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里斯[北美洲國家]

貝里斯[北美洲國家]
貝里斯[北美洲國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貝里斯(英語:Belize),是中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國名來自國內河流貝里斯河和最大城市貝里斯市,該市是貝里斯的舊首都,新首都為貝爾莫潘。貝里斯東臨宏都拉斯灣,與宏都拉斯隔灣相望,兩國最近距離只有75千米,總面積為22966平方公里。 貝里斯原為瑪雅人居住地。16世紀初成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國殖民者侵入。1862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稱英屬宏都拉斯。1964年實行內部自治,但防務、外交仍由英國負責。1973年改為現國名。1981年9月21日正式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貝里斯經濟在傳統上以林業為主,特別是糖、柑桔類水果、可可、稻米、菸草等。漁業也頗為重要。 1989年10月23日,中國宣布中止與貝里斯外交關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的原始居民是瑪雅人,曾在這裡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16世紀初,貝里斯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為了從洋蘇木中提煉染料,西班牙殖民者在這裡從事伐木活動。

1638年,蘇格蘭海盜P.華萊士等人來此建立據點。此後,英國和西班牙對這一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爭奪。

1786年,英國取得對該地的實際管轄權。

1821年,瓜地馬拉獨立時,宣布繼承西班牙對該地的主權。

1859年,瓜地馬拉承認英國對該地的主權,但以修建一條從瓜地馬拉通至大西洋岸邊的公路為交換條件。

1862年,英國正式宣布貝里斯為其殖民地,並定名為英屬宏都拉斯。

1940年,瓜地馬拉以英國未踐約為由,宣布1859年條約無效,並在1945年憲法中將貝里斯劃入自己的版圖。後來兩國多次談判都無結果。

貝里斯 貝里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貝里斯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

1964年,英國被迫同意貝里斯實行“內部自治”。

1973年6月,英屬宏都拉斯改名為貝里斯。

1974年,貝里斯加入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1975年,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投票支持貝里斯獨立;英國表示允許貝里斯獨立,但瓜地馬拉反對。

1979年,聯合國 139個國家再次投票支持貝里斯獨立。

1981年3月,伯、英、危三方達成協定,同意貝里斯於年內獨立。

1981年9月21日,貝里斯正式宣布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獨立後仍為大英國協的成員,人民統一黨領袖G.C.普賴斯任總理。

1984年,貝里斯舉行首次大選,統一民主黨獲勝,M.E.比索諾任總理。

1987年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貝里斯建交。

1989年10月11日,貝里斯普賴斯政府與台灣“建交”。

1989年10月23日,中國宣布中止與貝里斯外交關係。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貝里斯位於中美洲東北部,北和西北鄰墨西哥,西和南與瓜地馬拉接壤,東瀕加勒比海。海岸線長322公里,面積為229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境內多山地、沼澤和熱帶叢林。地形大致可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地形以瑪雅山脈為主體,山脈為西南—東北走向。其支脈科克斯科姆山的維多利亞峰海拔1121.97米,是全國最高峰。北半部為海拔不到61米的低地區,其中大部是沼澤;離岸外24公里的海面上有世界第二大堡礁與海岸平行。

氣候特徵

貝里斯地圖 貝里斯地圖

貝里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5-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6-10月常受颶風侵襲。

水系分布

有貝里斯河、紐河和翁多河流經貝里斯。

自然資源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截至2012年,貝里斯森林面積約為1.6萬平方公里,覆蓋率在70%左右。產紅木、蘇木、染料木等貴重木材,紅木被稱為國木。盛產龍蝦、旗魚、海牛和珊瑚等。西北地區有石油、重晶石、錫石、黃金等礦藏。2005年8月起,貝里斯先後鑽探出兩口具有商業開採價值的油井,日產量2700桶。貝里斯成為加勒比地區繼特多之後第二個出口原油的國家。貝里斯所在的尤卡坦半島是水資源比較稀缺的地區,當地人大多靠石灰石岩坑中蓄積的雨水度過乾旱時期。2012年,貝里斯可再生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67068立方米/人/年。

