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抗戰劇的人都會發現,在劇中每當有和日本軍隊對戰的時候,總會看見一群日本兵的刺刀上綁著“膏藥旗”。還有一些抗戰時期的紀錄片或照片,至少每一排都有一個士兵的刺刀上綁著國旗。
但很顯然這面旗子對於提升武器性能可以說是毫無作用,反而在事實上刺刀除了存在連線不牢的缺點外,還影響著槍枝射擊的精準性。礙於當時的技術,只能製造出一體的槍枝和刺刀,作戰時也無法拔下,那為什麼日本兵還會在戰場上使用這種性能不高的槍,還在上面綁上國旗呢?
大約在1640年,刺刀作為前裝滑膛槍的配裝武器,被創製於法國東南部的巴榮訥城,“刺刀”一詞就是由該城的名稱Bayonne演變而來,並一直沿用到今。
刺刀又稱槍刺,日本人稱為銃劍,是裝於單兵長管槍械前端的刺殺冷兵器。其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配裝於步槍上,雖然隨著步槍的自動化和戰場上各種火力密度的增加,刺刀的作用和地位日趨下降,但是其在夜戰或者近戰中還是起到很大作用。
在冷兵器時代,發生大規模混斗的時候,所有頭目身上都會綁上背旗,為的是快速的集結以及辨別敵我。在熱兵器時代進行白刃戰時,也保留了這一傳統,為了可以在戰場上快速找到組織,基本上所有國家的軍隊都會使用這個方法。然而發生大規模白刃戰的機會越來越少,使用這個方法的軍隊也越來越少。最終,只剩下日本使用,再結合自己軍隊在戰爭中積累下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戰術。
在日軍中,不是所有士兵都可以在刺刀上綁旗的。綁旗的士兵都必須是伍長,伍長相當於班長的地位,而日本陸軍士兵的伍長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基層士兵中都是佼佼者。
日本軍綁旗的這種傳統也在戰事上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好處。
例如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面對兇悍高大的俄國士兵,日本士兵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長官,向其進行靠攏,對敵人形成包圍圈,變成多打一的局勢。同理,在抗日戰爭中也是如此,日本利用旗幟快速向長官靠攏,給予中國軍隊大量傷亡。
二戰 日本 戰爭 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