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海鱟(音hòu,後)的長相既像蝦又像蟹,人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海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海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海鱟有“活化石”之稱。
每當春夏季海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海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海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海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
海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在海鱟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海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套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為此,這種億萬年默默無聞的古老動物一躍而成為近代仿生學中一顆引人矚目的“明星”。
海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故其血液呈和諧的寶藍色。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海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更妙的是它的血液中由於含有特殊的凝血酶原,能夠在遇到細菌毒素時迅速凝固而產生白色沉澱。正因為它有個特點,利用鱟血清可以把癌症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分離出來。同時使鱟成了製作現代醫藥超靈敏度診斷試劑的原料。所以其藥用價值大大超過了食用價值。
此外,海鱟的肉、卵均可食用。
遠古的遺民——海鱟
海鱟,屬節肢動物,肢口綱。在3億中前的泥盆紀末期,海鱟就問世了,堪稱海洋里的遠古遺民。海鱟是用鰓呼吸的節膠動物,目前世界上僅有4種:中國海鱟、美洲海鱟、馬來海鱟和圓尾海鱟。
海鱟的外形酷似一把秦琴,全身分為頭胸甲、腹甲、劍尾3部分。劍尾酷似一把三角刮刀,揮動自如,是海鱟的防衛武器。海鱟的嘴巴長在頭胸甲的中間,嘴邊有一對鉗子似的小腿,幫助攝取食物,嘴的周圍長有10條腿。雌海鱟的4條前腿上,長著4把鉗子,而雄海鱟卻是4把鉤子。原來雄海鱟總是把鉤子搭在雌海鱟的背上,讓雌海鱟背著它四處旅行。海鱟的胸腹甲交接部長著一片片像槳一樣的腹肢,用來游泳,同時,也是它的呼吸系統。海鱟一旦被逼離開海水,要經過好幾天才死,比蟹類有更強的生命力。醜陋而懶惰的海鱟,對“愛情”卻很專一,雌雄海鱟一旦結為“夫婦”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海鱟背馱著比它瘦小的雄海鱟,蹣珊爬行,它們成對地在潮間帶淺灘上築巢做窩。雌海鱟從兩個生殖孔中同時排出數以萬計的綠豆大小的卵,這時,雄海鱟也開始排精,使海鱟卵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沙地藉助太陽能,日漸發育成熟,四五十天后,小海鱟便破卵而出,然後像螃蟹那樣,隨身體的發育一次次把舊皮脫去。這是一個艱難的生長過程,要經過好幾個寒暑,一隻拇指大小的幼海鱟才能長為一隻成年海鱟。
集體自殺
東方網7月12日訊息:7月11日上午9時許,海口市民周先生和往常一樣,準備到海口美麗沙海濱去釣魚。當他行至美麗沙海濱靠近一片防風林時,眼前的一幕,令他驚呆了,十幾隻他叫不出名的“甲殼大魚”,呈一字形,全都倒斃在灘頭淺水處。
接到報料後,記者迅速趕到美麗沙海濱,在接近新港入海口處的海灘上,記者果然見到這些身披硬殼的動物,大的有臉盆大,小的也有大瓷盤大小,大多已死亡,少部分四肢還在亂動,總數有19隻(如圖)。
記者將所拍到的甲殼動物照片,拿給海大生物系老師們看,一位老師看過照片說:這種動物叫鱟(讀“候”音),系海洋里一種節肢動物,甲殼類,頭胸部的甲殼像馬蹄形,腹部的甲殼像六角形,尾巴像劍。
關於這么多鱟集體陳屍沙灘,老師們分析說,可能這些海鱟所生活的海域,發生颱風或熱帶風暴,海潮將他們裹襲到淺海區,一時迷離方向感,最終集體陳屍海濱。第二可能,是它們所生活的區域海水遭到嚴重污染,逼迫海鱟遷徒,游到淺海區被海浪推上灘頭因缺水窒息而死。據了解,這種海洋動物還是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禁止買賣。
相關事件
2011年4月16日下午17時許 ,在海南三亞灣沙灘上,人們發現大量海鱟死亡後漂流上岸。三亞市海洋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分析,海鱟死亡漂流上岸,有二可能:一是海洋氣候影響,造成海鱟漂流上岸死亡;二是有人非法捕撈、收購海鱟,造成海鱟在運輸過程中死亡,最後丟到海中,漂流上岸。網友猜測這些海鱟為受日本地震和核輻射影響致死。目前三亞海洋部門還在對該事件進行調查之中。