行政區劃

首府面積 (km²)面積 (sq.mi)人口 (2005 est)
貝里斯區貝里斯市4204162387000
卡約區聖伊格納西奧5338206166800
科羅薩爾區科羅薩爾鎮186071835500
奧蘭治沃克區奧蘭治沃克4737182947000
斯坦克里克區丹格里加217684030000
托萊多區蓬塔戈爾達4648179527600

國家象徵

國名

貝里斯(Belize)代碼BZ。法文意為“航標”、“燈塔”,舊稱英屬宏都拉斯,台灣地區稱貝里斯。

國旗

貝里斯國旗啟用於1981年9月21日,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主體為藍色,上下各有一紅色寬邊,正中為白色圓地,其中繪有50片綠葉環繞的國徽。藍色代表藍天和海洋,紅色象徵勝利和陽光;50片綠葉構成的飾環表示紀念該國自1950年開始為爭取獨立而鬥爭並最終取得勝利。

國徽

國徽 國徽

貝里斯國徽啟用於1981年,國徽上有一棵枝葉茂密的綠色紅木樹,這是貝里斯的國樹,是貝里斯人的驕傲。貝里斯森林資源極其豐富,占國土總面 積70%以上,盛產紅木、蘇木和染料木等名貴木材,伐木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國徽底部藍色的天空下,有一艘揚起風帆、 破浪前進的漁船,代表捕魚業和航海業;左上方是表示貝里斯與英國密切聯繫的“米字旗”和交叉的撬槓及短斧;右上方的鋸子和長斧象徵“森林之國”貝里斯發達的伐木業。國徽兩側各有一名土著人手持斧頭和撬槓,象徵以伐木為生的當地居民。底部的飾帶上寫著貝里斯諺語:“我在林蔭中繁榮昌盛”。

國歌

《自由的土地》(英語:Land of the Free)是貝里斯的國歌。薩謬爾·阿佛列德·海因斯作詞,賽爾溫·瓦福德·楊恩作曲,歌曲完成於1963年,1981年採用為國歌。

域名

.bz域名是貝里斯國家代碼頂級域名(cctld),BZ是business更簡練的縮寫。比起BIZ域名來說它更簡短更容易記憶,如果公司的BIZ域名已經被人搶注,使用這個BZ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外,BZ是沒有限制的新域名,對於特別需要的個人來說也是難得的機會。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貝里斯人口共有340844人。混血種人和克里奧爾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8.7%和24.9%,其次還有印第安人、印度人、華人和白人。

政治

政局

貝里斯獨立以後,統一民主黨和人民統一黨輪流執政。2012年3月大選中,執政黨統一民主黨蟬聯執政,黨領袖迪安·巴羅連任總理,任期5年。2013年開始,伯政局穩定。

憲法

貝里斯現行憲法於1981年9月生效。憲法規定:英國女王是貝里斯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必須是貝里斯公民)是英國女王在貝里斯的代表,部長會議為政府機構,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督任命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為政府總理,並根據眾議院多數黨的提名任命總理,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副總理、各部部長及反對黨領袖。國民議會是國家的立法機構。

議會

伯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任期均為5年。參議員12名,由總督任命,其中6名由總理提名,3名由反對黨領袖提名,貝里斯教會、工商界和工會組織各推薦1名。眾議員31名由大選產生。本屆議會於2012年3月組成。

政府

2012年3月14日,貝里斯組成新政府。成員包括:總理兼財政部長迪安·巴羅,副總理兼農業和自然資源部長加斯帕·維加,通信和交通部長梅爾文·赫爾斯,經濟發展、商業、工業和消費者保護部長埃爾溫·孔特雷拉斯,教育和青年部長派屈克·費伯,外交部長威爾弗雷德·埃爾林頓,新聞、廣播和公共工程部長埃爾文·彭納,勞動和地方政府事務部長加夫列爾·馬丁內斯,工程部長安東尼·馬丁內斯等。

司法

貝里斯設抗訴法院、最高法院和區法院。2010年2月,貝里斯宣布將加勒比法院取代英國樞密院作為伯終審法院。

政黨

●統一民主黨(“紅黨”, 簡稱UDP ):執政黨,1974年由民族獨立黨、人民發展運動、自由黨和黑人聯合發展協會合併組成,主要得到黑人的支持。1984年至1989年,1993年至1998年執政。2008年2月贏得大選,2012年3月蟬聯執政。領袖迪安·巴羅。

