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肉[鱟肉]

鱟肉[鱟肉]
鱟肉[鱟肉]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鱟肉,為鱟科動物東方鱟的肉。東方鱟,又名:鱟魚(《廣志》)。體長70餘厘米,寬約30厘米,全體深褐色,頭胸及腹部各有1堅硬的甲殼被覆。

基本信息

鱟肉

鱟肉[鱟肉] 鱟肉[鱟肉]

(《嘉祐本草》)

【來源】為鱟科動物東方鱟的肉。

【動物形態】頭胸部背甲廣闊如馬蹄形,背面有3條縱脊,中央1條的前端有單眼1對,兩側縱脊上,各有復跟1對。腹面有口,口緣有附肢6對,除第1對螫肢,由3節組成外,其它各肢,均有6節;第2對為腳須,幼體及雌體均呈鉗狀,雄者則末端呈1彎鉤。另4對為步足,位於口的兩側,基節上均有倒刺,前3對的末節,均呈鉗狀。腹部背甲呈六角形,兩側有缺刻及短刺,腹面有板狀的附肢6對,附肢為雙肢型,內肢細長,外肢寬闊:第1對附肢左右癒合呈蓋板,下有生殖孔1對;其它5對的外肢後面各有1對葉狀鰓。腹部下面有1條強直的劍狀物,稱為劍尾。

穴居,生活于海底沙土中,以海中的蠕蟲及軟體動物為食。分布福建、廣東一帶海中。

【性味】辛鹹,平。①孟詵:"平,微毒。" ②《本草拾遺》:"味辛,無毒。" ③《綱目》:"辛鹹,平,微毒。"

關於食用

鱟羹

鱟是古活化石,又名“東方鱟”,腹面有六對片狀游泳肢,後五對上面各有一對鰓行呼吸功能。傳說明代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有一位水手在古城愛上一位當地酋長的女兒,兩人被酋長灌以藍色樹葉汁毒死,並扔進大海。此時,觀音菩薩雲遊見到,念其愛情忠貞,把他們變成了“東方鱟”。因此,鱟公母雙雙至死相隨,並且要在六七月風吹向大陸時隨海潮回到故國淺灘礁石產卵。捉鱟的人只要捉住一隻鱟的劍尾便可帶上一隻鴛鴦鱟。鱟全身可食,鱟羹醮拌蒜泥、芥末等佐食,吃了一碗還想再吃,但鱟羹性涼寒,不可多食。

一、原料

1、主料:鱟1隻。

2、輔料:味素10克,精鹽5克,澱粉100克,姜芽、蒜泥、芥末糊、薑汁、陳醋、辣椒醬少許。

二、製法

1、將鱟放入盆中宰殺(切勿把鱟腸弄破),取出鱟肉、鱟膏、腳爪用刀剁成小段,姜芽切成細絲,泡於清水中。鱟血放於盤內,放進薑片、蔥白蒸至凝結熟時取出,切片即可食用。

2、鍋置旺火上,倒入清水約1200克,加入鱟肉、鱟膏、鱟腳。燒沸後,調入精鹽、味素、薑汁,澱粉用水調稀徐徐倒入鍋中,推勻,使之均勻成稠濃的糊狀,盛入盆中。

3、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調入蒜泥、陳醋、芥末糊以及姜芽絲等。

特點:此菜質地柔嫩,有甜糯、鮮醇、淡爽、香辣的特殊風味。

1.鱟肉味美,其腸貫穿頭尾,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發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搔癢,嚴重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的死亡率較高。這種現象早在1988年《中國海洋藥物雜誌》第三期,由廣西海洋研究所梁廣耀等人報導的“廣西沿海鱟類毒性調查初報”情況相一致。

2.鱟的肉質含有大量內環醯胺嘌呤類化學物質。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嘌呤類物質在體內代謝不完全或蓄積時,是導致痛風疾病發生髮展的重要原因。

3.鱟血漿的主要成分是血藍蛋白,每1ml血藍蛋白含重金屬有機銅(Cu2+)在0.28~0.31mg(鱟脫離水面時間長短差異)。按每隻(雄、雌性)鱟平均體重比值計算,成年鱟的血漿及肉質中含這種銅自質(Cu2+)分別在600~1300mg。醫療研究表明:重金屬(Cu2+)在被人體攝入後,會隨血液循環流動,然後在肝和腎臟處蓄積,肝、腎功能不全的人,攝入後會加速肝細胞壞死從而引發肝硬化,引發腎功能衰竭與氨中毒等併發症。另外,(Cu2+)質還會造成人體造血機能障礙甚至影響幼兒神經系統,使其不正常發育等。

廣西北海美食

廣西北海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地處亞熱帶的北海最有名的小吃要數牛腩粉豬腳粉等等,北海的早餐店裡一碗牛腩粉豬腳粉,再加上一杯清茶,是北海人最稱道的美味早餐;改革開放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外來人員,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飲食習慣,使北海飲食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