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

巴哈馬

巴哈馬,正式名稱巴哈馬國(英文: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個位於大西洋西岸的聯邦制島國。 巴哈馬地處美國佛羅里達州以東,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馬包含700座島嶼和珊瑚礁。佛羅里達州東南海岸對面,古巴北側。群島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長1220公里,寬96公里,由700多個島嶼及2000多個珊瑚礁組成,總面積為13878平方公里,其中20餘個島嶼有人居住。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3.5°C。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馬就有印第安人文明存在。1492年之後,巴哈馬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哈馬的旅遊業才開始發展,促進當地永久性的繁榮。1964年巴哈馬群島獲得內部自治權。1973年成為獨立的巴哈馬國。 2013年12月19日中國與巴哈馬在巴哈馬首都拿騷簽訂全面互免簽證協定。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巴哈馬巴哈馬

地理環境因素在巴哈馬歷史上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492年,當克利斯多弗·哥倫布來到巴哈馬東部的聖薩爾瓦多島,第一次登上這塊新大陸。當他站在島上,環顧島嶼四周,看到淺淺的海水拍打著海岸,於是說了一句“巴扎馬”(意為淺水或海)。巴哈馬的名稱便由此而來,所以巴哈馬群島又被稱作是“淺海里的島嶼”。

自從在距離巴哈馬不遠處的佛羅里達定居下來之後,人們就經常乘船度過海峽,而巴哈馬群島也由此吸引了眾多探險家,移民,侵略者和商人紛至沓來。正是這些人創造了巴哈馬燦爛的

歷史,也為巴哈馬今天的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馬群島上生活著一支非阿拉瓦印第安人,也許是從古巴移居過去的。盧卡伊印第安人隨後來到了這裡。這兩個部族都沒有留下成文的歷史,但他們留下了一些繪畫、陶器工具和骨頭,使我們能夠窺見一斑他們的日常生活。當哥倫布到達時,島上大約有40,000名盧卡伊人,他們被歐洲殖民者淪為奴隸,不久就全部滅亡了。

1648年,一群與當局持不同政見的英國清教徒(即 “伊魯瑟拉冒險家”)為尋求宗教信仰自由而來到這裡。冒險家們給這座島嶼起了一個名字,島嶼卻沒有給他們回饋多少東西。殖民者食物匱乏,缺少穩定的供給,而且內訌不斷,最終發生了分裂。他們的社區一部分在伊魯瑟拉的總督港,一部分在傳教士山洞。為了尋求和平,伊魯瑟拉的領袖威廉·賽勒斯船長航行到美洲殖民地。他成功地從麻薩諸塞海灣殖民地取得了補給,然後回到衝突不斷的伊魯瑟拉島。

巴哈馬巴哈馬

從十七世紀末到18世紀初是海盜和私掠船的黃金時期。人們大都聽說過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黑鬍子的故事,他們曾隔三差五地以巴哈馬群島為基地。巴哈馬的島嶼是海盜和私掠船的理想場所。數不清的島嶼和小島,密布著沙洲和海峽,地形十分複雜,為那些劫掠船提供了極好的藏身之所。而且,由於巴哈馬群島靠近繁忙的貨運通道,這就海盜們偷竊商船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機。

從1861年到1865年,經濟繁榮與蕭條交替循環的巴哈馬群島從美國內戰中大獲其利。英國的紡織工業對美國南部的棉花十分依賴,所以站在南部邦聯一邊。然而,英國的船隻無法到達美國南部海港,因為美國北方政府實行了海岸封鎖政策。不過,靈活狡猾的快艇可以突破封鎖,滿載棉花從查爾斯頓航行560英里到達拿騷。在這裡,他們與英國的船隻碰面,用棉花交換英國船上的貨物。快艇隨後突破封鎖返回查爾斯頓,在那裡高價出售他們的貨物。美國內戰結束後,巴哈馬群島的繁榮也就完結了,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19年。當時,美國通過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禁止人們飲酒,於是這些島嶼又開始了走私活動。蘇格蘭威士忌是從英國出口到巴哈馬群島的一項重要產品,殖民地政府因此擴建了拿騷的喬治太子港,為販運酒類的大量船隻提供泊位。然而好景不長,美國於1934年廢除了禁酒令,給巴哈馬帶來巨額收入的行當也就陷入蕭條。隨著禁令的解除,以及幾年之後原本繁榮的海綿捕撈行業的崩潰,巴哈馬群島的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哈馬地圖巴哈馬地圖

巴哈馬是一個拉丁美洲的島國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東南海岸對面,海地、古巴北側。巴哈馬群島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長1220公里,寬96公里。陸地面積13878平方公里,由700多個島嶼(其中30個島有人居住)及2480多個珊瑚礁、淺灘組成。

巴哈馬主要島嶼有大巴哈馬島、安德羅斯島、伊柳塞拉島和新普羅維登斯島。

地形地貌

巴哈馬大部分島嶼地勢低平,最高海拔也只有63米,無河流。

氣候

巴哈馬群島大部分屬溫和的亞熱帶氣候,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屬亞熱帶氣候,8月為最熱月份,平均氣溫 24~32℃;1、2月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溫17~25℃。年平均氣溫23.5℃。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自然資源

巴哈馬海產資源豐富,巴哈馬海域為世界主要漁場之一。盛產石油、天然氣、鹽等。可耕地少,淡水不足,農業資源有限。

國家象徵

國名

巴哈馬國(英語: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西班牙語:Bajamar )。國家代碼為BHS;國際域名縮寫為BS。國名“Bajamar”一詞在西班牙文中為“淺灘”,因為1513年7月西班牙殖民探險家萊昂León發現此地時,這一地區布滿沙洲和淺灘。

國旗

巴哈馬國旗啟用於1973年7月10日,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由黑、藍、黃三色構成。靠旗桿一側為黑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寬條,上下為藍色,中間為黃色。黑色三角形象徵巴哈馬人民團結一致,開發利用島國的海陸資源;藍色象徵海洋環繞該島國;黃色象徵該島國美麗的沙灘。

國徽

巴哈馬國徽巴哈馬國徽

巴哈馬國徽啟用於1971年12月7日,國徽上一艘正在海洋上乘風

破浪的黃帆船,是為紀念1492年l0月哥倫布首航美洲發現該島的史實。蔚藍的天空中,一輪金黃色朝陽,象徵這個新生的國家如旭日初升。國徽上方飾有藍、白兩色花環的頭盔,一隻背襯綠色鐵樹的海螺,渲染了巴哈馬的海島風情。國徽左側在萬頃波濤之中有一條騰空而起的藍色旗魚,顯示了巴哈馬發達的捕魚業;右側的綠色大地上有一隻粉紅色的風度高雅的紅鸛,這是巴哈馬的國鳥。國徽基部垂懸著一條寫有格言“邁步向前,共同進步”的黃、藍色飾帶。

國歌

巴哈馬巴哈馬

《巴哈馬,向前進!》(歌詞大意:抬起頭來迎著朝陽,巴哈

馬聯邦;光輝的旗幟迎風高高飄揚。看全世界正在注視你的行動,誓必和睦團結,攀登高峰。加緊步伐,共同前進,向著崇高的目標;堅定不移向著太陽,度過淺灘暗礁。抬起頭來,迎著朝陽,巴哈馬聯邦;走上通向上帝的路程,巴哈馬,向前進!)