●人民統一黨(“藍黨”,簡稱PUP):反對黨。1950年成立,支持者多來自混血種人.曾於1954年至1984年、1989年至1993年、1998年至2008年執政。領袖胡安·安東尼奧·布里賽尼奧。

政要

貝里斯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委派總督代行國家元首職責。

貝里斯總督科爾維爾·揚。出生於1932年11月20日。畢業於貝里斯聖麥可學院(現為貝里斯英國天主教大學的一部分),獲得英語學士學位。隨後去牙買加西印度大學深造,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1993年11月17日就任,次年被封為爵士。

貝里斯總理迪安·巴羅。1952年生於貝里斯。獲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法學碩士學位。1983年開始從政。1984年當選眾議員。1984至1989年擔任外交和經濟發展部長、總檢察長。1990年任統一民主黨副領袖。1993至1998年任副總理兼外交和經濟發展部長、總檢察長、國家安全和移民部長。1998年任黨領袖至今。2008年2月任總理,2012年3月連任。

經濟

概況

貝里斯的經濟以農業為主,2013年農業經濟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旅遊業快速發展,逐步成為支柱性產業。離岸金融業、漁業、輕工業和建築業等也有較快的發展。工業不發達,人民生活用品絕大部分靠進口。

貝里斯統一民主黨執政以後,致力於吸引外資,發展旅遊業,擴大國有企業在石油行業的份額,加大對教育、住房及醫療衛生等領域投入,以刺激經濟成長,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改善國家債務狀況。

2013年主要經濟指數
國內生產總值16.4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695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5%
匯率1美元= 2貝里斯元
通貨膨脹率1.3%

農林漁業

貝里斯的農業是國家經濟支柱,截至2013年,貝里斯農田占國土總面積的1/3 。農業從業人數約占總勞力的30.5%,農產品出口約占外匯總收入的71%。主要農作物有甘蔗、柑橘、香蕉、水稻、玉米、可可等。

工業

貝里斯的工業不發達,主要工業部門為製衣、製糖、柑橘加工、啤酒及飲料。工業生產主要為了滿足國內消費,出口產品生產集中在製糖、服裝以及糧食生產等領域。服裝業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製糖的第二大創收行業和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部門。

財政金融

2013至2014財年,貝里斯政府財政收入為9.01億貝里斯元,財政支出9.75億貝里斯元。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伯外匯儲備(不含黃金)為3.71億美元。

對外貿易

貝里斯高度依賴進口,對外貿易一直存在巨額赤字。主要出口糖、香蕉、成衣、水果 、木材、海產品;主要進口機械和運輸設備工業製品、日用品、食品、燃料和藥品。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英國、歐盟、墨西哥、加拿大、加勒比共同體國家。

經濟團體

●貝里斯工商會。1920年成立。有成員626名。會長戈德明·赫爾斯。

● 貝里斯貿易與投資促進會。1986年成立。總經理休·富勒。

外國援助

1999/2000年度貝里斯共獲外援5500萬貝里斯元,其中20%來自中國台灣。

文化

語言

貝里斯的官方語言為英語,但近半數居民通用西班牙語或克里奧爾語。

民俗

貝里斯城市裡的房屋絕大部分是木製結構,四壁刷白色,屋頂用塗紅的波紋鐵板遮蓋。從遠處看,一排排白牆紅頂的房子十分别致。農村住房多用木桿和茅草搭成,一般是單間,屋頂很高。以抵擋暴風雨的衝擊。居民喜歡在內河和海邊釣魚,或在近海處帶氧氣瓶潛水,也愛在森林中狩獵。貝里斯人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木薯、大豆、麵包、煉乳,還有魚和肉及其他蔬菜。

