僅僅是一件工具;完成使命之後,被深埋海藏,埋沒了幾千年。對於此物,雖然東海龍王敬之為上古之物。
到那玉華洲時,獅子精把師兄弟三件兵器都偷將去,要做什麼“慶功會”,把豬八戒那耙子奉若上寶,卻把金箍棒丟在一邊,也可以看出凡間大眾對於這件寶物的認知。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外乎四個字:不識貨也。沙和尚和豬八戒的武器,均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兩位在西行路上,也是一路夸著誇過來的,也確實均是天上地下,舉世無雙之寶,可能也是天庭高級將領才能擁有的標準裝備。猴子耍寶那會,三個小王子就問:“豬師、沙師之兵,俱隨身帶在衣下,即可取之。孫師為何自耳中取出?見風即長,何也?”無心一問,寶物與眾不同,便脫穎而出。
再看美猴王借寶。龍王奉叉,曰“三千六百斤”,猴子不要;奉戟,曰“七千二百斤”,猴子還不要,龍王已經傻了,因為這個等級的裝備,凡間千年也不得一件,就是他龍宮,也“委實”找不出更強的來。這猴子居然還看不在眼裡,這心比天高,眼光也比天還高啊。直到這時,才有那龍婆獻計,才請出這“天河鎮底的神珍”,這一萬三千五百斤、完全超越凡聖認知的超級神器。
可惜可喜,惜的是這樣一件罕世奇珍就這樣躺在海藏千百年,喜的是真主出世,終於可以重見天光,再創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就仿佛那千里馬臥槽,終遇伯樂也。

論猴

金箍棒金箍棒
早期的金箍棒在於孫悟空,卻絕不僅僅是一件遇神殺神,披荊斬棘的武器而已。金箍棒自從得之於孫悟空,幾乎是時刻未曾離身,久而久之,仿佛是猴子一體。被勾魂下地獄,酒醒之後,眼看不對,掣開棒子就打;丟在老君爐子裡煉,七七難滿,出爐便掣出如意棒,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保了唐僧依然是野性難馴:抓小白龍,打;抓豬八戒,打;抓沙僧,不由分說,依然打。五莊觀,聽幾句罵,直接把鎮元子人參果樹砸了;打六賊,凡夫俗子也動那如意金箍;打白骨,惱到唐僧甚至把美猴王開除。這個時候的孫猴子,還稱不得“悟空”,金箍棒,也僅僅是一件浴血的“兇器”。
猴子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是遇到了太上老君思凡下界的青牛;“金箍棒”碰到了道家頂級大神器“金剛琢”,金箍棒遭遇重大對手,兩次被套走;可能也是美猴王自得寶物以來,第一次與寶物分離。
可至此以後,美猴王好殺之心卻日漸收斂。妖精還是妖精,打殺還需打殺,猴子還要保護唐僧。殺伐之事,卻更多的被豬八戒擔當。五十五回,寫八戒將蠍子精“一頓釘鈀,搗做一團爛醬”;六十四回,對樹精也是八戒“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把兩棵臘梅、丹桂、老杏、楓楊俱揮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鮮血淋漓。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松、柏、檜、竹一齊築倒”。特別是六十三回,龍婆被抓,“八戒道:‘正不饒你哩!’行者道:‘家無全犯。——我便饒你,只便要你長遠替我看塔。’”越接近靈山,孫悟空超凡之態越顯,去地府索寇員外之魂時,已經是“十代閻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頭迎”,已經是“千株劍樹皆敧側,萬迭刀山盡坦平。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橋下鬼超生。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陰司處處明。”早先村俗乖張之氣全無,已是完全的聖態佛姿。
若照之前,管他妖精鬼怪,少不得猴子“一頓棒打”;那么什麼使得猴子性格發生如此轉變?
先前,降黑熊怪之時,孫悟空請觀世音,便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機鋒;菩薩變化成妖精,猴子耍嘴:“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掣棒在手的美猴王,也許永遠都不會明白“菩薩妖精,只是一念”;正如屠刀在手,永不能成佛。機緣巧合下,金箍棒兩度遺失,終使猴子頓悟何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悟空”再度取回這“如意金箍棒”時,屠世刀已成救世杖,卻又合了“止戈為武”的無上真諦了。
每每有人喜歡談論,美猴王自立齊天之時是何等威風,棄道保佛之後又是何等窩囊。卻獨獨忽視了作者這段先揚後抑的良苦用心。作為一個天產的野猴,這是一個毫無顧忌,毫無心機的璞玉,縱然翻江倒海,終究不是棟樑才;縱然大鬧天宮,也只是個初世為人的畜生。他若真做了玉帝,哪裡還有清平海宇,祥和世世?擔起保護唐僧西取重任,悟空也開始了自己性格上的轉變和成熟,從無法無天,到敬師尊釋;從殺戮成性,到救苦救災。“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之後的悟空,心中已經有了掛礙,已經有心,必然也有了恐懼;掛礙的是師傅唐三藏,是取西經的重任,是那奪天地造化、與乾坤並久,日月同明的救世偉業。當代陰陽易辨派創始人髙煜翔評價《西遊記》:“西遊盡磨難,終見意志堅,願做菩提樹,普渡化眾生。”

死在金箍棒下面的妖怪

1,虎先鋒
2,白骨精
3,九尾狐狸精
4,狐阿七
5,六耳獼猴
6,七個蜘蛛精
7,黃獅精
8,眾多小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