國鳥

紅鸛,又稱火鸛(火烈鳥)。

巴哈馬有拉丁美洲“鳥類王國”之稱,這個國家的面積只有一萬三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卻有鳥類二百多種,其中紅鸛就有五萬多隻,是世界上紅鸛最多的國家,有“紅鸛之鄉”的讚譽。

國家格言

邁步向前,共同進步(英語:Forward,Upward,Onward Together)

人口種族

截至2013年,巴哈馬總人口為34.8萬,黑人占85%,其餘為白人和少量亞洲人後裔。

政治

巴哈馬巴哈馬

獨立之後,以平德林為首的進步自由黨連續執政至1992年。1992年自由民族運動上台執政,1997年蟬聯。2002年5月2日,進步自由黨以絕對多數贏得大選重新執政,該黨領袖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PerryGladstoneChristie)出任總理。長期以來,巴政局穩定,民主體制日臻成熟。本屆政府注重推行憲法改革,努力增加就業機會。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73年7月10日生效。憲法規定:巴哈馬為主權民主國家,必須保證公民的基本人權和自由。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任期五年。總督任命總理及反對黨領袖,並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內閣部長。除總理外,內閣至少應有其他八位部長,總檢察長為其中之一。

議會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任期均五年。參議院由總督任命的16名議員組成,其中9名由總理提名,4名由反對黨領袖提名,另3名由總理和反對黨領袖協商提出。參議院議長沙倫·威爾遜(SharonWilson)。眾議院由普選產生的40名議員組成。本屆議會於2002年5月2日大選後產生,進步自由黨占29席,自由民族運動占7席,獨立人士占4席。眾議院議長奧斯瓦爾德·英格拉哈姆(OswaldIngraham),2002年5月22日當選。

政府

2002年5月2日大選後組成,成員包括:總理兼財政部長佩里·克里斯蒂(PerryChristie),副總理兼國家安全部長辛西婭·普拉特(CynthiaPratt,女),公共工程部長布拉德利·羅伯茨(BradleyRoberts),財政部國務部長詹姆斯·史密斯(JamesSmith),總檢察長兼教育部長艾爾弗雷德·西爾斯(AlfredSears),住房和國家保險部長沙恩·吉普森(ShaneGibson),衛生和環境服務部長馬庫斯·貝瑟爾(MarcusBethel),社會服務和社區發展部長梅拉尼·格里芬(MelanieGriffin,女),旅遊部長奧比·威奇康貝(ObieWilchcombe),金融服務和投資部長阿利森·梅納德·吉普森(AllysonMaynardGibson,女),勞工和移民部長文森特·皮特(VincentPeet),貿易和工業部長萊斯利·米勒(LeslieMiller),青年、體育和文化部長內維爾·威茲德姆(NevilleWisdom),交通和航空部長格萊尼斯·漢納·馬丁(GlennysHannaMartin,女),農業、漁業和地方政府部長艾爾弗雷德·格雷(AlfredGray),外交和公共服務部長弗雷德·米切爾(FredMitchell)。

司法機構

設有最高法院、抗訴法院和地方法院。均受理刑事和民事案件。英國樞密院為終審裁決機關。最高法院院長伯頓·霍爾(BurtonHall),抗訴法院院長瓊·索耶(JoanSawyer)。

政黨

(ProgressiveLiberalParty):執政黨。成立於1953年10月。1973年7月領導巴哈馬獨立。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黨員多為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該黨在1967年首次大選中獲勝,連續執政至1992年。2002年5月22日大選獲勝,再次執政。現領導人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

(FreeNationalMovement):反對黨。1972年成立。1992年首次執政,1997年3月大選獲勝蟬聯執政。由從進步自由黨分裂出來的議員和巴哈馬聯合黨組成。領導層多為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領導人湯米·騰奎斯特(TommyTurnquest)。另有小黨民主改革聯盟(CoalitionforDemocraticReform)和巴哈馬民主運動(BahamasDemocraticMovement)。

重要人物

艾維·杜蒙總督。1930年10月2日出生於巴哈馬長島。曾在美國邁阿密大學就讀並獲公共管理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擔任過巴教師工會領導職務。曾任自由民族運動黨秘書長。1992年起任參議員。1992-1994年任巴衛生和環境部長,1994-2001年任教育、青年和體育部長。2001年初任副總督,同年11月任代總督,2002年1月1日正式任巴獨立後第6任總督,系巴歷史上首任女總督。已婚,有兩個子女。信奉新教兄弟會。

佩里·格拉德斯通·克里斯蒂總理。1943年8月21日生於拿騷。早年就讀於英國伯明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後成為職業律師。1974年至77年任參議員。1977至82年任衛生和國民保險部長,1982至84年任旅遊部長,1990至92年任農業、貿易和工業部長。1992至97年4月任進步自由黨副領袖。1997年4月平德林辭職後,當選為該黨領袖。2002年5月2日克領導進步自由黨贏得大選,成為巴獨立後第三位總理。聖公教教徒。已婚,有3個子女。

對外關係

巴哈馬巴哈馬

奉行和平合作、尊重各國主權的外交政策。在同英、美保持傳統的密切關係的同時,發展同其他大英國協國家和加勒比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倡導民族自決、獨立自主、領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原則,主張國際合作及和平解決爭端。譴責類似“9.11”事件的恐怖主義行徑,支持國際反恐鬥爭。對外關係中側重經濟因素。巴為聯合國、加勒比共同體、加勒比國家聯盟、美洲國家組織、大英國協以及不結盟運動等成員國。截至2004年與58個國家建有外交關係。

:1997年5月23日,中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友好合作關係穩步發展。2004年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美大部副主任王宏強相繼訪巴。巴公共工程部長羅伯茨、總理克里斯蒂、旅遊部長威奇康貝等訪華。此外,中國揚州木偶團訪巴演出並參加巴慶祝黑奴解放170周年活動,巴舞蹈團訪華參加“相約北京-2004”大型聯歡活動,巴國家青年合唱團來華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合唱節。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4年中巴貿易總額為9938萬美元,其中我方出口9869萬美元,進口70萬美元。

