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驛站並保持其正常運轉,需花費國家巨大的財力。至清光緒年間,浙江省僅杭州府“吳山驛(坐落在今吳山廣場附近)”等9個主要驛站,財政年支出驛銀即達14429兩之多。比驛站規模小的稱急遞鋪,清光緒年間,浙江省有急遞鋪843個(今安吉縣城仍稱“遞鋪”鎮),鋪兵3068名,規模十分可觀。遍布全國的小驛站,看上去微不足道,但由於它的特殊性,卻成了歷史上驚天動地大事的發源地,孕育出了震古爍今的大人物。
首先,是五代後周末年的陳橋驛兵變,產生了大宋王朝和開國皇帝趙匡胤。陳橋距開封市四十多公里,是五代後周通往大名府的小驛站。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宮廷正在歡慶新年,忽接北方緊急軍情,契丹與北漢入侵。當時後周的小皇帝年僅七歲,不能當政,國家實權掌握在宰相范質、王溥手中。兩位宰相未經核實情報,就倉促派趙匡胤統率禁軍北上抵禦。
出軍之日,一個號稱能知“天文”之變的軍官苗訓,說什麼天上二日磨盪,乃改朝換代之象,鼓動軍心譁變。出征的頭天晚上,大軍駐紮於陳橋驛站,趙匡胤的親兵親將們鼓譟而起,要求擁立新天子。第二天清晨,參與擁立新天子的將領們,拿著一件象徵皇帝即位時用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當即向出征的官兵宣布:若要政變成功,必須吸取以往兵變中大肆殺人的歷史教訓,安撫後周君臣,減少阻力,利用和平手段解決改朝換代的政權移交。官兵們唯唯聽命,一切按照趙匡胤的布置行事,秋毫無犯地回師京城,爭取了民心,建立了大宋王朝。
其次,是貴州修文縣龍場驛造就了繼南宋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王陽明先生。王本名守仁,餘姚人。明正德三年(1508)春,因得罪宦官劉瑾,被廷仗40,謫為龍場驛驛丞,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
到地處邊陲的龍場驛後,處於逆境中的王陽明,起初萬念俱灰,轉而冷靜思索,領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學,從而擺脫了“以經解經”的羈絆,經獨立思考,創立了“知行合一”的學說。在其心學形成的過程中,“龍場悟道”至關重要,它奠定了王學的基石。
再次,失業驛卒李自成,為了生計起兵造反成了大順皇帝。明末,為解決國家財政枯竭、兵餉不足的危困局面,崇禎皇帝裁革了60%的驛站及其工作人員,造成了大批驛卒失業,無以為生,其中李自成就是被裁汰的銀川驛卒。為了生存,李自成被“逼上梁山”,與“亂民”、“饑民”、“難民”結合在一起,點燃了埋葬明王朝的農民起義烈火。
更多精彩歷史文章可關注歷史春秋網微信公眾號:lishichunqiu2012
李自成 驛站 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