文明

貝里斯國旗 貝里斯國旗

公元250年左右 ,瑪雅人主要居住在伯里茲、南墨西哥、瓜地馬拉。瑪雅文化體現了當時最高的文明水平,令人驚奇的是在歐洲還處在黑暗時期的時候,瑪雅居民已經可以描繪出太空的樣子,演變出了美洲本土的文字書寫系統,而且已經掌握了數學。大約在公元前300年,瑪雅人採用了等級制度,由國王和貴族來制定相關法規,公元200—900年間,這個民族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瑪雅人信仰太陽神、月神、蛇神、風神、雨神、地神和農神,尤以崇拜玉米神為最。他們用占卜勾通人與神的聯繫。瑪雅人祭神的規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飛禽、瓜果外還一度盛行人祭。

瑪雅人是當時美洲大陸最正統的居民,瑪雅人發展了天文、曆法系統、象形文字、當時的建築水平相當高,包括金字塔、宮殿、天文台等都沒有使用鐵制工具建造的。

宗教

貝里斯居民中49.6%信奉天主教,25.5%信奉基督教新教,另有少數伊斯蘭教徒。

軍事

1978年,貝里斯建立國防軍,包括陸軍、空軍和海防隊,截至2014年,有正規軍1050人,後備隊700人。英國駐軍於1994年1月1日開始從伯撤軍,並正式將防務移交伯政府。國防軍總司令戴維·瓊斯,2013年2月1日就職。

交通

公路

截至2013年,貝里斯公路總長為3007公里。主要城鎮間有公路相通,全國有4條主要交通幹線,其中有2條與鄰國墨西哥和瓜地馬拉相通。

水運

貝里斯城的海港 貝里斯城的海港

貝里斯城是貝里斯的主要港口,可停靠貨櫃輪船。有9條主要出入航運線。貝里斯與牙買加有定期班輪。另外,伯與美國、英國和歐洲大陸等地都有良好的海上運輸線。

空運

菲利普·戈德森國際機場位於貝里斯城城郊,有通往美國、中美洲鄰國的航線。國內有瑪雅、熱帶和島際等航班。另有11個簡易機場。

社會

教育

貝里斯政府一貫對教育部門予以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其經常項目開支的1/4用於教育事業,5歲至14歲兒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貝里斯教育體系主要由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三個層次組成。初等教育為8年制,中等教育為4年制。

媒體

貝里斯新聞報刊主要有:《貝里斯時報》:周報,發行量約6000份;《報導者》:周報,1968年創刊,發行量6500份;《阿曼達拉報》:周報,發行量45000份;《今日貝里斯》:月刊,發行量17000份;《人民的脈搏》:周報,發行量5000份。

貝里斯電台:國家電台,建於1937年。每天用英語和西班牙語廣播。另有一家私營電台。

貝里斯廣播網:建於1952年,屬國家所有,但獨立經營,下設兩個電台。用英語和西班牙語播音。還有若干小電視台,24小時播放,主要播放美國衛星電視節目。

民生

貝里斯政府推行全國衛生計畫,門診病人享受免費治療。2002年調查顯示,伯貧困率高達33.5%,絕對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0.8%,其中年輕人所占比例很高。2008年,伯手機用戶增至16萬戶,固定電話增至3.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約1萬戶。2007年,伯人口死亡率0.7%,人均預期壽命68歲。

醫療

貝里斯門診病人享受免費治療。政府推行全國衛生計畫。1998年共有醫生155人,護士404人,接生員230人。1996年貝里斯共有9家醫院,擁有病床554個,衛生中心33個,簡易診所25個。

設施

1997年,貝里斯共有電視機4.1萬台。1999年,共有電話31927部。

外交

外交政策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奉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積極維護和發展與加勒比各國的關係,參與地區一體化進程,強調睦鄰友好,努力促進中美洲的和平與穩定,注重發展同英國的傳統關係和對美關係,積極維護和發展與加勒比各國的關係,強調睦鄰友好,努力促進中美洲的和平與穩定。1974年5月加入加勒比共同體,1990年成為美洲國家組織成員國。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貝里斯 生物礁 貝里斯 生物礁

1987年2月6日中伯建交。1989年10月11日,貝里斯與台灣當局“建交”。10月23日,中國政府宣布中止與貝里斯外交關係。

1997年6月,中伯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貝里斯政府關於將貝里斯駐香港名譽領事館改為“貝里斯貿易辦事處”的協定》。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中伯貿易額為6020.8萬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250.9萬美元,進口769.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9%、6.1%和165.3%。