:同美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友好關係。美在巴設有大西洋海底試驗和觀測中心。美為巴遊客及消費品的主要來源地,巴為進入美的毒品及非法移民的重要中轉地之一。巴與美在金融、反毒、反恐等方面合作密切。1987年雙方簽訂了司法互助條約;2002年簽訂稅收情報交換協定;2002年3月14日,美國政府向巴贈送第二艘用於打擊毒品走私的海上攔截船,該船價值407005美元。2004年簽訂全面海事協定。但近年來,巴對美離心傾向有所發展。

:與英國及大英國協國家保持密切的傳統關係,英每年給巴一定的經濟援助。2002年11月7日,英國政府向巴衛生部及環境科學技術委員會提供4.5萬美元資助,用於對稀有動植物等的生態資源保護。

:與加勒比鄰國關係密切。由於巴經濟較該地區其他國家發達,巴對地區經濟一體化持觀望態度,擔心擬議中的地區人員與資本的自由流動會導致鄰國人員的湧入,衝擊巴經濟。巴於1983年7月加入了加勒比共同體,但至今未加入共同市場。在1997年舉行的加共體首腦會議上,巴未在允許資本和人員在本地區自由流動的《第二議定書》上籤字。但在地區對外磋商中,能與該地區保持一致立場。

巴哈馬巴哈馬

雙邊政治關係回顧

1997年5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哈馬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同年7月19日,中國在巴設使館。2006年1月20日,巴在華設使館。

建交以來,中巴關係發展順利,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

1997年9月25~31日,巴哈馬總理休伯特·英格拉哈姆正式訪華,這是兩國建交後巴總理首次訪華。訪華期間,李鵬總理同英格拉哈姆進行了會談,江澤民主席和喬石委員長分別予以會見。

1998年6月3~8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率團訪問巴哈馬。巴總督、代外長等予以會見。

1999年4月5~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建徽率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巴哈馬。訪巴期間,曾與巴參議院議長博斯特威克、眾議院議長詹森女士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並拜會了巴總督騰奎斯特、代總理沃森、外長博斯特威克女士及反對黨領袖克里斯蒂。

2000年12月19~21日,應巴哈馬外交部的邀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訪巴。巴總督騰奎斯特、總理英格拉哈姆、副總理沃森、外交部常秘彼得分別會見,巴總檢察長兼外長博斯特威克與楊副外長進行了會談。

2002年6月20~22日,中國政府特使、上海市副市長嚴雋琪訪問巴哈馬。巴外長米切爾、金融服務和投資部長吉普森、外交部常秘彼得以及旅遊部常秘羅傑斯分別會見。

2002年10月27~29日,中聯部副部長蔡武訪問巴哈馬。巴總理克里斯蒂、副總理普拉特、外長米切爾分別會見。

2003年1月17~20日,國務委員吳儀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巴哈馬。期間,吳儀國務委員會見了巴總督杜蒙、總理克里斯蒂,與副總理普拉特舉行了會談。

2003年8月27~30日,巴哈馬外交和公共服務部長弗雷德里克·米切爾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務委員唐家璇、外交部長李肇星分別會見或會談。米一行還赴天津新港參加巴購中國輪船下水儀式。

2004年8月15~21日,應溫家寶總理邀請,巴總理兼財政部長佩里·克里斯蒂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分別會見,溫家寶總理與克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幫助巴哈馬國政府建設巴哈馬體育場項目的換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文化協定》。克一行還訪問了福州和上海。

2005年7月28~30日,中聯部副部長馬文普訪問巴哈馬。訪巴期間,巴代總理、執政党進步自由黨副領袖普拉特會見。

2005年8月22~29日,應全國人大外委會邀請,巴哈馬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肯雅塔·吉普森率巴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代表團訪華。這是巴議會代表團首次訪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會見,全國人大外委會副主任呂聰敏主持會談。

2005年8月29日至9月1日,巴社會服務和社區發展部長格里芬夫人來華參加“紀念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十周年會議”。

2005年9月4~10日,應最高人民法院邀請,巴哈馬抗訴法院院長瓊·索耶來華參加由中國與世界法學家協會在北京、上海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

2005年10月11~13日,應巴中友協邀請,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率團訪巴。

2005年12月3~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訪巴。巴代總督阿德利會見。

2006年1月19~22日,巴哈馬外交和公共服務部長弗雷德里克·米切爾正式訪華。曾慶紅副主席會見,李肇星外長與米舉行會談。20日,米主持巴哈馬駐華使館開館儀式,李金章副外長出席。

2006年2月19~21日,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率領中國政府經貿代表團訪問巴哈馬,分別拜會了巴總理克里斯蒂、貿工部長米勒及青年、體育和文化部長威茲德姆。

2006年5月19~20日,外交部長李肇星率團訪問巴哈馬,這是兩國建交後中國外長首次訪巴。李外長分別拜會了巴總督阿瑟、總理克里斯蒂,與外長米切爾進行了會談。

為促進雙邊經貿關係,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兩國政府經貿部門領導多次互訪,中國外經貿部部長助理楊文生(1998年)、副部長劉山在(1999年)、馬秀紅(2002年)、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2003年)、黑龍江省副省長王振川(2000年)、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2004年)、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2006年)分別率團訪問巴哈馬。巴哈馬貿工部長萊斯利·米勒於2003年10月率團訪華。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中國政府向巴哈馬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換文、中巴海運協定等。

據統計,2005年中巴雙邊貿易額為1.5564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5545億美元,進口18.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6.6%、57.5%、下降72.9%。2006年1至6月份中巴雙邊貿易額為5094萬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093萬美元,進口1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56.3%、56.3%、90%。中國向巴出口的商品主要為船舶、服裝、鞋帽、藥品、成品油、玩具、輕工業品等;中國主要從巴進口賤金屬及其製品、革等。

(一)文化領域

1998年6月,應文化部邀請,巴文化、青年、體育國務部長萊恩率巴政府文化代表團訪華。

1998年7月,應巴哈馬政府邀請,中國雜技團赴巴訪問演出並出席巴25周年獨立慶典。

2001年4月~5月,巴哈馬國家青年合唱團來京參加“相約北京-2001”聯歡活動。

2003年10月,中國河北省雜技團赴巴訪問演出。11月,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訪問巴哈馬。

2004年4月,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代表團訪巴,這是中國友協首次訪巴。5月,巴舞蹈團應邀訪華參加“相約北京-2004”大型聯歡活動。7月~8月,巴國家青年合唱團訪華參加第7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中國揚州木偶團訪巴演出並參加巴慶祝黑奴解放170周年慶祝活動。

