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道路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始於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築以鹹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
以後的各代也都有類似的官道,起著快速交通作用。
驛站傳信
驛站是中國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長達3000多年。
古時候的檔案傳輸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個驛站,傳遞緊急檔案時,郵差到每個驛站換快馬,每匹馬都死命跑。
天寶14年11月9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3000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訊息,傳遞速度就達到每天500里。唐代一里比現在短,所以最緊急傳遞速度也就是一天400多里。
古代行軍速度
三國曹操追擊劉備的戰鬥中,“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 這是無馬鐙的中原騎兵一次超水平發揮。
蒙古軍隊是冷兵器時代之王,其騎兵每天平均行軍速度達到90至95公里。(《蒙古族古代戰爭史》) 古代的騎兵一般都配備有兩匹或兩匹以上的馬,至少一匹戰馬,一匹馱馬,平時是騎馱馬,打仗時才換乘戰馬。
步兵的平均行軍速度頂天了也50-60里每天,因為每天傍晚宿營要安營紮寨,布置防禦工事早上還要把這些防禦工事再收起來。如果步兵急行軍,丟下輜重,這樣的行軍能達到百里每天。
古代大軍行進速度更慢,還有輜重部隊,往往派一些先鋒部隊快速行軍。
歐洲拿破崙時代,一天的行軍速度是20公里。
軍隊 驛站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