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烏克蘭在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人口僅次於蘇維埃俄國,面積排名第三,居蘇維埃俄國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後,是蘇聯經濟較為發達的加盟共和國。共和國首都開始為哈爾科夫(1918-1934),後遷至基輔。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早期,烏克蘭現疆域內就存在古代人類活動的痕跡。“烏克蘭”一詞最早見於《羅斯史記》(1187年),意為“邊陲之地”。1237-1241年蒙古金帳汗國(拔都)西征占領基輔。之後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立陶宛王國先後統治烏克蘭。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契約》,烏俄正式合併。此後,烏克蘭雖曾有過自己的政府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但未起過實質性作用。 1917年12月5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1918年,西烏克蘭(第涅伯河西部)被波蘭占領。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成為蘇聯創始國之一。1939年11月,蘇軍進入波蘭東部,將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1940年8月,將原屬於羅馬尼亞領土的北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的一部分併入烏克蘭。1941年,烏克蘭被德國法西斯占領,1944年10月,烏克蘭解放。1945年10月,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一個非獨立國同蘇聯一起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1954年,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移交烏克蘭,使其成為烏克蘭一個州。
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宣稱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與法律高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與法律,並有權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和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一起組建獨立國家國協,並改國名為烏克蘭。
國家象徵
國旗
1952年起採用和原蘇聯國旗相似的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的紅旗,只是旗面下部為藍色寬邊。藍色是烏克蘭民族的傳統顏色,象徵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國徽
啟用於1919年3月14日,與蘇聯國徽設計相似。 呈盾形,中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和錘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的勝利。外圍由麥穗構成的花環裝飾。飾帶分別以俄語和烏克蘭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以烏克蘭語書有“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2年,以原來國徽圖案為基礎的烏克蘭國徽啟用。
國歌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使用於1949年至1991年。曲作者是由安東·德米特洛維奇·萊貝迪內茨領導的一個作曲小組,而原歌詞是由巴甫洛·狄青納創作的。1978年, 米科拉·巴詹對國歌歌詞進行了修改,刪去了部分內容。
中文譯文:
Ⅰ
萬歲,烏克蘭,你美麗而強大,
在蘇維埃聯盟你找到了幸福。
在大同中平等,在諧和中自主,
在自由陽光下你如花綻放。
副歌:
光榮歸蘇維埃聯盟,光榮啊!
光榮千秋萬代屬於祖國!
萬歲,烏克蘭,蘇維埃的力量
會長存於兄弟人民大家庭!
Ⅱ
在人民反抗命運的鬥爭當中,
俄羅斯人民永遠是朋友加兄弟。
列寧帶領我們向著勝利進發,
在十月旗幟下朝光明崛起。
副歌
Ⅲ
我們以勤勞為威武的祖國增光,
忠於那永垂不朽的真正理想。
為共產主義世界的宏偉願景,
列寧的黨英明地領導著我們。
副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 |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
觀察員 |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地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
歐洲國家
歐洲地圖 | |
比利時 | 法國 | 愛爾蘭 | 盧森堡 | 摩納哥 | 荷蘭 | 英國 | |
丹麥 | 芬蘭 | 冰島 | 挪威 | 瑞典 | |
奧地利 | 捷克 | 德國 | 匈牙利 | 列支敦斯登 | 波蘭 | 斯洛伐克 | 瑞士 | |
白俄羅斯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摩爾多瓦 | 烏克蘭 | |
阿爾巴尼亞 | 安道爾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保加利亞 | 克羅地亞 | 希臘 | 義大利 | 科索沃 | 馬其頓 | 馬爾他 | 黑山 | 葡萄牙 | 羅馬尼亞 | 聖馬利諾 | 塞爾維亞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梵蒂岡 | |
歐亞交界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賽普勒斯 | 喬治亞 | 俄羅斯 | 土耳其 |
海外屬地與其他特殊政區 | 法羅群島(丹麥) | 直布羅陀(英國) | 根西島(英國) | 曼島(英國) | 揚馬延島(挪威) | 澤西島(英國) | 斯瓦爾巴群島(挪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