2005年4月,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巴哈馬中國友好協會主席約瑟夫·卡里率代表團訪華。7月,巴舞蹈團應邀訪華參加北京青年節活動。11月,應中國全國青年聯合會邀請,4位巴哈馬青年代表來華參加“中拉青年節”活動。

(二)新聞領域

2001年4月,巴哈馬新聞俱樂部主席貝瑟爾率新聞團訪華。這是巴新聞界首次組團訪華。

2002年11月,巴哈馬廣播公司總經理萊特伯恩和巴最大報紙《論壇報》執行編輯馬奎斯率巴新聞代表團訪華。

2003年9月,巴哈馬日報社總裁溫德爾·瓊斯參加首屆加勒比國家聯合新聞團訪華。

2005年9月,應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邀請,巴《拿騷衛報》高級記者明德爾·斯莫爾和島嶼廣播電台新聞主管傑羅姆·索耶參加第二屆加勒比國家聯合新聞團訪華。

(三)教育領域

1999年以來,中國教育部每年向巴哈馬提供2個獎學金名額。2000年11月,中國政府向巴哈馬政府提供一批價值200萬元人民幣的教學設備和家具。2001年6月,中國政府向巴哈馬政府提供第二批價值200萬元人民幣的教學物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政府共向巴提供了14個政府獎學金名額,目前在華的巴留學生共7人。

2005年2月,中巴簽署將巴列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國的諒解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哈馬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1997年5月2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理代表王學賢大使與巴哈馬常駐聯合國代表特恩科斯特代表各自政府在紐約簽署兩國建交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關於巴哈馬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留名譽領事館的協定》:1997年6月2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秦華孫和巴哈馬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爾代表各自政府在紐約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關於中國政府向巴哈馬國政府提供無償援助的協定》:1997年9月,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和巴外長博斯特威克代表各自政府在京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關於巴哈巴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總領事館的換文》:1999年1月15日,中國駐巴哈馬大使馬書學和巴外長博斯特威克代表各自政府在拿騷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海運協定》:2003年4月10日,中國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與巴交通、航空部長格萊絲·漢納—馬丁夫人代表各自政府在拿騷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2004年8月巴總理克里斯蒂訪華期間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文化協定》:2004年8月巴總理克里斯蒂訪華期間簽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2006年2月,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訪巴期間簽署。

文化

新聞出版

主要報刊有:《論壇報》,發行量12000份;《拿騷衛報》,1844年創立,日報,發行量14100份;《弗里波特新聞報》,日報,發行量6000份。巴哈馬廣播公司:國營,1936年建立。巴哈馬電視台:國營,1977年建立,屬巴哈馬廣播公司所有。此外,還可接收美國電視節目和一些衛星節目。第二大城市自由港有一個有線電視網。

商務禮俗

巴哈馬的商務禮俗,訪問政府辦公室宜穿西裝。其他時候穿長褲、襯衫,打領帶即可。拜會公私單位須先訂約。銷售姿態宜保守。避免早餐約對方開會。如果你對航海、駕船有一套、或熟悉有關常識,對你當大有裨益。你會發現當地的商人滿口他的辦公室很可能就設在首都拿騷的遊艇俱樂部。

海關免稅香菸200支,或雪茄菸500支,或菸草1磅,酒1瓶。無貨幣管制,入關須申報數額。

計程車小費10%、行李每件30.旅館如已附加15~20%於帳單內,則另給侍應生10%.房間清潔工每天經50.

中國發往巴哈馬空郵件由北京、上海、廣州散寄英國轉。水陸路郵件由北京散寄委內瑞拉轉。電報由北京至倫敦電路轉。電話由北京、上海至紐約電路轉。

巴哈馬人的姓名與歐美人相同,即名在前,姓在後。黑人在文化上已被白人同化,因此姓名也不例外。人們見面都行握手禮,稱男士為先生,稱女士為夫人、小姐。早在19世紀80年代,黑人已基本上是基督徒,人們嚴格遵守自己信仰的教規。

風土人情

巴哈馬巴哈馬

巴哈馬群島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形成了自己的風俗,使巴哈馬文化帶上濃厚的印第安色彩。後來,在1647年,英國的清教徒開始在伊魯瑟拉島定居,使巴哈馬文化發生了巨變。在接下來四個多世紀的演變過程中,百慕達的奴隸和自由黑人、美國獨立戰爭之後逃離美國的保王派殖民者(帶著他們的奴隸)、從販奴船上解放了的非洲人、佛羅里達的黑種米諾爾人、其他加勒比島嶼的居民,以及中國人、敘利亞人和希臘移民相繼來到這裡,共同見證了巴哈馬的歷史。這些人在出身、傳統和信仰方面迥然不同,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塑造出一種獨特的、凝聚了各族生活方式的、豐富多彩的巴哈馬文化。

1973年7月10日,巴哈馬群島從英國取得獨立地位,7月10日從此成為巴哈馬的獨立日。作為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巴哈馬與英國保持著象徵性的聯繫,它的總督由英國王室任命,代表著英國女王。若要觀察一下英國對巴哈馬政府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警衛的變化。他們經常舉行莊重的儀式,皇家巴哈馬警察樂隊仍然進行表演。這種儀式每兩周在拿騷的政府大廈(總督辦公及居住的地方)舉行一次。

許多巴哈馬人在藝術方面頗有稟賦,這在他們豐富多彩的繪畫、具有感染力的音樂或華麗的舞蹈中可見一斑。當你參觀巴哈馬時,一定要花些時間看一看當地的藝術作品。你會看到色調明快的藝術品,這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它們正是那些美麗的島嶼和人民的真實寫照。巴哈馬的傳統音樂是貢貝,是非洲音樂傳統和歐洲殖民地風俗相結合的產物。“貢貝”是班圖語,是節奏、韻律的意思,也指那種用來演奏這種風格鏇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隸制時期,一些非常簡約的樂隊就已開始演奏貢貝音樂,因為那時黑人奴隸沒有多少材料製作樂器。典型的簡約樂隊有一架鼓,其實就是一個箍上羊皮的豬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鋸,由一條金屬薄片加工而成;幾個沙球;幾根鼓槌;還有一把自製的低音小提琴(一個洗衣盆,中間穿上一根三英尺長的木棍,繫上一根弦)。傳統的簡約音樂用來給巴哈馬四對方舞和踢踏式波爾卡舞蹈伴奏的,後者也是非洲與歐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今天的簡約樂隊除了用鋸條和貢貝鼓之外,還用薩克斯、電吉他或其他樂器來演奏。不過,他們仍然保留著最初的簡約風格。如果你參加一場賈卡努狂歡節遊行,就會聽到一種更加響亮、激昂的貢貝音樂。你也會看到遊行隊伍的“衝鋒”表演,這並不像是一種舞蹈,而更像是一種活潑的遊行步伐,形式為每前進兩步就後退一步。和衝鋒步伐一樣,跳躍式舞蹈也是源於西部非洲。這種舞蹈由一人領舞,其他人在其周圍跳舞,領舞者就在中央單獨表演。大家合著舞步拍手、唱歌,有時也擊鼓奏樂。幾分鐘之後,中央的舞者將挑選另一名舞者(通常是異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這樣,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興致,舞蹈就這樣繼續下去。巴哈馬的宗教音樂有著濃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時也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有些人認為它們是巴哈馬文化最好的體現。宗教讚美詩與保王黨時期傳入巴哈馬的美國黑人奴隸歌曲有些相象。在舉行宗教禮拜的場所,可以常常聽到當代美國黑人的福音音樂和歐洲的古典音樂和諧地融會在一起。除了那些最嚴格的教堂,公理會教堂的歌詠活動都伴有拍手、音樂欣賞和宗教舞蹈活動。