同美國關係

伯美關係密切。美在伯的進出口貿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伯進口的52%和出口的45.5%是與美進行的。美國政府每年向伯派遣約200名和平隊員,並時有小額贈款或貸款。自1984年至1997年美國共向伯提供各種援助總額達1.156億美元。除此之外,美政府還在軍事上向伯提供技術和訓練援助。“美國之音”在伯建有轉播站。

同英國關係

伯獨立後繼續保持同英國的傳統關係。英多次向伯提供經援。1985年7月伯總理訪英,10月英女王首次訪伯。英國從1994年1月1日起開始撤走其主要駐軍,正式將防務移交伯政府,僅保留約100人維持一所叢林戰訓練學校,以防備瓜地馬拉對伯的領土要求。

同墨西哥關係

兩國關係一直很好。1991年9月,墨西哥總統薩利納斯訪問貝里斯。墨伯在礦產、海關、文物古蹟、生態環境、電力、財政和運輸等方面簽署了七項協定。根據協定,墨對外貿易銀行向伯中央銀行提供600萬美元,以資助兩國的貿易往來。

同瓜地馬拉關係

100多年以來,瓜地馬拉一直宣稱伯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伯獨立時,危宣布不予承認。此後,雙方就領土爭端問題多次舉行談判。1991年9月,危宣布承認伯人民的自決,並與伯建立外交關係。1997年2月,伯向危派駐常駐大使。1999年2月危扣押伯邊界巡邏人員引發兩國邊界人質事件,但對兩國關係緩和未產生根本影響。2001年以來,在國際調解人的幫助下,兩國繼續就領土問題進行談判。

旅遊

概況

貝里斯 貝里斯

貝里斯的旅遊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位於貝里斯的世界第二大、北半球第一大堤礁以及瑪雅遺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另外,伯還有八大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有世界僅存的美洲虎和紅足鰹鳥保護區。政府重視旅遊業投資,遊客人數迅速增加,年旅遊收入超過1億美元。

貝里斯藍洞

又名“英屬宏都拉斯藍洞”。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於貝里斯外海約96.5公里處,比鄰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45米。為世界十大地質奇蹟之一。大藍洞為石灰岩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由於水深達145米使之呈深藍色。

標識

貝里斯(Belize)發布全新的旅遊形象標誌 貝里斯(Belize)發布全新的旅遊形象標誌

為重振旅遊業,貝里斯國家旅遊局推出了全新的旅遊標識。新標誌設計由Olson公司負責設計。

貝里斯旅遊的新標誌繼續保留了貝里斯的國鳥——彩虹巨嘴鳥(南美洲一種色彩鮮艷的巨嘴鳥)移除了舊標識中的太陽元素,字型和彩虹巨嘴鳥也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最佳化。色彩方面則使用6種不同的色彩組成。

台灣目前的“邦交國”(截止到2013年)

大英國協成員國

大英國協是由大英帝國演變而來,由英國和部分前英屬殖民地組成。但英國已不再是大英國協的主宰,大英國協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鬆散組織。54分別來自六個地區其中非洲19個、亞洲8個、美洲3個、加勒比地區10個、歐洲3個、南太平洋地區11個。
主權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基茨和尼維斯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塞席爾 ·薩摩亞·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 ·盧安達
海外領土與屬地 澳大利亞 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 | 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 聖誕島 ·科科斯群島 | 珊瑚海群島 | 賀得及麥唐納群島 | 諾福克島
紐西蘭 庫克群島 | 紐埃 | 紐西蘭羅斯屬地 | 托克勞 | 尼烏埃
英國 阿克羅蒂里和德凱利亞 | 安圭拉 | 百慕達 | 英屬南極領地 | 英屬印度洋領地 | 英屬維京群島 | 開曼群島 | 福克蘭群島 | 直布羅陀 | 根西島 | 曼島 | 澤西島 | 蒙塞拉特島 | 皮特凱恩群島 | 聖赫倫那(包括 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群島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加勒比地區

小島嶼國家聯盟

貝里斯行政區劃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地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美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