巴哈馬島上多姿多彩的歷史文化同樣也造就培育了巴哈馬多姿多彩的節日。加入到當地人民的節日慶典活動當中來吧!看帆船比賽上選手競相爭拔頭籌,品嘗當地人捧出的佳肴美味;在大街上與衣著明艷的當地居民一起,和著鼓木貝(goombay;註:當地語言意指--節奏,這種由非洲奴隸所帶來的音樂,其樂器是由各種廢棄物所組成,包括金屬,耙…等,它是現代打擊樂靈感的來源。)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

巴哈馬巴哈馬

與當地居民交流活動是將遊客與當地居民一對一結成夥伴,這就為遊客能更好的了解本地的歷史,民間風尚和本地獨特的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

這個經由巴哈馬旅遊局批准實施的項目活動於1975年在拿騷和新普羅維登司得以開展,在大巴哈馬島和海港島分別開始於1976年和1988年,而阿巴克斯,伊克祖馬斯,畢米尼和聖薩爾瓦多則實施於1992年。現在,在這八個島嶼上,大約有1200名巴哈馬當地人自願成為這個活動的志願者。

職責是要通過這個項目使來巴哈馬島觀光的遊客都能擁有難忘而獨特的經歷。在遊客和志願者之間加強文化交流和經驗交流,使每一位遊客都達到滿意。我們的期待我們希望這個項目不僅能夠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且能夠吸引巴哈馬當地的商業企業,各類組織及教堂加入其中。這樣一來,遊客和志願者會成為一個由不同方面人員組成的旅遊大使團體,將會促進我們的友誼之樹常青,並增加巴哈馬島的“回頭客”。

1、使遊客對巴哈馬人的盛情好客和巴哈馬的文化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2、以加深對於巴哈馬這個國家和文化的理解為目的,促進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客人的交流。

3、樹立和發揚國際友誼,與各國人民建立友好關係。

賈卡努狂歡節是巴哈馬節日慶典的精華之作,在每年的節禮日(12月26日)和元旦(1月1日)舉行。這一狂歡遊行的源頭不怎么為人所知:許多人認為它從奴隸制時期發展而來;一些人認為它是由傳說中西非酋長約翰•卡努設立的;還有其他一些人懷疑它源自法國一個不知名的部族,其名稱意為“不為人所知”,或“戴面具的人”。賈卡努令人回憶起紐奧良的馬爾蒂•格拉斯和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狂歡節,但它卻是巴哈馬所獨有的,在別處是找不見的。遊行隊伍分成多個組,每組成員1,000人,各組都有不同的主題。他們的服裝、舞蹈和音樂都應反映該組的主題。在賈卡努狂歡節結束之後,裁判員將頒發現金獎項。三個主要的獎項是最佳音樂、最佳服裝和最佳集體表演獎。遊行服裝是由五顏六色的縐紗紙和紙板製作的,十分美麗。遊行隊伍的各種樂器,包括羊皮鼓、鈴鐺、哨子和喇叭,發出的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十分熱鬧。當隊伍在上午早些時候(通常是從凌晨兩點到上午十點)走上拿騷的街道開始遊行時,活力四射的舞蹈和音樂表演激發起觀眾的熱情,他們於是開始翩翩起舞,無論是在座位上,或站在原地,或是在樹上,或在陽台上,還是在任何能觀賞到這場激動人心的節日遊行的地方。拿騷的賈卡努狂歡節最為壯觀,不過,在大巴哈馬島、伊魯特拉(海港)島、比米尼島和阿巴克斯,你也可以看到同樣的遊行活動。狂歡也是在節禮日和元旦舉行,從凌晨兩點持續到上午八點。大巴哈馬島城區的賈卡努狂歡節在元旦的下午五點舉行。狂歡節不僅僅是觀賞性活動,路旁設有許多帳篷,出售當地的食物和飲料,遊客們也可以參加遊行活動。如果你想體驗一下賈卡努狂歡節這一文化活動,就得早做準備,提前到達。在拿騷,觀賞狂歡活動的最佳場所是海灣大街的樓房,或是街道兩旁的長凳,可以提前預定。

藝術特色

巴哈馬巴哈馬

1973年7月10日,巴哈馬群島從英國取得獨立地位,7月10日從此成為巴哈馬的獨立日。作為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巴哈馬與英國保持著象徵性的聯繫,它的總督由英國王室任命,代表著英國女王。若要觀察一下英國對巴哈馬政府的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看警衛的變化。他們經常舉行莊重的儀式,皇家巴哈馬警察樂隊仍然進行表演。這種儀式每兩周在拿騷的政府大廈(總督辦公及居住的地方)舉行一次。

許多巴哈馬人在藝術方面頗有稟賦,這在他們豐富多彩的繪畫、具有感染力的音樂或華麗的舞蹈中可見一斑。當你參觀巴哈馬時,一定要花些時間看一看當地的藝術作品。你會看到色調明快的藝術品,這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它們正是那些美麗的島嶼和人民的真實寫照。巴哈馬的傳統音樂是貢貝,是非洲音樂傳統和歐洲殖民地風俗相結合的產物。“貢貝”是班圖語,是節奏、韻律的意思,也指那種用來演奏這種風格鏇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隸制時期,一些非常簡約的樂隊就已開始演奏貢貝音樂,因為那時黑人奴隸沒有多少材料製作樂器。典型的簡約樂隊有一架鼓,其實就是一個箍上羊皮的豬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鋸,由一條金屬薄片加工而成;幾個沙球;幾根鼓槌;還有一把自製的低音小提琴(一個洗衣盆,中間穿上一根三英尺長的木棍,繫上一根弦)。

傳統的簡約音樂用來給巴哈馬四對方舞和踢踏式波爾卡舞蹈伴奏的,後者也是非洲與歐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今天的簡約樂隊除了用鋸條和貢貝鼓之外,還用薩克斯、電吉他或其他樂器來演奏。不過,他們仍然保留著最初的簡約風格。如果你參加一場詹卡努狂歡節遊行,就會聽到一種更加響亮、激昂的貢貝音樂。你也會看到遊行隊伍的“衝鋒”表演,這並不像是一種舞蹈,而更像是一種活潑的遊行步伐,形式為每前進兩步就後退一步。和衝鋒步伐一樣,跳躍式舞蹈也是源於西部非洲。這種舞蹈由一人領舞,其他人在其周圍跳舞,領舞者就在中央單獨表演。大家合著舞步拍手、唱歌,有時也擊鼓奏樂。幾分鐘之後,中央的舞者將挑選另一名舞者(通常是異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這樣,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興致,舞蹈就這樣繼續下去。巴哈馬的宗教音樂有著濃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時也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有些人認為它們是巴哈馬文化最好的體現。

宗教讚美詩與保王黨時期傳入巴哈馬的美國黑人奴隸歌曲有些相象。在舉行宗教禮拜的場所,可以常常聽到當代美國黑人的福音音樂和歐洲的古典音樂和諧地融會在一起。除了那些最嚴格的教堂,公理會教堂的歌詠活動都伴有拍手、音樂欣賞和宗教舞蹈活動。

飲食文化

儘管在巴哈馬島上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食物,但千萬不要錯過品嘗當地風味菜餚的機會!不管你來自何方,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找到正宗的巴哈馬餐館,吃到當地正宗的菜餚。

海產品是巴哈馬菜系的主要原料。海螺(讀作“崆克”)是一種生長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它的肉是白色的,很結實,其上有淡淡的絨毛。新鮮而未加工過的海螺肉,非常鮮美可口。你可以用小刀切來吃,並在上面加以酸橙汁和調味品。還可以油炸(叫做“碎螺肉”),蒸,燉,煮湯,或是做成沙拉,雜膾,做成海螺丁等。巴哈馬特產的大螯蝦是一種無爪多刺的海產品,可以用來燒烤,剁碎吃或做成沙拉。其他的美食還有煮或蒸的陸地蟹,在他們被捉來烹做盤中餐之前,你甚至可以在天黑時看到他們匆匆爬過大路的身影。

巴哈馬巴哈馬

各種新鮮的魚也是巴哈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好菜。佐以粗玉米粉的水煮魚很受遊客歡迎。如果條件允許,將自己釣到的魚拿去烹飪一番,吃起來定是別有風味的。用芹菜,洋蔥,西紅柿和其他一些蔬菜燉魚是當地另一道特色菜。許多菜餚都會配以鴿子豆和米飯(這就是加勒比海有名的豆子加米飯佐餐),另外還會佐以調味品,西紅柿和洋蔥。

豌豆在巴哈馬各種美味的湯中經常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湯里加麵團布丁和鹹牛肉,或是裂開的乾豌豆做成的湯加火腿,只是眾多種豌豆肉湯的兩種。加勒比海和巴哈馬島還有一種叫做“蘇茲”的特色湯。湯略帶鹹味,它的成分是水,洋蔥,酸橙汁,芹菜,胡椒粉和肉類,不加任何增濃劑。人們經常在湯中加入雞肉,羊舌,牛尾或者是豬蹄,來使“蘇茲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好多遊客都是第一次品嘗這種美味的湯。

巴哈馬的菜系不是那種口味很淡的,相反,和西印度群島的烹飪風格所不同的是,它受美國南方菜的影響,以當地的肉食和其他土產品為原料,做得有些辛辣,風味也很特別。很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就是上面曾提到過的魚加玉米粉。

巴哈馬島上,不管是烈性酒還是軟飲料都有各自的特色品種。每個酒吧都有自己獨特的招牌配製飲料。這裡的卡力克酒通體淡黃,經過冷藏之後飲用,可以消暑降溫,帶給你清涼愜意的享受。巴哈馬的運動飲料是椰水(並不是那種口味濃重,富有脂肪的椰子汁),其中摻有少量甜牛奶和杜松子酒。還有一種叫做“換個味兒”的飲料,由當地特產酸橙製成,品嘗過的人都說它比其他任何橙類飲料都好喝。

風情趣聞

1.大茵那瓜島上火烈鳥和人的數量比例為61:1。

2.拿騷公共圖書館(一座八角形建築)最初是一座監獄。

3.一些島嶼的名字非同尋常,它們是破爛島、崎嶇島、浪姆酒礁、受精島、肚臍島、老農礁和大圍巾礁。

4.天堂島最初的名字是肥豬島。

軍事

國防

巴哈馬皇家國防部隊(海岸警衛隊)是巴哈馬唯一的安全部隊,其主要職責是緝毒、遣返非法移民。

軍力

2003,巴哈馬年共有警衛隊員 860 人,包括70名女隊員。

軍費

2003年,巴哈馬的國防預算為2900萬巴哈馬元。

旅遊

主要城市

大巴哈馬(GrandBahama)島位於巴哈馬群島最北端,與美國佛羅里達隔海相望,面積530平方英里,人口僅次於首都拿騷,約5萬。島上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島西部的自由港位於全球最主要的遊輪及貨輪航道上,是客運遊輪最佳的靠泊地。自由港的貨櫃碼頭、客運遊輪碼頭、大型船舶維修設施、自由貿易區及其工業圓和大型旅遊設施使大巴哈馬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港口、工業中心和旅遊中心。島上有較發達的公路交通,與首都及其他主要成員島以及美國佛羅里達有較為方便的海上和空中交通運輸。

安得魯斯(Andros)島位於大西洋上、首都拿騷島以西20英里,是巴哈馬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由許多小島組成,其南北長104英里,東西寬40英里,島上居民約8000人。島上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土地、淡水、森林占有量為巴哈馬第一,島上有許多濕地,島上有較大規模的果樹種植圓以及中小規模的蔬菜農場,也是大西洋海底實驗及評價中心(AUTEC)所在地。周圍海域盛產骨魚(bonefish),島上有三個機場,四個港口,交通較為便利。

易路斯(Eleuthera)島

易路斯島(也稱自由島)位於大西洋上、首都以東英里,人口,該島居民是最早有居民的島嶼之一。總面積約200平方英里,是巴哈馬群島中最狹長的島,其長110英里,大多數地方寬僅約1英里。北部地勢較高,海岸有些峭壁;中部是巴哈馬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域之一,以鳳梨、西紅柿較為著名;南部有些綠蔭環繞的村莊。該島是皇家成員光顧的旅遊聖地之一,島上有華麗的粉白色沙灘,幽靜的海灣、險峻的峭壁和秀麗的港口。

交通運輸

巴哈馬巴哈馬

航空和海運較發達。

:公路總長3350公里,其中新普羅維登斯島上約966公里,其餘主要分布在伊柳塞拉島、大巴哈馬島、長島以及卡特島上。

:巴是國際海運中心之一,有兩個主要港口:拿騷和自由港。自1976年起開始對外開放船舶註冊,為世界第三大船舶註冊國。至2002年底在巴哈馬註冊的船隻達1348艘。至2003年底在巴註冊的外國船舶總噸位達3400萬噸。

:有通往美國、加拿大、歐洲、古巴等國的定期航班。有兩個國際機場(拿騷和自由港),可降大型客機;另有55處國內機場,各主要島嶼間有航班運營。

治安狀況

巴哈馬巴哈馬

巴哈馬的主要產業為旅遊業,政府尤其重視確保社會安全。總體來講,巴哈馬犯罪率很低,涉及遊客的犯罪只占很小的百分比。接到的大多數投訴是小型盜竊案。因此,遊客應加強警覺。大多數犯罪都發生在拿騷和自由港的部分人跡罕至的地方。為了使巴哈馬更加安全,政府授權警察總監管理巴哈馬皇家警察部隊,以將犯罪(尤其是針對外來遊客的犯罪)發生的數量降至最低。

巴哈馬政府動用了大量的資源提升和更新旅遊設施,以吸引更多的遊客。由於巴哈馬很大程度上依賴旅遊業,故政府採取了許多預防性措施,確保遊客的安全。

群島風光

這裡海灘水清沙幼,海水如藍寶石般,堪稱世界一流,是海泳和衝浪的首選;而林立的珊瑚礁和成群穿梭其間的熱帶魚,又使其成為潛水發燒友的夢想之地和海釣者鍾情之所。位於天堂島的亞特蘭蒂斯酒店(AtlantisHotel)是《福布斯》推薦的年度最佳度假酒店,酒店豪華瑰麗,擁有的娛樂設施包括豪華賭場、深海水族館、人工海灣、水上樂園、遊覽船和真人歷險遊戲等,如同一個主題公園。同時酒店提供巴哈馬及其他國家的特色美食,加上當地豐富的海鮮,不容錯過。

巴哈馬巴哈馬

粉紅色的沙灘

巴哈馬首都拿騷的海邊,一片粉紅讓人以為那裡開滿了花兒,走近了,卻發現這竟然就是沙灘的顏色。原來整個沙灘都是由紅珊瑚被海水沖刷成的粉末構成的。即使是平日,拿騷的街市也充滿了歡快氣息,只要藝人鼓點一響,一秒鐘之間,花花綠綠的人們便潮水般湧來,又唱又跳!當你走在街頭,如果旁邊的帥哥靚女伸手過來說:“Hi,Dancewithme!”你可千萬不要驚訝啊!

在大巴哈馬群島上有一個奇特的火湖,每當夜間泛舟湖上,信手攪動湖水,頓時火花四濺,船槳能激起萬點火光,此起彼語,好似千百隻流螢在湖上飛舞。原來,這是湖中大量繁殖的一種海洋生物甲藻在作怪,它所含的螢光酵素濺出水面,便會產生氧化作用而發出五光十色的火花來。這勝景,難道是從童話中走出來的嗎?

在比米尼島海岸,有一條沒入水中15英尺深的石路,路面平坦而且開闊。它被人們稱為亞特蘭帝斯之路。長期以來,它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通思,大多數人猜想它是古代亞特蘭帝斯人創造的。還有人就此認為亞特蘭帝斯城就在附近。因為有了這種神秘氣氛,淺水者都會在這個景點停留。

比米尼島上還有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故居。因為海明威在這個小島上生活了三年,寫下了獲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來島上旅遊的人必到海明威故居參觀,這位大文學家的故居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聰明的巴哈馬人積極利用島的自然景色開拓遊覽區,精心設定了許多娛樂項目吸引遊客。人們可以在小島的淺灘上涉水而行,欣賞水底的海參、海馬、海綿。還可以乘玻璃平底船到深水區去觀魚探海。巴哈馬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底玻璃船,還有專門供觀魚用的遊覽潛艇。

要想觀看群島的全貌,還可以乘坐小小的空中巴士。這種小型飛機的飛行速度很慢,飛行高度只有200米,和空中遊覽車差不多。

由於巴哈馬群島上日照時間很長,所以巴哈馬人自稱是世界上戶外活動時間最長的人。他們以湛藍的河水、發光的沙灘、長年充裕的陽光為驕傲。不管白天還是夜晚,舞蹈還是散步,當地居民的衣服上都印滿了花鳥魚蟲,生怕七種顏色少了哪一種。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充分享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自由,像花一樣,像鳥一樣,綻放自己最本真的美麗色彩。

有的小島上搭著一座座的茅草小涼棚,供應巴哈馬人喜歡的辣椒拌鮮海螺,並以吹海螺號為進餐的信號,供人們盡情地懷古、尋幽。長期在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中生活慣了的人們,面對小島風情,焉能不覺得趣味盎然?巴哈馬人為此也覺得十分自豪。

注意事項

巴哈馬巴哈馬

1、來巴哈馬旅遊應特別注意什麼?

來巴旅遊時,遊客須了解該國的一般性法律,以免和當局發生衝突。倘有疑問,勿擅自行動,而應事先了解清楚。違法行為將受到嚴厲懲罰:包括罰款、監禁(或二者並罰),還可能被驅除出境。政府對在巴吸毒、販毒者將進行嚴厲的懲罰,違法者不僅將被處以高數額的罰金,還將入獄度過漫長的刑期。

此外,遊客不應讓陌生人進入旅館房間;勿當眾暴露大量的現金;勿單獨到偏僻的地方去;勿不受節制地飲用酒精飲料;勿受小販引誘而離開人口密集的商業區。應向飯店經理或旅客問詢中心諮詢所在地區的公共運輸狀況。如欲與素未謀面的人(比如:生意上的合作人)見面,請在旅館大廳等候。對於那些自稱導遊並提出帶你環城觀光的人應小心謹慎。

2、巴哈馬有時遭颶風襲擊。如果在巴旅遊期間遇到颶風怎么辦?

一旦有颶風到來,你將提前幾天得到有關颶風的訊息,包括颶風的性質或嚴重程度。你所在的旅館將每小時告知關於颶風的最新訊息。你也可以取消度假,提前離開。一些飯店將提供展延信用證,以方便旅客之用。颶風或其他自然災害發生時旅客已花盡住宿費用的,可繼續在旅館停留,直到災害結束。以上情況並非法律所規定,旅店也並非必須強制執行,但大多數旅館往往遵循這樣的慣例。一旦遊客本人或其家人遭遇緊急情況,巴方將及時通知遊客國籍國駐巴大使館。

3、在美國發生了,鑒於巴哈馬和美國地理上十分接近,巴哈馬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保護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的人身安全?

"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以來,巴哈馬全國都加強了安全措施。進出巴國境的人須接受安全掃描,接受美國和巴哈馬海關、移民、警察的嚴格安全檢查。這些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來巴遊客的人身安全。

4、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我該和哪些人、哪些機構取得聯繫?

旅客應將醫院、警察局、本國駐巴大使館的電話號碼置於較易尋找的地方。來自中國的遊客應準備妥必要的英文的信息,以便發生緊急情況時迅速得到幫助。

如欲獲得更多信息,請登入以下網址:

巴哈馬自來水和污水處理公司:www.wsc.com.bs

巴哈馬旅遊部:[email protected]

巴哈馬皇家警察部隊:www.royalbahamaspoliceforce.org

巴哈馬新聞局:www.bahamas.gov.bs

簽證須知

2013年12月19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訪問巴哈馬,並代表中國政府與巴哈馬外長米切爾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哈馬國政府關於互免簽證的協定》。中巴互免簽證協定規定,雙方公民可憑有效護照免簽入境對方國家,並停留不超過30天。協定將在雙方各自完成國內法律程式後生效。

其他

瀕危生物

巴哈馬巴哈馬

今天,巴哈馬大約有80,000隻火烈鳥,絕大部分棲息在茵那瓜國家公園。遊客們可以看到火烈鳥精緻的窩巢,欣賞成年火烈鳥在毛茸茸的白色幼鳥身邊守衛,或給它們餵食美味的小蝦。火烈鳥的交配季節從每年十月持續到次年二月,築巢季節則是每年的三月到四月。茵那瓜島上還生長著許多水鳥,如珍稀的篦鷺,羽毛十分鮮艷,還有鵜鶘、蒼鷺、白鷺、黑脖長腳鷸、以及巴哈馬針尾鴨。茵那瓜最為珍稀的鳥類之一是巴哈馬鸚鵡,已瀕臨滅絕。它們棲息在島上的橡樹林中,長著翠綠色的羽毛,只有頭部是白色的。幸運的遊客在公園中還能看到巴哈馬木星鳥,像蜜蜂一樣活躍,實際上是當地的一種蜂雀,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的。公園中還可以看到另外幾種珍稀鳥類,包括在樹上啄洞築巢的貓頭鷹,會進行求偶表演的美洲紅隼,以及魚鷹等。秋冬季節,許多北美洲的候鳥都飛到茵那瓜來躲避嚴寒。在這些候鳥中,最著名的要屬科特蘭的瀕危鳴禽,每年從密西根州的築巢地飛到茵那瓜。

除了這些珍稀鳥類,遊客們還可以看到野驢,以及瀕危的淡水海龜。

體形界於老鼠和野兔之間。這種動物一度瀕臨滅絕,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才出現轉機。瑪雅古納島距離茵那瓜島北端60英里,是前往加勒比地區的中轉站,頗受遊艇愛好者歡迎。瑪雅古納島是諸多巴哈馬島嶼中最落後、最偏僻的一個。按照巴哈馬人的說法,如果遊客們想尋找無人涉足的海灘,進行礁下潛水,獨自垂釣,那么,馬亞瓜納島是最好的去處。

在巴哈馬,稻草市場隨處可見。而位於拿騷的稻草市場是世界上有名的最大的稻草市場,它每周都營業七天,營業時間從清晨一直到夜晚。在這兒,你可以找到一系列手工編織而成的精美的墊子、帽子和籃子。還有各類針織品、珠寶、木雕手工藝品和番石榴。當然,來此購物的一大樂趣還包括和那些當地的商人打交道,拿起他們自行生產製作的手工藝品,和他們饒有興致地討價還價。

巴哈馬人使用草藥的歷史已經有不少年頭。非洲奴隸有使用野生植物做藥物的傳統,當他們來到巴哈馬時,也把這一傳統隨身帶來。卡特島的居民以長壽而聞名,據說就是靠草藥來保持健康。他們用內服或外敷的方法治療一些病症,如頭痛、高血壓、糖尿病、咳嗽和疥瘡。在巴哈馬群島,大約有100種植物可以用作藥物。比如,蘆薈就是眾所周知的治療燒傷、緩解疼痛、營養滋補、舒筋活絡的良藥。其他一些植物也具有藥用價值,有益於治療多種疾病,如巴格里納、菩提香樹、蟹草、無花果樹葉、木槿樹葉、龐德灌木、水手花、刺番荔枝葉、西班牙鼠尾草和白鼠尾草等。

對華政策

免簽證協定

中國與巴哈馬2013年12月19日在巴哈馬首都拿騷簽訂全面互免簽證協定,這是中國首次同一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訂類似協定。

根據協定,中巴兩國公民持有效護照在對方國家入境、出境或過境將可免辦簽證,但若在對方國家停留超過30天或學習、居留、工作等,則需在入境前向對方簽證機關或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杭生和巴哈馬外長米切爾分別代表各自國家政府在協定上籤字。協定將在雙方各自完成國內法律程式後生效。

2014對中國免簽國家

大英國協成員國

大英國協是由大英帝國演變而來,由英國和部分前英屬殖民地組成。但英國已不再是大英國協的主宰,大英國協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鬆散組織。54分別來自六個地區其中非洲19個、亞洲8個、美洲3個、加勒比地區10個、歐洲3個、南太平洋地區11個。
主權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基茨和尼維斯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塞席爾 ·薩摩亞·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 ·盧安達
海外領土與屬地 澳大利亞 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 | 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 聖誕島 ·科科斯群島 | 珊瑚海群島 | 賀得及麥唐納群島 | 諾福克島
紐西蘭 庫克群島 | 紐埃 | 紐西蘭羅斯屬地 | 托克勞 | 尼烏埃
英國 阿克羅蒂里和德凱利亞 | 安圭拉 | 百慕達 | 英屬南極領地 | 英屬印度洋領地 | 英屬維京群島 | 開曼群島 | 福克蘭群島 | 直布羅陀 | 根西島 | 曼島 | 澤西島 | 蒙塞拉特島 | 皮特凱恩群島 | 聖赫倫那(包括 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群島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加勒比地區

小島嶼國家聯盟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 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美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